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陳哀公名叫溺,他的正妃鄭姬生了兒子偃師,已被立為世子。次妃生了公子留,三妃生了公子勝。次妃善於諂媚而得寵,生下公子留後,哀公極其寵愛他,但因為偃師已被立為世子,無故廢黜他沒有理由,於是任命他的弟弟司徒公子招為留的太傅,公子過為少傅,囑咐公子招、公子過說:“日後偃師應當把君位傳給公子留。”


    周景王十一年,陳哀公因病臥床不起,很久沒有上朝聽政。公子招對公子過說:“公孫吳漸漸長大了,如果偃師繼位,必定會重新立吳為世子,怎麽能輪到留呢?這是辜負國君的托付啊。如今國君因病臥床已久,事情都在我們掌握之中,趁國君還沒死,假傳國君的命令,殺了偃師而立留為君,這樣就可以沒有遺憾了。”


    公子過認為他說得對,於是與大夫陳孔奐商議,陳孔奐說:“世子每天必定入宮探問病情三次,早晚都在國君身邊,國君的命令不能假傳,不如在宮巷埋伏甲士,等他出入時,趁機刺殺他,隻需一個人的力量就夠了。” 公子過於是與公子招定下計謀,把這件事托付給陳孔奐,答應在立公子留為君之日,增加封賞給他大的城邑,陳孔奐自己去暗中召集心腹力士,混在守門人的差役之中,守門人又把他們當作世子的親隨,並不懷疑。


    世子偃師探問病情完畢,夜晚出宮門,力士撲滅他的燈火,刺殺了他。宮門大亂。


    一會兒,公子招同公子過到來,假裝作出驚駭的樣子,一麵派人搜尋刺客,一麵宣稱:“陳侯病得很重,應當立次子留為君。” 陳哀公聽到變故,憤恨交加自縊而死。史官有詩說:


    嫡長宜君國本安,如何寵庶起爭端?


    古今多少偏心父,請把陳哀仔細看。


    司徒招擁戴公子留主持喪事並即位,派大夫於徵師把陳哀公去世的消息通報給楚國。當時伍舉在楚靈王身邊侍奉,聽說陳國已立公子留為君,不知道世子偃師的下落,正在疑惑,忽然報告:“陳侯的第三子公子勝同侄兒公孫吳求見。” 靈王召他們進來詢問來意,二人哭拜在地,公子勝開口說:“嫡兄世子偃師,被司徒招與公子過設謀冤殺,致使父親自縊而死,他們擅自立公子留為君,我們擔心被他們殺害,特地前來投奔。” 靈王責問於徵師,於徵師起初還抵賴,卻被公子勝指證,無言可答。靈王發怒說:“你就是公子招、公子過的同黨!” 喝令刀斧手,把於徵師綁下去斬首。


    伍舉奏道:“大王已經誅殺逆臣的使者,應當擁戴公孫吳去討伐公子招、公子過的罪行,這樣名正言順,誰敢不服?平定陳國之後,再輪到蔡國,先君莊王的功績就不足稱道了!” 靈王非常高興,於是下令出兵討伐陳國。


    公子留聽說於徵師被殺,害怕災禍臨頭不願做國君,出逃到鄭國去了。有人勸司徒招:“為何不同他一起出逃?” 招說:“楚軍如果到來,我自有計策退敵。”


    卻說楚靈王大軍到達陳國,陳國人都憐憫偃師的死,看到公孫吳在軍中,無不踴躍,都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漿,來迎接楚軍。


    司徒招事情緊急,派人請公子過商議事情,公子過到來坐下後,問道:“司徒說‘有計退楚’,計策在哪裏?” 招說:“退楚隻需要一樣東西,要向你借。” 公子過又問:“什麽東西?” 招說:“借你的頭罷了!” 公子過大驚,剛要起身,招身邊的人用鞭棍亂打,將公子過打倒,立即拔劍斬下他的首級,親自拿著前往楚軍,叩頭訴說:“殺世子立留,都是公子過所做的,我如今依仗大王的威嚴,斬下公子過的首級來獻上,隻希望大王赦免我這不才之人的罪過!”


