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孟子所說的這句話,是傳統中國的“內聖外王”之道,體現著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做貢獻。習近平同誌的外交新局,以“中國夢”破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中國夢與非洲夢、亞洲夢、世界夢是息息相通的。從莫斯科到墨西哥城,從中亞四國到東南亞鄰邦,同樣的理念被一次次強調,在世界範圍求得了理解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成為當今國際舞台上當之無愧的“外交熱詞”,有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道義感召力、文化親和力,讓世界更加深刻地領會到當代中國的國際戰略思維,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和世界關係的曆史邏輯。
■原典
(宋句踐謂孟子)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上》
■釋義
上文是孟子與宋句踐的一段對話。宋句踐問孟子:“怎樣才能做到安詳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德,喜愛義,就可以安詳自得。士人窮困時不缺失仁義,顯達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缺失仁義,所以能安詳自得;顯達時不背離道德,所以百姓才會不失所望。古時候的人,得誌時恩惠施於百姓,不得誌時就修養身心立身於世。”最後總結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又改“兼善”為“兼濟”。意思是,不得誌時要修養好自身,得誌時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受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精練地表達了儒者入世與出世的政治選擇和人生態度,成為從古至今眾多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座右銘。這既蘊含了進退之間深刻的內在矛盾,也彰顯了儒學通權達變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氣度。
孔子曾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由此可以看出,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p>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孟子所說的這句話,是傳統中國的“內聖外王”之道,體現著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做貢獻。習近平同誌的外交新局,以“中國夢”破題——“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中國夢與非洲夢、亞洲夢、世界夢是息息相通的。從莫斯科到墨西哥城,從中亞四國到東南亞鄰邦,同樣的理念被一次次強調,在世界範圍求得了理解認同的最大公約數,成為當今國際舞台上當之無愧的“外交熱詞”,有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道義感召力、文化親和力,讓世界更加深刻地領會到當代中國的國際戰略思維,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和世界關係的曆史邏輯。
■原典
(宋句踐謂孟子)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戰國﹞孟子《孟子·盡心上》
■釋義
上文是孟子與宋句踐的一段對話。宋句踐問孟子:“怎樣才能做到安詳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德,喜愛義,就可以安詳自得。士人窮困時不缺失仁義,顯達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缺失仁義,所以能安詳自得;顯達時不背離道德,所以百姓才會不失所望。古時候的人,得誌時恩惠施於百姓,不得誌時就修養身心立身於世。”最後總結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又改“兼善”為“兼濟”。意思是,不得誌時要修養好自身,得誌時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受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精練地表達了儒者入世與出世的政治選擇和人生態度,成為從古至今眾多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座右銘。這既蘊含了進退之間深刻的內在矛盾,也彰顯了儒學通權達變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氣度。
孔子曾言:“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由此可以看出,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