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晉景公即位三年,聽說楚王親自率軍討伐鄭國,就打算出兵救援,於是任命荀林父為中軍元帥,先穀擔任副將;士會為上軍元帥,郤克擔任副將;趙朔為下軍元帥,欒書擔任副將。趙括、趙嬰齊擔任中軍大夫,鞏朔、韓穿擔任上軍大夫,荀首、趙同擔任下軍大夫,韓厥擔任司馬,還有部將魏錡、趙旃、荀罃、逢伯、鮑癸等數十員,出動兵車共六百乘,於夏季六月從絳州出發,到達黃河口時,前哨偵察得知鄭城被楚軍圍困已久,等不到救援,已經向楚國投降,楚軍也準備北歸。
荀林父召集眾將商議是進是退,士會說:“救援已經來不及了,現在和楚國交戰也沒有正當理由。不如班師迴朝,等待下次機會。” 荀林父覺得有道理,於是命令眾將班師。這時中軍有一員上將挺身而出說:“不行,不行!晉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因為能夠扶危救難,現在鄭國等待救援卻等不到,不得已才投降楚國;我們如果打敗楚國,鄭國必定會歸附晉國。現在如果放棄鄭國而逃避楚國,其他小國還能依靠誰呢?晉國就不能再稱霸諸侯了!元帥如果一定要班師,我情願自己率領本部人馬前進。”
荀林父一看,原來是中軍副將先穀,字彘子。荀林父說:“楚王親自在軍中,楚國兵強將廣,你率領一支偏師獨自渡河作戰,就像把肉扔給餓虎,有什麽用呢?” 先穀咆哮著大叫:“如果我不前往,會讓別人說堂堂晉國,沒有一個敢作戰的人,這難道不可恥嗎?這次行動即使死在陣前,也算是有骨氣!”
說完他就出了營門,遇到趙同、趙括兄弟,告訴他們:“元帥畏懼楚軍要班師,我準備獨自渡河作戰!” 趙同、趙括說:“大丈夫就應該這樣,我們兄弟願意率領本部人馬跟你一起去。” 三人不聽將令,率軍渡過黃河,荀罃發現趙同不見了,有軍士報告說:“他已經跟隨先穀將軍去迎戰楚軍了。” 荀罃大驚,把情況告訴了司馬韓厥。
韓厥特地來到中軍,拜見荀林父,說:“元帥沒聽說先穀渡河了嗎?如果遇到楚軍,必定會失敗。您主管中軍,如果先穀戰敗損失軍隊,罪過都在您身上,您打算怎麽辦?” 荀林父驚慌地問計。韓厥說:“事已至此,不如三軍一起前進,如果取勝,您有功勞,如果萬一失敗,六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不是比您獨自承擔罪過要好嗎?”
荀林父下拜說:“你說得對。” 於是傳令三軍一起渡河,在敖、鄗兩山之間安營紮寨。先穀高興地說:“我就知道元帥不會違背我的話。”
話分兩頭。鄭襄公探知晉軍兵力強盛,擔心一旦晉軍戰勝,會追究鄭國依附楚國之罪,於是召集群臣商議,大夫皇戍進諫說:“臣請求為君主出使晉軍,勸他們與楚軍交戰。晉國勝了我們就歸附晉國,楚國勝了我們就歸附楚國。選擇強者依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鄭襄公覺得這個計謀不錯,於是派皇戍前往晉軍營地,傳達鄭襄公的意思:“我們國君等待貴國救援,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樣。因為國家麵臨危險,不得已才向楚國求和,隻是為了暫求生存,不敢背叛晉國。楚軍戰勝鄭國後十分驕橫,而且長時間在外作戰已經疲憊,晉國如果出擊,我國願意作為後援。” 先穀說:“打敗楚國、使鄭國歸附,在此一舉了。” 欒書說:“鄭國人反複無常,他們的話不可信!” 趙同、趙括說:“附屬國願意助戰,這個機會不可錯過,先穀的話是對的!” 於是他們不聽荀林父的命令,和先穀一起與皇戍定下了與楚軍作戰的約定。
誰知鄭襄公又另外派使者前往楚軍營地,也勸說楚王與晉軍交戰,這是兩邊挑唆,坐山觀虎鬥的意思。孫叔敖擔心晉軍兵力強盛,對楚王說:“晉國人沒有決戰的意思,不如我們求和。如果求和不成,再交戰,這樣過錯就在晉國了。” 莊王覺得有道理,派蔡鳩居前往晉軍請求罷戰議和,荀林父高興地說:“這是兩國的福氣啊!”
先穀卻對蔡鳩居大罵:“你們奪走了我們的附屬國,又用議和來拖延我們。就算我們元帥肯議和,我先穀決不肯,一定要殺得你們片甲不留,讓你們看看我的厲害!快去告訴楚王,讓他趁早逃走,饒他一命!” 蔡鳩居被罵了一頓,抱頭鼠竄,剛要出營門,又遇到趙同、趙括兄弟,他們用劍指著蔡鳩居說:“你要是再來,先吃我一劍!”
蔡鳩居出了晉營,又遇到晉將趙旃,趙旃彎弓對著他說:“你是我箭下之鬼,遲早要被我擒獲。麻煩你傳話,叫你們楚王小心點!” 蔡鳩居迴到本寨,把情況奏報給莊王,莊王大怒,問眾將:“誰敢去挑戰?” 大將樂伯應聲而出:“臣願前往!”