    靈王聽他言辭謙卑,心中已經高興,招又跪著向前,走到王座附近,秘密奏道:“從前莊王平定陳國之亂,已將陳國設為縣,後來又重新封立陳國,於是喪失了功績;如今公子留害怕獲罪出逃,陳國沒有君主,希望大王把它收為郡縣,不要被別的姓氏占有。” 靈王大喜說:“你所說的正合我的心意,你暫且迴國,為寡人建造宮室,以等候寡人的巡視。”


    司徒招叩謝後離去。公子勝聽說靈王放招迴國,又來哭訴,說:“設謀都是出於招,而臨時行事,則是公子過指使大夫陳孔奐做的。如今他卻把罪責推給公子過,希望以此解脫自己,先君先太子在地下也不能瞑目了!” 說完,痛哭不已,全軍都被感動。靈王安慰他說:“公子不要悲傷,寡人自有處置。”


    第二天,司徒招準備好天子的車駕儀仗,前來迎接楚王入城,靈王坐在朝堂上,陳國的百官都來參拜,靈王把陳孔奐叫到跟前,斥責他說:“殺害世子,都是你行兇,不殺你怎麽能警戒眾人?” 喝令左右將陳孔奐斬首,與公子過的首級一起懸掛在城門上,又責備司徒招說:“寡人本想寬恕你,怎奈公眾輿論不容啊。如今赦免你一條性命,你便可搬家遠遠地流放到東海去。” 招驚慌失措不敢辯解,隻得拜辭,靈王派人把他押送到越國安置去了。


    公子勝率領公孫吳拜謝討賊之恩。靈王對公孫吳說:“本想立你為君,以延續胡公的祭祀,但公子招、公子過的黨羽還很多,怨恨你必定很深,恐怕會對你不利,你暫且跟隨寡人迴楚國。” 於是命令毀掉陳國的宗廟,把陳國改為縣,因為穿封戍在爭奪鄭國囚犯皇頡之事上,不諂媚,派他鎮守陳地,稱為陳公。陳國人非常失望。髯翁有詩歎道:


    本興義旅誅殘賊,卻愛山河立縣封。


    記得蹊田奪牛語,恨無忠諫似申公!


    靈王帶著公孫吳迴國,休整軍隊一年,然後討伐蔡國。伍舉獻計說:“蔡般作惡已久,已忘記自己的罪行,如果前去討伐,他反而有話說,不如誘殺他。” 靈王聽從了他的計策,於是假托巡視地方,駐軍在申地,派人給蔡國送去禮物,請蔡靈公到申地相會。派人呈上國書,蔡侯打開閱讀,大略說:


    寡人渴望見到君侯的容顏,請君侯屈尊蒞臨申地。微薄的禮物,預先用來犒勞隨從人員。


    蔡侯命令兵車起行,大夫公孫歸生勸諫說:“楚王為人貪婪而不講信用,如今派人前來,禮物豐厚而言辭謙卑,大概是在引誘我們,國君不可前往。” 蔡侯說:“蔡國的土地比不上楚國的一個縣,召喚而不去,他如果出兵,誰能抵抗?” 歸生說:“那麽請先立世子然後再出發。” 蔡侯聽從了他的話,立自己的兒子有為世子,讓歸生輔佐他監國。


    當天就命令駕車前往申地,拜見靈王。靈王說:“從這裏分別後,到如今已經八年了!且喜君侯風姿依舊。” 蔡侯迴答說:“我蔡般承蒙上國收納盟會,依靠君王的威靈,鎮撫敝邑,感恩非淺,聽說君王開拓疆土到商墟,正想要趕來祝賀,使命降臨,怎敢不前來奉承。”


