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們!今天咱們要一起來探索一個超級厲害的穴位——太溪穴。這個太溪穴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萬能鑰匙,能夠打開健康的大門,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太溪穴歸屬於足少陰腎經,它的作用可多啦,能治療失眠健忘、咳嗽氣喘、月經不調、牙痛、陽痿、手腳冰涼,還能祛斑祛痘、美白肌膚等等,簡直就是個全能選手!
咱們先來找找太溪穴在身體裏的“藏身之處”。它位於踝曲,就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您可以這樣找,由足內踝尖向後推,推到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大概就是內踝尖與跟腱間的中點,按壓有酸脹感的地方,那就是太溪穴啦!
接下來,咱們講講太溪穴名字的有趣來曆。太溪穴這個名字可有不少講究呢!它出自《靈樞·本輸》,屬於足少陰腎經。它還有兩個別名,分別是大溪穴和呂細穴。
先說“太溪穴”這個名字。“太”,就是大的意思。“溪”,那就是溝溪、溪流啦。您看,這個穴位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就像一條巨大的溝溪。所以太溪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腎經的水液在這裏形成了一條較大的溪水。本穴的物質是從然穀穴傳來的冷降之水,到了這裏之後,冷降水液形成了比較寬大的淺溪,於是就有了太溪這個名字。
再說說“呂細穴”這個名字。“呂”,在古代音樂十二律中是陰律,總稱六呂,在這裏指的是穴內物質是純陰之液。“細”,就是弱小、細小的意思。呂細這個名字形容的是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麵寬大但流動緩慢,所以就叫呂細穴啦。
太溪穴還是腎經的原穴和俞穴呢!原,就是本源、根源的意思。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展現出了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所以它是腎經的原穴。原穴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原氣來源於臍下腎間,那是人體生命的本源,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動力。原氣通過三焦輸布到全身的髒腑和十二經脈,其在四肢部停留的部位就是原穴,您瞧瞧這原穴多重要啊!
太溪穴還是腎經的俞穴。俞,就是輸的意思。本穴是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所以是腎經的俞穴。俞穴主要治療與時間相關的病症。比如說,如果病人每天早上 3 - 5 點就醒了,那就要取肺經的俞穴。
太溪穴的五行屬性是土。這是因為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了土的特征。本穴的物質是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是進一步氣化散熱,表現出了土的滋養生長的特性。
從穴位的意義來看,太溪穴就是腎經水液在這裏形成較大溪水的地方。氣血特征是地部經水及其氣化之氣。氣血運行的規律是經水沿著腎經傳輸,氣化之氣吸熱後向上行到天部。它的功能作用是清熱生氣。
太溪穴在清腎濁、排汙垢、消水腫方麵可是有一手!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腎經本身就是管著人體水氣出入的經脈。刺激太溪穴能夠激發人體內的元氣,讓人體的原動力更加充沛,推動水氣運行,把積累的汙濁排出去。腎主水,腎是水髒,如果腎陽不足,水就不能順利蒸騰氣化,就會出現浮腫。您用手按一下腫脹的地方,一按一個坑,不能馬上恢複,這就是浮腫啦。艾灸或者按揉太溪穴,補充腎陽,就能改善水腫的狀況,還可以配合服用金匱腎氣丸來調理。給您講個有趣的例子,有一位礦工,得了腰刺痛的病。有人給他點按太溪穴,結果這位礦工腰痛得更厲害了。這一按,居然發現是腎結石。到醫院做個 b 超,果然有腎結石。後來點揉或者拍打太溪穴,結石慢慢分化,從刺痛變得不痛了,腎裏的泥沙結石也就沒了。所以說啊,太溪穴是泌尿係統結石的反應點,能夠清腎濁、排汙垢。
太溪穴還是壯陽益腎、培補先天之本的高手!太溪穴屬於腎經的原穴,“太”就是大的意思,“溪”就是溪流。中醫認為,腎經的水液從湧泉而起,流注到這裏形成較大的溪水,從而滋潤所有的髒腑。《黃帝內經》裏說:“腎者生氣之源,十二經之本,太溪則其輸穴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腎經所需要的氣、血和水液,都是通過太溪穴輸送的。如果太溪穴不正常工作,人體裏麵就要鬧旱災啦!
