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如農功,日夜思之。
習近平用典(第一輯)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之江新語·為政者需要學與思》等文中引用
■解讀
習近平同誌對“三農”頗為熟知和親近,他多次引用描寫農村和田園風光的詩句,並熟稔農事諺語,用農事比喻從政,這是他對政農相通的深刻體會。幹部就是幹事的,我們要靠作風吃飯,靠幹事出活。反之,如果腦子不裝事、心裏不想事、手裏不幹事,不犯事但也不頂事,這樣的幹部有什麽價值?
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當幹部就要在狀態,有抱負、敢擔當,在其位、謀其政,這是起碼的為政之德。這種狀態,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是真正把崗位當責任、把工作當使命,時時兢兢業業、事事如履薄冰,“在位一分鍾,幹好60秒”,做到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這種狀態,也不是用力蠻幹,而是要講究方法藝術,不僅是想幹事、敢幹事,而是會幹事、幹成事。正所謂,認真做事隻能把事情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幹、多一些巧幹,才能以細心謀事、用恆心成事。
■原典
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釋義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是春秋時期政治家子產在鄭國為卿時說的話。大意是,從政要像農民種地一樣上心,播種過後,雨雪風旱,日夜操心。一開始思慮周全,最後才能成功。子產還說:“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意思是,凡事從早到晚去辦理,細想然後再做,跟農事有次序一樣。這樣才會少有過失。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農民勤於勞作,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傾注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之中,企盼有一個好收成,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同時,無論是農功還是政事,“思”都是成就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思其始而成其終”。農功之思反映在對農事籌劃、安排、管理的全過程中,隻有多思善思,不斷總結,才能掌握農事的規律,不違農時,不誤農事,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從政亦然,隻有夙夜在公,殫精竭慮,才能造福一方。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也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農立國的特點。因為注重發展農業經濟,將發展農業視為安天下、穩民心的關鍵,所以才以農喻政。
</p>
——《之江新語·為政者需要學與思》等文中引用
■解讀
習近平同誌對“三農”頗為熟知和親近,他多次引用描寫農村和田園風光的詩句,並熟稔農事諺語,用農事比喻從政,這是他對政農相通的深刻體會。幹部就是幹事的,我們要靠作風吃飯,靠幹事出活。反之,如果腦子不裝事、心裏不想事、手裏不幹事,不犯事但也不頂事,這樣的幹部有什麽價值?
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當幹部就要在狀態,有抱負、敢擔當,在其位、謀其政,這是起碼的為政之德。這種狀態,不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是真正把崗位當責任、把工作當使命,時時兢兢業業、事事如履薄冰,“在位一分鍾,幹好60秒”,做到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這種狀態,也不是用力蠻幹,而是要講究方法藝術,不僅是想幹事、敢幹事,而是會幹事、幹成事。正所謂,認真做事隻能把事情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幹、多一些巧幹,才能以細心謀事、用恆心成事。
■原典
子產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釋義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是春秋時期政治家子產在鄭國為卿時說的話。大意是,從政要像農民種地一樣上心,播種過後,雨雪風旱,日夜操心。一開始思慮周全,最後才能成功。子產還說:“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意思是,凡事從早到晚去辦理,細想然後再做,跟農事有次序一樣。這樣才會少有過失。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農民勤於勞作,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傾注在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之中,企盼有一個好收成,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同時,無論是農功還是政事,“思”都是成就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思其始而成其終”。農功之思反映在對農事籌劃、安排、管理的全過程中,隻有多思善思,不斷總結,才能掌握農事的規律,不違農時,不誤農事,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從政亦然,隻有夙夜在公,殫精竭慮,才能造福一方。
“政如農功,日夜思之”,也反映了古代中國以農立國的特點。因為注重發展農業經濟,將發展農業視為安天下、穩民心的關鍵,所以才以農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