    靈王就在申地的行宮,設宴款待蔡侯,大擺歌舞,賓主暢飲非常快樂,又把宴席移到別的寢室,讓伍舉在外館慰勞蔡侯的隨從,蔡侯歡快飲酒,不知不覺大醉,牆壁的帷幕中埋伏著甲士,靈王擲杯為號,甲士突然衝出,把蔡侯捆綁在席上,蔡侯醉醺醺的,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靈王派人向眾人宣告說:“蔡般弑殺他的君父,寡人代天討伐,隨從之人無罪,投降的有賞,願意迴去的聽便。”


    原來蔡侯對待下屬極有恩禮,隨行的眾臣沒有一個肯投降的,靈王一聲號令,楚軍圍裹過來,都被擒獲,蔡侯這時才酒醒,知道自己被捆綁,睜大眼睛看著靈王說:“我蔡般犯了什麽罪?” 靈王說:“你親手弑殺你的父親,違背天理,今日死還晚了。” 蔡侯歎息說:“我後悔不聽公孫歸生的話啊!” 靈王命令把蔡侯車裂而死,跟從他死的共有七十人,地位最低下的奴仆,都誅殺不赦。把蔡侯般弑君叛逆的罪行大寫在木板上,在國中宣布,於是命令公子棄疾統領大軍,長驅直入蔡國。


    宋代儒者評論蔡般的罪行固然應當誅殺,然而誘殺他,是不合法的。髯翁有詩說:


    蔡般無父亦無君,鳴鼓方能正大倫。


    莫怪誘誅非法典,楚靈原是弑君人。


    卻說蔡世子有,自從他父親出發之後,早晚派人探聽消息。忽然報告蔡侯被殺,楚軍不久將到蔡國,世子有立即糾集兵眾,分發兵器登上城牆。楚軍到來,重重包圍,公孫歸生說:“蔡國雖然長久依附於楚國,然而晉、楚曾有盟會,我曾參與盟書的簽訂,不如派人向晉國求救,如果晉國顧念以前的盟約,或許肯來救援。” 世子有聽從了他的計策,招募國內能出使晉國的人。


    蔡洧的父親蔡略,跟隨蔡侯到申地,在被殺的七十人之中,洧想要報父仇,應募而出,領了國書,乘夜從城北用繩索吊下出城,直達晉國,來見晉昭公,哭訴這件事,昭公召集群臣詢問,荀虒奏道:“晉作為盟主,諸侯依賴它得以安寧,既不救陳,又不救蔡,盟主的大業就衰敗了。”


    昭公說:“楚虔殘暴專橫,我們兵力不及,怎麽辦?” 韓起迴答說:“雖然知道不及,難道能坐視不管嗎?為何不召集諸侯共同謀劃?” 昭公於是命令韓起約請各國諸侯在厥憖相會,宋、齊、魯、衛、鄭、曹各國都派遣大夫到會所聽命。


    韓起說到救援蔡國的事,各國大夫人人伸舌頭,個個搖頭,沒有一個肯擔當主張的,韓起說:“諸君如此害怕楚國,難道要聽任它蠶食諸侯嗎?倘若楚軍從陳、蔡逐漸波及各國,寡君也不敢過問了。” 眾人麵麵相覷,沒有人迴應。


    當時宋國右師華亥在會,韓起唯獨對華亥說:“盟會於宋那次戰役,你們家先右師實際上是倡導者,約定南北弭兵,有先發動戰爭的,各國共同討伐他,如今楚國首先破壞盟約,對陳、蔡用兵,你卻袖手旁觀不發一言,不是楚國不講信用,而是你們國家的欺騙與輕慢啊!” 華亥害怕地說:“下國怎敢欺騙輕慢,得罪盟主?隻是蠻夷之人不顧信義,下國無可奈何罷了。如今各國長久荒廢武備,一旦用兵,勝負難以預料,不如遵守弭兵的盟約,派一個使者為蔡國請求寬恕,楚國必定不會拒絕。”


