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伍員,字子胥,是監利人,生得身高一丈,腰粗十圍,眉寬一尺,目光如電,有扛鼎拔山的勇力,文韜武略的才能。是世子太師連尹奢的兒子,棠君尚的弟弟。尚與員都跟隨他們的父親伍奢在城父。鄢將師奉楚平王的命令,想要誘騙伍員兄弟入朝,先見了伍尚,於是請求見伍員。
伍尚拿著父親的親筆信進入內室,給伍員看,說:“父親有幸免死,我們二人被封侯,使者在門外,弟弟可出去相見。” 伍員說:“父親能免死,已是萬幸。我們兄弟有什麽功勞,卻又被封侯,這是在誘騙我們。去了必定被殺。” 伍尚說:“父親有親筆信,難道會騙我們嗎?” 伍員說:“我的父親忠於國家,知道我必定要報仇,所以讓我們一起死在楚國,以斷絕後顧之憂。” 伍尚說:“弟弟這是臆測的話。萬一父親的信真是真情,我們不孝之罪如何推脫?” 伍員說:“哥哥暫且安坐,弟弟當占卜一下吉兇。”
伍員占卜完畢,說:“今日是甲子日,時辰是巳時,地支傷害日幹,氣象不相容,預示君主欺騙臣子,父親欺騙兒子。去了就會被殺,哪有什麽封侯之事?” 伍尚說:“我不是貪圖侯爵,隻是想見父親一麵。” 伍員說:“楚人畏懼我們兄弟在外,必定不敢殺我父親,哥哥若誤去,是加速父親的死亡。” 伍尚說:“父子之愛,恩情發自內心。若能見上一麵而死,也心甘情願。” 於是伍員仰天歎道:“與父親一起被殺,對事情有什麽益處?哥哥一定要去,弟弟就此告別了。” 伍尚哭著說:“弟弟將去哪裏?” 伍員說:“能報複楚國的,我就去追隨他。” 伍尚說:“我的智力,遠遠比不上弟弟,我應當迴楚國,你去其他國家。我以殉父為孝,你以複仇為孝。從此各自行其誌,不再相見了。”
伍員向伍尚拜了四拜,當作永別。伍尚擦淚出來見鄢將師,說:“弟弟不願封爵,不能強迫他。” 鄢將師隻得同伍尚上車。見到平王後,平王把他們都囚禁起來。伍奢見伍尚獨自迴楚,歎息說:“我本來就知道員不會來。”
無極又上奏說:“伍員還在,應趕快追捕他,遲了就會逃走。” 平王準許,立即派遣大夫武城黑率領二百名精兵,前去襲擊伍員。伍員探知楚兵來追捕自己,哭著說:“我的父兄果然不免一死了。” 於是對他的妻子賈氏說:“我想逃奔他國,借兵來報父兄之仇,不能顧念你了,怎麽辦?” 賈氏睜大眼睛看著伍員說:“大丈夫懷著父兄的仇恨,如同割肺肝般痛苦,哪有空閑為婦人考慮,你可趕快逃走,不要掛念我。” 於是進入內室自縊而死。伍員痛哭一場,草草埋葬了她的屍體,立即收拾包裹,身穿白色長袍,帶著弓箭佩劍離去。
不到半天,楚兵就到了,包圍了他的家,搜捕不到伍員,估計伍員必定往東逃走,於是命令車夫急速追趕。大約追了三百裏,到了曠野無人之處。伍員於是張弓搭箭,射死車夫,又搭箭要射武城黑。武城黑害怕,下車想要逃走。伍員說:“本想殺你,暫且留你性命迴去報告楚王,若想保存楚國的宗廟祭祀,必須留下我父兄的性命。否則,我必定滅掉楚國,親自斬下楚王的首級,以泄我心頭之恨。”
武城黑抱頭鼠竄,迴去報告平王,說:“伍員已經先逃走了。” 平王大怒,立即命令費無極押著伍奢父子到街市斬首。臨刑時,伍尚唾罵無極:“讒言迷惑君主,殺害忠良。” 伍奢製止說:“臨危受命,是臣子的職責,忠奸自有公論,何必辱罵呢?隻是員兒不來,我擔心楚國君臣,從今以後,不能安然吃早飯了。” 說完,伸長脖子受刑。百姓觀看的,無不流淚。這天天色昏暗,悲風淒慘。史臣有詩說:
慘慘悲風日失明,三朝忠裔忽遭坑。
楚庭從此皆讒佞,引得吳兵入郢城。
平王問:“伍奢臨刑時有什麽怨言?” 無極說:“沒有別的話,隻是說伍員不來,楚國君臣不能安食。” 平王說:“伍員雖逃走,必定走不遠,應再去追捕。” 於是派遣左司馬沈尹戍率領三千人,追查他的去向。
伍員走到大江邊,心生一計,將所穿的白色長袍,掛在江邊柳樹上,把鞋子扔在江邊,換上草鞋,沿江而下。沈尹戍追到江口,得到他的袍和鞋,迴奏說:“伍員不知去向。” 無極進言說:“臣有一計,可斷絕伍員的生路。” 平王問:“什麽計?” 無極迴答說:“一麵出榜四處懸掛,不論什麽人,有能捕獲伍員來的,賜給五萬石糧食,封上大夫爵位;容留及放走他的,全家處斬。詔令各路關隘渡口,凡是來往行人,嚴加盤查。又派遣使者遍告列國諸侯,不得收留伍員。他進退無路,即使一時不能被擒,他的處境已孤立,怎能成就大事呢?”
