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習近平同誌還引用《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來表達他對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技隊伍,從“天宮”與“神八”浪漫的太空之吻,到“玉兔”在月球表麵閑庭信步,我國科技人才爆發出巨大的創新活力。然而,世界級科技大師缺乏,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仍然製約著我國的科技創新,阻礙著我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邁進步履。
正因此,習近平同誌反複強調“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這就需要完善改進人才培養機製,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這就需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也有寬容試錯;這就需要培養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為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鋪路搭橋。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13億多人大腦中蘊藏的智慧資源一旦激發出來,將會創造一個更好的中國。
■原典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盡,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裏,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第六》
■釋義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出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命令州郡舉薦賢才的詔書。意為:要建立不尋常的功業,必須依靠不尋常的人才。
元光年間(公元前134—前129年),司馬相如為西南夷事上書漢武帝,其中有句話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漢武帝對這句話頗為欣賞,以至二十多年後又在詔書中將其概括為“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漢武帝自詡為“常人所異”的帝王,其一生所用多為“非常之人”,所做多為“非常之事”,所成多為“非常之功”。故《漢書》讚曰:“漢之得人,於茲為盛。”而在這一連串的“非常”背後,有一個更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漢武盛世這個“非常之世”。
</p>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習近平同誌還引用《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來表達他對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技隊伍,從“天宮”與“神八”浪漫的太空之吻,到“玉兔”在月球表麵閑庭信步,我國科技人才爆發出巨大的創新活力。然而,世界級科技大師缺乏,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仍然製約著我國的科技創新,阻礙著我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邁進步履。
正因此,習近平同誌反複強調“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這就需要完善改進人才培養機製,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這就需要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要重視成功,也有寬容試錯;這就需要培養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為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鋪路搭橋。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13億多人大腦中蘊藏的智慧資源一旦激發出來,將會創造一個更好的中國。
■原典
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盡,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裏,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第六》
■釋義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出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命令州郡舉薦賢才的詔書。意為:要建立不尋常的功業,必須依靠不尋常的人才。
元光年間(公元前134—前129年),司馬相如為西南夷事上書漢武帝,其中有句話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漢武帝對這句話頗為欣賞,以至二十多年後又在詔書中將其概括為“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漢武帝自詡為“常人所異”的帝王,其一生所用多為“非常之人”,所做多為“非常之事”,所成多為“非常之功”。故《漢書》讚曰:“漢之得人,於茲為盛。”而在這一連串的“非常”背後,有一個更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漢武盛世這個“非常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