    韓起見各國大夫都有懼怕楚國之意,料想救援蔡國這件事鼓動不起來,於是商議寫了一封信,派大夫狐父直接到申城來見楚靈王。蔡洧見各國不肯發兵救蔡,號泣著離去,狐父到申城將信呈上,靈王拆開信閱讀,大略說:


    往日宋之盟會,南北相互會見,本是以弭兵為名;虢之會,再次申明舊約,鬼神都可作證。寡君率領諸侯恪守成約,不敢輕易動用幹戈,如今陳、蔡有罪,上國赫然震怒,興兵前去討伐,義憤所激,暫且權宜行事。罪人既已誅殺,軍隊還未撤迴,上國對此有何說法?各國大夫執政,都聚集到敝邑,責備寡君以拯救危亡、排解紛爭的道義,寡君很慚愧!還擔心因征發軍隊,自己觸犯盟約,派下臣起召集各國大夫共同寫這封信,為蔡國請求赦免,倘若上國顧念以前的友好,保存蔡國的宗廟,寡君及同盟各國,都將受到君王的恩賜,豈止蔡國人!


    信末,宋、齊各國大夫都簽有名字,靈王看完笑著說:“蔡城早晚即將攻下,你用空話來解圍,把我當作三尺童子嗎?你迴去迴複你的國君,陳、蔡是我的屬國,與你們北方各國無關,不勞你們操心!” 狐父還想哀求,靈王突然起身進入內室,也沒有片紙迴信。狐父怏怏不樂地迴去,晉國君臣雖然怨恨楚國,卻無可奈何,正是:


    有力無心空負力,有心無力枉勞心。


    若還心力齊齊到,涸海移山孰敢禁!


    蔡洧迴到蔡國,被楚國巡軍抓獲,解到公子棄疾帳前,棄疾脅迫他投降,蔡洧不從,於是被囚禁在後軍。棄疾知道晉國救援不會到來,攻城更加賣力。公孫歸生說:“事情緊急了!我應當拚上一條命,直接前往楚營,勸說他們退兵,萬一被聽從,可免使生靈塗炭!” 世子有說:“城中的調度安排,全靠大夫,怎麽可以舍棄我而去?” 歸生說:“殿下如果不舍棄我,臣子朝吳可以出使。” 世子召朝吳前來,含淚派他前往。


    朝吳出城前往見棄疾,棄疾以禮相待,朝吳說:“公子重兵攻打蔡國,蔡國知道要滅亡了,然而不知道罪過在哪裏。如果因為先君般失德,不能得到赦免,那麽世子有什麽罪,蔡國的宗廟社稷有什麽罪,希望公子憐憫而明察!”


    棄疾說:“我也知道蔡國沒有滅亡的道理,但我受命攻城,如果無功迴去報告,必定會獲罪!”


    朝吳說:“我還有一句話,請屏退左右。”


    棄疾說:“你隻管說,我的左右無妨。”


    朝吳說:“楚王得國不正,公子難道不知道嗎?凡是有人心的,沒有不怨恨憤怒的。又在國內耗盡民脂民膏大興土木,在國外使百姓筋疲力盡於戰爭,使用民力而不體恤,貪得無厭。去年滅陳,如今又誘騙蔡國。公子不考慮君仇,聽從他的驅使,怨恨誹謗正在興起,公子將分擔一半了。公子賢明而有聲望,並且有‘當璧’的祥瑞,楚國人都希望公子做國君,果真能反戈一擊,誅殺他弑君虐民的罪行,人心必定響應,誰能與公子對抗呢?與侍奉無道之君,積聚萬民的怨恨相比,哪樣更好呢?公子倘若有幸聽從我的計策,我願率領殘餘的將死之人,為公子做先鋒!”