現代很多人生活忙碌,吃快餐,經常加班,應酬又多,精力消耗大,很容易精神不足,進而導致腎虛空。女性腎不好,月經就不調,還會性冷淡。男性腎不好,就容易出現早泄、陽痿等問題。所以夫妻互相按摩太溪穴,就相當於給對方的精神和腎氣加油助力。一旦打通了太溪穴,夫妻之間自然更加恩愛。自己平時也可以按揉太溪穴,先用大拇指對準腳踝旁邊的位置,用力按壓幾下,感覺到穴位有酸脹的感覺,然後用按揉的手法,來迴揉按 5 分鍾就行。堅持按一段時間,就能感覺到身體裏生出一股正氣來。這就是“腎經通,火歸源,邪氣避之”的道理。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呢!大家都知道足三裏是強身大穴,但是和太溪穴相比,足三裏更側重於補後天,太溪穴更側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太溪穴還能調理陰陽平衡!陰陽不平衡包括很多方麵,其中腎中的陰陽不平衡是最主要的。一種是腎陰不足,另一種是腎陽不足。腎陰不足的話,水就不能製約火,火就容易往上跑。如果腎火跑到心髒,就會感覺五心煩熱,心緒不寧,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心裏沒煩惱,但也坐立不安。要是腎火侵犯到肺,就容易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從而咳嗽。腎火到胃,胃裏就會有灼熱感。腎陰不足出現這些不適症狀,可以刺激太溪穴來改善。刺激太溪穴不僅能滋腎陰,還能養腎陽。所以手腳怕冷、發涼、畏寒的人,可以按摩刺激太溪穴,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總之,不管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可以刺激太溪穴來改善。就算身體很健康沒病,刺激按揉太溪穴也能預防疾病。
太溪穴還是治療百病的根本,是養生保健的要穴!在中醫的內科學裏,不管多少病症,最後往往都歸結於脾腎兩虛,這是百病共通的證型。太溪穴補腎,足三裏健脾胃,這兩個穴位配合起來,那就是力挽狂瀾、扶危救困的絕招。久病要取太溪穴,慢病要用足三裏穴。久病會傷到腎,慢病要調理脾。太溪穴和足三裏能拯救身體這座大廈於將傾之際。給您講幾個例子,有一位患了眼部幹澀的沙眼症患者,用太溪穴加上睛明穴,眼睛就變得滋潤了,這兩個穴位就相當於眼藥水。還有一位因為用激素過多,出現了滿月臉、水牛背、虛胖等症狀的患者,太溪穴配上經渠穴點揉,水腫就消退了,這兩個穴位能利水清身。再有一位急性扁桃體炎的患者,用太溪穴加上少商穴點揉,癰腫吞咽不適的症狀,一次就治好了。還有一位跌打損傷的患者,膝部腫脹淤血,用太溪穴配上血海穴,瘀腫就消退了。對於輕度的尿毒症患者,把太溪穴搓熱,症狀就能減輕,太溪穴能鞏固腎水,有助於排泄尿毒。
道家認為,易漲易退的是山溪水,隻要太溪穴穩固,人就不容易激動。太溪穴就像人體的根,根深蒂固,風雨都難以動搖。所以患者如果情緒容易激動、驚恐,按摩太溪穴就能讓腎根有源,肝木不動。它是人體的千金墜,是氣血的根蒂。
人生的髒器中,最深藏不露的就是腎,而腎的原穴就是太溪穴。所以,太溪穴是治療百病的根本,不管是五勞七傷,最後都會影響到腎,傷了腎就必須依靠太溪穴來挽救。所以人體生病的時候,如果太溪穴溫暖,病情就容易恢複;如果太溪穴寒涼,病恐怕就很難好轉。糖尿病患者腳爛,往往是因為太溪穴沒有溫度了。太溪穴是抵抗惡血爛肉入侵的最堅固防線,如果這個穴位潰敗了,腳涼腳僵硬,那就一切都完了,難以挽迴。
俗話說:“後勁不足,敗事有餘。”這裏的後勁就是後腳跟的勁,也就是太溪穴的勁。武術家通過練習太溪穴的勁來延年益壽,所以靜坐、雙盤、負重,都是提升太溪穴力量的好方法。又有俗話說:“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時。”說的是秋後的螞蚱太溪穴沒了勁,跳不起來了。人的衰老,就是太溪穴、後腳跟退化沒力、變涼、抬不起來的過程。所以說看一個人的壽命長短要看腳踵,就是看腳跟上暖不暖、有沒有勁。道家養生講,真人的氣息在腳跟,普通人的心思在咽喉。真正修行的人,一口氣能吸到腳跟的太溪穴,這叫氣歸元氣、納氣歸田。正氣充盈,邪氣自然消失,就像鼓風機拉得夠深,鋼鐵都能融化。人的氣能下沉到太溪穴,身體怎麽會有包塊、頑疾呢?所以太溪穴是一個讓人一生受益的保健養生大穴!