平王全部依從他的計謀,畫出伍員的圖像,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
再說伍員沿江東下,一心想投奔吳國,無奈路途遙遠,一時難以到達。忽然想起:“太子建逃奔到宋國,何不前去追隨他?” 於是向睢陽一路進發。走到中途,忽然看見一隊車馬前來,伍員懷疑是楚兵攔截道路,不敢露麵,躲在樹林中觀察,原來是老朋友申包胥,與伍員有八拜之交,因出使他國迴來,在此經過。伍員急忙走出樹林,站在車左邊。申包胥慌忙下車相見,問:“子胥為何獨自走到這裏?” 伍員把平王枉殺父兄的事,哭訴了一遍。申包胥聽了,露出同情的神色,問:“你現在去哪裏?” 伍員說:“我聽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將逃奔他國,借兵討伐楚國,生吃楚王的肉,車裂無極的屍體,才能泄此仇恨。” 申包胥勸道:“楚王雖然無道,但畢竟是君主;你家世代享受楚國的俸祿,君臣的名分已定。怎能以臣子的身份而仇視君主呢?” 伍員說:“昔日桀、紂被臣子誅殺,是因為他們無道。楚王娶兒媳,廢嫡嗣,聽信讒言,殺戮忠良,我請求出兵攻入郢都,是為楚國掃除汙穢,何況又有骨肉之仇呢?若不能滅掉楚國,誓不立於天地之間。” 申包胥說:“我若勸你報複楚國,是不忠;勸你不報複,又陷你於不孝。你努力吧!走吧!朋友的情誼,我一定不泄露給別人。然而你能顛覆楚國,我必能保存楚國;你能危害楚國,我必能安定楚國。” 伍員於是辭別申包胥離去。
不一日,到了宋國,找到太子建,抱頭痛哭,各自訴說平王的罪惡。伍員說:“太子見過宋君了嗎?” 建說:“宋國正有內亂,君臣相互攻打,我還沒有去拜見。”
卻說宋君名佐,是宋平公的寵妾所生之子。平公聽信寺人伊戾的讒言,殺了太子痤而立佐為君。周景王十三年,平公去世,佐繼位,這就是宋元公。元公為人,相貌醜陋而性情溫和,多有私心且不講信用,厭惡世卿華氏的強大,與公子寅、公子禦戎、向勝、向行等,謀劃想要除掉他們。
向勝把這個陰謀泄露給向寧。向寧與華向、華定、華亥關係友好,謀劃提前作亂,華亥於是假裝生病,群臣都來探問病情,華亥捉住公子寅與禦戎並殺了他們,把向勝、向行囚禁在倉庫之中。元公聽說後,急忙駕車親自到華氏家門,請求釋放向勝、向行。華亥一並劫持元公,索要世子及親近大臣做人質,才答應他的請求。元公說:“周、鄭交換人質,自古以來就有,寡人把世子質押在你家,你的兒子也應質押在寡人這裏。”
華氏商議,把華亥之子無戚、華定之子啟、向寧之子向羅,質押在元公那裏,元公也召來世子欒,與同母弟辰、公子地,質押在華亥家中,華亥才釋放向勝、向行,跟從元公迴朝。
元公與夫人心念世子欒,每日必定到華氏家,看著世子吃完飯才迴去,華亥嫌這樣不方便,想要送世子迴宮,元公很高興,向寧不肯,說:“之所以質押太子,是因為不信任,若人質走了,災禍必定降臨。” 元公聽說華亥反悔,大怒,召來大司馬華費遂,率領軍隊攻打華氏,費遂迴答說:“世子在他們那裏,君上不掛念嗎?” 元公說:“死生有命,寡人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 費遂說:“君上心意已決,老臣怎敢庇護自己的家族,違背君命呢?” 當日整頓兵甲,元公於是將所質押的華無戚、華啟、向羅,全部斬首,將要攻打華氏。華登一向與華亥友好,跑去告訴他,華亥急忙召集家兵迎戰,兵敗,向寧想要殺世子。華亥說:“得罪了君主,又殺他的兒子,人們會非議我。” 於是把人質全部歸還,與他的黨羽出逃到陳國。
華費遂有三個兒子,長子華豸區,次子華多僚,華登是他的第三子。多僚與豸區一向不和,因華氏之亂,向元公進讒言說:“華豸區實際上與亥、定同謀,如今從陳國召他迴來,將做內應。” 元公相信了他的話,派寺人宜僚告訴費遂。費遂說:“這必定是多僚的讒言,君上既然懷疑豸區,那就請驅逐他。” 華豸區的家臣張匄,暗中聽到此事,詢問宜僚,宜僚不肯說,張匄拔劍在手,說:“你若不說,我就殺了你。” 宜僚害怕,把實情全部說出,張匄報告給華豸區,請殺多僚。華豸區說:“華登出逃,已傷了父親的心,我們兄弟再相互殘殺,如何自立,我將避開。”
華豸區去向父親告別,張匄跟隨他,恰好費遂從朝中出來,多僚為他駕車,張匄一見,怒氣勃發,拔劍砍殺多僚,劫持華費遂一同出盧門,駐紮在南裏,派人到陳國,召迴華亥、向寧等一起謀反。
宋元公拜樂大心為大將,率兵包圍南裏,華登到楚國借兵,楚平王派薳越率軍來救華氏,伍員聽說楚兵將到,說:“宋國不可久留了。” 於是與太子建及其母子,向西逃奔鄭國。有詩為證:
千裏投人未息肩,盧門金鼓又喧天。
孤臣孽子多顛沛,又向滎陽快著鞭。
楚兵來救華氏,晉頃公也率領諸侯救宋,諸侯不想與楚作戰,勸宋解除南裏之圍,放華亥、向寧等出逃到楚國。兩下罷兵,這是後話。
這時鄭上卿公孫僑剛剛去世。鄭定公非常悲痛悼念,一向知道伍員是三代忠臣之後,英雄無比;況且當時晉、鄭關係和睦,與楚為仇,聽說太子建到來,很高興,派行人安排館舍,給予豐厚的待遇,建與伍員每次見到鄭伯,必定哭訴他們的冤情。鄭定公說:“鄭國兵力微弱,不足為用。你想要報仇,為何不向晉國謀劃?” 世子建把伍員留在鄭國,親自前往晉國,拜見晉頃公,頃公詢問詳情,安排他住在館驛,召來六卿共同商議討伐楚國之事。
是哪六卿呢?魏舒、趙鞅、韓不信、士鞅、荀寅、荀躒。當時六卿當權,互不相讓,君弱臣強,頃公不能獨斷專行。其中隻有魏舒、韓不信有賢能的名聲,其餘四卿都是貪圖權勢的人,而荀寅尤其喜好賄賂。鄭國子產執政時,堅持禮儀與之對抗,晉卿都畏懼他;等到遊吉代替子產執政,荀寅私下派人向遊吉索求財物,遊吉不答應,因此荀寅有厭惡鄭國之心。到這時,荀寅秘密上奏頃公說:“鄭國周旋於晉、楚之間,其心不定,不是一天了。如今楚世子在鄭,鄭國必定信任他,世子若能做內應,我們起兵滅掉鄭國,就把鄭國封給太子,然後慢慢謀劃滅掉楚國,有何不可?” 頃公聽從了他的計謀,立即命令荀寅把這個計謀私下告訴世子建,建欣然答應。
建辭別晉頃公,迴到鄭國,與伍員商議此事,伍員勸諫說:“昔日秦將杞子、楊孫謀劃襲擊鄭國,事情既未成功,連立身之地都沒有了。人家以忠信對待我們,為何要謀劃害他,這是僥幸之計,一定不可行。” 建說:“我已答應晉君臣了。” 伍員說:“不做晉國的內應,沒有罪過;若謀劃鄭國之事,則信義全失,還怎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你若一定要做,災禍馬上就到。”