    棄疾發怒說:“你這匹夫竟敢用巧言離間我君臣,本該斬首,暫且寄下你的頭顱在脖子上,傳話給世子,趕快反綁雙手出城投降,還可以保全性命!” 喝令左右把朝吳帶出營。


    原來當初楚共王有寵妾所生的五個兒子,長子叫熊昭,即康王;次子叫圍,即靈王虔;三子叫比,字子幹;四子叫黑肱,字子晰;最小的就是公子棄疾。共王想在五個兒子之中,立一個人為世子,心中猶豫不決,於是大規模祭祀群神,捧著玉璧秘密祈禱說:“請神在五個人中,選擇一個賢明而有福的,讓他主宰國家社稷。” 於是把玉璧秘密埋在太室的庭院中,暗中記下位置,讓五個兒子各自齋戒三天後,五更進入宗廟,依次拜謁祖先,看誰拜在玉璧所在之處,就是神所選定立為世子的人了。康王先進去,跨過埋玉璧的地方,在它前麵下拜,靈王下拜時,手肘碰到了玉璧,子幹、子晰離玉璧很遠,棄疾當時年齡還小,讓保姆抱著他進去下拜,正好在玉璧的紐帶上,共王心中知道神保佑棄疾,對他的寵愛更加深厚,因為共王去世時,棄疾年齡還不大,所以康王先被立為王,然而楚國大夫聽說埋玉璧之事的,沒有不知道棄疾應當成為楚王的。如今朝吳說到 “當璧” 的祥瑞,棄疾擔心這話傳揚出去,被靈王猜忌,所以假裝發怒而把他打發走。


    朝吳迴到城中,述說棄疾的話,世子有說:“國君為社稷而死,乃是正理,我雖然還未正式服喪繼位,然而既然代理君位守衛國家,就應當與這座城共存亡,怎麽可以向仇人屈膝投降,把自己等同於奴隸呢?”


    於是更加堅守,從夏季四月被圍起,一直到冬季十一月,公孫歸生積勞成疾,臥床不起,城中糧食耗盡,餓死的人占了一半,守城的人疲憊不堪,不能抵禦敵人,楚軍如螞蟻般攀附城牆而上,城於是被攻破。世子有端坐在城樓,束手就擒,棄疾入城,安撫慰問居民,把世子有裝上囚車,並把蔡洧一起解到靈王處報捷,因為朝吳有 “當璧” 的話,把他留下不遣返。不久,公孫歸生死去,朝吳於是留下來侍奉棄疾。


    這是周景王十四年的事。


    當時靈王的車駕已迴到郢都,夢見有神人前來拜見,自稱是九岡山之神,說:“祭祀我,我會讓你得到天下。” 靈王醒來後大喜,於是命令駕車前往九岡山,恰好棄疾捷報傳來,便命令取世子有充當祭祀的犧牲,殺了來祭神。申無宇勸諫說:“從前宋襄公在次睢的社壇用鄫子祭祀,諸侯都背叛了他,大王不可重蹈他的覆轍!”


    靈王說:“這是叛逆蔡般的兒子,罪人之後,怎能與諸侯相比。正應當像對待六畜一樣使用他。” 申無宇退下後歎息說:“大王驕奢暴虐太過分了,恐怕不得善終啊!” 於是告老還鄉離去。蔡洧看到世子被殺,哀傷哭泣了三天,靈王認為他忠誠,於是釋放並任用他。


    蔡洧的父親先前被靈王所殺,他暗中懷著複仇的誌向,對靈王說:“諸侯之所以侍奉晉國而不侍奉楚國,是因為晉國近而楚國遠,如今大王擁有陳、蔡,與中原接壤,如果加高擴大它們的城牆,各配備一千輛兵車,向諸侯顯示威嚴,四方誰不畏懼服從?然後出兵攻打吳、越,先征服東南,再謀取西北,就可以取代周朝而成為天子。” 靈王喜歡他的阿諛奉承之語,日漸寵信重用他。


