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鄭爽全副武裝地行進在293輛囚車前麵,倏爾似又想起什麽事情;策馬折返迴去。
5000人的大宋右廂忠勇軍看見自己的主帥,向他投來敬佩的眼光。
鄭爽向將士們揮舞著雙手,打馬來到武威跟前。
武威、郎震、巴四、侯方四個大內高手此時驅馬走在一起。
武威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龍軍的軍都指揮使。
郎震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鷹軍的軍都指揮使。
巴四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熊軍的軍都指揮使。
侯方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豹軍的軍都指揮使。
大宋右廂忠勇軍的飛龍、飛鷹、飛熊、飛豹和鐵鶻軍有戰馬7000乘,騎兵6000;步兵5000,勤雜兵1000.
趕來太行山設伏前,鄭爽讓魏延和冷冰霜率領鐵鶻軍14個戰隊和部分機械手趕去黎陽津阻擊遼國蕭太後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後續大軍。
讓秦始皇率領3000特種步兵守住白馬津防止遼軍度過黃河,自己隻帶5000兵士趕來太行山。
現在5000兵士完成了對蕭撻凜錫尼鐵騎的合圍,生擒蕭撻凜一下的將士293人押迴汴梁獻俘,有1000兵士足夠;便打算抽出4000兵士支援黎陽津的魏延。
鄭爽估摸魏延、薛世三、冷冰霜三人率領的鐵鶻軍14個戰隊已經跟蕭太後的後續部隊接上火。
魏延一定采取的是堅守防禦戰術,於是對四個軍都指揮使武威、郎震、巴四、侯方道:“四位將軍請下馬,本帥有要事吩咐!”
武威、郎震、巴四、侯方四人下了馬簇擁道鄭爽跟前。
鄭爽開門見山道:“我們在太行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現在要將契丹韃子押解迴京城向皇上獻俘;有1000人護送足矣,本帥打算讓爾等四人各率一千人馬前去支援魏延老將軍;不知四位將軍意下如何?”
武威、郎震、巴四、侯方四人一齊躬身施禮,異口同聲道:“末將聽候元帥差遣!”
鄭爽讓武威四人帶著四千人馬趕往黎陽津,武威四人和四千人馬離去後;鄭爽迴頭再看押送293輛牛車的兵士,見他們一個個身強力壯,精神飽滿;心中不禁暗暗高興。
鄭爽被宋真宗欽命為驃騎將軍,大宋右廂忠勇軍大元帥後;在宰相畢士安、寇準的陪同下前往京城的禁軍營房遴選將士。
將軍的遴選鄭爽采取的是設擂台打擂的方式,而對兵士的遴選;完全遵循的是宋太祖的“兵樣法”。
所謂兵樣法,就是按照本人的身高、武藝遴選兵勇。
宋朝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最為富庶,文化空前繁榮的王朝;也是第一個全麵實行募兵製的朝代。
宋朝的募兵製與秦漢時期的征兵製,隋唐時期的府兵製大相徑庭;是指軍隊士兵從民間招募而來,由朝廷統一發放軍餉和福利待遇;屬於雇傭兵的性質。
既然是從民間招募,必然需要製定相應的遴選規則;作為招募士兵的考核標準。
宋朝征兵主要分為測量身高體重,查看行為舉止;辨別視力強弱三個步驟。
全部合格者則在臉上刺字,標識軍號,然後發放軍餉、軍裝,編入軍籍。
因為要在臉上刺字,因此招募也被稱為招刺——鄭爽是在軍營遴選兵士,不存在給臉上刺字這一殘酷的烙印。
鄭爽是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即便從民間招募兵士他也不會實行刺字這一留作標記的“酷刑”。
曆代大一統王朝的兵役製度中都沒有刺字環節,宋朝卻有;這是沿襲了朱溫的做法
給兵士臉上刺字始於朱溫這個蛇心豺性的惡魔。
一聽朱溫這個名字,大家不約而同地就會想起“豬瘟”;豬瘟襲來時農家院內的仔豬就會死一片,朱溫是瘟神,在華夏曆史上臭名昭著。
朱溫從小便是一個流氓無賴壞東西,靠投機鑽營混入黃巢的起義部隊卻背叛起義軍投降了唐朝;成為嗜殺成性的魔鬼。
朱溫荒淫無恥,把自己幾個兒子的媳婦召喚到自己身邊侍寢;幾個兒子的媳婦被老公公召喚不覺為恥反而為榮。
因為朱溫對那個兒子的媳婦寵愛,那個兒子就有繼承王位的可能;朱溫厚顏無恥地對待兒子,兒子對付他的辦法也隻能用武力;後來這家夥被親生之子朱友珪誅殺,也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