建貪圖得到鄭國,於是不聽伍員的勸諫,用家財私自招募勇士,又結交鄭伯身邊的人,希望他們幫助自己,身邊的人接受了他的賄賂,相互勾結。因晉國私下派人到建處,約定日期,陰謀漸漸泄露,於是有人秘密告發,鄭定公與遊吉商議,召太子建到後花園遊玩,隨從都不許進入。三杯酒過後,鄭伯說:“寡人好意收留太子,不曾怠慢,太子為何要圖謀不軌?” 建說:“絕無此意。” 定公讓左右當麵質問此事,太子建無法隱瞞,鄭伯大怒,喝令力士,在席上擒住太子建,殺了他,並誅殺了身邊接受賄賂而不告發的二十多人。
伍員在館驛,忽然心跳不止,說:“太子危險了。” 一會兒,太子建的隨從逃迴驛中,訴說太子被殺之事,伍員立即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逃出鄭城,思量無路可奔,隻得前往吳國逃難。髯翁有詩,單詠太子建自取殺身之禍,詩雲:
親父如仇隔釜鬵,鄭君假館反謀侵。
人情難料皆如此,冷盡英雄好義心。
再說伍員同公子勝,害怕鄭國來追,一路晝伏夜行,千辛萬苦,不必細述。
經過陳國,知道陳國不是久留之地,又向東走了幾日,將近昭關。那座關在小峴山之西,兩山對峙,中間一口通道,是廬、濠往來的要道,出了此關,便是大江,通往吳國的水路了,形勢險要,原設有官吏把守,近來因為盤查伍員,特派遣右司馬薳越帶領大軍駐紮在這裏。伍員走到曆陽山,離昭關約六十裏路程,在深林中休息,徘徊不敢前進。
忽然有一位老人拄著拐杖走來,徑直走入林中,看見伍員,對他的相貌感到驚奇,於是上前拱手行禮,伍員也迴禮,老人說:“你莫非是伍氏之子?” 伍員大驚說:“為何問到這個?” 老人說:“我是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從小以醫術遊曆各國,如今年老,隱居在此。數日前,薳將軍有點小病,邀請我去診治,看見關上懸掛著伍子胥的畫像,與你正相似,所以問問。你不必隱瞞,我家就在山後,請移步到我那裏暫作停留,有話可以商量。” 伍員知道他不是平常之人,於是同公子勝跟隨東皋公而行。
大約走了幾裏路,有一座茅草莊院,東皋公拱手請伍員進去,進入草堂,伍員再次行禮,東皋公慌忙迴禮說:“這裏還不是你停留的地方。” 又引到堂後西邊,進入一個小小的籬笆門,穿過一個竹園,園後有三間土屋,門像洞一樣,低頭進去,屋內設有床幾,左右開小窗透光,東皋公請伍員上座,伍員指著公子勝說:“有小主人在,我應當在旁邊侍奉。” 東皋公問:“是什麽人?” 伍員說:“這就是楚太子建之子,名勝。我實是子胥。因您是長者,不敢隱瞞實情。我有父兄切骨之仇,發誓要報,希望您不要泄露。”
東皋公於是讓勝坐在上座,自己與伍員東西相對而坐,對伍員說:“老夫隻有救人的本事,哪有殺人之心呢?這裏即使住上一年半載,也無人知曉,但昭關防守極嚴,公子如何能過關,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才能無憂。” 伍員下跪說:“先生有什麽計策能使我脫離危難,日後必定重重報答。” 東皋公說:“此處荒僻無人,公子且寬留,容我尋思一策,送你們君臣過關。” 伍員稱謝,東皋公每日以酒食款待,一住七日,並不言過關之事。
伍員於是對東皋公說:“我有大仇在身,度日如年,在此遷延,宛如死人,先生高義,難道不憐憫我嗎?” 東皋公說:“老夫已經深思熟慮,隻是在等一個人還未到。” 伍員心中狐疑不定。
這天夜裏,伍員難以入眠,想要辭別東皋公前行,又怕不能過關,反而惹來災禍;想要再住下去,又怕耽誤時日,所等的人又不知是誰。反複思量,坐臥不安,身心如同芒刺在背。躺下又起來,在屋內踱步,不知不覺東方已發白。
隻見東皋公叩門而入,看見伍員,大驚說:“您的胡須頭發,怎麽忽然變白了,莫不是憂愁所致?” 伍員不信,取鏡子一照,已經變得花白。世人傳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並非虛言。伍員於是將鏡子扔在地上,痛哭道:“一事無成,雙鬢已斑。天呐!天呐!” 東皋公說:“您不要悲傷,這是您的好兆頭。”
伍員擦淚問道:“什麽叫好兆頭?” 東皋公說:“您相貌雄偉,見過的人容易認出,如今胡須頭發突然變白,一時難以辨別,可以混過眾人的眼睛。況且我的朋友,老夫已經請到,我的計策成功了。” 伍員說:“先生的計策是什麽?”
東皋公說:“我的朋友複姓皇甫,名訥,住在從此往西南七十裏的龍洞山。此人身長九尺,眉寬八寸,與您有幾分相似,讓他假扮成您,您卻扮作仆人,如果我的朋友被擒,混亂之際,您便可搶過昭關了。” 伍員說:“先生的計策雖好,但連累貴友,我心中不安。” 東皋公說:“這個不妨,自有解救的辦法在後,老夫已與我的朋友詳細說明,此君也是慷慨之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不必過於憂慮。”
說完,便派人請來皇甫訥到土室中,與伍員相見,伍員一看,果然有三分相像,心中十分高興。東皋公又用藥湯給伍員洗臉,改變他的膚色,挨到黃昏,讓伍員脫下白色衣服,給皇甫訥穿上,另拿緊身褐色衣服給伍員穿上,扮作仆人,羋勝也換了衣服,像鄉村小孩的模樣。伍員同公子勝向東皋公拜了四拜,說:“他日若有出頭之日,定當重報。”
東皋公說:“老夫憐憫您遭受冤屈,所以想要救您,怎會期望報答呢。”
伍員與勝跟隨皇甫訥,連夜向昭關進發,黎明時到達,正值開關。
卻說楚將薳越,堅守關門,下令:“凡是北方人向東過關的,務必盤查清楚,才許過關。” 關前畫有伍子胥的麵貌以供查對。真是 “水泄不通,鳥飛不過。” 皇甫訥剛到關門,守關士卒見他的相貌與圖形相似,身穿白色喪服,且有驚恐的樣子,立即將他攔住,入內報告薳越,薳越飛馳出關,遠遠望去說:“是他了。” 喝令左右一齊動手,將皇甫訥擁入關上,皇甫訥假裝不知為何被擒,隻請求放了他。那些守關將士,以及關前後的百姓,起初聽說擒住了伍子胥,都踴躍前來觀看。
伍員趁關門大開,帶領公子勝,混雜在眾人之中,一來在混亂之際,二來裝扮不同,三來伍子胥麵色已改,胡須頭發皆白,老少模樣有別,急切間無人能認出,四來都以為伍子胥已被擒獲,便不再去盤查,於是擠擠挨挨,混出了關門。正是:“鯉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來。” 有詩為證:
千群虎豹據雄關,一介亡臣已下山。
從此勾吳添勝氣,郢都兵革不能閑。
再說楚將薳越,想要將皇甫訥捆綁拷打,責令他招供,解往郢都。皇甫訥辯解道:“我是龍洞山下的隱士皇甫訥,想要跟隨老朋友東皋公出關東遊,並沒有觸犯什麽,為何被擒?” 薳越聽他的聲音,心想:“伍子胥目光如電,聲若洪鍾,此人相貌雖然相近,但其聲音低小,難道是路途風霜所致嗎?”