    於是重新修築陳、蔡的城牆,倍加高大寬廣,就任用棄疾為蔡公,以酬謝他滅蔡的功勞,又修築東西二不羹城,占據楚國的要害之地。靈王自認為天下沒有比楚國更強的,很快就能得到天下,召來太卜用守龜占卜,問道:“寡人什麽時候能成為真正的王?” 太卜說:“君已經稱王了,還問什麽?” 靈王說:“楚與周並立,不是真正的王,得到天下的,才是真正的王。” 太卜燒龜甲,龜甲裂開,太卜說:“占卜的結果沒有成功。” 靈王把龜甲扔到地上,捋起袖子大聲唿喊:“天啊,天啊!小小的天下,卻不肯給我,生我熊虔有什麽用?” 蔡洧奏道:“事情在於人為罷了,那腐朽的龜骨能知道什麽。” 靈王於是高興起來。


    諸侯畏懼楚國的強大,小國前來朝拜,大國前來聘問,貢獻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


    單說其中一人,是齊國上大夫晏嬰,字平仲,奉齊景公之命,前往楚國聘問修好。靈王對群臣說:“晏平仲身高不滿五尺,而賢名聞於諸侯,當今海內各國,隻有楚國最為強盛,寡人想要羞辱晏嬰,以張揚楚國的威風,你們有什麽妙計?” 太宰薳啟疆秘密奏道:“晏平仲善於應對,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必須如此如此。” 靈王非常高興。


    薳啟疆夜裏調遣士兵在郢城東門旁邊,另外開鑿一個小洞,剛好五尺高,吩咐守門軍士:“等齊國使臣到來時,就把城門關閉,讓他從小洞進入。” 不一會兒,晏嬰身穿破舊皮衣,乘坐瘦馬駕的簡陋車子,來到東門。見城門不開,於是停車不走,讓車夫叫門。守門人指著小洞示意他說:“大夫出入這個洞,寬寬綽綽還有餘,何必打開城門?” 晏嬰說:“這是狗洞,不是人出入的地方。出使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入;出使人的國家的人,還是要從人門進入。” 使者把他的話,飛快報告給靈王。靈王說:“我本想戲弄他,反而被他戲弄了!” 於是命令打開東門,迎接他入城。


    晏子觀看郢都城郭堅固,市井繁榮,真是地靈人傑,江南的勝地。怎麽見得呢?宋學士蘇東坡有《詠荊門》詩為證:


    遊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


    北客隨南廣,吳檣開蜀船。


    江侵平野斷,風掩白沙旋。


    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晏嬰正在觀覽,忽然看到有兩輛兵車,從大街駛來,車上都是身材高大、胡須修長,精心挑選的出色大漢,盔甲鮮明,手握大弓長戟,樣子像天神,來迎接晏子,想要用他們的高大來反襯晏子的矮小。晏子說:“今天是為聘問修好而來,不是為了攻戰,哪裏用得著武士?” 喝令他們退到一邊,驅車徑直前進。


    將要入朝時,朝門外有十多位官員,一個個頭戴高冠,腰係寬帶,文質彬彬,排列在兩行。晏子知道是楚國的一班豪傑,慌忙下車。眾官員向前逐一相見,暫且按左右次序站立,等候朝見。


    其中一個年輕人,先開口問道:“大夫莫非是夷維晏平仲嗎?” 晏子看他,是鬥韋龜的兒子鬥成然,官拜郊尹。晏子迴答說:“是的。大夫有何教誨?” 成然說:“我聽說齊是太公所封的國家,兵力可與秦、楚匹敵,財物與魯、衛相通。為何自桓公一霸之後,篡位奪權之事接連不斷,宋、晉交替攻伐,如今齊國早上侍奉晉國晚上侍奉楚國,君臣在道路上奔走,幾乎沒有安寧的年份。以齊侯的誌向,難道在桓公之下?平仲的賢能,不在管仲之下。君臣同心同德,卻不想大展宏圖,大力振興舊業,以光宗耀祖;反而侍奉大國,自比臣仆,這實在是我所不理解的?”


