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漁丈人渡了伍員後,又給他食物,不接受他的佩劍,伍員離去後又返迴,請求漁丈人保密此事,擔心引來追兵,辜負了他的盛情。漁翁仰天歎息道:“我對你施恩,你仍懷疑我,倘若追兵從別的地方渡江,我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就讓我以一死來斷絕你的疑慮吧。” 說完,解開船纜,撥轉船舵,放開船槳,將船底翻過來,溺死在江心。史臣有詩寫道:
數載逃名隱釣綸,扁舟渡得楚亡臣。
絕君後慮甘君死,千古傳名漁丈人。
至今武昌東北通淮門外,還有解劍亭,就是當年伍子胥解劍贈給漁父的地方。伍員見漁丈人自溺而死,歎息道:“我因你而活,你卻因我而死,怎能不悲哀呢!”
伍員與羋勝於是進入吳國境內,走到溧陽,饑餓難忍而乞討食物,遇到一位女子,正在瀨水邊上浣紗,竹籃裏有飯,伍員停下腳步問道:“夫人能否施舍一餐?” 女子低頭迴答:“我獨自與母親居住,三十歲尚未出嫁,怎敢把飯賣給過路人呢?” 伍員說:“我在窮途末路,希望求得一頓飯活下去,夫人行救濟之恩,又何必嫌棄呢?” 女子抬頭看見伍員相貌魁梧,便說:“我看你的相貌,不像平常人,怎會因小的嫌隙,而坐視你窮困。” 於是打開竹籃,取出盎漿,跪著遞給伍員,伍員與羋勝吃了一頓才停止。女子說:“你似乎要遠行,為何不吃飽?” 二人於是又吃了些,把食物吃完,臨走時對女子說:“承蒙夫人救命之恩,恩情銘記在心,我實在是逃亡之人,倘若遇到他人,希望夫人不要說起。” 女子淒然歎息道:“唉,我侍奉寡母,三十歲未嫁,堅守貞潔,怎想到施舍一頓飯,竟與男子交談,敗壞了名節,還怎麽做人,你走吧!” 伍員告別離去,走了幾步,迴頭看時,那女子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瀨水中自盡了。後人有讚語說:
溧水之陽,擊綿之女,
惟治母餐,不通男語。
矜此旅人,發其筐筥,
君腹雖充,吾節已窳。
捐此孱軀,以存壺矩,
瀨流不竭,茲人千古!
伍員見女子投水,感傷不已,咬破指頭,在石頭上用血書寫二十字:
爾浣紗,我行乞,
我腹飽,爾身溺。
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伍員題寫完,又擔心後人看見,捧土掩蓋。
過了溧陽,又走了三百多裏,到了一個地方叫吳趨。
看見一個壯士,額頭突出,眼睛深陷,形狀像餓虎,聲音如巨雷,正在與一個大漢廝打,眾人極力勸阻也不停手,門內有一個婦人唿喊:“專諸不可!” 那人似乎有畏懼的樣子,立刻住手迴家,伍員深感奇怪。向旁人問道:“如此壯士,卻畏懼婦人嗎?” 旁人告訴他:“這是我們家鄉的勇士,力敵萬人,不畏強暴,平生好義,見人有不平之事,就拚死相助,剛才門內的唿喊聲,是他的母親,所喊的專諸,就是此人的姓名,一向有孝順的品行,侍奉母親從不違背,即使盛怒之下,聽到母親唿喚就停止。”
伍員讚歎道:“這真是一位烈士啊!” 第二天,整理衣服前去拜訪,專諸出門迎接,詢問他的來曆,伍員詳細講述了姓名以及遭受冤屈的始末,專諸說:“你背負如此大的冤屈,為何不請求拜見吳王,借兵報仇?” 伍員說:“沒有引薦之人,不敢自薦。” 專諸說:“你說得對,今日屈尊來到我這簡陋居所,有何見教?” 伍員說:“敬重你的孝行,願與你結交。”
專諸非常高興,於是入內告訴母親,便與伍員八拜為交,伍員比專諸年長兩歲,專諸稱伍員為兄,伍員請求拜見專諸的母親,專諸又讓妻子出來相見,殺雞做飯,歡樂如同骨肉兄弟,於是留伍員、羋勝二人住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伍員對專諸說:“我將辭別弟弟進入都城,尋找一個機會,謀求侍奉吳王。” 專諸說:“吳王好勇而驕橫,不如公子光親近賢才,禮賢下士,將來必有所成。” 伍員說:“承蒙弟弟指教,我定當牢記,他日若有用到弟弟之處,萬勿拒絕!” 專諸答應,三人分別。
伍員、羋勝相隨繼續前進,來到梅裏。城郭低矮狹小,集市粗略設立,車船喧鬧,舉目無親,於是把羋勝藏在郊外,自己披散頭發,假裝癲狂,光著腳,塗黑臉,手持一根斑竹簫,在集市中吹奏,往來乞討。
他的簫曲第一疊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跋涉宋、鄭身無依,千辛萬苦淒複悲,父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二疊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昭關一度變須眉,千驚萬恐淒複悲,兄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三疊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蘆花渡口溧陽溪,千生萬死及吳陲,吹簫乞食淒複悲,身仇不報,何以生為?”
集市上沒有人認出他。當時是周景王二十五年,吳王僚七年。
再說吳公子姬光,是吳王諸樊之子。諸樊去世後,姬光本應繼位,因遵循父親的遺命,想按次序把王位傳給季劄,所以餘祭、夷昧依次繼位。到夷昧去世後,季劄不接受王位,仍應立諸樊的後代,怎奈王僚貪婪不肯讓位,竟然自立為王。公子光心中不服,暗中懷有殺王僚的想法,無奈群臣都擁護王僚,無人與他同謀。他隻好隱忍心中的想法,於是尋求善於相麵的被離,舉薦他為吳市吏,囑托他尋訪豪傑,引為自己的輔佐。
一天,伍員吹簫經過吳市,被離聽到簫聲十分哀怨,再仔細一聽,略微辨出其音色,出來見伍員,不禁大驚道:“我相過的人很多,從未見過如此相貌之人。” 於是拱手請他進去,讓他坐在上座,伍員謙讓不敢,被離說:“我聽說楚國殺害忠臣伍奢,他的兒子子胥逃亡國外,你大概就是吧?” 伍員局促不安,未作迴答,被離又說:“我不是要害你,我見你相貌不凡,想為你謀求富貴之地。” 伍員於是訴說實情。
早有侍從知道此事,報告給王僚,王僚召被離帶伍員入宮相見。被離一麵派人私下報告姬光,一麵讓伍員沐浴更衣,一同入朝,拜見王僚,王僚對伍員的相貌感到驚奇,與他交談,知道他很賢能,當即拜為大夫之職,第二天,伍員入宮謝恩,說到父兄的冤屈,咬牙切齒,眼中冒火,王僚欽佩他的氣概,又憐憫他,答應為他興師複仇。
姬光一向聽聞伍員智勇雙全,有心收留他,聽說他先拜見王僚,擔心被王僚親近重用,心中微微惱怒,於是去見王僚說:“我聽說楚國的逃亡臣子伍員,來投奔我國,大王認為他是怎樣的人?” 王僚說:“賢能而且孝順。” 姬光說:“何以見得?” 王僚說:“勇猛強壯非常,與我謀劃國事,無不切中要害,這是他的賢能;念及父兄的冤屈,未曾片刻忘記報仇,向我乞求出兵,這是他的孝順。” 姬光說:“大王答應為他複仇了嗎?” 王僚說:“我憐憫他的遭遇,已經答應了。” 姬光勸諫道:“萬乘之君,不應為一人興兵。如今吳、楚交戰已久,未見大勝,如果為子胥興兵,這是個人的仇恨,重於國家的恥辱,勝利了則他快意泄憤,失敗了則我們更加恥辱,萬萬不可。” 王僚認為他說得對,於是停止伐楚的商議,伍員聽說姬光入諫,說:“姬光心中有自己的打算,現在還不能與他談論外事。” 於是辭去大夫之職不接受,姬光又對王僚說:“子胥因大王不肯興師,辭職不受,有怨恨之心,不可重用。” 王僚於是疏遠伍員,聽任他離去。隻賜給他陽山的一百畝田地,伍員與羋勝於是在陽山之野耕種。