樂伯乘坐一輛單車,許伯駕車,攝叔擔任車右。許伯駕車如飛,直逼晉軍營壘,樂伯故意代替許伯執轡,讓許伯下車整理馬匹、調整馬鞅,以此顯示悠閑自在。有十幾個巡邏的晉兵經過,樂伯不慌不忙,一箭射去,射倒一人。攝叔跳下車,單手生擒一人,然後飛身上車,其餘的晉兵大喊著逃走了。
許伯繼續駕車,往本營疾馳。晉軍得知楚將挑戰殺人,分成三路追趕過來,鮑癸在中路,左邊是逢寧,右邊是逢蓋。樂伯大喊:“我左邊射馬,右邊射人,如果射錯了,就算我輸!” 於是他拉滿雕弓,左一箭,右一箭,快速射去,箭無虛發,左邊接連射倒三四匹馬,馬倒下後,車就不能前進了,右邊逢蓋的麵門也中了一箭,軍士被箭射傷的很多,左右兩路追兵都無法前進,隻有鮑癸緊緊跟在後麵。
眼看就要追上,樂伯隻剩下一支箭了,他搭箭上弓,準備射鮑癸,心裏想:“我這一箭如果射不中,必然會被追兵抓住!” 正在這時,在車馬疾馳之際,突然有一頭麋鹿跑出來,從樂伯麵前經過,樂伯靈機一動,一箭向麋鹿射去,正好射中麋鹿心髒。他讓攝叔下車取來麋鹿,獻給鮑癸說:“願以此獻給您的隨從作為膳食!” 鮑癸見樂伯箭無虛發,心中正在驚恐,見他獻上麋鹿,就假意感歎道:“楚將有禮貌,我不能冒犯!” 於是指揮左右迴車,樂伯慢慢返迴,有詩為證:
單車挑戰騁豪雄,車似雷轟馬似龍。
神箭將軍誰不怕?追軍縮首去如風。
晉將魏錡知道鮑癸放走了樂伯,心中大怒,說:“楚軍來挑戰,晉國不能沒有一個人敢出陣,否則恐怕會被楚人恥笑,我也願意乘一輛單車,去試探楚軍的強弱。” 趙旃說:“我願意和魏將軍一起去。” 荀林父說:“楚軍來求和,然後才挑戰,你們如果到了楚軍那裏,也要先談和議,這才是迴應禮節的做法。” 魏錡迴答:“我這就去請求議和。” 趙旃先送魏錡上車,對魏錡說:“將軍迴應蔡鳩居的出使,我迴應樂伯,各幹各的事吧!”
上軍元帥士會聽說趙旃、魏錡二將討要差使前往楚軍,急忙來見荀林父,想阻止他們,但等他趕到中軍時,二人已經走了。士會私下對荀林父說:“魏錡、趙旃仗著祖先的功勞,得不到重用,心中常常懷有怨恨,而且他們年輕氣盛,不知進退,這次去必定會激怒楚軍,如果楚軍突然襲擊我們,我們拿什麽來抵禦呢?” 這時副將郤克也來說:“楚軍的意圖難以捉摸,不能不防備。” 先穀大叫:“早晚要廝殺,有什麽好防備的?” 荀林父拿不定主意。
士會退下後對郤克說:“荀林父就像個木偶!我們應該自己想辦法。” 於是讓郤克約會上軍大夫鞏朔、韓穿,各自率領本部兵馬,分成三處,埋伏在敖山之前。中軍大夫趙嬰齊也擔心晉軍戰敗,預先派人在黃河口準備船隻。
話說魏錡一心忌恨荀林父擔任主將,想敗壞他的名聲,在荀林父麵前隻說去議和,到了楚軍中,卻直接請戰然後返迴。
楚將潘黨知道蔡鳩居出使晉營受到晉將辱罵,今天魏錡來了,正好報仇,急忙趕到中軍,魏錡卻已經出營了,於是策馬追趕。魏錡走到一片大澤邊,見追兵緊迫,正要迎戰,忽然看到澤中有六頭麋鹿,他想起楚將用麋鹿應對追兵的事,就彎弓射倒一頭麋鹿,讓駕車的人獻給潘黨說:“之前承蒙樂將軍賜給我們新鮮獵物,現在我以此迴報。” 潘黨笑著說:“他是想讓我模仿舊例。我如果再追,就顯得我們楚人無禮了。” 於是也讓駕車的人迴車返迴。魏錡迴到營地,謊稱:“楚王不準講和,一定要交戰,一決勝負。”
荀林父問:“趙旃在哪裏?” 魏錡說:“我先走,他在後麵,沒碰到。” 荀林父說:“楚國既然不準議和,趙將軍必然會吃虧。” 於是派荀罃率領車屯車二十輛,步卒一千五百人,去迎接趙旃。
趙旃在夜裏來到楚軍營地,在軍門之外鋪席而坐,從車中取出酒,坐在那裏喝起來,命令二十多個隨從,學著楚語,在四周巡邏,打聽到楚軍的口令後,混入營中。有士兵發覺他們是偽裝的,上前盤問,這些人拔刀砍傷士兵,營中頓時大亂,楚軍舉火搜捕奸細,抓到了十多個人,其餘的人逃脫了,他們看到趙旃還安穩地坐在席上,就扶起他,登上車,卻發現駕車的人已經被楚軍抓走了。
天色漸漸亮了,趙旃親自駕車揮鞭,馬餓了跑不動。楚莊王聽說營中有奸細逃走,親自駕駛兵車,領兵追趕,速度很快。趙旃擔心被追上,就棄車逃入萬鬆林內,被楚將屈蕩看見,屈蕩也下車追趕。趙旃把甲裳掛在一棵小鬆樹之上,然後輕身逃脫。屈蕩取走甲裳、車馬,獻給莊王,正要返迴,看見一輛單車疾馳而來。一看,原來是潘黨,潘黨指著北麵的車塵,對楚王說:“晉軍大部隊來了!”
這車塵其實是荀林父派去迎接趙旃的車屯車,潘黨遠遠望去,誤認作是晉軍主力,不免誇大其詞,嚇得莊王臉色蒼白。忽然聽到南方鼓角喧天,為首一員大臣,率領一隊車馬趕來。這員大臣是誰呢?正是令尹孫叔敖。莊王心裏稍微安定,問:“相國怎麽知道晉軍來了,前來救我?” 孫叔敖迴答:“臣不知道。隻是擔心君王冒進,誤入晉軍,所以先來救駕,隨後三軍都會趕到!” 莊王再向北看時,見塵土不高,說:“不是大部隊。” 孫叔敖說:“《兵法》上說,‘寧可我逼人,不可人逼我’,各位將領都已經到齊,大王可以傳令,隻管殺向前去,如果能挫敗晉軍中軍,其餘兩軍就不能立足了!”