朱溫這個王八犢子本投降唐軍後壞事幹盡,殺了唐昭宗李曄以及唐哀宗李柷;唐昭宗的其他九個兒子全被這廝送上西天,英武皇帝李世民的後代被無賴朱溫如此欺負天理不容。
朱溫不禁虐待皇上,對唐朝的宦官也是趕盡殺絕;唐朝大臣衣冠之流幾十人殺死後屍體投進黃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白馬之禍”。
朱溫還幹了一件天人共怒的匪事,將十三朝古都長安拆除一空;木料通過渭水運往開封後,竟然一把火將城池焚毀。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士兵逃亡現象非常嚴重,朱溫為了保證自己的部隊滿圓;下令在士兵臉上刺上軍號做為識別標記。
朱溫給兵士臉上打印記的辦法竟然得到趙匡胤的繼承,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宋朝征兵以路(類似於後世的省)為單位,由長吏、都監負責招募兵士。
宋太祖趙匡胤是職業軍人出身,對士兵的身高尤為重視;他挑選軍中精壯士兵作為“兵樣”派赴各地,要求按照“兵樣”來遴選兵源。
後來覺得挑選“兵樣”派赴各地的做法過於繁瑣,改為用木頭標記尺寸,稱為“等長仗”,用來測量應募兵源的身高。
現代征兵製度中男兵的入伍身高是160cm,但宋朝對士兵身高的要求卻更高。
宋朝對男兵的身高要求是:五尺八寸(約180cm)以上為上等,五尺五寸(約170cm)以上為合格;低於170cm的需要加試挽弓的力道——低一二寸令射八鬥力弓,低三寸令射九鬥力弓——用力道彌補身高的不足。
視力強弱要求:出指二十步,掩一目試之,左右各五占數為見物。
行為舉止要求:先閱走躍、上下馬。
可見,宋朝征兵要求絲毫不亞於現代征兵條件。
宋朝軍隊分為禁軍,廂軍,蕃兵和鄉兵四種類型,其中禁軍是朝廷正規軍;擔負護衛京師和出征作戰的職責,享受著豐厚的福利待遇。
廂軍作為地方軍,不僅福利待遇遠不如禁軍而且要承擔築城修路,架橋運輸等雜役工作。
廂兵者諸州之鎮兵也,內總於侍衛司。一軍之額,有分隸數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數州者,在京諸司之額五,隸宣徽院,以分給畜牧繕修之役,而諸州則各以其事屬焉。
宋朝軍隊實行揀選製度,每年春秋兩季按身材高矮挑選符合要求者進行技能考核。
宋真宗時期,身高在五尺五寸(約171cm)到五尺八寸(約180cm)的廂軍士兵分成五等進行技能考核,合格者可由廂軍升為禁軍。
宋仁宗時期,對身高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必須達到五尺七寸(約178cm)以上的廂軍士兵才有資格參加考核,從而補入禁軍。
對於廂軍士兵來說,身高這個核心條件成為升入禁軍道路上的攔路虎;畢竟拉弓射箭這些技能考核可以通過後天練習來彌補,而身高卻是先天因素。
通過揀選製度,禁軍集全國之精銳護衛京師,以備征戍;廂軍承擔雜役,無征戰之責,戰鬥力大為下降。
如同現代社會對身高一米七以下的男性視為“三級傷殘”,宋朝軍隊對士兵的身高非常注重;不僅會影響晉級升遷,而且直接關係到福利待遇。
據《宋史》記載,身高五尺二寸(約162cm)以下的士兵不給奉錢(軍餉),五尺二寸(約162cm)以上到五尺八寸(約180cm)的士兵分為21個等級,發放二百文到一千文不等的奉錢。
嘉祐二年複定等仗,自上四軍至武肅、忠靖皆五尺已上,差以寸分而視其奉錢。
奉錢一千者以五尺八寸、七寸、三寸為三等。
奉錢七百者,以五尺七寸、六寸、五寸為三等。
奉錢五百者,以五尺六寸、五寸五分為三等。
奉錢四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為二等。
奉錢三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四寸、三寸、二寸為六等。
奉錢二百者,以五尺四寸、三寸五分、三寸、二寸為四等。
不給奉錢者,以五尺二寸或下五寸七指、八指為等。
宋朝以兵士的身高發給奉錢,達不到要求的不給奉錢;這種混賬政策的製定者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難道要讓身材低矮的兵士喝西北風不成?