太溪穴的功效主治那也是相當廣泛!它具有滋陰益腎、清熱利濕、壯陽強腰的強大功效。能夠主治熱病、四肢厥冷、心內膜炎、膈肌痙攣、齶扁桃體炎、咽喉炎、咳嗽、遺尿、尿頻、膀胱炎、水腫、陽痿、遺精、月經不調、耳鳴、耳聾、失眠、神經衰弱、下肢麻痹、癱瘓、足跟腫痛、氣喘、胸痛、咯血、糖尿病、健忘、腰脊痛、尿路感染、腎炎、眩暈、麵黑、中心視網膜脈絡膜炎、遺尿、足底痛、腳氣、凍瘡、衰老、牙痛等等。
在日常保健方麵,咱們可以這樣做。用艾灸的方法,艾炷灸 3 到 5 壯,或者艾條灸 5 到 10 分鍾。要是按摩的話,平時可以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穴,每天早晚左右腳各刮 1 到 3 分鍾,能夠調節和緩解腎炎、膀胱炎、遺尿、遺精等病症。
在古代的文獻記載裏,像“素注”裏說針三分,留七唿,灸三壯。《針灸大成》裏提到太溪穴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喘息,嘔吐,痰實,口中如膠,善噫,寒疝,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消癉,大便難,咽腫唾血,痃癖寒熱,咳嗽不嗜食,腹脅痛,瘦脊,傷寒手足厥冷。
東垣說:得了痿症的人,要通過疏導濕熱,引導胃氣出行陽道,不讓濕土克製腎水,其穴位就在太溪。
《流注賦》裏也講:牙齒痛可以治療。
總之,太溪穴就像是我們身體裏的一位神奇的健康衛士和養生大師,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幫助我們延年益壽。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利用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強壯,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關於太溪穴咱們就聊到這兒啦,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它收獲滿滿的健康和快樂!
太溪穴歸屬於足少陰腎經,它的作用可多啦,能治療失眠健忘、咳嗽氣喘、月經不調、牙痛、陽痿、手腳冰涼,還能祛斑祛痘、美白肌膚等等,簡直就是個全能選手!
咱們先來找找太溪穴在身體裏的“藏身之處”。它位於踝曲,就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您可以這樣找,由足內踝尖向後推,推到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大概就是內踝尖與跟腱間的中點,按壓有酸脹感的地方,那就是太溪穴啦!
接下來,咱們講講太溪穴名字的有趣來曆。太溪穴這個名字可有不少講究呢!它出自《靈樞·本輸》,屬於足少陰腎經。它還有兩個別名,分別是大溪穴和呂細穴。
先說“太溪穴”這個名字。“太”,就是大的意思。“溪”,那就是溝溪、溪流啦。您看,這個穴位在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就像一條巨大的溝溪。所以太溪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腎經的水液在這裏形成了一條較大的溪水。本穴的物質是從然穀穴傳來的冷降之水,到了這裏之後,冷降水液形成了比較寬大的淺溪,於是就有了太溪這個名字。
再說說“呂細穴”這個名字。“呂”,在古代音樂十二律中是陰律,總稱六呂,在這裏指的是穴內物質是純陰之液。“細”,就是弱小、細小的意思。呂細這個名字形容的是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麵寬大但流動緩慢,所以就叫呂細穴啦。
太溪穴還是腎經的原穴和俞穴呢!原,就是本源、根源的意思。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展現出了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所以它是腎經的原穴。原穴可是非常重要的哦!原氣來源於臍下腎間,那是人體生命的本源,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動力。原氣通過三焦輸布到全身的髒腑和十二經脈,其在四肢部停留的部位就是原穴,您瞧瞧這原穴多重要啊!