莊王果然傳令,讓公子嬰齊和副將蔡鳩居率領左軍攻打晉軍上軍;公子側和副將工尹齊率領右軍攻打晉軍下軍;自己率領中軍兩廣的兵力,直搗荀林父的大營。莊王親自擊鼓助威,眾軍一起擂鼓,鼓聲如雷,戰車奔馳,戰馬狂奔,步兵跟隨車馬,飛速前進。
晉軍完全沒有準備。荀林父聽到鼓聲,剛想派人探聽情況,楚軍已經漫山遍野,布滿了營外,真是出其不意!荀林父慌亂無計,傳令合力混戰。楚軍人人耀武揚威,個個氣勢洶洶,就像海嘯山崩、天塌地陷一般。晉軍就像剛從長久的夢中醒來、大醉初醒一樣,還分不清東南西北,無心戀戰的遇到早有準備的,怎麽能抵擋得住呢?一時間晉軍像魚奔鳥散一樣,被楚軍砍殺,被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荀罃乘坐車屯車,沒接到趙旃,卻遇到楚將熊負羈,雙方交戰,楚軍大批趕到,荀罃寡不敵眾,步卒四散奔逃,他所乘戰車的左邊驂馬中箭倒下,他也被熊負羈擒獲。
再說晉將逢伯,帶著他的兩個兒子逢寧、逢蓋,同乘一輛小車正在逃跑。正好趙旃脫身跑來,雙腳的腳趾都裂開了,他看見前麵有乘車的人,大叫:“車中是什麽人?希望能帶我一程!” 逢伯聽出是趙旃的聲音,吩咐兩個兒子:“趕緊駕車離開,不要迴頭!” 兩個兒子不明白父親的意思,迴頭看了一下,趙旃就唿喊:“逢君可以載我!” 兩個兒子對父親說:“趙老頭在後麵喊我們。” 逢伯大怒:“你們既然看到趙老頭,就應該讓他上車!” 他喝斥兩個兒子下車,把韁繩遞給趙旃,讓他上車一起逃走。逢寧、逢蓋沒了車,最後死在亂軍之中。
荀林父和韓厥從後營上車,帶著殘兵敗將,從山右邊取路,沿著黃河逃跑,丟棄的車馬兵器不計其數。先穀從後麵趕上,額頭中了一箭,鮮血直流,他扯下戰袍包紮傷口。荀林父指著他說:“敢於作戰的人就是這樣的下場嗎?”
他們逃到河口,趙括也趕到了,訴說他哥哥趙嬰齊私下預備船隻,自己先渡過黃河了:“都不通知我們,這是什麽道理?” 荀林父說:“生死關頭,哪有時間通知呢?” 趙括憤恨不已,從此和趙嬰齊有了矛盾。荀林父說:“我們的軍隊不能再戰了。目前之計,趕緊渡河才是當務之急。” 於是命令先穀到河邊召集船隻,那些船隻都分散在各處停靠,一時無法全部集中。
正在慌亂的時候,河邊有無數人馬紛紛趕來。荀林父一看,原來是下軍正副將趙朔、欒書,他們被楚將公子側襲擊打敗,驅趕著殘兵敗將,也從這條路而來。兩軍都在岸邊,需要渡河的人更多了,船隻就顯得更少了。向南望去,又揚起一片塵土。
荀林父擔心楚軍乘勝追擊,就擊鼓傳令:“先渡過河的有賞。” 於是兩軍爭奪船隻,自相殘殺。等到船上人滿了,後麵的人還不斷攀爬,結果船被弄翻,又損壞了三十多艘。
先穀在船上喝令軍士:“凡是有攀船舷、拉船槳的,用刀砍他們的手!” 各船都效仿,手指被砍落在船中,像一片片飛花,數都數不清,都掉到河裏。岸上哭聲震天,山穀都有迴音,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史臣有詩寫道:
舟翻巨浪連帆倒,人逐洪波帶血流。
可憐數萬山西卒,半喪黃河作水囚。
後麵塵土又起,是荀罃、趙同、魏錡、逢伯、鮑癸等一群敗將陸續逃來。荀首已經登上船,沒看到兒子荀罃,派人在岸邊唿喊。有個小兵看到荀罃被楚軍俘虜了,報告給荀首。荀首說:“我的兒子既然被俘,我不能空手迴去!” 於是重新上岸,整頓車輛準備出發。荀林父勸阻他說:“已經陷入楚軍手中,你去了也沒用。” 荀首說:“抓到別人的兒子,或許可以換迴我的兒子!”
魏錡一向和荀罃關係很好,也願意一起去。荀首很高興,聚集起荀氏家族的士兵,還有數百人。再加上他平時愛護百姓和士兵,很得軍心,所以下軍在岸上的士兵沒有不願意跟隨他的;就連已經在船上的士兵,聽說下軍荀大夫要進入楚軍尋找小將軍,也都上岸跟隨,願意效死力。這時這股銳氣,比起全軍剛安營紮寨時,反而更加強盛。
荀首在晉國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射手,他帶了很多好箭,衝入楚軍。遇到老將連尹襄老,他正在搶奪晉軍丟棄的車輛和兵器,沒想到晉軍突然到來,沒做準備,被荀首一箭射去,正好射中臉頰,倒在車上。公子穀臣看見襄老中箭,駕車來救,魏錡就迎上去廝殺。荀首在一旁看準時機,又射一箭,射中公子穀臣的右腕。穀臣忍痛拔箭,魏錡趁機把穀臣活捉過來,然後把襄老的屍體也一起放在車上。荀首說:“有這兩樣東西,可以贖迴我的兒子了!楚軍很強,不能抵擋。” 於是策馬疾馳而去,等楚軍發覺,想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公子嬰齊來攻打上軍,士會早有預料,偵察消息也早,已經提前結陣,邊戰邊退。嬰齊追到敖山之下,忽然聽到炮聲大作,一軍殺出,當頭一員大將在車中高喊:“鞏朔在此,等候多時了!” 嬰齊吃了一驚。
鞏朔接住嬰齊廝殺,大約鬥了二十多個迴合,不敢戀戰,保護著士會,慢慢退走。嬰齊不舍,又追過來,前麵炮聲又響,韓穿領兵來到。偏將蔡鳩居出車迎戰,剛要交鋒,山凹裏炮聲又震,旗幟如雲,大將郤克領兵也到了。嬰齊見晉軍埋伏眾多,擔心中了晉軍計謀,於是鳴金收兵。士會清點將士,竟然沒有一人傷亡。
於是士會依靠敖山的險要地勢,結成七個小寨,相互連接如同七星,楚軍不敢逼近。一直等到楚兵全部退去,才整頓軍隊返迴。這是後話。
再說荀首帶兵迴到河口,荀林父的大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荀林父心裏十分驚慌,幸好趙嬰齊已經渡過北岸,打發空船迴南岸來接應。這時天已經黑了,楚軍已經到達邲城,伍參請求迅速追擊晉軍。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之戰失利後,讓國家蒙羞,這一戰已經可以洗雪前恥了。晉、楚兩國最終還是要講和的,何必多殺呢?” 於是下令安營紮寨。晉軍趁夜渡河,一片混亂,一直鬧到天亮才停止。史臣評論荀林父智謀不足以洞察敵人,才能不足以駕馭將領,不進不退,才導致這場失敗,使得中原霸主之氣,都歸向楚國,難道不讓人痛心嗎?有詩寫道:
閫外元戎無地天,如何裨將敢撓權?
舟中掬指真堪痛,縱渡黃河也腆然!
