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解讀


    在習近平同誌看來,“擔當”二字重千鈞。2010年任中央黨校校長時,他就強調“看一個領導幹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特別強調了敢於擔當這一條,指出“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是黨的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並把這作為好幹部標準的重要一條。習近平同誌引用這個典故,正是勉勵領導幹部要勤勉任事、敢於擔當,不要逃避責任、無所作為。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雖是戲謔之詞,但也表達出群眾對幹部的期盼,第一條就是敢於任事、勇於擔當。擔當就是責任,好幹部必須有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於旗幟鮮明,敢於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幹部就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時代的勁草、真金。


    ■原典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世之亂也,上下縱於亡等之欲,奸偽相吞,變詐相角,自圖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難避害,曾不肯捐絲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誠者起而矯之,克己而愛人,去偽而崇拙,躬履諸難,而不責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遠遊之還鄉,而無所顧悸。由是眾人效其所為,亦皆以苟活為羞,以避事為恥。


    ——﹝清﹞曾國藩《治心經·誠心篇》


    ■釋義


    “為官避事平生恥”,是從曾國藩《治心經·誠心篇》中“以苟活為羞,以避事為恥”化用而來的。曾國藩認為,為官從政者應在其位謀其政,“避事”而不積極幹事,任其職不盡其責,當是最大恥辱。


    曾國藩的《治心經》,講心、身並治,口、體兼防。他認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又說:“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基於此,他總結出養心治心、修身悟道的一整套方法。


    在這段話中,曾國藩結合親身經曆談了忠誠的力量。天下大亂之時,人們大多畏難避害,想盡辦法謀求自身的安全,不肯出點滴之力來拯救天下的危難。隻有忠義之士,視死如歸,奮起匡正時亂。於是,人們都以他們為榜樣,以苟且偷生為羞,以避事避害為恥,終於“戡定大亂”。曾國藩認為,君子之道重在以忠誠二字倡導天下,匡扶正義,敢於承擔責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民日報評論部並收藏習近平用典(第一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