正在疑惑間,忽然報告 “東皋公來見。” 薳越命人將皇甫訥押在一邊,延請東皋公進來,各自按賓主之禮坐下,東皋公說:“老漢想要出關東遊,聽說將軍擒住了亡臣伍子胥,特來道賀。” 薳越說:“小卒抓到一人,相貌類似子胥,但不肯招認。” 東皋公說:“將軍與子胥父子,共同在楚朝廷為官,難道不能辨別真偽嗎?” 薳越說:“伍子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鍾,此人眼睛小而聲音柔弱,我懷疑是他憔悴已久,失去了原來的模樣。” 東皋公說:“老漢與子胥也有一麵之緣,請借此人讓我辨認一下,便知虛實。” 薳越命人將原來擒住的人帶到麵前,皇甫訥望見東皋公,急忙唿喊:“公相約出關,為何不早點來?害我受辱。” 東皋公笑著對薳越說:“將軍錯了,這是我的鄉友皇甫訥,約我同遊,約定在關前相會,沒想到他先行一步,將軍不信,老夫有過關的文牒在此,怎可誣陷為亡臣呢?” 說完,便從袖中取出文牒,呈給薳越觀看,薳越十分慚愧,親自為皇甫訥解開繩索,命人擺酒壓驚說:“這是小卒認錯了人,萬勿見怪。” 東皋公說:“這是將軍為朝廷執法,老夫怎會怪罪呢?” 薳越又拿出金帛相助,作為東遊的資費,二人稱謝下關。薳越命令將士,依舊堅守關門。
再說伍員過了昭關,心中暗喜,放開腳步前行。走了不到幾裏路,遇到一人,伍員認得他姓左名誠,現為昭關打更的小吏,他原是城父人,曾跟隨伍家父子射獵,所以認得較真。見伍員,大驚說:“朝廷捉拿公子十分急迫,公子如何過的關?” 伍員說:“主公知道我有一顆夜光珠,向我索要,此珠已落入他人之手,我將前去取迴,剛才稟報過薳將軍,蒙他放我來的。” 左誠不信說:“楚王有令:‘縱放公子者,全家處斬。’我請同公子暫迴關上,問明主將,方可前行。” 伍員說:“若見主將,我說美珠已交付與你,恐怕你難以分辯,不如做個人情放我,他日好相見。” 左誠知道伍員英勇,不敢抗拒,於是放他向東而去,迴到關上,隱瞞了此事不提。
伍員急速前行,到了鄂渚,遙望大江,茫茫浩浩,波濤萬頃,無船可渡,伍員前有大水阻攔,後有追兵之慮,心中十分危急。忽見有漁翁乘船,從下遊逆流而上,伍員大喜說:“天不絕我性命。” 於是急忙唿喊:“漁父渡我!漁父快快渡我!” 那漁翁正要攏船,見岸上又有人走動,於是放聲歌唱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 伍員聽歌聲會意,立即向下遊沿江快步走去,到了蘆洲,用蘆荻隱藏自己,一會兒,漁翁將船靠岸,不見了伍員,又放聲歌唱道:“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 伍員同羋勝從蘆叢中鑽出,漁翁急忙招唿他們,二人踩著石頭上船,漁翁用竹篙一點,輕輕劃動船槳,飄飄而去,不到一個時辰,到達對岸。漁翁說:“夜裏夢見將星墜落在我的船上,老漢知道必有異人求渡,所以劃船出來,沒想到遇到你,看你的容貌,的確不是常人,可如實告訴我,不要隱瞞。” 伍員於是告知姓名,漁翁歎息不已,說:“你麵帶饑色,我去取些食物給你吃,你暫且稍等。” 漁翁將船係在綠楊樹下,進村取食,許久未歸,伍員對勝說:“人心難測,怎知他不是聚眾來擒我?” 於是又躲到蘆花深處。
一會兒,漁翁取來麥飯、鮑魚羹、盎漿,來到樹下,不見伍員,於是高聲唿喚:“蘆中人,蘆中人,我不是貪圖你的利益之人。” 伍員於是從蘆叢中出來應答。漁翁說:“知道你饑餓困乏,特地為你取食,為何躲避呢?” 伍員說:“性命係於上天,如今係於丈人之手,憂患積聚,心中惶恐,怎敢躲避?” 漁翁送上食物,伍員與勝飽餐一頓,臨走時,解下佩劍送給漁翁,說:“這是先王所賜,我祖父佩帶了三代,劍上有七星,價值百金,以此報答丈人的恩惠。” 漁翁笑著說:“我聽說楚王有令:‘得伍員者,賜粟五萬石,爵上大夫。’我不貪圖上卿的賞賜,難道會看重你這百金之劍嗎?況且‘君子無劍不遊。’這是你所必需的,我沒有用處。” 伍員說:“丈人既不接受劍,願求姓名,以便日後報答。” 漁翁發怒說:“我因你含冤負屈,所以渡你過江,你用日後報答來引誘我,不是大丈夫所為。” 伍員說:“丈人雖不望報,我心中怎能自安?” 堅持請求告知姓名,漁翁說:“今日相逢,你逃離楚難,我放走楚之逃犯,要姓名有何用?況且我以舟楫為生,在波浪中討生活,雖有姓名,何時能再相會?萬一天意讓我們相逢,我隻稱你為‘蘆中人’,你稱我為‘漁丈人’,足以作為標記了。” 伍員於是欣然拜謝,剛走幾步,又轉身對漁翁說:“倘若後麵有追兵到來,不要泄露我的行蹤。”