鄭襄公得知楚師得勝,親自到邲城犒勞楚軍,迎接楚王到衡雍,超越本分住進王宮,大擺筵席慶賀。潘黨請求收集晉軍屍體,堆築成 “京觀”,以此來彰顯武功,流傳萬世。莊王說:“晉國並沒有罪過值得我們去討伐,我僥幸戰勝了他們,有什麽值得炫耀的武功呢?” 於是命令軍士就地掩埋晉軍遺骨,並寫祭文祭祀河神。
楚軍奏凱而歸,論功行賞,嘉獎伍參的計謀,任命他為大夫,伍舉、伍奢、伍尚、伍員就是他的後人。
令尹孫叔敖感歎道:“戰勝晉國的大功,是出自寵臣的計謀,我真是羞愧得要死!” 於是鬱鬱成疾。
話分兩頭,荀林父帶領敗兵迴去見景公,景公想斬殺林父,群臣全力保他,說:“林父是先朝大臣,雖然有戰敗之罪,但都是先穀故意違抗軍令才導致失敗的,主公隻需斬殺先穀,來警示將來之人就夠了。從前楚國殺了得臣,文公很高興;秦國留下孟明,襄公很擔憂。希望主公赦免林父之罪,讓他以後戴罪立功。” 景公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於是斬殺先穀,恢複荀林父原來的官職,命令六卿訓練軍隊,準備將來報仇。這是周定王十年的事。
周定王十二年春三月,楚令尹孫叔敖病重,叮囑他的兒子孫安:“我有一封遺表,我死後你替我呈給楚王。楚王如果封你官爵,你不能接受,你是個平庸之才,沒有經世治國的能力,不要濫竽充數。如果封你大片封地,你要堅決推辭,如果推辭不掉,可以請求封寢邱,那裏土地貧瘠,不是人們想要的,這樣或許可以延續後世的福祿。” 說完就去世了。孫安取來遺表呈上,楚莊王打開閱讀,表中寫道:
臣本是因罪被廢之人,承蒙君王提拔擔任相位。數年以來,慚愧沒有建立大功,有負君王重任。如今依賴君王洪福,能在家中壽終正寢,是臣的幸運。臣隻有一個兒子,不成才,不足以玷汙官服;臣的侄子薳憑,很有才能,可以擔任一個職務。晉國號稱世代霸主,雖然偶爾戰敗,但不可輕視,百姓苦於戰爭已久,隻有息兵安民才是上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希望大王明察。
莊王讀完,感歎道:“孫叔敖臨死都不忘國家,我沒有福分,上天奪走了我的良臣啊!” 立刻駕車前往探視入殮,撫摸著棺材痛哭,隨行的人沒有不落淚的。第二天,任命公子嬰齊為令尹;召薳憑擔任箴尹,這就是薳氏。莊王想任命孫安為工正,孫安遵守父親遺命,堅決推辭,退隱到鄉野。
莊王所寵愛的優人孟侏儒,人稱優孟,身高不足五尺,平日靠滑稽調笑來取悅身邊的人。一天他出城,看到孫安在砍柴,自己背著迴來。優孟迎上去問:“公子為什麽要這麽辛苦地背柴呢?” 孫安說:“父親擔任宰相數年,沒有一文錢進入自家,死後家裏沒有多餘的財產,我怎麽能不背柴呢?” 優孟歎息道:“公子努力吧,大王很快就會召見你的!”
於是優孟製作了一套孫叔敖的衣冠、佩劍和鞋子,並且學習孫叔敖生前的言行舉止,模仿了三天,沒有一處不像,就好像孫叔敖複活了一樣。正巧莊王在宮中設宴,召集群優演戲。優孟先讓其他優人扮演楚王,表現出思念孫叔敖的樣子,自己扮演孫叔敖登場。
楚王一見,大驚道:“孫叔敖你沒事吧?我思念你到了極點,你可以迴來繼續輔佐我啊!” 優孟迴答:“臣不是真的孫叔敖,隻是長得像罷了。” 楚王說:“我思念孫叔敖卻見不到,見到長得像孫叔敖的人,也足以稍微慰藉我的思念之情,你不要推辭,可以馬上擔任相位。” 優孟迴答:“大王如果真的要用臣,臣非常願意。隻是家中有老妻,很懂得人情世故,容我迴去和老妻商量一下,才敢接受詔令。” 於是下場,過了一會兒又上來說:“臣剛才和老妻商量,老妻勸臣不要接受。” 楚王問:“為什麽?” 優孟迴答:“老妻有一首村歌勸臣,臣唱給大王聽。” 於是唱道:
貪吏不可為而可為,廉吏可為而不可為。
貪吏不可為者,汙且卑;
而可為者,子孫乘堅而策肥!
廉吏可為者,高且潔;
而不可為者,子孫衣單而食缺!
君不見楚之令尹孫叔敖,
生前私殖無分毫,一朝身沒家淩替,
子孫丐食棲蓬蒿!
勸君勿學孫叔敖,君王不念前功勞。
莊王在席上看到優孟的問答,就像孫叔敖在世一樣,心中已經十分傷感。等聽到優孟唱完歌,不禁流下眼淚,說:“孫叔敖的功勞,我不敢忘記!” 立刻命令優孟去召孫安。孫安穿著破舊的衣服和草鞋來了,拜見莊王,莊王說:“你窮困到這個地步了嗎?” 優孟在旁邊迴答:“不窮困,就不能顯示出前任令尹的賢德。”
莊王說:“孫安不願就職,應當封給他有萬戶人家的城邑。” 孫安堅決推辭。莊王說:“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拒絕。” 孫安上奏說:“君王如果念及先父的一點功勞,給我衣食,我希望能得到寢邱,我就滿足了。” 莊王說:“寢邱是貧瘠之地,你要它有什麽好處呢?” 孫安說:“先父有遺命,不是寢邱我不敢接受。” 莊王於是答應了他。後人因為寢邱不是好地方,沒人爭奪,於是成為孫氏世代相守的地方,這就是孫叔敖的先見之明。史臣有詩專門說優孟的事,詩寫道:
清官遑計子孫貧,身死褒崇賴主君。
不是侏儒能諷諫,莊王安肯念先臣?
