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同中央辦公廳各單位班子成員和幹部職工代表座談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對黨忠誠是領導幹部的生命線,是首要的政治本色。習近平同誌多次強調,全黨同誌“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於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在革命年代,“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無畏,腹中滿是草根、寧願餓死也不投降的氣節,竹簽釘入十指、痛徹心扉也不叛黨的堅貞,詮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對黨忠誠不能停留在口頭講講、會上說說,而應該表裏如一、知行合一、始終如一,這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如果理想信念不堅定,遇到一點風雨就動搖,那麽表態再高調,最終也是靠不住的。隻有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了,對黨忠誠才能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對黨忠誠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不僅需要有樸素的情感,更要有理性的自覺和堅定的信念。


    ■原典


    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故良將守之,誌立而名揚。


    ——﹝三國·蜀漢﹞諸葛亮《兵要》


    ■釋義


    《兵要》是諸葛亮從軍事實踐中,總結出的“以法治軍”所必須遵循的要領,共十則。這十則《兵要》,從軍事紀律、良將品德、用人選賢、將領作風、捕捉戰機、打擊歪風、杜絕朋黨、戰術教練、駐防移防、軍規軍容等方麵進行了論述,是研究諸葛亮軍事思想的重要資料。


    這段話的意思是,人有忠誠的品德,就好比魚兒有了水。魚離開水就會死,人失去忠誠的品德就很危險。所以好的將領都注意保護它,使部卒的誌向得以實現,名聲廣為傳揚。


    忠誠作為軍人的一種道德規範和價值追求,是由軍隊的特性決定的。服從是軍人的天職,是忠誠的表現。古羅馬統帥愷撒曾要求他的軍隊要忠誠地隨著統帥的意誌走。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要求軍人對自己信念的忠誠與堅持,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樣,經得起海浪的衝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