隻因這轉身一言,竟使漁翁丟了性命。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伍尚拿著父親的親筆信進入內室,給伍員看,說:“父親有幸免死,我們二人被封侯,使者在門外,弟弟可出去相見。” 伍員說:“父親能免死,已是萬幸。我們兄弟有什麽功勞,卻又被封侯,這是在誘騙我們。去了必定被殺。” 伍尚說:“父親有親筆信,難道會騙我們嗎?” 伍員說:“我的父親忠於國家,知道我必定要報仇,所以讓我們一起死在楚國,以斷絕後顧之憂。” 伍尚說:“弟弟這是臆測的話。萬一父親的信真是真情,我們不孝之罪如何推脫?” 伍員說:“哥哥暫且安坐,弟弟當占卜一下吉兇。”
伍員占卜完畢,說:“今日是甲子日,時辰是巳時,地支傷害日幹,氣象不相容,預示君主欺騙臣子,父親欺騙兒子。去了就會被殺,哪有什麽封侯之事?” 伍尚說:“我不是貪圖侯爵,隻是想見父親一麵。” 伍員說:“楚人畏懼我們兄弟在外,必定不敢殺我父親,哥哥若誤去,是加速父親的死亡。” 伍尚說:“父子之愛,恩情發自內心。若能見上一麵而死,也心甘情願。” 於是伍員仰天歎道:“與父親一起被殺,對事情有什麽益處?哥哥一定要去,弟弟就此告別了。” 伍尚哭著說:“弟弟將去哪裏?” 伍員說:“能報複楚國的,我就去追隨他。” 伍尚說:“我的智力,遠遠比不上弟弟,我應當迴楚國,你去其他國家。我以殉父為孝,你以複仇為孝。從此各自行其誌,不再相見了。”
伍員向伍尚拜了四拜,當作永別。伍尚擦淚出來見鄢將師,說:“弟弟不願封爵,不能強迫他。” 鄢將師隻得同伍尚上車。見到平王後,平王把他們都囚禁起來。伍奢見伍尚獨自迴楚,歎息說:“我本來就知道員不會來。”
無極又上奏說:“伍員還在,應趕快追捕他,遲了就會逃走。” 平王準許,立即派遣大夫武城黑率領二百名精兵,前去襲擊伍員。伍員探知楚兵來追捕自己,哭著說:“我的父兄果然不免一死了。” 於是對他的妻子賈氏說:“我想逃奔他國,借兵來報父兄之仇,不能顧念你了,怎麽辦?” 賈氏睜大眼睛看著伍員說:“大丈夫懷著父兄的仇恨,如同割肺肝般痛苦,哪有空閑為婦人考慮,你可趕快逃走,不要掛念我。” 於是進入內室自縊而死。伍員痛哭一場,草草埋葬了她的屍體,立即收拾包裹,身穿白色長袍,帶著弓箭佩劍離去。
不到半天,楚兵就到了,包圍了他的家,搜捕不到伍員,估計伍員必定往東逃走,於是命令車夫急速追趕。大約追了三百裏,到了曠野無人之處。伍員於是張弓搭箭,射死車夫,又搭箭要射武城黑。武城黑害怕,下車想要逃走。伍員說:“本想殺你,暫且留你性命迴去報告楚王,若想保存楚國的宗廟祭祀,必須留下我父兄的性命。否則,我必定滅掉楚國,親自斬下楚王的首級,以泄我心頭之恨。”
武城黑抱頭鼠竄,迴去報告平王,說:“伍員已經先逃走了。” 平王大怒,立即命令費無極押著伍奢父子到街市斬首。臨刑時,伍尚唾罵無極:“讒言迷惑君主,殺害忠良。” 伍奢製止說:“臨危受命,是臣子的職責,忠奸自有公論,何必辱罵呢?隻是員兒不來,我擔心楚國君臣,從今以後,不能安然吃早飯了。” 說完,伸長脖子受刑。百姓觀看的,無不流淚。這天天色昏暗,悲風淒慘。史臣有詩說:
慘慘悲風日失明,三朝忠裔忽遭坑。
楚庭從此皆讒佞,引得吳兵入郢城。
平王問:“伍奢臨刑時有什麽怨言?” 無極說:“沒有別的話,隻是說伍員不來,楚國君臣不能安食。” 平王說:“伍員雖逃走,必定走不遠,應再去追捕。” 於是派遣左司馬沈尹戍率領三千人,追查他的去向。
伍員走到大江邊,心生一計,將所穿的白色長袍,掛在江邊柳樹上,把鞋子扔在江邊,換上草鞋,沿江而下。沈尹戍追到江口,得到他的袍和鞋,迴奏說:“伍員不知去向。” 無極進言說:“臣有一計,可斷絕伍員的生路。” 平王問:“什麽計?” 無極迴答說:“一麵出榜四處懸掛,不論什麽人,有能捕獲伍員來的,賜給五萬石糧食,封上大夫爵位;容留及放走他的,全家處斬。詔令各路關隘渡口,凡是來往行人,嚴加盤查。又派遣使者遍告列國諸侯,不得收留伍員。他進退無路,即使一時不能被擒,他的處境已孤立,怎能成就大事呢?”