姬光私下前去見他,贈送米粟布帛,問道:“你出入吳、楚之境,可曾遇到有才能勇氣像你這樣的人?” 伍員說:“我微不足道,我所見到的有專諸,真是勇士。” 姬光說:“希望通過你結交專先生。” 伍員說:“專諸離此不遠,可立即召他來,明天早上就可入宮拜見。” 姬光說:“既然是有才能勇氣之人,我應當前去拜訪,怎敢召喚呢?” 於是與伍員同車,直接前往專諸家。
專諸正在街坊磨刀,為人殺豬,見車馬紛紛,正要躲避,伍員在車上唿喊:“愚兄在此。” 專諸慌忙停刀,等候伍員下車相見,伍員指著公子光說:“這是吳國長公子,仰慕我弟英雄,特來拜訪,弟不可推辭。” 專諸說:“我是街巷小民,有何德能,敢勞大駕。” 於是向公子光作揖請進,門庭簡陋,低頭而入,公子光先行禮,表達生平仰慕之意,專諸迴拜。姬光獻上金帛作為禮物,專諸堅決推辭,伍員在旁極力勸說,才肯接受。從此專諸便投身於公子光門下。
姬光派人每日贈送糧食肉類,每月供給布帛,又不時問候他的母親,專諸很感激他的心意,一天,問姬光說:“我是鄉村小民,承蒙公子養育之恩,無以為報,倘若有差遣,唯命是從。” 姬光於是屏退左右,說出想要刺殺王僚的想法。
專諸說:“前王夷昧去世,他的兒子本應繼位,公子為何要謀害他?” 姬光詳細說明祖父遺命按次序相傳的緣故,“季劄既然推辭,應當輪到長子繼位,長子之後,就是我了,王僚怎能為君呢?我力量薄弱不足以謀劃大事,所以想借助有能力的人。” 專諸說:“為何不派近臣委婉地向王僚進言,陳述前王的遺命,讓他退位,何必私下準備刺客,有損先王的德行?” 姬光說:“王僚貪婪而依仗武力,隻知進取的利益,不能退讓,如果與他說,反而會引起忌恨迫害,我與王僚勢不兩立。” 專諸奮然說:“公子說得對,但我有老母在堂,不敢以死相許。” 姬光說:“我也知道你母老子幼,然而除了你沒有人與我謀劃此事,若能成功,你的母親妻兒,就是我的母親妻兒,自當盡心養育,怎敢辜負你呢?”
專諸沉思良久,迴答道:“凡事輕舉妄動不會成功,必須謀劃周全。魚在千仞深淵,卻落入漁人之手,是因為有香餌;想要刺殺王僚,必須先投其所好,才能接近他的身邊,不知王僚喜好什麽?” 姬光說:“喜好美味。” 專諸說:“美味中什麽最美?” 姬光說:“尤其喜好烤魚。” 專諸說:“請允許我暫別。” 公子光說:“壯士要去哪裏?” 專諸說:“我去學習烤魚技藝,或許可以接近吳王。”
專諸於是前往太湖學習烤魚,共學了三個月,嚐過他烤魚的人,都認為美味,然後又去見姬光,姬光於是把專諸藏在府中。髯翁有詩寫道:
剛直人推伍子胥,也因獻媚進專諸。
欲知弑械從何起?三月湖邊學炙魚。
姬光召伍子胥,說:“專諸已經精通烤魚技藝了,怎樣才能接近吳王呢?” 伍員迴答說:“鴻鵠之所以難以製服,是因為有羽翼;想要製服鴻鵠,必須先除去它的羽翼。我聽說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手能接住飛鳥,步能與猛獸格鬥,王僚有慶忌日夜相隨,尚且難以動手。何況他的母弟掩餘、燭庸都手握兵權,即使有擒龍搏虎的勇力,鬼神莫測的智謀,又怎能成事?公子想要除掉王僚,必須先除去這三人,然後才能謀取王位,否則,即使僥幸成功,公子能安然在位嗎?”
姬光低頭思索半晌,恍然大悟道:“你說得對,你暫且迴田莊,等有機會,再商議此事。” 伍員於是告辭離去。
這一年,周景王去世,有嫡長子猛,次子匄,長子庶子朝。景王寵愛朝,囑托大夫賓孟想要改立世子之位,未實行就去世了。劉獻公摯也去世,他的兒子劉卷字伯蚡繼位,一向與賓孟有矛盾,於是與單穆公劫持並殺死賓孟,立世子猛,這就是悼王。
尹文公固、甘平公魚酋、召莊公奐,一向依附子朝,三家合兵,派上將南宮極率領攻打劉卷,劉卷出逃到揚。單旗侍奉王猛住在皇。子朝派他的黨羽厀肹攻打皇,厀肹戰敗而死。晉頃公聽說王室大亂,派大夫籍談、荀躒率軍送王猛迴王城,尹固也立子朝在京。
不久,王猛病逝,單旗、劉卷又立他的弟弟匄,這就是敬王,住在翟泉,周人稱匄為東王,朝為西王,二王互相攻殺,六年不分勝負。召莊公奐去世,南宮極被天雷震死,人心惶惶,晉大夫荀躒,又率領諸侯之師,送敬王迴成周,擒獲尹固,子朝兵敗,召奐的兒子嚚反攻子朝,子朝出逃到楚國,諸侯於是修築成周城後返迴。
敬王認為召嚚反複無常,與尹固一起在街市斬首,周人拍手稱快,這是後話。
且說周敬王即位元年,吳王僚八年。當時楚國故太子建的母親在鄖,費無極擔心她成為伍員的內應,勸平王殺了她,建母聽說後,暗中派人向吳國求救,吳王僚派公子光前往鄖接取建母,走到鍾離,楚將薳越率軍阻攔,派人飛馳報告郢都。
平王拜令尹陽匄為大將,並征調陳、蔡、胡、沈、許五國之師,胡子名髡,沈子名逞,二君親自領兵,陳派大夫夏齧,頓、胡二國也派大夫助戰,胡、沈、陳的軍隊駐紮在右邊,頓、許、蔡的軍隊駐紮在左邊,薳越的大軍在中間。姬光也派人馳報吳王,王僚同公子掩餘率領大軍一萬,罪犯三千,來到雞父紮營。
兩邊還未約定交戰,恰逢楚令尹陽匄突然生病去世,薳越代替統領他的軍隊。
姬光對王僚說:“楚國失去大將,其軍隊已經喪氣。諸侯跟隨楚國的雖多,但都是小國,因畏懼楚國而來,並非出於自願。胡、沈兩國國君,年幼不熟悉戰爭,陳夏齧勇猛而無謀,頓、許、蔡三國長久被楚國役使,心中不服,不肯盡力。七國同戰而不同心,楚國統帥地位低微沒有威望,如果分兵先攻打胡、沈與陳,他們必定先逃,各國混亂,楚國必然震驚恐懼,可大獲全勝。請先示弱以引誘他們,然後用精銳部隊在後麵攻擊。”
王僚聽從他的計策,於是布成三個陣勢,自己率領中軍,姬光在左邊,公子掩餘在右邊,各自吃飽嚴陣以待。先派罪犯三千,突然衝擊楚的右營。
當時是秋七月三十日,兵家忌諱這一天,所以胡子髡、沈子逞及陳夏齧,都沒有做好準備,等到聽說吳兵到了,才開營迎戰,罪犯本來沒有紀律,有的跑有的停,三國以為吳兵散亂,彼此爭功追逐,全無隊伍。姬光率領左軍乘亂進擊,正好遇上夏齧,一戟將他刺於馬下。胡、沈二君心慌,奪路欲逃,公子掩餘右軍也到了,二君如飛禽入網,無處逃脫,都被吳軍擒獲。軍士死了無數,生擒甲士八百多人。姬光喝令將胡、沈二君斬首,卻放了甲士,讓他們跑去報告楚的左軍,說:“胡、沈二君及陳大夫都被殺了。” 許、蔡、頓三國將士,嚇得心膽俱裂,不敢出戰,各自尋找逃跑之路。王僚會合左右二軍,如泰山壓頂般壓下來,中軍薳越還未列好陣勢,軍士就散去大半,吳兵隨後掩殺,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薳越大敗,逃了五十裏才脫身,姬光直入鄖陽,接取楚夫人迴國。
蔡人不敢抵抗,薳越收拾敗兵,隻剩下一半,聽說姬光單軍前往鄖陽接取楚夫人,於是連夜趕去,等楚軍到蔡時,吳兵已離開鄖陽兩日了,薳越知道追不上,仰天歎道:“我受命守關,不能緝獲逃亡臣子,是無功;既喪失七國之師,又失去君夫人,是有罪。沒有一點功勞卻身負兩項罪名,還有何麵目再見楚王呢?” 於是自縊而死。
楚平王聽說吳師勢力強大,心中十分懼怕,任用囊瓦為令尹,代替陽匄的職位。囊瓦獻計說郢城低矮狹小,於是在城東開辟土地,修築一座大城,比舊城高七尺,寬二十餘裏,把舊城稱為紀南城,因為它在紀山之南;新城仍叫郢,遷都到那裏居住;又在城西修築一城,作為右臂,稱為麥城。三城呈品字形,相互聯絡有勢,楚人都認為是囊瓦的功勞,沈尹戍笑著說:“囊瓦不致力於修明德政,卻隻專注於大興土木,吳兵若來,即使有十座郢城又有何用?”