卻說晉臣荀林父,聽說孫叔敖剛去世,知道楚軍不會馬上出兵,於是請求出兵討伐鄭國,在鄭國城郊大肆搶掠,然後耀武揚威地返迴。眾將請求順勢包圍鄭國,荀林父說:“包圍鄭國未必能很快攻克,萬一楚軍突然來救援,那就是自找麻煩了。暫且讓鄭國人感到恐懼,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吧。” 鄭襄公果然十分害怕,派使者向楚國求救,並且用他的弟弟公子張換迴公子去疾迴鄭國,共同治理國家。莊王說:“鄭國如果有信用,何必在乎人質呢?” 於是把人質都送迴去了。
莊王因此大集群臣商議,不知商議的是什麽事?且看下迴分解。
荀林父召集眾將商議是進是退,士會說:“救援已經來不及了,現在和楚國交戰也沒有正當理由。不如班師迴朝,等待下次機會。” 荀林父覺得有道理,於是命令眾將班師。這時中軍有一員上將挺身而出說:“不行,不行!晉國之所以能稱霸諸侯,是因為能夠扶危救難,現在鄭國等待救援卻等不到,不得已才投降楚國;我們如果打敗楚國,鄭國必定會歸附晉國。現在如果放棄鄭國而逃避楚國,其他小國還能依靠誰呢?晉國就不能再稱霸諸侯了!元帥如果一定要班師,我情願自己率領本部人馬前進。”
荀林父一看,原來是中軍副將先穀,字彘子。荀林父說:“楚王親自在軍中,楚國兵強將廣,你率領一支偏師獨自渡河作戰,就像把肉扔給餓虎,有什麽用呢?” 先穀咆哮著大叫:“如果我不前往,會讓別人說堂堂晉國,沒有一個敢作戰的人,這難道不可恥嗎?這次行動即使死在陣前,也算是有骨氣!”
說完他就出了營門,遇到趙同、趙括兄弟,告訴他們:“元帥畏懼楚軍要班師,我準備獨自渡河作戰!” 趙同、趙括說:“大丈夫就應該這樣,我們兄弟願意率領本部人馬跟你一起去。” 三人不聽將令,率軍渡過黃河,荀罃發現趙同不見了,有軍士報告說:“他已經跟隨先穀將軍去迎戰楚軍了。” 荀罃大驚,把情況告訴了司馬韓厥。
韓厥特地來到中軍,拜見荀林父,說:“元帥沒聽說先穀渡河了嗎?如果遇到楚軍,必定會失敗。您主管中軍,如果先穀戰敗損失軍隊,罪過都在您身上,您打算怎麽辦?” 荀林父驚慌地問計。韓厥說:“事已至此,不如三軍一起前進,如果取勝,您有功勞,如果萬一失敗,六個人共同承擔責任,不是比您獨自承擔罪過要好嗎?”
荀林父下拜說:“你說得對。” 於是傳令三軍一起渡河,在敖、鄗兩山之間安營紮寨。先穀高興地說:“我就知道元帥不會違背我的話。”
話分兩頭。鄭襄公探知晉軍兵力強盛,擔心一旦晉軍戰勝,會追究鄭國依附楚國之罪,於是召集群臣商議,大夫皇戍進諫說:“臣請求為君主出使晉軍,勸他們與楚軍交戰。晉國勝了我們就歸附晉國,楚國勝了我們就歸附楚國。選擇強者依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鄭襄公覺得這個計謀不錯,於是派皇戍前往晉軍營地,傳達鄭襄公的意思:“我們國君等待貴國救援,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樣。因為國家麵臨危險,不得已才向楚國求和,隻是為了暫求生存,不敢背叛晉國。楚軍戰勝鄭國後十分驕橫,而且長時間在外作戰已經疲憊,晉國如果出擊,我國願意作為後援。” 先穀說:“打敗楚國、使鄭國歸附,在此一舉了。” 欒書說:“鄭國人反複無常,他們的話不可信!” 趙同、趙括說:“附屬國願意助戰,這個機會不可錯過,先穀的話是對的!” 於是他們不聽荀林父的命令,和先穀一起與皇戍定下了與楚軍作戰的約定。
誰知鄭襄公又另外派使者前往楚軍營地,也勸說楚王與晉軍交戰,這是兩邊挑唆,坐山觀虎鬥的意思。孫叔敖擔心晉軍兵力強盛,對楚王說:“晉國人沒有決戰的意思,不如我們求和。如果求和不成,再交戰,這樣過錯就在晉國了。” 莊王覺得有道理,派蔡鳩居前往晉軍請求罷戰議和,荀林父高興地說:“這是兩國的福氣啊!”
先穀卻對蔡鳩居大罵:“你們奪走了我們的附屬國,又用議和來拖延我們。就算我們元帥肯議和,我先穀決不肯,一定要殺得你們片甲不留,讓你們看看我的厲害!快去告訴楚王,讓他趁早逃走,饒他一命!” 蔡鳩居被罵了一頓,抱頭鼠竄,剛要出營門,又遇到趙同、趙括兄弟,他們用劍指著蔡鳩居說:“你要是再來,先吃我一劍!”
蔡鳩居出了晉營,又遇到晉將趙旃,趙旃彎弓對著他說:“你是我箭下之鬼,遲早要被我擒獲。麻煩你傳話,叫你們楚王小心點!” 蔡鳩居迴到本寨,把情況奏報給莊王,莊王大怒,問眾將:“誰敢去挑戰?” 大將樂伯應聲而出:“臣願前往!”
樂伯乘坐一輛單車,許伯駕車,攝叔擔任車右。許伯駕車如飛,直逼晉軍營壘,樂伯故意代替許伯執轡,讓許伯下車整理馬匹、調整馬鞅,以此顯示悠閑自在。有十幾個巡邏的晉兵經過,樂伯不慌不忙,一箭射去,射倒一人。攝叔跳下車,單手生擒一人,然後飛身上車,其餘的晉兵大喊著逃走了。
許伯繼續駕車,往本營疾馳。晉軍得知楚將挑戰殺人,分成三路追趕過來,鮑癸在中路,左邊是逢寧,右邊是逢蓋。樂伯大喊:“我左邊射馬,右邊射人,如果射錯了,就算我輸!” 於是他拉滿雕弓,左一箭,右一箭,快速射去,箭無虛發,左邊接連射倒三四匹馬,馬倒下後,車就不能前進了,右邊逢蓋的麵門也中了一箭,軍士被箭射傷的很多,左右兩路追兵都無法前進,隻有鮑癸緊緊跟在後麵。
眼看就要追上,樂伯隻剩下一支箭了,他搭箭上弓,準備射鮑癸,心裏想:“我這一箭如果射不中,必然會被追兵抓住!” 正在這時,在車馬疾馳之際,突然有一頭麋鹿跑出來,從樂伯麵前經過,樂伯靈機一動,一箭向麋鹿射去,正好射中麋鹿心髒。他讓攝叔下車取來麋鹿,獻給鮑癸說:“願以此獻給您的隨從作為膳食!” 鮑癸見樂伯箭無虛發,心中正在驚恐,見他獻上麋鹿,就假意感歎道:“楚將有禮貌,我不能冒犯!” 於是指揮左右迴車,樂伯慢慢返迴,有詩為證:
單車挑戰騁豪雄,車似雷轟馬似龍。
神箭將軍誰不怕?追軍縮首去如風。
晉將魏錡知道鮑癸放走了樂伯,心中大怒,說:“楚軍來挑戰,晉國不能沒有一個人敢出陣,否則恐怕會被楚人恥笑,我也願意乘一輛單車,去試探楚軍的強弱。” 趙旃說:“我願意和魏將軍一起去。” 荀林父說:“楚軍來求和,然後才挑戰,你們如果到了楚軍那裏,也要先談和議,這才是迴應禮節的做法。” 魏錡迴答:“我這就去請求議和。” 趙旃先送魏錡上車,對魏錡說:“將軍迴應蔡鳩居的出使,我迴應樂伯,各幹各的事吧!”
