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們!今天咱們要一起來認識一個超級神奇的穴位——複溜穴。這個複溜穴啊,那可真是不一般,就像是身體裏的一位隱藏的健康衛士,有著各種各樣讓人驚喜的本領!


    複溜穴屬於足少陰腎經,它的作用可多啦,能夠治療腹脹、水腫、尿路感染、腰背強痛、急性腰扭傷等等好多問題呢。


    咱們先來找找複溜穴在身體裏的“藏身之處”。它位於小腿內側,就在內踝尖上 2 寸,跟腱的前緣處。要找到它也不難,您先確定太溪穴的位置,然後由太溪直上 3 橫指,在跟腱前緣的地方,按壓一下,如果有酸脹感,那就是複溜穴啦!


    接下來,咱們講講複溜穴名字的有趣來曆。複溜穴這個名字可有深意呢!它出自《針灸甲乙經》,在《黃帝內經靈樞·本輸》裏叫複留,還有別名,比如昌陽、伏白、外命。


    “複溜”這個名字,“複”就是再次的意思,“溜”呢,是悄悄地散失。複溜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腎經的水濕之氣到了這裏會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本穴的物質是從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氣,到了這裏又再次吸收天部的熱氣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就像溜走一樣,所以就叫複溜啦。


    複溜穴可不簡單,它是腎經的經穴,而且五行屬性屬金,還是腎經的母穴呢!經穴主咳喘寒熱,也就是說,經穴善於治療咳喘的病症,而且不管是寒性、熱性的咳喘,還是陰虛、發熱引起的咳喘,都可以選擇經穴來治療。


    《內經》上說:“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比如說,外感咳嗽,可以選擇肺經的經穴經渠和膀胱經的經穴昆侖;腎虛引起的咳喘,那就可以選腎經的經穴複溜;要是肝火旺導致的咳嗽,就可以選三焦經的經穴支溝;肺氣不足造成的咳喘,脾經的經穴商丘就是不錯的選擇。經穴有清肺化痰、理氣鎮咳的效果,平日裏可以作為保養肺髒和預防咳喘的重要穴位。


    複溜穴在預防靜脈曲張和消除水腫方麵,那可是有一手!您聽聽“複溜”這名字,從字麵上就能猜出來,它能讓停留下來的水重新流動起來。咱們的身體有時候會有瘀血,這時候尿液、汗液和痰濕這些髒東西就容易停留在體內不流動了。生活中常見的靜脈曲張,很多也是因為血液長期瘀在那裏不迴流造成的。如果是在靜脈曲張的初期刺激複溜穴,效果會特別明顯。不過要是靜脈曲張已經形成了大疙瘩,光揉幾天複溜穴可不行,得從整個身體來慢慢調理。所以啊,疾病剛有點苗頭的時候就得趕緊把它消滅掉,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複溜穴就像是調節腎經的一個杠杆。咱們都知道,腎大多是虛證,而複溜穴作為腎經上的母穴,經常按摩刺激能夠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同時,腎功能要是失常了,就會導致人體水液代謝失常,而複溜穴專門就是治療水液代謝失常的。


    水液代謝失常會出現好多問題,比如水腫腹脹,不光是腿上有水、肚子裏有水,還會有腰脊強痛。這看起來像是膀胱經的問題,但是揉膀胱經可能沒什麽效果,這時候就得揉腎經啦。先揉揉複溜穴,讓淤血重新流動起來。您想想,想補腎的時候,如果有髒東西堵著,真正的氣血生成不了,那怎麽補得上呢?這時候您可以先揉揉複溜穴,最好是揉完複溜穴馬上再揉揉太溪穴,把好血趕緊引過來,打好這個基礎。總之,凡是因為水液代謝失常引起的問題,像靜脈曲張、水腫腹脹、關節腫脹、自汗、盜汗、腰脊強痛、腹瀉、小便不利等等,按摩複溜穴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複溜穴還能治療無脈症和汗症呢!《點穴神書》裏有記載,複溜,就是要恢複正常的流動。脈道澀滯,要麽是血少,要麽是精傷。不管是淋病、水腫、汗脫、瀉痢、痹症,隻要是病情時間長了,血瘀津虧,脈象滯澀難通的,複溜穴都能治療。複溜穴在腎經上,可以補腎。隨著腎水潮起,經脈必然會恢複正常的流通。


    道家的修士們認為,江有洄流,海有潮汐,進退消長,這都是自然的規律。複溜這個重要的穴位,又叫複脈穴。它能治療無脈症,讓脈象變得有力。給您講個例子,有一個匠人,長期脈象微弱,幾乎都摸不到了,整個人也容易疲勞。點揉複溜穴之後,脈象有力了,精神也煥發了。“溜”有流動的意思,複溜穴能恢複汗水的正常流動。有個女子得了無汗證,不管怎麽走動運動,身上都不出汗,點揉複溜穴之後,汗就出來了,身心都輕鬆了。還有個小兒,晚上睡覺醒來後背全是濕的,這叫盜汗。自從點揉複溜穴之後,盜汗就消失了。又有一位老人,小便的時候刺痛,尿得很艱難。經過點揉複溜穴之後,尿得順暢了,一點阻滯的感覺都沒有。更有一位閉經的婦女,半年都不來月經,整天頭痛。在複溜穴刺絡放血之後,就像鑿井放出泉水一樣,月經就來了。還有一位患風濕痹症的老人,手腳麻木冰涼,這都是脈氣流通不好造成的,又冷又麻。經過拍打複溜穴之後,血氣順流,酸麻冷痹的症狀就消失了。


    您瞧瞧,複溜穴能行血祛風,通脈止痛。總之,讓脈道恢複正常的流動,這樣病就好了。


    複溜穴的功效主治那也是相當廣泛!它具有補腎益陰、清熱利水的強大功效。能夠主治腹脹、腸鳴、泄瀉、水腫、腿腫、自汗、盜汗、熱病汗不出、汗不止、糖尿病、尿路感染、尿閉、小兒麻痹後遺症、腎炎、腹水、月經不調、陽痿、脊髓炎、腹膜炎、淋病、睾丸炎、痢疾、痔瘡、小腿寒冷、下肢麻痹、神經衰弱、視力減退、足痿軟、腰背強痛、功能性子宮出血、急性腰扭傷、足跟痛、腦外傷後遺症等等。


    在日常保健方麵,咱們可以這樣做。用艾灸的方法,艾炷灸 3 到 5 壯,或者艾條灸 5 到 10 分鍾。要是按摩的話,用拇指的指腹由下往上推按複溜穴 1 到 3 分鍾,可以緩解腹瀉、盜汗、四肢乏力、腰脊強痛等問題。


    在古代的文獻記載裏,像《明堂》裏說灸七壯。“素注”裏說針三分,留七唿,灸五壯。《針灸大成》裏提到複溜穴主腸澼,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起坐 ,目視??,善怒多言,舌幹,胃熱,蟲動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溫,腹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五腫水病有青、赤、黃、白、黑之分,青腫取井穴,赤腫取滎穴,黃腫取俞穴,白腫取經穴,黑腫取合穴。血痔,泄後腫,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盜汗,汗注不止,齒齲,脈微細不見,或者有時摸不到脈。


    總之,複溜穴就像是我們身體裏的一位神奇的健康大師,在各種健康問題上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利用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強壯,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關於複溜穴咱們就聊到這兒啦,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它收獲滿滿的健康和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華足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藥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藥王並收藏清華足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