    晏子高聲迴答說:“識時務的是俊傑,通機變的是英豪。自周王室綱紀失控,五霸相繼興起,齊、晉稱霸中原,秦稱霸西戎,楚稱霸南蠻,雖然說人才輩出,也是氣運使然而已。以晉文公有雄才大略,仍在戰場上受挫;秦穆公時強盛,子孫卻漸漸衰弱。莊王之後,楚國也常常受晉、吳的欺侮。難道隻有齊國嗎?寡君知道天運的盛衰,通曉時務的機變,所以養兵練將,等待時機行動。今日相互聘問,是鄰國往來的禮節,記載在王製之中,怎麽能說是臣仆呢?你的祖父子文,是楚國的名臣,識時通變,倘若你不是他的嫡傳後裔嗎,為何說出這樣荒謬的話?” 鬥成然滿麵羞愧,縮著脖子退下。


    一會兒,左班中有一位士人問道:“平仲固然自認為是識時通變之士,然而崔、慶之亂時,齊國臣子從賈舉以下,效節死義的人無數,陳文子有十輛馬車,卻棄國而走。你是齊國的世家,上不能討伐逆賊,下不能避位讓賢,中不能以死報國,為何留戀名位呢?” 晏子看他,是楚上大夫陽匄、字子瑕,是穆王的曾孫。


    晏子立即迴答說:“堅守大節的人,不拘泥於小節;有長遠考慮的人,怎會局限於眼前的謀劃。我聽說國君為社稷而死,臣子應當跟從,如今先君莊公,不是為社稷而死,那些跟從他死的,都是他的親信。我晏嬰雖然不才,怎敢置身於寵幸之列,用一死來沽名釣譽呢?況且臣子遇到國家的危難,有能力就謀劃解決,沒有能力就離開。我不離開,是想要安定新君,以保全宗廟祭祀,不是貪圖名位。假使人人都離去,國家大事依靠誰呢?何況君父之變,哪個國家沒有,你說楚國在朝為官的各位,人人都是討賊死難之士嗎?” 這一句話,暗中指責楚熊虔弑君,眾臣反而擁戴他為君,隻知道責備別人,不知道責備自己,公孫瑕無言可答。


    不久,右班中又有一人出來說:“平仲!你說‘欲定新君,以保宗祀’,這話太誇大了。崔、慶相互爭鬥,欒、高、陳、鮑相互兼並,你在其中猶豫不決觀望,並沒有見你拿出奇謀良策,無非是依靠別人成事,盡心報國的,就僅止於此嗎?” 晏子看他,是右尹鄭丹、字子革。晏子笑著說:“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慶的盟會,我晏嬰唯獨不參與,四族之亂時,我在國君身邊,該剛則剛,該柔則柔,相機而動,主要目的在於保全國君與國家,這難道是旁觀者所能看清的嗎?”


    左班中又有一人出來說:“大丈夫匡時救世遇到明主,有大才略,必有大的規劃,依我看平仲,未免是個鄙陋吝嗇之人。” 晏子看他,是太宰薳啟疆,晏子說:“足下為何認為我晏嬰鄙陋吝嗇呢?” 啟疆說:“大丈夫身為明主的臣子,貴為相國,本應當穿著華麗的服飾,乘坐高大的車馬,以彰顯國君的恩寵賞賜,為何穿著破舊皮衣,乘坐瘦馬駕的車,出使外邦,難道是俸祿不足嗎?況且我聽說平仲,年少時穿的狐裘,三十年不換,祭祀的禮儀,豬腿小得不能蓋住祭器,不是鄙陋吝嗇是什麽?” 晏子拍手大笑說:“足下的見識,多麽淺薄啊!我晏嬰自從擔任相位以來,父族都能穿上皮衣,母族都能吃上肉,至於妻族,也沒有受凍挨餓的。草野之士,依靠我而生活的,有七十多家,我自家雖然儉樸,而三族富足,自身看似吝嗇,而眾多士人滿足,以此彰顯國君的恩寵賞賜,不也是很大嗎?”