囊瓦想要洗雪雞父之恥,大力整治戰船,操練水軍,三個月後,水手熟練,囊瓦率領水軍,從大江直逼吳境,耀武揚威後返迴。吳公子光聽說楚師侵犯邊境,連夜趕來救援,等趕到邊境時,囊瓦已迴師了。姬光說:“楚國剛剛耀武揚威地返迴,邊境之人必定不會防備。” 於是暗中出兵襲擊巢地並將其滅掉,又滅掉鍾離,奏凱而歸。
楚平王聽說二邑被滅,大驚失色,於是得了心病,久病不愈,到敬王四年,病情加重,召囊瓦及公子申到床前,把太子珍托付給他們後去世。囊瓦與郤宛商議說:“太子珍年幼,而且他的母親是太子建所聘,並非正室,子西年長而且好善,立長子則名正言順,子西賢能則國家可治,若真立子西為君,楚國必定依賴他。” 郤宛把囊瓦的話告訴公子申,公子申憤怒地說:“若廢掉太子,是彰顯君王的穢行。太子是秦女所生,他的母親已立為君夫人,怎能說不是嫡嗣呢?拋棄嫡子會失去強大的外援,內外都會厭惡,令尹想用此來禍害我,是發瘋了嗎?若再提及此事,我必殺了他。” 囊瓦害怕,於是奉珍主持喪禮並即位,改名為軫,這就是昭王。囊瓦仍為令尹,伯郤宛為左尹,鄢將師為右尹,費無極因有師傅的舊恩,一同執掌國政。
卻說鄭定公聽說吳人接取楚夫人迴國,於是派人帶著珠玉簪珥追送,以化解殺太子建的仇恨。
楚夫人到吳國後,吳王賜給她西門外的住宅,讓羋勝侍奉她。伍員聽說平王去世,捶胸大哭,終日不止,公子光奇怪地問:“楚王是你的仇人,聽說他死應當稱快,為何反而哭泣?” 伍員說:“我不是哭楚王,是恨我不能砍下他的首級,以雪我恨,讓他得以善終。” 公子光也為之歎息。胡曾先生有詩說:
父兄冤恨未曾酬,已報淫狐獲首邱。
手刃不能償夙願,悲來霜鬢又添秋。
伍員自恨不能在平王生前報仇雪恨,一連三夜未眠,心中想出一個計策,對姬光說:“公子想要做大事,還沒有機會嗎?” 姬光說:“我日夜思索,未得時機。” 伍員說:“如今楚王剛死,朝中無良臣,公子何不奏請吳王,乘楚國喪亂之際,發兵南征,可以圖謀霸業。” 姬光說:“倘若派我為將,怎麽辦?” 伍員說:“公子假裝因墜車而傷了腳,吳王必定不會派你,然後推薦掩餘、燭庸為將,再派公子慶忌聯合鄭、衛兩國,共同攻打楚國,這樣可一舉除掉三個威脅,吳王的死期就在眼前了。” 姬光又問:“三個威脅雖除,但延陵季子在朝,若見我行篡位之事,能容忍我嗎?” 伍員說:“吳、晉兩國關係和睦,再派季子出使晉國,以窺探中原的可乘之機,吳王好大喜功而疏於計謀,必然聽從,等他遠使出使迴國,王位已定,難道還能再議論廢立之事嗎?” 姬光不覺下拜說:“我得到子胥,真是天賜啊。”
第二天,姬光以乘楚國喪事伐楚的好處,入宮對王僚說,王僚欣然聽從。姬光說:“此事我本應效勞,無奈因墜車傷了腳脛,正在治療,不能勝任辛勞。” 王僚說:“那麽何人可任將領?” 姬光說:“這是大事,非極其親信之人,不可托付,大王自己選擇。” 王僚說:“掩餘、燭庸可以嗎?” 姬光說:“合適。” 姬光又說:“向來晉、楚爭霸,吳為屬國,如今晉已衰微,而楚又屢遭敗績,諸侯離心,無所歸依,南北的霸權,將歸於東方,如果派公子慶忌前往召集鄭、衛之兵,合力攻打楚國;而派延陵季子出使晉國,以觀察中原的局勢。大王精選水軍,作為後援,霸業可成。”
王僚大喜,派掩餘、燭庸率軍二萬伐楚,季劄出使晉國,唯獨不派慶忌。
單說掩餘、燭庸率領二萬軍隊,水陸並進,包圍楚國潛邑,潛邑大夫堅守不出,派人入楚告急。
當時楚昭王新立,君幼臣讒,聽說吳兵包圍潛邑,滿朝驚慌失措,公子申進諫說:“吳人乘我國喪事來伐,如果不出兵迎戰,顯示出軟弱,會引發他們深入的野心,依臣愚見,速令左司馬沈尹戍率陸軍一萬救潛,再派左尹郤宛率水軍一萬,從淮汭順流而下,截斷吳兵後路,使他們首尾受敵,吳將可坐而擒之。” 昭王大喜,於是采用子西之計,調遣二將,水陸分道而行。
卻說掩餘、燭庸正在圍攻潛邑,偵察兵報告:“救兵來了。” 二將大驚,分兵一半圍城,一半迎敵,沈尹戍堅守不戰,派人四下將砍柴打水之路,都用石子阻斷,二將大驚,探馬又報:“楚將郤宛率水軍從淮汭截斷江口。” 吳兵進退兩難,於是分作兩寨,呈掎角之勢,與楚將對峙,一麵派人入吳求救,姬光說:“我之前想要征調鄭、衛之兵,正是為此,今日派遣,還不算晚。” 王僚於是派慶忌聯合鄭、衛兩國,四位公子都被調開了,單留姬光在國內。
伍員於是對姬光說:“公子可曾找到鋒利的匕首?想要用專諸,此時正是時機。” 姬光說:“有。昔日越王允常,讓歐冶子造劍五把,獻上三把給吳國,一叫‘湛盧’,二叫‘磐郢’,三叫‘魚腸’。‘魚腸’是匕首,形狀雖短狹,但砍鐵如泥,先君把它賜給我,至今珍藏,放在床頭,以備非常之時。此劍近日夜間發光,想來神物想要一試,難道是要飽飲王僚之血嗎?” 於是取出劍給伍員看,伍員誇獎不已,立即召專諸把劍交給他,專諸不等開口,已明白姬光的意思,慨然說:“王僚確實可殺,他的兩個弟弟遠離,公子出使在外,他孤立無援,不能把我怎樣,但生死之際,我不敢自主,等稟報過老母,才敢從命。”
專諸迴家看望母親,不說話隻是哭泣。母親說:“你為何如此悲傷,難道公子要重用你嗎?我們全家受公子恩養,大德當報,忠孝難以兩全,你必須趕快前去,不要掛念我。你若能成就大事,名垂後世,我雖死也不朽了。” 專諸仍依依不舍,母親說:“我想喝清泉,你可到河邊取來。” 專諸奉命到河邊取水,等迴到家,不見老母在堂,問他的妻子,妻子迴答說:“婆婆剛才說困倦,關上門想休息,告誡不要驚動她。” 專諸心中懷疑,打開窗戶進去,老母已自縊在床上了。髯仙有詩說:
願子成名不惜身,肯將孝子換忠臣。
世間盡為貪生誤,不及區區老婦人。
專諸痛哭一場,收拾殯殮,葬在西門之外,對他的妻子說:“我受公子大恩,之所以不敢輕易赴死,是因為有老母,如今老母已亡,我將奔赴公子之急,我死後,你母子必定會受公子恩眷,不要為我牽掛。” 說完,來見姬光,訴說母親去世之事。姬光十分過意不去,安慰了一番,許久,然後又談及王僚之事,專諸說:“公子何不設宴請吳王,王若肯來,事情就有八九成把握了。” 姬光於是入宮見王僚說:“有個廚師從太湖來,新學烤魚,味道十分鮮美,不同於其他烤魚,請大王屈尊到我府上品嚐。”
王僚喜好烤魚,於是欣然答應:“明日定到王兄府上,不必過於破費。” 姬光當夜預先在地下室埋伏甲士,又命伍員暗中約好死士百人,在外接應,於是大擺宴席。
第二天早上,又去請王僚,王僚入宮,告訴母親說:“公子光準備酒宴相邀,該不會有什麽陰謀吧?” 母親說:“光心中怏怏不樂,常有愧疚怨恨之色,此番相請,恐怕沒安好心,為何不推辭?” 王僚說:“推辭會產生嫌隙,若嚴加防備,又有何懼?” 於是穿上三層狻猊鎧甲,安排兵衛,從王宮開始,直到姬光家門,街道都布滿了,接連不斷。
王僚車駕到達門口,姬光迎接拜見,入席安坐後,姬光在旁侍奉陪坐,王僚的親戚近臣布滿堂階,侍席的力士百人,都手持長戟,帶著利刃,不離王僚左右,廚師上菜,都要在庭下搜身更衣,然後跪著前行,十多個力士握劍夾護著上前,廚師放置菜肴,不敢仰視,又跪著退下,姬光敬酒致敬,忽然捂住腳,裝作痛苦的樣子,於是上前奏道:“我的腳病發作,痛徹心髓,必須用大帛纏緊,疼痛才會停止,望大王稍坐片刻,容我裹腳後就出來。”
王僚說:“王兄請自便。” 姬光一瘸一拐,慢慢走入內室,悄悄進入地下室。一會兒,專諸報告進獻烤魚,搜身如前,誰知這口魚腸短劍,已暗藏在魚腹中,力士挾持專諸跪著走到王僚麵前,用手撕開魚進獻,突然抽出匕首,直刺王僚胸膛,用力極猛,穿透三層堅甲,從背脊透出,王僚大叫一聲,當場氣絕,侍衛力士一擁而上,刀戟齊下,將專諸剁成肉泥。堂中大亂。
姬光在地下室知道事情已成,於是放出甲士殺出,兩下交戰,這邊知道專諸得手,氣勢倍增,那邊見王僚已死,氣勢大減,王僚的部下一半被殺,一半奔逃,所設的軍衛,都被伍員率眾殺散,眾人擁戴姬光上車入朝,召集群臣,宣布王僚背約自立的罪行,讓國人知曉:“今日並非我貪圖王位,實在是王僚不義,我暫攝王位,等季子迴國,仍當奉他為王。” 於是收拾王僚屍首,按禮儀殯殮。
又厚葬專諸,封他的兒子專毅為上卿,封伍員為行人之職,待以客禮而不以臣子相待,市吏被離舉薦伍員有功,也升為大夫之職,散發財物糧食,賑濟窮苦百姓,國人安定。
姬光心中掛念慶忌在國外,派善於奔跑之人探聽他的歸期,自己率領大軍,駐紮在江上等候。慶忌途中聽說變故,立即逃走,姬光乘駟馬追趕,慶忌棄車而走,行走如飛,馬都追不上,姬光命眾人集中射箭,慶忌伸手接住箭,無一射中,姬光知道慶忌必定難以擒獲,於是告誡西部邊境嚴加防備,於是返迴吳國。
又過了幾日,季劄從晉國歸來,知道王僚已死,徑直前往他的墓地,舉哀服喪,姬光親自到墓地,把王位讓給他,說:“這是祖父和諸位叔父的意思。” 季劄說:“你謀求而得到王位,又何必讓呢?隻要國家沒有廢祀,百姓沒有無主,能立為君的就是我的君主。” 姬光不能勉強,於是即吳王之位,自號為闔閭。季劄退守臣位,這是周敬王五年的事。季劄以爭國之事為恥,在延陵終老,終身不入吳國,不參與吳國政事。當時人都很敬重他,到季劄去世,葬在延陵,孔子親題其碑曰:“有吳延陵季子之墓。” 史臣有讚語說:
貪夫殉利,簞豆見色。
《春秋》爭弑,不顧骨肉。
孰如季子,始終讓國。
堪愧僚光,無慚泰伯。
宋儒又議論季劄辭國引發爭亂,是賢名的汙點,有詩說:
隻因一讓啟群爭,辜負前人次及情。
若使延陵成父誌,蘇台麋鹿豈縱橫?
且說掩餘、燭庸困在潛城,日久救兵不至,正在考慮脫身之計,忽然聽說姬光弑君奪位,二人放聲大哭,商議道:“姬光既然做出弑君奪位之事,必定不會相容。想要投奔楚國,又怕楚國不相信,真是‘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如何是好?” 燭庸說:“如今困守在此,終究不是辦法,且乘夜從偏僻小路逃奔小國,再作打算。” 掩餘說:“楚兵前後包圍,如飛鳥入籠,怎能逃脫?” 燭庸說:“我有一計,傳令兩寨將士,詐稱來日要與楚兵交鋒,到夜半,與兄微服悄悄逃走,楚兵不會懷疑。”
掩餘認為他說得對,兩寨將士喂飽戰馬,吃飽飯食,專候軍令布陣,掩餘與燭庸和幾個心腹之人,扮作哨馬小軍,逃出本營,掩餘投奔徐國,燭庸投奔鍾吾。到天亮時,兩寨都不見主將,士卒混亂,各自搶船逃迴吳國,所丟棄的鎧甲兵器無數,都被郤宛水軍繳獲,諸將想要乘吳國內亂,於是討伐吳國。郤宛說:“他們乘我國喪事不義,我怎能效仿?” 於是與沈尹戍一同班師。獻上吳兵俘虜,楚昭王因郤宛有功,把所繳獲鎧甲兵器的一半賜給他,每件事都諮詢他,對他十分敬重有禮。費無極忌恨他更深,於是想出一計,想要謀害郤宛。畢竟費無極用什麽計策?且看下迴分解。
數載逃名隱釣綸,扁舟渡得楚亡臣。
絕君後慮甘君死,千古傳名漁丈人。
至今武昌東北通淮門外,還有解劍亭,就是當年伍子胥解劍贈給漁父的地方。伍員見漁丈人自溺而死,歎息道:“我因你而活,你卻因我而死,怎能不悲哀呢!”
