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麵——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國家之間如何才能建立互信?地區之內如何才能形成共識?在亞信峰會上,習近平同誌引用這一古語,闡述“一步一個腳印走”的“外交節奏”。無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國家之間,信任都是一個易碎品,艱於培養而易於破碎,都需要悉心嗬護、用心培養,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他說,中國是亞洲安全觀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實踐者,中國會一步一個腳印加強同各方的安全對話和合作,共同探討製定地區安全行為準則和亞洲安全夥伴計劃,使亞洲國家成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好夥伴。習近平同誌還曾引用過一句俗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不管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還是一個地區乃至全球的發展,隻要不斷努力,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裏,就一定能達到既定的目的地。
■原典
銘曰:山積而高,澤積而長。聖人之後,必大而昌。由聖與賢,或為霸強。建不克嗣,濟北疏疆。齊人德之,其族稱王。……乃金石刻,揭於道陲。鬆耶柏耶,有洛之湄。過者必下,來觀信辭。
——﹝唐﹞劉禹錫《唐故監察禦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釋義
《唐故監察禦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神道碑》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撰。碑主為王俊,字真長,享年55歲。碑文中有韻的部分為銘文。“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出自該碑銘文起首,采用了比興手法。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積月累而高聳起來的,水是由點滴積聚才長流不斷的。兩個“積”字,突出了量變的作用。不斷積累,山可高,水可長。學業、事業乃至國家間的互信也如此,都需要經過長期不斷的積累,點滴努力,鑄就成功。
古人對積累的重要性有著深刻認識。諸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荀子·勸學》有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也許此言對劉禹錫“山積而高,澤積而長”一語產生過深刻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古人對地殼運動的認識所限,故有“山積而高”之說。
</p>
——《積極樹立亞洲安全觀共創安全合作新局麵——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國家之間如何才能建立互信?地區之內如何才能形成共識?在亞信峰會上,習近平同誌引用這一古語,闡述“一步一個腳印走”的“外交節奏”。無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國家之間,信任都是一個易碎品,艱於培養而易於破碎,都需要悉心嗬護、用心培養,不能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他說,中國是亞洲安全觀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實踐者,中國會一步一個腳印加強同各方的安全對話和合作,共同探討製定地區安全行為準則和亞洲安全夥伴計劃,使亞洲國家成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好夥伴。習近平同誌還曾引用過一句俗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不管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還是一個地區乃至全球的發展,隻要不斷努力,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裏,就一定能達到既定的目的地。
■原典
銘曰:山積而高,澤積而長。聖人之後,必大而昌。由聖與賢,或為霸強。建不克嗣,濟北疏疆。齊人德之,其族稱王。……乃金石刻,揭於道陲。鬆耶柏耶,有洛之湄。過者必下,來觀信辭。
——﹝唐﹞劉禹錫《唐故監察禦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釋義
《唐故監察禦史贈尚書右仆射王公神道碑》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撰。碑主為王俊,字真長,享年55歲。碑文中有韻的部分為銘文。“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出自該碑銘文起首,采用了比興手法。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積月累而高聳起來的,水是由點滴積聚才長流不斷的。兩個“積”字,突出了量變的作用。不斷積累,山可高,水可長。學業、事業乃至國家間的互信也如此,都需要經過長期不斷的積累,點滴努力,鑄就成功。
古人對積累的重要性有著深刻認識。諸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荀子·勸學》有言:“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也許此言對劉禹錫“山積而高,澤積而長”一語產生過深刻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古人對地殼運動的認識所限,故有“山積而高”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