平王全部依從他的計謀,畫出伍員的圖像,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
再說伍員沿江東下,一心想投奔吳國,無奈路途遙遠,一時難以到達。忽然想起:“太子建逃奔到宋國,何不前去追隨他?” 於是向睢陽一路進發。走到中途,忽然看見一隊車馬前來,伍員懷疑是楚兵攔截道路,不敢露麵,躲在樹林中觀察,原來是老朋友申包胥,與伍員有八拜之交,因出使他國迴來,在此經過。伍員急忙走出樹林,站在車左邊。申包胥慌忙下車相見,問:“子胥為何獨自走到這裏?” 伍員把平王枉殺父兄的事,哭訴了一遍。申包胥聽了,露出同情的神色,問:“你現在去哪裏?” 伍員說:“我聽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將逃奔他國,借兵討伐楚國,生吃楚王的肉,車裂無極的屍體,才能泄此仇恨。” 申包胥勸道:“楚王雖然無道,但畢竟是君主;你家世代享受楚國的俸祿,君臣的名分已定。怎能以臣子的身份而仇視君主呢?” 伍員說:“昔日桀、紂被臣子誅殺,是因為他們無道。楚王娶兒媳,廢嫡嗣,聽信讒言,殺戮忠良,我請求出兵攻入郢都,是為楚國掃除汙穢,何況又有骨肉之仇呢?若不能滅掉楚國,誓不立於天地之間。” 申包胥說:“我若勸你報複楚國,是不忠;勸你不報複,又陷你於不孝。你努力吧!走吧!朋友的情誼,我一定不泄露給別人。然而你能顛覆楚國,我必能保存楚國;你能危害楚國,我必能安定楚國。” 伍員於是辭別申包胥離去。
不一日,到了宋國,找到太子建,抱頭痛哭,各自訴說平王的罪惡。伍員說:“太子見過宋君了嗎?” 建說:“宋國正有內亂,君臣相互攻打,我還沒有去拜見。”
卻說宋君名佐,是宋平公的寵妾所生之子。平公聽信寺人伊戾的讒言,殺了太子痤而立佐為君。周景王十三年,平公去世,佐繼位,這就是宋元公。元公為人,相貌醜陋而性情溫和,多有私心且不講信用,厭惡世卿華氏的強大,與公子寅、公子禦戎、向勝、向行等,謀劃想要除掉他們。
向勝把這個陰謀泄露給向寧。向寧與華向、華定、華亥關係友好,謀劃提前作亂,華亥於是假裝生病,群臣都來探問病情,華亥捉住公子寅與禦戎並殺了他們,把向勝、向行囚禁在倉庫之中。元公聽說後,急忙駕車親自到華氏家門,請求釋放向勝、向行。華亥一並劫持元公,索要世子及親近大臣做人質,才答應他的請求。元公說:“周、鄭交換人質,自古以來就有,寡人把世子質押在你家,你的兒子也應質押在寡人這裏。”
華氏商議,把華亥之子無戚、華定之子啟、向寧之子向羅,質押在元公那裏,元公也召來世子欒,與同母弟辰、公子地,質押在華亥家中,華亥才釋放向勝、向行,跟從元公迴朝。
元公與夫人心念世子欒,每日必定到華氏家,看著世子吃完飯才迴去,華亥嫌這樣不方便,想要送世子迴宮,元公很高興,向寧不肯,說:“之所以質押太子,是因為不信任,若人質走了,災禍必定降臨。” 元公聽說華亥反悔,大怒,召來大司馬華費遂,率領軍隊攻打華氏,費遂迴答說:“世子在他們那裏,君上不掛念嗎?” 元公說:“死生有命,寡人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 費遂說:“君上心意已決,老臣怎敢庇護自己的家族,違背君命呢?” 當日整頓兵甲,元公於是將所質押的華無戚、華啟、向羅,全部斬首,將要攻打華氏。華登一向與華亥友好,跑去告訴他,華亥急忙召集家兵迎戰,兵敗,向寧想要殺世子。華亥說:“得罪了君主,又殺他的兒子,人們會非議我。” 於是把人質全部歸還,與他的黨羽出逃到陳國。
華費遂有三個兒子,長子華豸區,次子華多僚,華登是他的第三子。多僚與豸區一向不和,因華氏之亂,向元公進讒言說:“華豸區實際上與亥、定同謀,如今從陳國召他迴來,將做內應。” 元公相信了他的話,派寺人宜僚告訴費遂。費遂說:“這必定是多僚的讒言,君上既然懷疑豸區,那就請驅逐他。” 華豸區的家臣張匄,暗中聽到此事,詢問宜僚,宜僚不肯說,張匄拔劍在手,說:“你若不說,我就殺了你。” 宜僚害怕,把實情全部說出,張匄報告給華豸區,請殺多僚。華豸區說:“華登出逃,已傷了父親的心,我們兄弟再相互殘殺,如何自立,我將避開。”
華豸區去向父親告別,張匄跟隨他,恰好費遂從朝中出來,多僚為他駕車,張匄一見,怒氣勃發,拔劍砍殺多僚,劫持華費遂一同出盧門,駐紮在南裏,派人到陳國,召迴華亥、向寧等一起謀反。
宋元公拜樂大心為大將,率兵包圍南裏,華登到楚國借兵,楚平王派薳越率軍來救華氏,伍員聽說楚兵將到,說:“宋國不可久留了。” 於是與太子建及其母子,向西逃奔鄭國。有詩為證:
千裏投人未息肩,盧門金鼓又喧天。
孤臣孽子多顛沛,又向滎陽快著鞭。
楚兵來救華氏,晉頃公也率領諸侯救宋,諸侯不想與楚作戰,勸宋解除南裏之圍,放華亥、向寧等出逃到楚國。兩下罷兵,這是後話。
這時鄭上卿公孫僑剛剛去世。鄭定公非常悲痛悼念,一向知道伍員是三代忠臣之後,英雄無比;況且當時晉、鄭關係和睦,與楚為仇,聽說太子建到來,很高興,派行人安排館舍,給予豐厚的待遇,建與伍員每次見到鄭伯,必定哭訴他們的冤情。鄭定公說:“鄭國兵力微弱,不足為用。你想要報仇,為何不向晉國謀劃?” 世子建把伍員留在鄭國,親自前往晉國,拜見晉頃公,頃公詢問詳情,安排他住在館驛,召來六卿共同商議討伐楚國之事。
是哪六卿呢?魏舒、趙鞅、韓不信、士鞅、荀寅、荀躒。當時六卿當權,互不相讓,君弱臣強,頃公不能獨斷專行。其中隻有魏舒、韓不信有賢能的名聲,其餘四卿都是貪圖權勢的人,而荀寅尤其喜好賄賂。鄭國子產執政時,堅持禮儀與之對抗,晉卿都畏懼他;等到遊吉代替子產執政,荀寅私下派人向遊吉索求財物,遊吉不答應,因此荀寅有厭惡鄭國之心。到這時,荀寅秘密上奏頃公說:“鄭國周旋於晉、楚之間,其心不定,不是一天了。如今楚世子在鄭,鄭國必定信任他,世子若能做內應,我們起兵滅掉鄭國,就把鄭國封給太子,然後慢慢謀劃滅掉楚國,有何不可?” 頃公聽從了他的計謀,立即命令荀寅把這個計謀私下告訴世子建,建欣然答應。
建辭別晉頃公,迴到鄭國,與伍員商議此事,伍員勸諫說:“昔日秦將杞子、楊孫謀劃襲擊鄭國,事情既未成功,連立身之地都沒有了。人家以忠信對待我們,為何要謀劃害他,這是僥幸之計,一定不可行。” 建說:“我已答應晉君臣了。” 伍員說:“不做晉國的內應,沒有罪過;若謀劃鄭國之事,則信義全失,還怎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你若一定要做,災禍馬上就到。”