伍員與羋勝於是進入吳國境內,走到溧陽,饑餓難忍而乞討食物,遇到一位女子,正在瀨水邊上浣紗,竹籃裏有飯,伍員停下腳步問道:“夫人能否施舍一餐?” 女子低頭迴答:“我獨自與母親居住,三十歲尚未出嫁,怎敢把飯賣給過路人呢?” 伍員說:“我在窮途末路,希望求得一頓飯活下去,夫人行救濟之恩,又何必嫌棄呢?” 女子抬頭看見伍員相貌魁梧,便說:“我看你的相貌,不像平常人,怎會因小的嫌隙,而坐視你窮困。” 於是打開竹籃,取出盎漿,跪著遞給伍員,伍員與羋勝吃了一頓才停止。女子說:“你似乎要遠行,為何不吃飽?” 二人於是又吃了些,把食物吃完,臨走時對女子說:“承蒙夫人救命之恩,恩情銘記在心,我實在是逃亡之人,倘若遇到他人,希望夫人不要說起。” 女子淒然歎息道:“唉,我侍奉寡母,三十歲未嫁,堅守貞潔,怎想到施舍一頓飯,竟與男子交談,敗壞了名節,還怎麽做人,你走吧!” 伍員告別離去,走了幾步,迴頭看時,那女子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瀨水中自盡了。後人有讚語說:
溧水之陽,擊綿之女,
惟治母餐,不通男語。
矜此旅人,發其筐筥,
君腹雖充,吾節已窳。
捐此孱軀,以存壺矩,
瀨流不竭,茲人千古!
伍員見女子投水,感傷不已,咬破指頭,在石頭上用血書寫二十字:
爾浣紗,我行乞,
我腹飽,爾身溺。
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伍員題寫完,又擔心後人看見,捧土掩蓋。
過了溧陽,又走了三百多裏,到了一個地方叫吳趨。
看見一個壯士,額頭突出,眼睛深陷,形狀像餓虎,聲音如巨雷,正在與一個大漢廝打,眾人極力勸阻也不停手,門內有一個婦人唿喊:“專諸不可!” 那人似乎有畏懼的樣子,立刻住手迴家,伍員深感奇怪。向旁人問道:“如此壯士,卻畏懼婦人嗎?” 旁人告訴他:“這是我們家鄉的勇士,力敵萬人,不畏強暴,平生好義,見人有不平之事,就拚死相助,剛才門內的唿喊聲,是他的母親,所喊的專諸,就是此人的姓名,一向有孝順的品行,侍奉母親從不違背,即使盛怒之下,聽到母親唿喚就停止。”
伍員讚歎道:“這真是一位烈士啊!” 第二天,整理衣服前去拜訪,專諸出門迎接,詢問他的來曆,伍員詳細講述了姓名以及遭受冤屈的始末,專諸說:“你背負如此大的冤屈,為何不請求拜見吳王,借兵報仇?” 伍員說:“沒有引薦之人,不敢自薦。” 專諸說:“你說得對,今日屈尊來到我這簡陋居所,有何見教?” 伍員說:“敬重你的孝行,願與你結交。”
專諸非常高興,於是入內告訴母親,便與伍員八拜為交,伍員比專諸年長兩歲,專諸稱伍員為兄,伍員請求拜見專諸的母親,專諸又讓妻子出來相見,殺雞做飯,歡樂如同骨肉兄弟,於是留伍員、羋勝二人住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伍員對專諸說:“我將辭別弟弟進入都城,尋找一個機會,謀求侍奉吳王。” 專諸說:“吳王好勇而驕橫,不如公子光親近賢才,禮賢下士,將來必有所成。” 伍員說:“承蒙弟弟指教,我定當牢記,他日若有用到弟弟之處,萬勿拒絕!” 專諸答應,三人分別。
伍員、羋勝相隨繼續前進,來到梅裏。城郭低矮狹小,集市粗略設立,車船喧鬧,舉目無親,於是把羋勝藏在郊外,自己披散頭發,假裝癲狂,光著腳,塗黑臉,手持一根斑竹簫,在集市中吹奏,往來乞討。
他的簫曲第一疊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跋涉宋、鄭身無依,千辛萬苦淒複悲,父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二疊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昭關一度變須眉,千驚萬恐淒複悲,兄仇不報,何以生為?”
第三疊唱道:
“伍子胥,伍子胥,蘆花渡口溧陽溪,千生萬死及吳陲,吹簫乞食淒複悲,身仇不報,何以生為?”
集市上沒有人認出他。當時是周景王二十五年,吳王僚七年。
再說吳公子姬光,是吳王諸樊之子。諸樊去世後,姬光本應繼位,因遵循父親的遺命,想按次序把王位傳給季劄,所以餘祭、夷昧依次繼位。到夷昧去世後,季劄不接受王位,仍應立諸樊的後代,怎奈王僚貪婪不肯讓位,竟然自立為王。公子光心中不服,暗中懷有殺王僚的想法,無奈群臣都擁護王僚,無人與他同謀。他隻好隱忍心中的想法,於是尋求善於相麵的被離,舉薦他為吳市吏,囑托他尋訪豪傑,引為自己的輔佐。
一天,伍員吹簫經過吳市,被離聽到簫聲十分哀怨,再仔細一聽,略微辨出其音色,出來見伍員,不禁大驚道:“我相過的人很多,從未見過如此相貌之人。” 於是拱手請他進去,讓他坐在上座,伍員謙讓不敢,被離說:“我聽說楚國殺害忠臣伍奢,他的兒子子胥逃亡國外,你大概就是吧?” 伍員局促不安,未作迴答,被離又說:“我不是要害你,我見你相貌不凡,想為你謀求富貴之地。” 伍員於是訴說實情。
早有侍從知道此事,報告給王僚,王僚召被離帶伍員入宮相見。被離一麵派人私下報告姬光,一麵讓伍員沐浴更衣,一同入朝,拜見王僚,王僚對伍員的相貌感到驚奇,與他交談,知道他很賢能,當即拜為大夫之職,第二天,伍員入宮謝恩,說到父兄的冤屈,咬牙切齒,眼中冒火,王僚欽佩他的氣概,又憐憫他,答應為他興師複仇。
姬光一向聽聞伍員智勇雙全,有心收留他,聽說他先拜見王僚,擔心被王僚親近重用,心中微微惱怒,於是去見王僚說:“我聽說楚國的逃亡臣子伍員,來投奔我國,大王認為他是怎樣的人?” 王僚說:“賢能而且孝順。” 姬光說:“何以見得?” 王僚說:“勇猛強壯非常,與我謀劃國事,無不切中要害,這是他的賢能;念及父兄的冤屈,未曾片刻忘記報仇,向我乞求出兵,這是他的孝順。” 姬光說:“大王答應為他複仇了嗎?” 王僚說:“我憐憫他的遭遇,已經答應了。” 姬光勸諫道:“萬乘之君,不應為一人興兵。如今吳、楚交戰已久,未見大勝,如果為子胥興兵,這是個人的仇恨,重於國家的恥辱,勝利了則他快意泄憤,失敗了則我們更加恥辱,萬萬不可。” 王僚認為他說得對,於是停止伐楚的商議,伍員聽說姬光入諫,說:“姬光心中有自己的打算,現在還不能與他談論外事。” 於是辭去大夫之職不接受,姬光又對王僚說:“子胥因大王不肯興師,辭職不受,有怨恨之心,不可重用。” 王僚於是疏遠伍員,聽任他離去。隻賜給他陽山的一百畝田地,伍員與羋勝於是在陽山之野耕種。
姬光私下前去見他,贈送米粟布帛,問道:“你出入吳、楚之境,可曾遇到有才能勇氣像你這樣的人?” 伍員說:“我微不足道,我所見到的有專諸,真是勇士。” 姬光說:“希望通過你結交專先生。” 伍員說:“專諸離此不遠,可立即召他來,明天早上就可入宮拜見。” 姬光說:“既然是有才能勇氣之人,我應當前去拜訪,怎敢召喚呢?” 於是與伍員同車,直接前往專諸家。