    話未說完,右班中又有一人出來,指著晏子大笑說:“我聽說成湯身高九尺,而成為賢王;子桑力敵萬夫,而成為名將。古代的明君賢士,都是因為狀貌魁梧,雄勇冠世,才能在當時立功,垂名後代,如今你身高不滿五尺,力氣比不上一隻雞,隻會耍嘴皮子,自認為有能耐,難道不可恥嗎?” 晏子看他,是公子真的孫子,囊瓦字子常,擔任楚王的車右之職。嬰於是微微而笑,迴答說:“我聽說秤錘雖小,卻能壓千斤;船槳雖長,終究被水所驅使。僑如身材高大卻在魯被殺,南宮萬力氣極大卻在宋被殺,足下身高力大,莫非要步他們的後塵嗎?我自知無能,但有問必答,又怎敢自逞口舌之利呢?” 囊瓦不能再迴答。


    忽然報告:“令尹薳羆來到。” 眾人都拱手站立等候,伍舉於是揖請晏子進入朝門,對眾大夫說:“平仲是齊國的賢士,諸君怎能用言語來羞辱他?”


    一會兒,靈王升殿,伍舉引領晏子入見,靈王一見晏子,就問道:“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 晏子說:“齊國中嗬氣成雲,揮汗成雨,走路的人摩肩接踵,站立的人腳跟相並,怎麽能說沒有人?” 靈王說:“既然這樣,為何派你這樣的小人來出使我國?” 晏子說:“敝邑出使有一定的規矩,賢能的人出使賢能的國家,不賢能的人出使不賢能的國家,大人出使大國,小人出使小國,我是小人,又最不賢能,所以出使楚國!” 楚王對他的話感到慚愧,但心中暗暗驚異。


    出使的事情完畢,恰好郊外的人進獻合歡橘到,靈王先把一個賜給晏子,晏子於是連皮一起吃,靈王鼓掌大笑說:“齊國人難道沒有吃過橘子嗎?為何不剝皮?” 晏子迴答說:“我聽說‘接受國君賞賜的人,瓜和桃不削皮,橘和柑不剝皮’,如今承蒙大王賞賜,如同我的國君一樣,大王沒有吩咐剝皮,怎敢不全吃下去?” 靈王不覺對他肅然起敬,賜座命酒。


    一會兒,有三四個武士,捆綁著一個囚犯從殿下走過,靈王急忙問道:“囚犯是哪裏人?” 武士迴答說:“齊國人!” 靈王說:“犯了什麽罪?” 武士迴答說:“犯了盜竊罪!” 靈王於是迴頭對晏子說:“齊國人慣於做盜賊嗎?” 晏子知道他是故意設局,想要嘲笑自己,於是叩頭說:“我聽說‘江南有橘,移到江北,就變成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土地不同,如今齊國人在齊國不做盜賊,到了楚國就做盜賊,這是楚國的土地造成的,與齊國又有什麽關係呢?”


    靈王沉默許久,說:“寡人本想羞辱你,如今反而被你羞辱了!” 於是優厚地款待他,送他迴齊國。


    齊景公讚賞晏嬰的功勞,尊他為上相,賜給他千金之裘,想要割地來增加他的封地,晏子都不接受。又想要擴建晏子的住宅,晏子也極力推辭。一天,景公到晏子家,見到他的妻子,對晏子說:“這是卿的內人嗎?” 嬰迴答說:“是的!” 景公笑著說:“嘻!又老又醜啊。寡人有個愛女,年輕而美麗,願意把她嫁給卿!” 嬰迴答說:“人們用年輕美貌侍奉他人的,是因為他人年老醜陋時,可以相托終身,我的妻子雖然又老又醜,然而我早已接受她的托付,怎忍心背叛她呢?” 景公歎息說:“卿不背叛自己的妻子,何況對君父呢?” 於是更加深信晏子的忠誠,更加重用他。要知後事,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五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彥並收藏春秋五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