太溪穴還是腎經的俞穴。俞,就是輸的意思。本穴是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所以是腎經的俞穴。俞穴主要治療與時間相關的病症。比如說,如果病人每天早上 3 - 5 點就醒了,那就要取肺經的俞穴。
太溪穴的五行屬性是土。這是因為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了土的特征。本穴的物質是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是進一步氣化散熱,表現出了土的滋養生長的特性。
從穴位的意義來看,太溪穴就是腎經水液在這裏形成較大溪水的地方。氣血特征是地部經水及其氣化之氣。氣血運行的規律是經水沿著腎經傳輸,氣化之氣吸熱後向上行到天部。它的功能作用是清熱生氣。
太溪穴在清腎濁、排汙垢、消水腫方麵可是有一手!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腎經本身就是管著人體水氣出入的經脈。刺激太溪穴能夠激發人體內的元氣,讓人體的原動力更加充沛,推動水氣運行,把積累的汙濁排出去。腎主水,腎是水髒,如果腎陽不足,水就不能順利蒸騰氣化,就會出現浮腫。您用手按一下腫脹的地方,一按一個坑,不能馬上恢複,這就是浮腫啦。艾灸或者按揉太溪穴,補充腎陽,就能改善水腫的狀況,還可以配合服用金匱腎氣丸來調理。給您講個有趣的例子,有一位礦工,得了腰刺痛的病。有人給他點按太溪穴,結果這位礦工腰痛得更厲害了。這一按,居然發現是腎結石。到醫院做個 b 超,果然有腎結石。後來點揉或者拍打太溪穴,結石慢慢分化,從刺痛變得不痛了,腎裏的泥沙結石也就沒了。所以說啊,太溪穴是泌尿係統結石的反應點,能夠清腎濁、排汙垢。
太溪穴還是壯陽益腎、培補先天之本的高手!太溪穴屬於腎經的原穴,“太”就是大的意思,“溪”就是溪流。中醫認為,腎經的水液從湧泉而起,流注到這裏形成較大的溪水,從而滋潤所有的髒腑。《黃帝內經》裏說:“腎者生氣之源,十二經之本,太溪則其輸穴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腎經所需要的氣、血和水液,都是通過太溪穴輸送的。如果太溪穴不正常工作,人體裏麵就要鬧旱災啦!
現代很多人生活忙碌,吃快餐,經常加班,應酬又多,精力消耗大,很容易精神不足,進而導致腎虛空。女性腎不好,月經就不調,還會性冷淡。男性腎不好,就容易出現早泄、陽痿等問題。所以夫妻互相按摩太溪穴,就相當於給對方的精神和腎氣加油助力。一旦打通了太溪穴,夫妻之間自然更加恩愛。自己平時也可以按揉太溪穴,先用大拇指對準腳踝旁邊的位置,用力按壓幾下,感覺到穴位有酸脹的感覺,然後用按揉的手法,來迴揉按 5 分鍾就行。堅持按一段時間,就能感覺到身體裏生出一股正氣來。這就是“腎經通,火歸源,邪氣避之”的道理。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呢!大家都知道足三裏是強身大穴,但是和太溪穴相比,足三裏更側重於補後天,太溪穴更側重於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太溪穴還能調理陰陽平衡!陰陽不平衡包括很多方麵,其中腎中的陰陽不平衡是最主要的。一種是腎陰不足,另一種是腎陽不足。腎陰不足的話,水就不能製約火,火就容易往上跑。如果腎火跑到心髒,就會感覺五心煩熱,心緒不寧,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心裏沒煩惱,但也坐立不安。要是腎火侵犯到肺,就容易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從而咳嗽。腎火到胃,胃裏就會有灼熱感。腎陰不足出現這些不適症狀,可以刺激太溪穴來改善。刺激太溪穴不僅能滋腎陰,還能養腎陽。所以手腳怕冷、發涼、畏寒的人,可以按摩刺激太溪穴,改善手腳冰涼的症狀。總之,不管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都可以刺激太溪穴來改善。就算身體很健康沒病,刺激按揉太溪穴也能預防疾病。