專諸正在街坊磨刀,為人殺豬,見車馬紛紛,正要躲避,伍員在車上唿喊:“愚兄在此。” 專諸慌忙停刀,等候伍員下車相見,伍員指著公子光說:“這是吳國長公子,仰慕我弟英雄,特來拜訪,弟不可推辭。” 專諸說:“我是街巷小民,有何德能,敢勞大駕。” 於是向公子光作揖請進,門庭簡陋,低頭而入,公子光先行禮,表達生平仰慕之意,專諸迴拜。姬光獻上金帛作為禮物,專諸堅決推辭,伍員在旁極力勸說,才肯接受。從此專諸便投身於公子光門下。
姬光派人每日贈送糧食肉類,每月供給布帛,又不時問候他的母親,專諸很感激他的心意,一天,問姬光說:“我是鄉村小民,承蒙公子養育之恩,無以為報,倘若有差遣,唯命是從。” 姬光於是屏退左右,說出想要刺殺王僚的想法。
專諸說:“前王夷昧去世,他的兒子本應繼位,公子為何要謀害他?” 姬光詳細說明祖父遺命按次序相傳的緣故,“季劄既然推辭,應當輪到長子繼位,長子之後,就是我了,王僚怎能為君呢?我力量薄弱不足以謀劃大事,所以想借助有能力的人。” 專諸說:“為何不派近臣委婉地向王僚進言,陳述前王的遺命,讓他退位,何必私下準備刺客,有損先王的德行?” 姬光說:“王僚貪婪而依仗武力,隻知進取的利益,不能退讓,如果與他說,反而會引起忌恨迫害,我與王僚勢不兩立。” 專諸奮然說:“公子說得對,但我有老母在堂,不敢以死相許。” 姬光說:“我也知道你母老子幼,然而除了你沒有人與我謀劃此事,若能成功,你的母親妻兒,就是我的母親妻兒,自當盡心養育,怎敢辜負你呢?”
專諸沉思良久,迴答道:“凡事輕舉妄動不會成功,必須謀劃周全。魚在千仞深淵,卻落入漁人之手,是因為有香餌;想要刺殺王僚,必須先投其所好,才能接近他的身邊,不知王僚喜好什麽?” 姬光說:“喜好美味。” 專諸說:“美味中什麽最美?” 姬光說:“尤其喜好烤魚。” 專諸說:“請允許我暫別。” 公子光說:“壯士要去哪裏?” 專諸說:“我去學習烤魚技藝,或許可以接近吳王。”
專諸於是前往太湖學習烤魚,共學了三個月,嚐過他烤魚的人,都認為美味,然後又去見姬光,姬光於是把專諸藏在府中。髯翁有詩寫道:
剛直人推伍子胥,也因獻媚進專諸。
欲知弑械從何起?三月湖邊學炙魚。
姬光召伍子胥,說:“專諸已經精通烤魚技藝了,怎樣才能接近吳王呢?” 伍員迴答說:“鴻鵠之所以難以製服,是因為有羽翼;想要製服鴻鵠,必須先除去它的羽翼。我聽說公子慶忌,筋骨如鐵,萬夫莫當,手能接住飛鳥,步能與猛獸格鬥,王僚有慶忌日夜相隨,尚且難以動手。何況他的母弟掩餘、燭庸都手握兵權,即使有擒龍搏虎的勇力,鬼神莫測的智謀,又怎能成事?公子想要除掉王僚,必須先除去這三人,然後才能謀取王位,否則,即使僥幸成功,公子能安然在位嗎?”
姬光低頭思索半晌,恍然大悟道:“你說得對,你暫且迴田莊,等有機會,再商議此事。” 伍員於是告辭離去。
這一年,周景王去世,有嫡長子猛,次子匄,長子庶子朝。景王寵愛朝,囑托大夫賓孟想要改立世子之位,未實行就去世了。劉獻公摯也去世,他的兒子劉卷字伯蚡繼位,一向與賓孟有矛盾,於是與單穆公劫持並殺死賓孟,立世子猛,這就是悼王。
尹文公固、甘平公魚酋、召莊公奐,一向依附子朝,三家合兵,派上將南宮極率領攻打劉卷,劉卷出逃到揚。單旗侍奉王猛住在皇。子朝派他的黨羽厀肹攻打皇,厀肹戰敗而死。晉頃公聽說王室大亂,派大夫籍談、荀躒率軍送王猛迴王城,尹固也立子朝在京。
不久,王猛病逝,單旗、劉卷又立他的弟弟匄,這就是敬王,住在翟泉,周人稱匄為東王,朝為西王,二王互相攻殺,六年不分勝負。召莊公奐去世,南宮極被天雷震死,人心惶惶,晉大夫荀躒,又率領諸侯之師,送敬王迴成周,擒獲尹固,子朝兵敗,召奐的兒子嚚反攻子朝,子朝出逃到楚國,諸侯於是修築成周城後返迴。
敬王認為召嚚反複無常,與尹固一起在街市斬首,周人拍手稱快,這是後話。
且說周敬王即位元年,吳王僚八年。當時楚國故太子建的母親在鄖,費無極擔心她成為伍員的內應,勸平王殺了她,建母聽說後,暗中派人向吳國求救,吳王僚派公子光前往鄖接取建母,走到鍾離,楚將薳越率軍阻攔,派人飛馳報告郢都。
平王拜令尹陽匄為大將,並征調陳、蔡、胡、沈、許五國之師,胡子名髡,沈子名逞,二君親自領兵,陳派大夫夏齧,頓、胡二國也派大夫助戰,胡、沈、陳的軍隊駐紮在右邊,頓、許、蔡的軍隊駐紮在左邊,薳越的大軍在中間。姬光也派人馳報吳王,王僚同公子掩餘率領大軍一萬,罪犯三千,來到雞父紮營。
兩邊還未約定交戰,恰逢楚令尹陽匄突然生病去世,薳越代替統領他的軍隊。
姬光對王僚說:“楚國失去大將,其軍隊已經喪氣。諸侯跟隨楚國的雖多,但都是小國,因畏懼楚國而來,並非出於自願。胡、沈兩國國君,年幼不熟悉戰爭,陳夏齧勇猛而無謀,頓、許、蔡三國長久被楚國役使,心中不服,不肯盡力。七國同戰而不同心,楚國統帥地位低微沒有威望,如果分兵先攻打胡、沈與陳,他們必定先逃,各國混亂,楚國必然震驚恐懼,可大獲全勝。請先示弱以引誘他們,然後用精銳部隊在後麵攻擊。”
王僚聽從他的計策,於是布成三個陣勢,自己率領中軍,姬光在左邊,公子掩餘在右邊,各自吃飽嚴陣以待。先派罪犯三千,突然衝擊楚的右營。
當時是秋七月三十日,兵家忌諱這一天,所以胡子髡、沈子逞及陳夏齧,都沒有做好準備,等到聽說吳兵到了,才開營迎戰,罪犯本來沒有紀律,有的跑有的停,三國以為吳兵散亂,彼此爭功追逐,全無隊伍。姬光率領左軍乘亂進擊,正好遇上夏齧,一戟將他刺於馬下。胡、沈二君心慌,奪路欲逃,公子掩餘右軍也到了,二君如飛禽入網,無處逃脫,都被吳軍擒獲。軍士死了無數,生擒甲士八百多人。姬光喝令將胡、沈二君斬首,卻放了甲士,讓他們跑去報告楚的左軍,說:“胡、沈二君及陳大夫都被殺了。” 許、蔡、頓三國將士,嚇得心膽俱裂,不敢出戰,各自尋找逃跑之路。王僚會合左右二軍,如泰山壓頂般壓下來,中軍薳越還未列好陣勢,軍士就散去大半,吳兵隨後掩殺,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薳越大敗,逃了五十裏才脫身,姬光直入鄖陽,接取楚夫人迴國。
蔡人不敢抵抗,薳越收拾敗兵,隻剩下一半,聽說姬光單軍前往鄖陽接取楚夫人,於是連夜趕去,等楚軍到蔡時,吳兵已離開鄖陽兩日了,薳越知道追不上,仰天歎道:“我受命守關,不能緝獲逃亡臣子,是無功;既喪失七國之師,又失去君夫人,是有罪。沒有一點功勞卻身負兩項罪名,還有何麵目再見楚王呢?” 於是自縊而死。
楚平王聽說吳師勢力強大,心中十分懼怕,任用囊瓦為令尹,代替陽匄的職位。囊瓦獻計說郢城低矮狹小,於是在城東開辟土地,修築一座大城,比舊城高七尺,寬二十餘裏,把舊城稱為紀南城,因為它在紀山之南;新城仍叫郢,遷都到那裏居住;又在城西修築一城,作為右臂,稱為麥城。三城呈品字形,相互聯絡有勢,楚人都認為是囊瓦的功勞,沈尹戍笑著說:“囊瓦不致力於修明德政,卻隻專注於大興土木,吳兵若來,即使有十座郢城又有何用?”
