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擺脫貧困·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係人民群眾》等文中引用


    ■解讀


    廉字打底、勤字當頭,是領導幹部安身立命的基本坐標。習近平同誌反複強調“三嚴三實”,“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廉政和勤政是題中應有之義,領導幹部既要做“廉吏”,又要當“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中國曆史上有不少官吏既廉又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躬親庶政,不舍晝夜”的司馬光,“惡衣菲食以終其身”。封建官吏尚能如此,共產黨人何言不能?為官不廉,就會為利益所惑、為金錢所動,那麽所謂作為就會是亂作為,就會突破底線、超越法治、擺脫約束,就會產生負麵效果。為政不勤,就會政怠宦成、無所作為。如果說貪汙腐敗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罪行,那麽這種懶政思維,則更加具有隱蔽性,更難以察覺,如同溫水煮青蛙,從長遠來看其危害不容小覷。不廉或者不勤,都與執政為民的要求背道而馳,更何談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那麽,領導幹部怎樣才能既做到廉政,又實現勤政?習近平同誌引用的這句話就是答案,不言貧而能廉,不怕苦而後勤,說到底還是要加強內心修煉和黨性修養。


    ■原典


    廉不言貧,勤不言苦;尊其所聞,行其所知。


    ——古格言聯(河南內鄉縣衙楹聯)


    ■釋義


    在河南內鄉縣衙東賬房懸有一副楹聯,上聯是:廉不言貧,勤不言苦。下聯為:尊其所聞,行其所知。“廉不言貧,勤不道苦”是對上聯的化用。


    內鄉縣衙始建於元大德八年(1304年),後經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擴建,逐漸形成了一組規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築群,為我國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衙。內鄉縣衙有許多楹聯、匾額,語言樸實,含義深刻,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官德思想和執政理念。


    這副楹聯上聯的意思是,真正廉潔的人,不會講自己如何清貧;真正勤政的人,不會抱怨自己如何辛苦。下聯的意思是,君子崇尚他所聽到的善言,努力踐行自己所認知的理念。


    廉潔奉公,勤於政事,向來為儒家思想所提倡,是曆代為官從政者應具備的品德。真廉潔者,從不言貧;真勤政者,從不言苦。知行合一,行勝於言,才是為官之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