太溪穴還是治療百病的根本,是養生保健的要穴!在中醫的內科學裏,不管多少病症,最後往往都歸結於脾腎兩虛,這是百病共通的證型。太溪穴補腎,足三裏健脾胃,這兩個穴位配合起來,那就是力挽狂瀾、扶危救困的絕招。久病要取太溪穴,慢病要用足三裏穴。久病會傷到腎,慢病要調理脾。太溪穴和足三裏能拯救身體這座大廈於將傾之際。給您講幾個例子,有一位患了眼部幹澀的沙眼症患者,用太溪穴加上睛明穴,眼睛就變得滋潤了,這兩個穴位就相當於眼藥水。還有一位因為用激素過多,出現了滿月臉、水牛背、虛胖等症狀的患者,太溪穴配上經渠穴點揉,水腫就消退了,這兩個穴位能利水清身。再有一位急性扁桃體炎的患者,用太溪穴加上少商穴點揉,癰腫吞咽不適的症狀,一次就治好了。還有一位跌打損傷的患者,膝部腫脹淤血,用太溪穴配上血海穴,瘀腫就消退了。對於輕度的尿毒症患者,把太溪穴搓熱,症狀就能減輕,太溪穴能鞏固腎水,有助於排泄尿毒。
道家認為,易漲易退的是山溪水,隻要太溪穴穩固,人就不容易激動。太溪穴就像人體的根,根深蒂固,風雨都難以動搖。所以患者如果情緒容易激動、驚恐,按摩太溪穴就能讓腎根有源,肝木不動。它是人體的千金墜,是氣血的根蒂。
人生的髒器中,最深藏不露的就是腎,而腎的原穴就是太溪穴。所以,太溪穴是治療百病的根本,不管是五勞七傷,最後都會影響到腎,傷了腎就必須依靠太溪穴來挽救。所以人體生病的時候,如果太溪穴溫暖,病情就容易恢複;如果太溪穴寒涼,病恐怕就很難好轉。糖尿病患者腳爛,往往是因為太溪穴沒有溫度了。太溪穴是抵抗惡血爛肉入侵的最堅固防線,如果這個穴位潰敗了,腳涼腳僵硬,那就一切都完了,難以挽迴。
俗話說:“後勁不足,敗事有餘。”這裏的後勁就是後腳跟的勁,也就是太溪穴的勁。武術家通過練習太溪穴的勁來延年益壽,所以靜坐、雙盤、負重,都是提升太溪穴力量的好方法。又有俗話說:“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時。”說的是秋後的螞蚱太溪穴沒了勁,跳不起來了。人的衰老,就是太溪穴、後腳跟退化沒力、變涼、抬不起來的過程。所以說看一個人的壽命長短要看腳踵,就是看腳跟上暖不暖、有沒有勁。道家養生講,真人的氣息在腳跟,普通人的心思在咽喉。真正修行的人,一口氣能吸到腳跟的太溪穴,這叫氣歸元氣、納氣歸田。正氣充盈,邪氣自然消失,就像鼓風機拉得夠深,鋼鐵都能融化。人的氣能下沉到太溪穴,身體怎麽會有包塊、頑疾呢?所以太溪穴是一個讓人一生受益的保健養生大穴!
太溪穴的功效主治那也是相當廣泛!它具有滋陰益腎、清熱利濕、壯陽強腰的強大功效。能夠主治熱病、四肢厥冷、心內膜炎、膈肌痙攣、齶扁桃體炎、咽喉炎、咳嗽、遺尿、尿頻、膀胱炎、水腫、陽痿、遺精、月經不調、耳鳴、耳聾、失眠、神經衰弱、下肢麻痹、癱瘓、足跟腫痛、氣喘、胸痛、咯血、糖尿病、健忘、腰脊痛、尿路感染、腎炎、眩暈、麵黑、中心視網膜脈絡膜炎、遺尿、足底痛、腳氣、凍瘡、衰老、牙痛等等。
在日常保健方麵,咱們可以這樣做。用艾灸的方法,艾炷灸 3 到 5 壯,或者艾條灸 5 到 10 分鍾。要是按摩的話,平時可以用拇指指腹由上往下刮太溪穴,每天早晚左右腳各刮 1 到 3 分鍾,能夠調節和緩解腎炎、膀胱炎、遺尿、遺精等病症。
在古代的文獻記載裏,像“素注”裏說針三分,留七唿,灸三壯。《針灸大成》裏提到太溪穴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喘息,嘔吐,痰實,口中如膠,善噫,寒疝,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消癉,大便難,咽腫唾血,痃癖寒熱,咳嗽不嗜食,腹脅痛,瘦脊,傷寒手足厥冷。
東垣說:得了痿症的人,要通過疏導濕熱,引導胃氣出行陽道,不讓濕土克製腎水,其穴位就在太溪。
《流注賦》裏也講:牙齒痛可以治療。
總之,太溪穴就像是我們身體裏的一位神奇的健康衛士和養生大師,守護著我們的健康,幫助我們延年益壽。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利用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強壯,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關於太溪穴咱們就聊到這兒啦,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它收獲滿滿的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