倘若宋朝按照這個標準遴選官員,那麽王欽若一定不夠資格;因為他身材矮小脖子上還長著癭呱呱,可這廝卻做到樞密使,參知政事;後來靠拍馬溜須做了宰相。
宋朝士兵的招募範圍包括本土鄉民,營伍子弟,受災饑民和充軍罪犯,其中各地饑民是軍隊士兵的重要來源之一。
饑民是曆代統治者極為關注的群體,通常做法是調集糧食,設立粥棚來賑濟饑民。
宋朝卻獨樹一幟,以“募兵代賑”的方式將饑民中的青壯年征召入伍,這樣可以確保不發生大規模的民變,有利於社會穩定。
軍隊的組織性最強,有專門的營房和軍官統領,把饑民組織成軍隊,用嚴苛的軍法進行約束,不失為一個防止饑民作亂的良好途徑,“而天下獷悍失職之徒,皆為良民之衛矣。”
當然再完美的製度也存在漏洞,盡管宋朝的募兵製非常先進;卻難免也會出現差錯。
北宋中期,由於對西夏大舉用兵,造成無兵可募的窘境;為了保證兵源供應出現了抓民為兵的現象。
這樣匆匆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宋徽宗時期金兵大舉進犯,由於軍紀管控不嚴;新募軍隊竟然出現殺死軍官犯上作亂的不法情事。
宋朝的募兵製度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由此形成了華夏曆史上一種新的兵役製度。
募兵製對遴選士兵的標準是合理的,某些標準甚至比現代征兵條件還要苛刻,是古代軍隊遴選士兵的一大創舉。
問題是趙匡胤製定的“兵樣法”遴選出來的兵士在對遼、對夏、對金的戰鬥中竟是敗多勝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訓練和將帥的因素。
鄭爽思索著宋朝的兵士招募法,又想到這次太行山伏擊戰取得的勝利;其主要原因是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戰略戰術。
而宋軍在高粱河和雍熙北伐兩場戰爭中的敗北,主要是宋太宗的瞎指揮。
宋太宗自己製定了一個萬陣圖,如果能根據實際的敵情靈活應用也不失大家範兒;但宋太宗要求將領每戰必照萬陣圖跟遼軍決戰,就有點機械老套了……
</p>
鄭爽全副武裝地行進在293輛囚車前麵,倏爾似又想起什麽事情;策馬折返迴去。
5000人的大宋右廂忠勇軍看見自己的主帥,向他投來敬佩的眼光。
鄭爽向將士們揮舞著雙手,打馬來到武威跟前。
武威、郎震、巴四、侯方四個大內高手此時驅馬走在一起。
武威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龍軍的軍都指揮使。
郎震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鷹軍的軍都指揮使。
巴四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熊軍的軍都指揮使。
侯方是大宋右廂忠勇軍飛豹軍的軍都指揮使。
大宋右廂忠勇軍的飛龍、飛鷹、飛熊、飛豹和鐵鶻軍有戰馬7000乘,騎兵6000;步兵5000,勤雜兵1000.
趕來太行山設伏前,鄭爽讓魏延和冷冰霜率領鐵鶻軍14個戰隊和部分機械手趕去黎陽津阻擊遼國蕭太後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後續大軍。
讓秦始皇率領3000特種步兵守住白馬津防止遼軍度過黃河,自己隻帶5000兵士趕來太行山。
現在5000兵士完成了對蕭撻凜錫尼鐵騎的合圍,生擒蕭撻凜一下的將士293人押迴汴梁獻俘,有1000兵士足夠;便打算抽出4000兵士支援黎陽津的魏延。
鄭爽估摸魏延、薛世三、冷冰霜三人率領的鐵鶻軍14個戰隊已經跟蕭太後的後續部隊接上火。
魏延一定采取的是堅守防禦戰術,於是對四個軍都指揮使武威、郎震、巴四、侯方道:“四位將軍請下馬,本帥有要事吩咐!”
武威、郎震、巴四、侯方四人下了馬簇擁道鄭爽跟前。
鄭爽開門見山道:“我們在太行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現在要將契丹韃子押解迴京城向皇上獻俘;有1000人護送足矣,本帥打算讓爾等四人各率一千人馬前去支援魏延老將軍;不知四位將軍意下如何?”
