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在博鼇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各個國家都找到了自己與世界的“相處之道”,各個地區在保持穩定、促進發展方麵也形成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這是全人類積累下來的財富,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可以為未來世界提供很好的鏡鑒。不過也要看到,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曆史長河,不舍晝夜。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已經過去了,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衝破製約發展的舊框框,才能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習近平同誌在這次講話中還指出,亞洲曆來具有自我變革的活力,勇於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讓亞洲的變革和世界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正可以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原典
文學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製。孔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故聖人上賢不離古,順俗而不偏宜。”
——﹝西漢﹞桓寬《鹽鐵論·憂邊第十二》
■釋義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出自桓寬的《鹽鐵論》,並將原文中的“隨世而製”化用為“隨事而製”。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西漢政府召開了鹽鐵會議。後桓寬根據鹽鐵會議的記錄推衍整理成《鹽鐵論》六十篇。該書記述了禦史大夫桑弘羊和從全國各地召集來的賢良文學人士,就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問題展開的辯論。這次會議,廢除了當時的全國酒類專賣和關內鐵官製度,結束了漢武帝時代的經濟管製政策;同時在思想上終止了漢初儒法合流,重新恢複了先秦孔孟思想的傳統。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製”是賢良文學人士的政治主張。其中的“知”,通“智”。意思是,聰明人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策略,有智慧的人會按照世事變化的情況而製定法則。這句話強調了“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張與時俱進,積極地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出適當的調整,反對因循守舊。需要指出的是,因桓寬偏向儒家思想,故讚同賢良文學人士的主張,對法家代表人物桑弘羊等多有貶抑之詞,不能保持客觀立場。但《鹽鐵論》仍不失為研究西漢經濟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p>
——《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在博鼇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各個國家都找到了自己與世界的“相處之道”,各個地區在保持穩定、促進發展方麵也形成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這是全人類積累下來的財富,繼承下來,發揚光大,可以為未來世界提供很好的鏡鑒。不過也要看到,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曆史長河,不舍晝夜。形勢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已經過去了,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衝破製約發展的舊框框,才能讓各種發展活力充分迸發出來。習近平同誌在這次講話中還指出,亞洲曆來具有自我變革的活力,勇於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讓亞洲的變革和世界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正可以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原典
文學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製。孔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故聖人上賢不離古,順俗而不偏宜。”
——﹝西漢﹞桓寬《鹽鐵論·憂邊第十二》
■釋義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出自桓寬的《鹽鐵論》,並將原文中的“隨世而製”化用為“隨事而製”。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西漢政府召開了鹽鐵會議。後桓寬根據鹽鐵會議的記錄推衍整理成《鹽鐵論》六十篇。該書記述了禦史大夫桑弘羊和從全國各地召集來的賢良文學人士,就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問題展開的辯論。這次會議,廢除了當時的全國酒類專賣和關內鐵官製度,結束了漢武帝時代的經濟管製政策;同時在思想上終止了漢初儒法合流,重新恢複了先秦孔孟思想的傳統。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製”是賢良文學人士的政治主張。其中的“知”,通“智”。意思是,聰明人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策略,有智慧的人會按照世事變化的情況而製定法則。這句話強調了“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張與時俱進,積極地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做出適當的調整,反對因循守舊。需要指出的是,因桓寬偏向儒家思想,故讚同賢良文學人士的主張,對法家代表人物桑弘羊等多有貶抑之詞,不能保持客觀立場。但《鹽鐵論》仍不失為研究西漢經濟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