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古今中外,讀書治學最終成大器者,大多十分注重結交學友。宋代大文學家範仲淹寫詩時,經常邀請名士同床共讀,油燈的煙把蚊帳頂熏得漆黑。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實就是強調學習應該注重交流碰撞。其實,對個人而言如此,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同樣是這樣。習近平同誌多次引用這句古語,說明交流和學習的重要性。比如在黨校,學員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和不同工作領域,四麵八方、五湖四海,每個人的知識積累、經驗構成、個人經曆和政治閱曆都不同,構成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良好環境。再比如,談到世界文明時,他認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從希臘文明到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從亞洲文明、非洲文明到美洲文明,中國應該以學習借鑒的態度,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原典
發然後禁,則扞(hà
)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春秋至秦漢﹞《禮記·學記》
■釋義
《學記》是中國最早的關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為《禮記》中的一篇。
《學記》這段話闡述了“教之所由廢”即教學失敗的六種原因。分別為:問題發生之後再設法禁止,則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抗拒心理而沒有效果(格:互相抵觸,格格不入);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機,即使再勤奮刻苦也難以奏效;教學雜亂無章不能循序漸進,則學生學習會陷入混亂而難見成效;獨自冥思苦想而沒有學友間的相互切磋,就會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褻慢同學,就會違背師教;褻慢師教,就會荒廢學業(燕:褻。辟:譬喻,為教學方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話強調了學習過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成語“孤陋寡聞”即源於此。一個人學習,不接觸外部世界,好比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隻有向他人學習,察納雅言,才能獲得更多知識,彌補自身缺憾。
</p>
——《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古今中外,讀書治學最終成大器者,大多十分注重結交學友。宋代大文學家範仲淹寫詩時,經常邀請名士同床共讀,油燈的煙把蚊帳頂熏得漆黑。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實就是強調學習應該注重交流碰撞。其實,對個人而言如此,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同樣是這樣。習近平同誌多次引用這句古語,說明交流和學習的重要性。比如在黨校,學員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部門和不同工作領域,四麵八方、五湖四海,每個人的知識積累、經驗構成、個人經曆和政治閱曆都不同,構成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良好環境。再比如,談到世界文明時,他認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從希臘文明到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從亞洲文明、非洲文明到美洲文明,中國應該以學習借鑒的態度,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原典
發然後禁,則扞(hà
)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春秋至秦漢﹞《禮記·學記》
■釋義
《學記》是中國最早的關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為《禮記》中的一篇。
《學記》這段話闡述了“教之所由廢”即教學失敗的六種原因。分別為:問題發生之後再設法禁止,則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抗拒心理而沒有效果(格:互相抵觸,格格不入);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機,即使再勤奮刻苦也難以奏效;教學雜亂無章不能循序漸進,則學生學習會陷入混亂而難見成效;獨自冥思苦想而沒有學友間的相互切磋,就會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褻慢同學,就會違背師教;褻慢師教,就會荒廢學業(燕:褻。辟:譬喻,為教學方法)。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句話強調了學習過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成語“孤陋寡聞”即源於此。一個人學習,不接觸外部世界,好比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隻有向他人學習,察納雅言,才能獲得更多知識,彌補自身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