武威、郎震、巴四、侯方四人一齊躬身施禮,異口同聲道:“末將聽候元帥差遣!”
鄭爽讓武威四人帶著四千人馬趕往黎陽津,武威四人和四千人馬離去後;鄭爽迴頭再看押送293輛牛車的兵士,見他們一個個身強力壯,精神飽滿;心中不禁暗暗高興。
鄭爽被宋真宗欽命為驃騎將軍,大宋右廂忠勇軍大元帥後;在宰相畢士安、寇準的陪同下前往京城的禁軍營房遴選將士。
將軍的遴選鄭爽采取的是設擂台打擂的方式,而對兵士的遴選;完全遵循的是宋太祖的“兵樣法”。
所謂兵樣法,就是按照本人的身高、武藝遴選兵勇。
宋朝是中國曆史上經濟最為富庶,文化空前繁榮的王朝;也是第一個全麵實行募兵製的朝代。
宋朝的募兵製與秦漢時期的征兵製,隋唐時期的府兵製大相徑庭;是指軍隊士兵從民間招募而來,由朝廷統一發放軍餉和福利待遇;屬於雇傭兵的性質。
既然是從民間招募,必然需要製定相應的遴選規則;作為招募士兵的考核標準。
宋朝征兵主要分為測量身高體重,查看行為舉止;辨別視力強弱三個步驟。
全部合格者則在臉上刺字,標識軍號,然後發放軍餉、軍裝,編入軍籍。
因為要在臉上刺字,因此招募也被稱為招刺——鄭爽是在軍營遴選兵士,不存在給臉上刺字這一殘酷的烙印。
鄭爽是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即便從民間招募兵士他也不會實行刺字這一留作標記的“酷刑”。
曆代大一統王朝的兵役製度中都沒有刺字環節,宋朝卻有;這是沿襲了朱溫的做法
給兵士臉上刺字始於朱溫這個蛇心豺性的惡魔。
一聽朱溫這個名字,大家不約而同地就會想起“豬瘟”;豬瘟襲來時農家院內的仔豬就會死一片,朱溫是瘟神,在華夏曆史上臭名昭著。
朱溫從小便是一個流氓無賴壞東西,靠投機鑽營混入黃巢的起義部隊卻背叛起義軍投降了唐朝;成為嗜殺成性的魔鬼。
朱溫荒淫無恥,把自己幾個兒子的媳婦召喚到自己身邊侍寢;幾個兒子的媳婦被老公公召喚不覺為恥反而為榮。
因為朱溫對那個兒子的媳婦寵愛,那個兒子就有繼承王位的可能;朱溫厚顏無恥地對待兒子,兒子對付他的辦法也隻能用武力;後來這家夥被親生之子朱友珪誅殺,也是罪有應得,咎由自取。
朱溫這個王八犢子本投降唐軍後壞事幹盡,殺了唐昭宗李曄以及唐哀宗李柷;唐昭宗的其他九個兒子全被這廝送上西天,英武皇帝李世民的後代被無賴朱溫如此欺負天理不容。
朱溫不禁虐待皇上,對唐朝的宦官也是趕盡殺絕;唐朝大臣衣冠之流幾十人殺死後屍體投進黃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白馬之禍”。
朱溫還幹了一件天人共怒的匪事,將十三朝古都長安拆除一空;木料通過渭水運往開封後,竟然一把火將城池焚毀。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士兵逃亡現象非常嚴重,朱溫為了保證自己的部隊滿圓;下令在士兵臉上刺上軍號做為識別標記。
朱溫給兵士臉上打印記的辦法竟然得到趙匡胤的繼承,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宋朝征兵以路(類似於後世的省)為單位,由長吏、都監負責招募兵士。
宋太祖趙匡胤是職業軍人出身,對士兵的身高尤為重視;他挑選軍中精壯士兵作為“兵樣”派赴各地,要求按照“兵樣”來遴選兵源。
後來覺得挑選“兵樣”派赴各地的做法過於繁瑣,改為用木頭標記尺寸,稱為“等長仗”,用來測量應募兵源的身高。
現代征兵製度中男兵的入伍身高是160cm,但宋朝對士兵身高的要求卻更高。
宋朝對男兵的身高要求是:五尺八寸(約180cm)以上為上等,五尺五寸(約170cm)以上為合格;低於170cm的需要加試挽弓的力道——低一二寸令射八鬥力弓,低三寸令射九鬥力弓——用力道彌補身高的不足。
視力強弱要求:出指二十步,掩一目試之,左右各五占數為見物。
