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習近平同誌曾經提出要培養和樹立六種意識——信仰意識、公仆意識、自省意識、敬畏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自省意識,是要經常自我約束,經常自我反省,“檢身若不及”。中華民族是一個高度重視克己修身的民族,習近平同誌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都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寶貴思想遺產。《尚書》中的這句話,以對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對他人的道德要求對舉,講的正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不能隻知道責備別人,總在別人那裏找不是,而應該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問題,這樣才能既促進團結,又改正錯誤;既給人空間,又讓人進步。“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謂道德原則中處理自己與他人關係的辯證法。


    ■原典


    嗚唿!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艱哉!


    ——﹝上古時代﹞《尚書·商書·伊訓》


    ■釋義


    上麵這段話出自《尚書·伊訓》。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去世後,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長孫太甲為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教導太甲。這段話當是史官記錄的伊尹的言論。


    伊尹教導太甲說:“居上克明,為下克忠。”在上位者能夠明察下情,這樣在下位者才能夠對上竭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對別人不能求全責備,對己要嚴格約束。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被視為個人良好道德修養的重要標誌之一。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原毀》中說:“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潛書》有言:“與人當寬,自處當嚴。”可見,伊尹所言堪稱嚆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