建貪圖得到鄭國,於是不聽伍員的勸諫,用家財私自招募勇士,又結交鄭伯身邊的人,希望他們幫助自己,身邊的人接受了他的賄賂,相互勾結。因晉國私下派人到建處,約定日期,陰謀漸漸泄露,於是有人秘密告發,鄭定公與遊吉商議,召太子建到後花園遊玩,隨從都不許進入。三杯酒過後,鄭伯說:“寡人好意收留太子,不曾怠慢,太子為何要圖謀不軌?” 建說:“絕無此意。” 定公讓左右當麵質問此事,太子建無法隱瞞,鄭伯大怒,喝令力士,在席上擒住太子建,殺了他,並誅殺了身邊接受賄賂而不告發的二十多人。
伍員在館驛,忽然心跳不止,說:“太子危險了。” 一會兒,太子建的隨從逃迴驛中,訴說太子被殺之事,伍員立即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逃出鄭城,思量無路可奔,隻得前往吳國逃難。髯翁有詩,單詠太子建自取殺身之禍,詩雲:
親父如仇隔釜鬵,鄭君假館反謀侵。
人情難料皆如此,冷盡英雄好義心。
再說伍員同公子勝,害怕鄭國來追,一路晝伏夜行,千辛萬苦,不必細述。
經過陳國,知道陳國不是久留之地,又向東走了幾日,將近昭關。那座關在小峴山之西,兩山對峙,中間一口通道,是廬、濠往來的要道,出了此關,便是大江,通往吳國的水路了,形勢險要,原設有官吏把守,近來因為盤查伍員,特派遣右司馬薳越帶領大軍駐紮在這裏。伍員走到曆陽山,離昭關約六十裏路程,在深林中休息,徘徊不敢前進。
忽然有一位老人拄著拐杖走來,徑直走入林中,看見伍員,對他的相貌感到驚奇,於是上前拱手行禮,伍員也迴禮,老人說:“你莫非是伍氏之子?” 伍員大驚說:“為何問到這個?” 老人說:“我是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從小以醫術遊曆各國,如今年老,隱居在此。數日前,薳將軍有點小病,邀請我去診治,看見關上懸掛著伍子胥的畫像,與你正相似,所以問問。你不必隱瞞,我家就在山後,請移步到我那裏暫作停留,有話可以商量。” 伍員知道他不是平常之人,於是同公子勝跟隨東皋公而行。
大約走了幾裏路,有一座茅草莊院,東皋公拱手請伍員進去,進入草堂,伍員再次行禮,東皋公慌忙迴禮說:“這裏還不是你停留的地方。” 又引到堂後西邊,進入一個小小的籬笆門,穿過一個竹園,園後有三間土屋,門像洞一樣,低頭進去,屋內設有床幾,左右開小窗透光,東皋公請伍員上座,伍員指著公子勝說:“有小主人在,我應當在旁邊侍奉。” 東皋公問:“是什麽人?” 伍員說:“這就是楚太子建之子,名勝。我實是子胥。因您是長者,不敢隱瞞實情。我有父兄切骨之仇,發誓要報,希望您不要泄露。”
東皋公於是讓勝坐在上座,自己與伍員東西相對而坐,對伍員說:“老夫隻有救人的本事,哪有殺人之心呢?這裏即使住上一年半載,也無人知曉,但昭關防守極嚴,公子如何能過關,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才能無憂。” 伍員下跪說:“先生有什麽計策能使我脫離危難,日後必定重重報答。” 東皋公說:“此處荒僻無人,公子且寬留,容我尋思一策,送你們君臣過關。” 伍員稱謝,東皋公每日以酒食款待,一住七日,並不言過關之事。
伍員於是對東皋公說:“我有大仇在身,度日如年,在此遷延,宛如死人,先生高義,難道不憐憫我嗎?” 東皋公說:“老夫已經深思熟慮,隻是在等一個人還未到。” 伍員心中狐疑不定。
這天夜裏,伍員難以入眠,想要辭別東皋公前行,又怕不能過關,反而惹來災禍;想要再住下去,又怕耽誤時日,所等的人又不知是誰。反複思量,坐臥不安,身心如同芒刺在背。躺下又起來,在屋內踱步,不知不覺東方已發白。
隻見東皋公叩門而入,看見伍員,大驚說:“您的胡須頭發,怎麽忽然變白了,莫不是憂愁所致?” 伍員不信,取鏡子一照,已經變得花白。世人傳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並非虛言。伍員於是將鏡子扔在地上,痛哭道:“一事無成,雙鬢已斑。天呐!天呐!” 東皋公說:“您不要悲傷,這是您的好兆頭。”
伍員擦淚問道:“什麽叫好兆頭?” 東皋公說:“您相貌雄偉,見過的人容易認出,如今胡須頭發突然變白,一時難以辨別,可以混過眾人的眼睛。況且我的朋友,老夫已經請到,我的計策成功了。” 伍員說:“先生的計策是什麽?”
東皋公說:“我的朋友複姓皇甫,名訥,住在從此往西南七十裏的龍洞山。此人身長九尺,眉寬八寸,與您有幾分相似,讓他假扮成您,您卻扮作仆人,如果我的朋友被擒,混亂之際,您便可搶過昭關了。” 伍員說:“先生的計策雖好,但連累貴友,我心中不安。” 東皋公說:“這個不妨,自有解救的辦法在後,老夫已與我的朋友詳細說明,此君也是慷慨之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不必過於憂慮。”
說完,便派人請來皇甫訥到土室中,與伍員相見,伍員一看,果然有三分相像,心中十分高興。東皋公又用藥湯給伍員洗臉,改變他的膚色,挨到黃昏,讓伍員脫下白色衣服,給皇甫訥穿上,另拿緊身褐色衣服給伍員穿上,扮作仆人,羋勝也換了衣服,像鄉村小孩的模樣。伍員同公子勝向東皋公拜了四拜,說:“他日若有出頭之日,定當重報。”
東皋公說:“老夫憐憫您遭受冤屈,所以想要救您,怎會期望報答呢。”
伍員與勝跟隨皇甫訥,連夜向昭關進發,黎明時到達,正值開關。
卻說楚將薳越,堅守關門,下令:“凡是北方人向東過關的,務必盤查清楚,才許過關。” 關前畫有伍子胥的麵貌以供查對。真是 “水泄不通,鳥飛不過。” 皇甫訥剛到關門,守關士卒見他的相貌與圖形相似,身穿白色喪服,且有驚恐的樣子,立即將他攔住,入內報告薳越,薳越飛馳出關,遠遠望去說:“是他了。” 喝令左右一齊動手,將皇甫訥擁入關上,皇甫訥假裝不知為何被擒,隻請求放了他。那些守關將士,以及關前後的百姓,起初聽說擒住了伍子胥,都踴躍前來觀看。
伍員趁關門大開,帶領公子勝,混雜在眾人之中,一來在混亂之際,二來裝扮不同,三來伍子胥麵色已改,胡須頭發皆白,老少模樣有別,急切間無人能認出,四來都以為伍子胥已被擒獲,便不再去盤查,於是擠擠挨挨,混出了關門。正是:“鯉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來。” 有詩為證:
千群虎豹據雄關,一介亡臣已下山。
從此勾吳添勝氣,郢都兵革不能閑。
再說楚將薳越,想要將皇甫訥捆綁拷打,責令他招供,解往郢都。皇甫訥辯解道:“我是龍洞山下的隱士皇甫訥,想要跟隨老朋友東皋公出關東遊,並沒有觸犯什麽,為何被擒?” 薳越聽他的聲音,心想:“伍子胥目光如電,聲若洪鍾,此人相貌雖然相近,但其聲音低小,難道是路途風霜所致嗎?”