囊瓦想要洗雪雞父之恥,大力整治戰船,操練水軍,三個月後,水手熟練,囊瓦率領水軍,從大江直逼吳境,耀武揚威後返迴。吳公子光聽說楚師侵犯邊境,連夜趕來救援,等趕到邊境時,囊瓦已迴師了。姬光說:“楚國剛剛耀武揚威地返迴,邊境之人必定不會防備。” 於是暗中出兵襲擊巢地並將其滅掉,又滅掉鍾離,奏凱而歸。
楚平王聽說二邑被滅,大驚失色,於是得了心病,久病不愈,到敬王四年,病情加重,召囊瓦及公子申到床前,把太子珍托付給他們後去世。囊瓦與郤宛商議說:“太子珍年幼,而且他的母親是太子建所聘,並非正室,子西年長而且好善,立長子則名正言順,子西賢能則國家可治,若真立子西為君,楚國必定依賴他。” 郤宛把囊瓦的話告訴公子申,公子申憤怒地說:“若廢掉太子,是彰顯君王的穢行。太子是秦女所生,他的母親已立為君夫人,怎能說不是嫡嗣呢?拋棄嫡子會失去強大的外援,內外都會厭惡,令尹想用此來禍害我,是發瘋了嗎?若再提及此事,我必殺了他。” 囊瓦害怕,於是奉珍主持喪禮並即位,改名為軫,這就是昭王。囊瓦仍為令尹,伯郤宛為左尹,鄢將師為右尹,費無極因有師傅的舊恩,一同執掌國政。
卻說鄭定公聽說吳人接取楚夫人迴國,於是派人帶著珠玉簪珥追送,以化解殺太子建的仇恨。
楚夫人到吳國後,吳王賜給她西門外的住宅,讓羋勝侍奉她。伍員聽說平王去世,捶胸大哭,終日不止,公子光奇怪地問:“楚王是你的仇人,聽說他死應當稱快,為何反而哭泣?” 伍員說:“我不是哭楚王,是恨我不能砍下他的首級,以雪我恨,讓他得以善終。” 公子光也為之歎息。胡曾先生有詩說:
父兄冤恨未曾酬,已報淫狐獲首邱。
手刃不能償夙願,悲來霜鬢又添秋。
伍員自恨不能在平王生前報仇雪恨,一連三夜未眠,心中想出一個計策,對姬光說:“公子想要做大事,還沒有機會嗎?” 姬光說:“我日夜思索,未得時機。” 伍員說:“如今楚王剛死,朝中無良臣,公子何不奏請吳王,乘楚國喪亂之際,發兵南征,可以圖謀霸業。” 姬光說:“倘若派我為將,怎麽辦?” 伍員說:“公子假裝因墜車而傷了腳,吳王必定不會派你,然後推薦掩餘、燭庸為將,再派公子慶忌聯合鄭、衛兩國,共同攻打楚國,這樣可一舉除掉三個威脅,吳王的死期就在眼前了。” 姬光又問:“三個威脅雖除,但延陵季子在朝,若見我行篡位之事,能容忍我嗎?” 伍員說:“吳、晉兩國關係和睦,再派季子出使晉國,以窺探中原的可乘之機,吳王好大喜功而疏於計謀,必然聽從,等他遠使出使迴國,王位已定,難道還能再議論廢立之事嗎?” 姬光不覺下拜說:“我得到子胥,真是天賜啊。”
第二天,姬光以乘楚國喪事伐楚的好處,入宮對王僚說,王僚欣然聽從。姬光說:“此事我本應效勞,無奈因墜車傷了腳脛,正在治療,不能勝任辛勞。” 王僚說:“那麽何人可任將領?” 姬光說:“這是大事,非極其親信之人,不可托付,大王自己選擇。” 王僚說:“掩餘、燭庸可以嗎?” 姬光說:“合適。” 姬光又說:“向來晉、楚爭霸,吳為屬國,如今晉已衰微,而楚又屢遭敗績,諸侯離心,無所歸依,南北的霸權,將歸於東方,如果派公子慶忌前往召集鄭、衛之兵,合力攻打楚國;而派延陵季子出使晉國,以觀察中原的局勢。大王精選水軍,作為後援,霸業可成。”
王僚大喜,派掩餘、燭庸率軍二萬伐楚,季劄出使晉國,唯獨不派慶忌。
單說掩餘、燭庸率領二萬軍隊,水陸並進,包圍楚國潛邑,潛邑大夫堅守不出,派人入楚告急。
當時楚昭王新立,君幼臣讒,聽說吳兵包圍潛邑,滿朝驚慌失措,公子申進諫說:“吳人乘我國喪事來伐,如果不出兵迎戰,顯示出軟弱,會引發他們深入的野心,依臣愚見,速令左司馬沈尹戍率陸軍一萬救潛,再派左尹郤宛率水軍一萬,從淮汭順流而下,截斷吳兵後路,使他們首尾受敵,吳將可坐而擒之。” 昭王大喜,於是采用子西之計,調遣二將,水陸分道而行。
卻說掩餘、燭庸正在圍攻潛邑,偵察兵報告:“救兵來了。” 二將大驚,分兵一半圍城,一半迎敵,沈尹戍堅守不戰,派人四下將砍柴打水之路,都用石子阻斷,二將大驚,探馬又報:“楚將郤宛率水軍從淮汭截斷江口。” 吳兵進退兩難,於是分作兩寨,呈掎角之勢,與楚將對峙,一麵派人入吳求救,姬光說:“我之前想要征調鄭、衛之兵,正是為此,今日派遣,還不算晚。” 王僚於是派慶忌聯合鄭、衛兩國,四位公子都被調開了,單留姬光在國內。
伍員於是對姬光說:“公子可曾找到鋒利的匕首?想要用專諸,此時正是時機。” 姬光說:“有。昔日越王允常,讓歐冶子造劍五把,獻上三把給吳國,一叫‘湛盧’,二叫‘磐郢’,三叫‘魚腸’。‘魚腸’是匕首,形狀雖短狹,但砍鐵如泥,先君把它賜給我,至今珍藏,放在床頭,以備非常之時。此劍近日夜間發光,想來神物想要一試,難道是要飽飲王僚之血嗎?” 於是取出劍給伍員看,伍員誇獎不已,立即召專諸把劍交給他,專諸不等開口,已明白姬光的意思,慨然說:“王僚確實可殺,他的兩個弟弟遠離,公子出使在外,他孤立無援,不能把我怎樣,但生死之際,我不敢自主,等稟報過老母,才敢從命。”
專諸迴家看望母親,不說話隻是哭泣。母親說:“你為何如此悲傷,難道公子要重用你嗎?我們全家受公子恩養,大德當報,忠孝難以兩全,你必須趕快前去,不要掛念我。你若能成就大事,名垂後世,我雖死也不朽了。” 專諸仍依依不舍,母親說:“我想喝清泉,你可到河邊取來。” 專諸奉命到河邊取水,等迴到家,不見老母在堂,問他的妻子,妻子迴答說:“婆婆剛才說困倦,關上門想休息,告誡不要驚動她。” 專諸心中懷疑,打開窗戶進去,老母已自縊在床上了。髯仙有詩說:
願子成名不惜身,肯將孝子換忠臣。
世間盡為貪生誤,不及區區老婦人。
專諸痛哭一場,收拾殯殮,葬在西門之外,對他的妻子說:“我受公子大恩,之所以不敢輕易赴死,是因為有老母,如今老母已亡,我將奔赴公子之急,我死後,你母子必定會受公子恩眷,不要為我牽掛。” 說完,來見姬光,訴說母親去世之事。姬光十分過意不去,安慰了一番,許久,然後又談及王僚之事,專諸說:“公子何不設宴請吳王,王若肯來,事情就有八九成把握了。” 姬光於是入宮見王僚說:“有個廚師從太湖來,新學烤魚,味道十分鮮美,不同於其他烤魚,請大王屈尊到我府上品嚐。”
王僚喜好烤魚,於是欣然答應:“明日定到王兄府上,不必過於破費。” 姬光當夜預先在地下室埋伏甲士,又命伍員暗中約好死士百人,在外接應,於是大擺宴席。
第二天早上,又去請王僚,王僚入宮,告訴母親說:“公子光準備酒宴相邀,該不會有什麽陰謀吧?” 母親說:“光心中怏怏不樂,常有愧疚怨恨之色,此番相請,恐怕沒安好心,為何不推辭?” 王僚說:“推辭會產生嫌隙,若嚴加防備,又有何懼?” 於是穿上三層狻猊鎧甲,安排兵衛,從王宮開始,直到姬光家門,街道都布滿了,接連不斷。
王僚車駕到達門口,姬光迎接拜見,入席安坐後,姬光在旁侍奉陪坐,王僚的親戚近臣布滿堂階,侍席的力士百人,都手持長戟,帶著利刃,不離王僚左右,廚師上菜,都要在庭下搜身更衣,然後跪著前行,十多個力士握劍夾護著上前,廚師放置菜肴,不敢仰視,又跪著退下,姬光敬酒致敬,忽然捂住腳,裝作痛苦的樣子,於是上前奏道:“我的腳病發作,痛徹心髓,必須用大帛纏緊,疼痛才會停止,望大王稍坐片刻,容我裹腳後就出來。”
王僚說:“王兄請自便。” 姬光一瘸一拐,慢慢走入內室,悄悄進入地下室。一會兒,專諸報告進獻烤魚,搜身如前,誰知這口魚腸短劍,已暗藏在魚腹中,力士挾持專諸跪著走到王僚麵前,用手撕開魚進獻,突然抽出匕首,直刺王僚胸膛,用力極猛,穿透三層堅甲,從背脊透出,王僚大叫一聲,當場氣絕,侍衛力士一擁而上,刀戟齊下,將專諸剁成肉泥。堂中大亂。
姬光在地下室知道事情已成,於是放出甲士殺出,兩下交戰,這邊知道專諸得手,氣勢倍增,那邊見王僚已死,氣勢大減,王僚的部下一半被殺,一半奔逃,所設的軍衛,都被伍員率眾殺散,眾人擁戴姬光上車入朝,召集群臣,宣布王僚背約自立的罪行,讓國人知曉:“今日並非我貪圖王位,實在是王僚不義,我暫攝王位,等季子迴國,仍當奉他為王。” 於是收拾王僚屍首,按禮儀殯殮。
又厚葬專諸,封他的兒子專毅為上卿,封伍員為行人之職,待以客禮而不以臣子相待,市吏被離舉薦伍員有功,也升為大夫之職,散發財物糧食,賑濟窮苦百姓,國人安定。
姬光心中掛念慶忌在國外,派善於奔跑之人探聽他的歸期,自己率領大軍,駐紮在江上等候。慶忌途中聽說變故,立即逃走,姬光乘駟馬追趕,慶忌棄車而走,行走如飛,馬都追不上,姬光命眾人集中射箭,慶忌伸手接住箭,無一射中,姬光知道慶忌必定難以擒獲,於是告誡西部邊境嚴加防備,於是返迴吳國。
又過了幾日,季劄從晉國歸來,知道王僚已死,徑直前往他的墓地,舉哀服喪,姬光親自到墓地,把王位讓給他,說:“這是祖父和諸位叔父的意思。” 季劄說:“你謀求而得到王位,又何必讓呢?隻要國家沒有廢祀,百姓沒有無主,能立為君的就是我的君主。” 姬光不能勉強,於是即吳王之位,自號為闔閭。季劄退守臣位,這是周敬王五年的事。季劄以爭國之事為恥,在延陵終老,終身不入吳國,不參與吳國政事。當時人都很敬重他,到季劄去世,葬在延陵,孔子親題其碑曰:“有吳延陵季子之墓。” 史臣有讚語說:
貪夫殉利,簞豆見色。
《春秋》爭弑,不顧骨肉。
孰如季子,始終讓國。
堪愧僚光,無慚泰伯。
宋儒又議論季劄辭國引發爭亂,是賢名的汙點,有詩說:
隻因一讓啟群爭,辜負前人次及情。
若使延陵成父誌,蘇台麋鹿豈縱橫?
且說掩餘、燭庸困在潛城,日久救兵不至,正在考慮脫身之計,忽然聽說姬光弑君奪位,二人放聲大哭,商議道:“姬光既然做出弑君奪位之事,必定不會相容。想要投奔楚國,又怕楚國不相信,真是‘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如何是好?” 燭庸說:“如今困守在此,終究不是辦法,且乘夜從偏僻小路逃奔小國,再作打算。” 掩餘說:“楚兵前後包圍,如飛鳥入籠,怎能逃脫?” 燭庸說:“我有一計,傳令兩寨將士,詐稱來日要與楚兵交鋒,到夜半,與兄微服悄悄逃走,楚兵不會懷疑。”
掩餘認為他說得對,兩寨將士喂飽戰馬,吃飽飯食,專候軍令布陣,掩餘與燭庸和幾個心腹之人,扮作哨馬小軍,逃出本營,掩餘投奔徐國,燭庸投奔鍾吾。到天亮時,兩寨都不見主將,士卒混亂,各自搶船逃迴吳國,所丟棄的鎧甲兵器無數,都被郤宛水軍繳獲,諸將想要乘吳國內亂,於是討伐吳國。郤宛說:“他們乘我國喪事不義,我怎能效仿?” 於是與沈尹戍一同班師。獻上吳兵俘虜,楚昭王因郤宛有功,把所繳獲鎧甲兵器的一半賜給他,每件事都諮詢他,對他十分敬重有禮。費無極忌恨他更深,於是想出一計,想要謀害郤宛。畢竟費無極用什麽計策?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