上軍元帥士會聽說趙旃、魏錡二將討要差使前往楚軍,急忙來見荀林父,想阻止他們,但等他趕到中軍時,二人已經走了。士會私下對荀林父說:“魏錡、趙旃仗著祖先的功勞,得不到重用,心中常常懷有怨恨,而且他們年輕氣盛,不知進退,這次去必定會激怒楚軍,如果楚軍突然襲擊我們,我們拿什麽來抵禦呢?” 這時副將郤克也來說:“楚軍的意圖難以捉摸,不能不防備。” 先穀大叫:“早晚要廝殺,有什麽好防備的?” 荀林父拿不定主意。
士會退下後對郤克說:“荀林父就像個木偶!我們應該自己想辦法。” 於是讓郤克約會上軍大夫鞏朔、韓穿,各自率領本部兵馬,分成三處,埋伏在敖山之前。中軍大夫趙嬰齊也擔心晉軍戰敗,預先派人在黃河口準備船隻。
話說魏錡一心忌恨荀林父擔任主將,想敗壞他的名聲,在荀林父麵前隻說去議和,到了楚軍中,卻直接請戰然後返迴。
楚將潘黨知道蔡鳩居出使晉營受到晉將辱罵,今天魏錡來了,正好報仇,急忙趕到中軍,魏錡卻已經出營了,於是策馬追趕。魏錡走到一片大澤邊,見追兵緊迫,正要迎戰,忽然看到澤中有六頭麋鹿,他想起楚將用麋鹿應對追兵的事,就彎弓射倒一頭麋鹿,讓駕車的人獻給潘黨說:“之前承蒙樂將軍賜給我們新鮮獵物,現在我以此迴報。” 潘黨笑著說:“他是想讓我模仿舊例。我如果再追,就顯得我們楚人無禮了。” 於是也讓駕車的人迴車返迴。魏錡迴到營地,謊稱:“楚王不準講和,一定要交戰,一決勝負。”
荀林父問:“趙旃在哪裏?” 魏錡說:“我先走,他在後麵,沒碰到。” 荀林父說:“楚國既然不準議和,趙將軍必然會吃虧。” 於是派荀罃率領車屯車二十輛,步卒一千五百人,去迎接趙旃。
趙旃在夜裏來到楚軍營地,在軍門之外鋪席而坐,從車中取出酒,坐在那裏喝起來,命令二十多個隨從,學著楚語,在四周巡邏,打聽到楚軍的口令後,混入營中。有士兵發覺他們是偽裝的,上前盤問,這些人拔刀砍傷士兵,營中頓時大亂,楚軍舉火搜捕奸細,抓到了十多個人,其餘的人逃脫了,他們看到趙旃還安穩地坐在席上,就扶起他,登上車,卻發現駕車的人已經被楚軍抓走了。
天色漸漸亮了,趙旃親自駕車揮鞭,馬餓了跑不動。楚莊王聽說營中有奸細逃走,親自駕駛兵車,領兵追趕,速度很快。趙旃擔心被追上,就棄車逃入萬鬆林內,被楚將屈蕩看見,屈蕩也下車追趕。趙旃把甲裳掛在一棵小鬆樹之上,然後輕身逃脫。屈蕩取走甲裳、車馬,獻給莊王,正要返迴,看見一輛單車疾馳而來。一看,原來是潘黨,潘黨指著北麵的車塵,對楚王說:“晉軍大部隊來了!”
這車塵其實是荀林父派去迎接趙旃的車屯車,潘黨遠遠望去,誤認作是晉軍主力,不免誇大其詞,嚇得莊王臉色蒼白。忽然聽到南方鼓角喧天,為首一員大臣,率領一隊車馬趕來。這員大臣是誰呢?正是令尹孫叔敖。莊王心裏稍微安定,問:“相國怎麽知道晉軍來了,前來救我?” 孫叔敖迴答:“臣不知道。隻是擔心君王冒進,誤入晉軍,所以先來救駕,隨後三軍都會趕到!” 莊王再向北看時,見塵土不高,說:“不是大部隊。” 孫叔敖說:“《兵法》上說,‘寧可我逼人,不可人逼我’,各位將領都已經到齊,大王可以傳令,隻管殺向前去,如果能挫敗晉軍中軍,其餘兩軍就不能立足了!”
莊王果然傳令,讓公子嬰齊和副將蔡鳩居率領左軍攻打晉軍上軍;公子側和副將工尹齊率領右軍攻打晉軍下軍;自己率領中軍兩廣的兵力,直搗荀林父的大營。莊王親自擊鼓助威,眾軍一起擂鼓,鼓聲如雷,戰車奔馳,戰馬狂奔,步兵跟隨車馬,飛速前進。
晉軍完全沒有準備。荀林父聽到鼓聲,剛想派人探聽情況,楚軍已經漫山遍野,布滿了營外,真是出其不意!荀林父慌亂無計,傳令合力混戰。楚軍人人耀武揚威,個個氣勢洶洶,就像海嘯山崩、天塌地陷一般。晉軍就像剛從長久的夢中醒來、大醉初醒一樣,還分不清東南西北,無心戀戰的遇到早有準備的,怎麽能抵擋得住呢?一時間晉軍像魚奔鳥散一樣,被楚軍砍殺,被殺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荀罃乘坐車屯車,沒接到趙旃,卻遇到楚將熊負羈,雙方交戰,楚軍大批趕到,荀罃寡不敵眾,步卒四散奔逃,他所乘戰車的左邊驂馬中箭倒下,他也被熊負羈擒獲。
再說晉將逢伯,帶著他的兩個兒子逢寧、逢蓋,同乘一輛小車正在逃跑。正好趙旃脫身跑來,雙腳的腳趾都裂開了,他看見前麵有乘車的人,大叫:“車中是什麽人?希望能帶我一程!” 逢伯聽出是趙旃的聲音,吩咐兩個兒子:“趕緊駕車離開,不要迴頭!” 兩個兒子不明白父親的意思,迴頭看了一下,趙旃就唿喊:“逢君可以載我!” 兩個兒子對父親說:“趙老頭在後麵喊我們。” 逢伯大怒:“你們既然看到趙老頭,就應該讓他上車!” 他喝斥兩個兒子下車,把韁繩遞給趙旃,讓他上車一起逃走。逢寧、逢蓋沒了車,最後死在亂軍之中。
荀林父和韓厥從後營上車,帶著殘兵敗將,從山右邊取路,沿著黃河逃跑,丟棄的車馬兵器不計其數。先穀從後麵趕上,額頭中了一箭,鮮血直流,他扯下戰袍包紮傷口。荀林父指著他說:“敢於作戰的人就是這樣的下場嗎?”