正在疑惑間,忽然報告 “東皋公來見。” 薳越命人將皇甫訥押在一邊,延請東皋公進來,各自按賓主之禮坐下,東皋公說:“老漢想要出關東遊,聽說將軍擒住了亡臣伍子胥,特來道賀。” 薳越說:“小卒抓到一人,相貌類似子胥,但不肯招認。” 東皋公說:“將軍與子胥父子,共同在楚朝廷為官,難道不能辨別真偽嗎?” 薳越說:“伍子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鍾,此人眼睛小而聲音柔弱,我懷疑是他憔悴已久,失去了原來的模樣。” 東皋公說:“老漢與子胥也有一麵之緣,請借此人讓我辨認一下,便知虛實。” 薳越命人將原來擒住的人帶到麵前,皇甫訥望見東皋公,急忙唿喊:“公相約出關,為何不早點來?害我受辱。” 東皋公笑著對薳越說:“將軍錯了,這是我的鄉友皇甫訥,約我同遊,約定在關前相會,沒想到他先行一步,將軍不信,老夫有過關的文牒在此,怎可誣陷為亡臣呢?” 說完,便從袖中取出文牒,呈給薳越觀看,薳越十分慚愧,親自為皇甫訥解開繩索,命人擺酒壓驚說:“這是小卒認錯了人,萬勿見怪。” 東皋公說:“這是將軍為朝廷執法,老夫怎會怪罪呢?” 薳越又拿出金帛相助,作為東遊的資費,二人稱謝下關。薳越命令將士,依舊堅守關門。
再說伍員過了昭關,心中暗喜,放開腳步前行。走了不到幾裏路,遇到一人,伍員認得他姓左名誠,現為昭關打更的小吏,他原是城父人,曾跟隨伍家父子射獵,所以認得較真。見伍員,大驚說:“朝廷捉拿公子十分急迫,公子如何過的關?” 伍員說:“主公知道我有一顆夜光珠,向我索要,此珠已落入他人之手,我將前去取迴,剛才稟報過薳將軍,蒙他放我來的。” 左誠不信說:“楚王有令:‘縱放公子者,全家處斬。’我請同公子暫迴關上,問明主將,方可前行。” 伍員說:“若見主將,我說美珠已交付與你,恐怕你難以分辯,不如做個人情放我,他日好相見。” 左誠知道伍員英勇,不敢抗拒,於是放他向東而去,迴到關上,隱瞞了此事不提。
伍員急速前行,到了鄂渚,遙望大江,茫茫浩浩,波濤萬頃,無船可渡,伍員前有大水阻攔,後有追兵之慮,心中十分危急。忽見有漁翁乘船,從下遊逆流而上,伍員大喜說:“天不絕我性命。” 於是急忙唿喊:“漁父渡我!漁父快快渡我!” 那漁翁正要攏船,見岸上又有人走動,於是放聲歌唱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 伍員聽歌聲會意,立即向下遊沿江快步走去,到了蘆洲,用蘆荻隱藏自己,一會兒,漁翁將船靠岸,不見了伍員,又放聲歌唱道:“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 伍員同羋勝從蘆叢中鑽出,漁翁急忙招唿他們,二人踩著石頭上船,漁翁用竹篙一點,輕輕劃動船槳,飄飄而去,不到一個時辰,到達對岸。漁翁說:“夜裏夢見將星墜落在我的船上,老漢知道必有異人求渡,所以劃船出來,沒想到遇到你,看你的容貌,的確不是常人,可如實告訴我,不要隱瞞。” 伍員於是告知姓名,漁翁歎息不已,說:“你麵帶饑色,我去取些食物給你吃,你暫且稍等。” 漁翁將船係在綠楊樹下,進村取食,許久未歸,伍員對勝說:“人心難測,怎知他不是聚眾來擒我?” 於是又躲到蘆花深處。
一會兒,漁翁取來麥飯、鮑魚羹、盎漿,來到樹下,不見伍員,於是高聲唿喚:“蘆中人,蘆中人,我不是貪圖你的利益之人。” 伍員於是從蘆叢中出來應答。漁翁說:“知道你饑餓困乏,特地為你取食,為何躲避呢?” 伍員說:“性命係於上天,如今係於丈人之手,憂患積聚,心中惶恐,怎敢躲避?” 漁翁送上食物,伍員與勝飽餐一頓,臨走時,解下佩劍送給漁翁,說:“這是先王所賜,我祖父佩帶了三代,劍上有七星,價值百金,以此報答丈人的恩惠。” 漁翁笑著說:“我聽說楚王有令:‘得伍員者,賜粟五萬石,爵上大夫。’我不貪圖上卿的賞賜,難道會看重你這百金之劍嗎?況且‘君子無劍不遊。’這是你所必需的,我沒有用處。” 伍員說:“丈人既不接受劍,願求姓名,以便日後報答。” 漁翁發怒說:“我因你含冤負屈,所以渡你過江,你用日後報答來引誘我,不是大丈夫所為。” 伍員說:“丈人雖不望報,我心中怎能自安?” 堅持請求告知姓名,漁翁說:“今日相逢,你逃離楚難,我放走楚之逃犯,要姓名有何用?況且我以舟楫為生,在波浪中討生活,雖有姓名,何時能再相會?萬一天意讓我們相逢,我隻稱你為‘蘆中人’,你稱我為‘漁丈人’,足以作為標記了。” 伍員於是欣然拜謝,剛走幾步,又轉身對漁翁說:“倘若後麵有追兵到來,不要泄露我的行蹤。”
隻因這轉身一言,竟使漁翁丟了性命。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