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黃宗羲曾總結,“學則智,不學則愚;學則治,不學則亂。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可見,為官一任、治理一方,學習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正因此,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任務。對於領導幹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習近平同誌還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俗語,說明不學習就可能迷失方向、陷入危機。發展一日千裏,工作日益複雜,沒有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怎麽做好決策?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正是因為沒有主動學習;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也正是因為沒有積極學習。學習,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在工作中打開新局麵、掌握主動權。
■原典
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能而居之,誣也;無益而厚受之,竊也。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
——﹝戰國﹞荀子《荀子·大略》
■釋義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為《荀子》中的名句,現將原文中的“如學”化用為“為學”。這句話闡述了入仕為官和學習之間的關係,意思是說,讀書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為官者必須堅持讀書學習。
荀子在這段話裏提到了三種人:“君子”“學者”和“仕者”。學者是很容易轉化為仕者的,但無論學者還是仕者,要達到君子的境界,絕非易事。荀子認為,君子出仕做官,能通過自己的政績讓君王的聲譽更好,同時減少治下百姓的愁苦。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還竊據高位,那就形同欺騙;而屍位之徒還享受著豐厚的國家俸祿,則無異於盜竊。因此為官者應通過持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百姓做實事,真正做到不負所學。
荀子的這段話強調了學習是為官者的基本功課,不斷學習是官員正心誠意、修齊治平的一種修煉方式,故成為曆代為官者的箴言。
</p>
——《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黃宗羲曾總結,“學則智,不學則愚;學則治,不學則亂。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可見,為官一任、治理一方,學習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正因此,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任務。對於領導幹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事情。習近平同誌還用“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俗語,說明不學習就可能迷失方向、陷入危機。發展一日千裏,工作日益複雜,沒有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怎麽做好決策?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正是因為沒有主動學習;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也正是因為沒有積極學習。學習,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在工作中打開新局麵、掌握主動權。
■原典
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能而居之,誣也;無益而厚受之,竊也。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
——﹝戰國﹞荀子《荀子·大略》
■釋義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為《荀子》中的名句,現將原文中的“如學”化用為“為學”。這句話闡述了入仕為官和學習之間的關係,意思是說,讀書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但為官者必須堅持讀書學習。
荀子在這段話裏提到了三種人:“君子”“學者”和“仕者”。學者是很容易轉化為仕者的,但無論學者還是仕者,要達到君子的境界,絕非易事。荀子認為,君子出仕做官,能通過自己的政績讓君王的聲譽更好,同時減少治下百姓的愁苦。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還竊據高位,那就形同欺騙;而屍位之徒還享受著豐厚的國家俸祿,則無異於盜竊。因此為官者應通過持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百姓做實事,真正做到不負所學。
荀子的這段話強調了學習是為官者的基本功課,不斷學習是官員正心誠意、修齊治平的一種修煉方式,故成為曆代為官者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