他們逃到河口,趙括也趕到了,訴說他哥哥趙嬰齊私下預備船隻,自己先渡過黃河了:“都不通知我們,這是什麽道理?” 荀林父說:“生死關頭,哪有時間通知呢?” 趙括憤恨不已,從此和趙嬰齊有了矛盾。荀林父說:“我們的軍隊不能再戰了。目前之計,趕緊渡河才是當務之急。” 於是命令先穀到河邊召集船隻,那些船隻都分散在各處停靠,一時無法全部集中。
正在慌亂的時候,河邊有無數人馬紛紛趕來。荀林父一看,原來是下軍正副將趙朔、欒書,他們被楚將公子側襲擊打敗,驅趕著殘兵敗將,也從這條路而來。兩軍都在岸邊,需要渡河的人更多了,船隻就顯得更少了。向南望去,又揚起一片塵土。
荀林父擔心楚軍乘勝追擊,就擊鼓傳令:“先渡過河的有賞。” 於是兩軍爭奪船隻,自相殘殺。等到船上人滿了,後麵的人還不斷攀爬,結果船被弄翻,又損壞了三十多艘。
先穀在船上喝令軍士:“凡是有攀船舷、拉船槳的,用刀砍他們的手!” 各船都效仿,手指被砍落在船中,像一片片飛花,數都數不清,都掉到河裏。岸上哭聲震天,山穀都有迴音,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史臣有詩寫道:
舟翻巨浪連帆倒,人逐洪波帶血流。
可憐數萬山西卒,半喪黃河作水囚。
後麵塵土又起,是荀罃、趙同、魏錡、逢伯、鮑癸等一群敗將陸續逃來。荀首已經登上船,沒看到兒子荀罃,派人在岸邊唿喊。有個小兵看到荀罃被楚軍俘虜了,報告給荀首。荀首說:“我的兒子既然被俘,我不能空手迴去!” 於是重新上岸,整頓車輛準備出發。荀林父勸阻他說:“已經陷入楚軍手中,你去了也沒用。” 荀首說:“抓到別人的兒子,或許可以換迴我的兒子!”
魏錡一向和荀罃關係很好,也願意一起去。荀首很高興,聚集起荀氏家族的士兵,還有數百人。再加上他平時愛護百姓和士兵,很得軍心,所以下軍在岸上的士兵沒有不願意跟隨他的;就連已經在船上的士兵,聽說下軍荀大夫要進入楚軍尋找小將軍,也都上岸跟隨,願意效死力。這時這股銳氣,比起全軍剛安營紮寨時,反而更加強盛。
荀首在晉國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射手,他帶了很多好箭,衝入楚軍。遇到老將連尹襄老,他正在搶奪晉軍丟棄的車輛和兵器,沒想到晉軍突然到來,沒做準備,被荀首一箭射去,正好射中臉頰,倒在車上。公子穀臣看見襄老中箭,駕車來救,魏錡就迎上去廝殺。荀首在一旁看準時機,又射一箭,射中公子穀臣的右腕。穀臣忍痛拔箭,魏錡趁機把穀臣活捉過來,然後把襄老的屍體也一起放在車上。荀首說:“有這兩樣東西,可以贖迴我的兒子了!楚軍很強,不能抵擋。” 於是策馬疾馳而去,等楚軍發覺,想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公子嬰齊來攻打上軍,士會早有預料,偵察消息也早,已經提前結陣,邊戰邊退。嬰齊追到敖山之下,忽然聽到炮聲大作,一軍殺出,當頭一員大將在車中高喊:“鞏朔在此,等候多時了!” 嬰齊吃了一驚。
鞏朔接住嬰齊廝殺,大約鬥了二十多個迴合,不敢戀戰,保護著士會,慢慢退走。嬰齊不舍,又追過來,前麵炮聲又響,韓穿領兵來到。偏將蔡鳩居出車迎戰,剛要交鋒,山凹裏炮聲又震,旗幟如雲,大將郤克領兵也到了。嬰齊見晉軍埋伏眾多,擔心中了晉軍計謀,於是鳴金收兵。士會清點將士,竟然沒有一人傷亡。
於是士會依靠敖山的險要地勢,結成七個小寨,相互連接如同七星,楚軍不敢逼近。一直等到楚兵全部退去,才整頓軍隊返迴。這是後話。
再說荀首帶兵迴到河口,荀林父的大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河,荀林父心裏十分驚慌,幸好趙嬰齊已經渡過北岸,打發空船迴南岸來接應。這時天已經黑了,楚軍已經到達邲城,伍參請求迅速追擊晉軍。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之戰失利後,讓國家蒙羞,這一戰已經可以洗雪前恥了。晉、楚兩國最終還是要講和的,何必多殺呢?” 於是下令安營紮寨。晉軍趁夜渡河,一片混亂,一直鬧到天亮才停止。史臣評論荀林父智謀不足以洞察敵人,才能不足以駕馭將領,不進不退,才導致這場失敗,使得中原霸主之氣,都歸向楚國,難道不讓人痛心嗎?有詩寫道:
閫外元戎無地天,如何裨將敢撓權?
舟中掬指真堪痛,縱渡黃河也腆然!
鄭襄公得知楚師得勝,親自到邲城犒勞楚軍,迎接楚王到衡雍,超越本分住進王宮,大擺筵席慶賀。潘黨請求收集晉軍屍體,堆築成 “京觀”,以此來彰顯武功,流傳萬世。莊王說:“晉國並沒有罪過值得我們去討伐,我僥幸戰勝了他們,有什麽值得炫耀的武功呢?” 於是命令軍士就地掩埋晉軍遺骨,並寫祭文祭祀河神。
楚軍奏凱而歸,論功行賞,嘉獎伍參的計謀,任命他為大夫,伍舉、伍奢、伍尚、伍員就是他的後人。
令尹孫叔敖感歎道:“戰勝晉國的大功,是出自寵臣的計謀,我真是羞愧得要死!” 於是鬱鬱成疾。
話分兩頭,荀林父帶領敗兵迴去見景公,景公想斬殺林父,群臣全力保他,說:“林父是先朝大臣,雖然有戰敗之罪,但都是先穀故意違抗軍令才導致失敗的,主公隻需斬殺先穀,來警示將來之人就夠了。從前楚國殺了得臣,文公很高興;秦國留下孟明,襄公很擔憂。希望主公赦免林父之罪,讓他以後戴罪立功。” 景公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於是斬殺先穀,恢複荀林父原來的官職,命令六卿訓練軍隊,準備將來報仇。這是周定王十年的事。
周定王十二年春三月,楚令尹孫叔敖病重,叮囑他的兒子孫安:“我有一封遺表,我死後你替我呈給楚王。楚王如果封你官爵,你不能接受,你是個平庸之才,沒有經世治國的能力,不要濫竽充數。如果封你大片封地,你要堅決推辭,如果推辭不掉,可以請求封寢邱,那裏土地貧瘠,不是人們想要的,這樣或許可以延續後世的福祿。” 說完就去世了。孫安取來遺表呈上,楚莊王打開閱讀,表中寫道:
臣本是因罪被廢之人,承蒙君王提拔擔任相位。數年以來,慚愧沒有建立大功,有負君王重任。如今依賴君王洪福,能在家中壽終正寢,是臣的幸運。臣隻有一個兒子,不成才,不足以玷汙官服;臣的侄子薳憑,很有才能,可以擔任一個職務。晉國號稱世代霸主,雖然偶爾戰敗,但不可輕視,百姓苦於戰爭已久,隻有息兵安民才是上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希望大王明察。
莊王讀完,感歎道:“孫叔敖臨死都不忘國家,我沒有福分,上天奪走了我的良臣啊!” 立刻駕車前往探視入殮,撫摸著棺材痛哭,隨行的人沒有不落淚的。第二天,任命公子嬰齊為令尹;召薳憑擔任箴尹,這就是薳氏。莊王想任命孫安為工正,孫安遵守父親遺命,堅決推辭,退隱到鄉野。
莊王所寵愛的優人孟侏儒,人稱優孟,身高不足五尺,平日靠滑稽調笑來取悅身邊的人。一天他出城,看到孫安在砍柴,自己背著迴來。優孟迎上去問:“公子為什麽要這麽辛苦地背柴呢?” 孫安說:“父親擔任宰相數年,沒有一文錢進入自家,死後家裏沒有多餘的財產,我怎麽能不背柴呢?” 優孟歎息道:“公子努力吧,大王很快就會召見你的!”
於是優孟製作了一套孫叔敖的衣冠、佩劍和鞋子,並且學習孫叔敖生前的言行舉止,模仿了三天,沒有一處不像,就好像孫叔敖複活了一樣。正巧莊王在宮中設宴,召集群優演戲。優孟先讓其他優人扮演楚王,表現出思念孫叔敖的樣子,自己扮演孫叔敖登場。
楚王一見,大驚道:“孫叔敖你沒事吧?我思念你到了極點,你可以迴來繼續輔佐我啊!” 優孟迴答:“臣不是真的孫叔敖,隻是長得像罷了。” 楚王說:“我思念孫叔敖卻見不到,見到長得像孫叔敖的人,也足以稍微慰藉我的思念之情,你不要推辭,可以馬上擔任相位。” 優孟迴答:“大王如果真的要用臣,臣非常願意。隻是家中有老妻,很懂得人情世故,容我迴去和老妻商量一下,才敢接受詔令。” 於是下場,過了一會兒又上來說:“臣剛才和老妻商量,老妻勸臣不要接受。” 楚王問:“為什麽?” 優孟迴答:“老妻有一首村歌勸臣,臣唱給大王聽。” 於是唱道:
貪吏不可為而可為,廉吏可為而不可為。
貪吏不可為者,汙且卑;
而可為者,子孫乘堅而策肥!
廉吏可為者,高且潔;
而不可為者,子孫衣單而食缺!
君不見楚之令尹孫叔敖,
生前私殖無分毫,一朝身沒家淩替,
子孫丐食棲蓬蒿!
勸君勿學孫叔敖,君王不念前功勞。
莊王在席上看到優孟的問答,就像孫叔敖在世一樣,心中已經十分傷感。等聽到優孟唱完歌,不禁流下眼淚,說:“孫叔敖的功勞,我不敢忘記!” 立刻命令優孟去召孫安。孫安穿著破舊的衣服和草鞋來了,拜見莊王,莊王說:“你窮困到這個地步了嗎?” 優孟在旁邊迴答:“不窮困,就不能顯示出前任令尹的賢德。”
莊王說:“孫安不願就職,應當封給他有萬戶人家的城邑。” 孫安堅決推辭。莊王說:“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拒絕。” 孫安上奏說:“君王如果念及先父的一點功勞,給我衣食,我希望能得到寢邱,我就滿足了。” 莊王說:“寢邱是貧瘠之地,你要它有什麽好處呢?” 孫安說:“先父有遺命,不是寢邱我不敢接受。” 莊王於是答應了他。後人因為寢邱不是好地方,沒人爭奪,於是成為孫氏世代相守的地方,這就是孫叔敖的先見之明。史臣有詩專門說優孟的事,詩寫道:
清官遑計子孫貧,身死褒崇賴主君。
不是侏儒能諷諫,莊王安肯念先臣?
卻說晉臣荀林父,聽說孫叔敖剛去世,知道楚軍不會馬上出兵,於是請求出兵討伐鄭國,在鄭國城郊大肆搶掠,然後耀武揚威地返迴。眾將請求順勢包圍鄭國,荀林父說:“包圍鄭國未必能很快攻克,萬一楚軍突然來救援,那就是自找麻煩了。暫且讓鄭國人感到恐懼,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吧。” 鄭襄公果然十分害怕,派使者向楚國求救,並且用他的弟弟公子張換迴公子去疾迴鄭國,共同治理國家。莊王說:“鄭國如果有信用,何必在乎人質呢?” 於是把人質都送迴去了。
莊王因此大集群臣商議,不知商議的是什麽事?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