行為舉止要求:先閱走躍、上下馬。
可見,宋朝征兵要求絲毫不亞於現代征兵條件。
宋朝軍隊分為禁軍,廂軍,蕃兵和鄉兵四種類型,其中禁軍是朝廷正規軍;擔負護衛京師和出征作戰的職責,享受著豐厚的福利待遇。
廂軍作為地方軍,不僅福利待遇遠不如禁軍而且要承擔築城修路,架橋運輸等雜役工作。
廂兵者諸州之鎮兵也,內總於侍衛司。一軍之額,有分隸數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數州者,在京諸司之額五,隸宣徽院,以分給畜牧繕修之役,而諸州則各以其事屬焉。
宋朝軍隊實行揀選製度,每年春秋兩季按身材高矮挑選符合要求者進行技能考核。
宋真宗時期,身高在五尺五寸(約171cm)到五尺八寸(約180cm)的廂軍士兵分成五等進行技能考核,合格者可由廂軍升為禁軍。
宋仁宗時期,對身高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必須達到五尺七寸(約178cm)以上的廂軍士兵才有資格參加考核,從而補入禁軍。
對於廂軍士兵來說,身高這個核心條件成為升入禁軍道路上的攔路虎;畢竟拉弓射箭這些技能考核可以通過後天練習來彌補,而身高卻是先天因素。
通過揀選製度,禁軍集全國之精銳護衛京師,以備征戍;廂軍承擔雜役,無征戰之責,戰鬥力大為下降。
如同現代社會對身高一米七以下的男性視為“三級傷殘”,宋朝軍隊對士兵的身高非常注重;不僅會影響晉級升遷,而且直接關係到福利待遇。
據《宋史》記載,身高五尺二寸(約162cm)以下的士兵不給奉錢(軍餉),五尺二寸(約162cm)以上到五尺八寸(約180cm)的士兵分為21個等級,發放二百文到一千文不等的奉錢。
嘉祐二年複定等仗,自上四軍至武肅、忠靖皆五尺已上,差以寸分而視其奉錢。
奉錢一千者以五尺八寸、七寸、三寸為三等。
奉錢七百者,以五尺七寸、六寸、五寸為三等。
奉錢五百者,以五尺六寸、五寸五分為三等。
奉錢四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為二等。
奉錢三百者,以五尺五寸、四寸五分、四寸、三寸、二寸為六等。
奉錢二百者,以五尺四寸、三寸五分、三寸、二寸為四等。
不給奉錢者,以五尺二寸或下五寸七指、八指為等。
宋朝以兵士的身高發給奉錢,達不到要求的不給奉錢;這種混賬政策的製定者不知出自何人之手,難道要讓身材低矮的兵士喝西北風不成?
倘若宋朝按照這個標準遴選官員,那麽王欽若一定不夠資格;因為他身材矮小脖子上還長著癭呱呱,可這廝卻做到樞密使,參知政事;後來靠拍馬溜須做了宰相。
宋朝士兵的招募範圍包括本土鄉民,營伍子弟,受災饑民和充軍罪犯,其中各地饑民是軍隊士兵的重要來源之一。
饑民是曆代統治者極為關注的群體,通常做法是調集糧食,設立粥棚來賑濟饑民。
宋朝卻獨樹一幟,以“募兵代賑”的方式將饑民中的青壯年征召入伍,這樣可以確保不發生大規模的民變,有利於社會穩定。
軍隊的組織性最強,有專門的營房和軍官統領,把饑民組織成軍隊,用嚴苛的軍法進行約束,不失為一個防止饑民作亂的良好途徑,“而天下獷悍失職之徒,皆為良民之衛矣。”
當然再完美的製度也存在漏洞,盡管宋朝的募兵製非常先進;卻難免也會出現差錯。
北宋中期,由於對西夏大舉用兵,造成無兵可募的窘境;為了保證兵源供應出現了抓民為兵的現象。
這樣匆匆組建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宋徽宗時期金兵大舉進犯,由於軍紀管控不嚴;新募軍隊竟然出現殺死軍官犯上作亂的不法情事。
宋朝的募兵製度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由此形成了華夏曆史上一種新的兵役製度。
募兵製對遴選士兵的標準是合理的,某些標準甚至比現代征兵條件還要苛刻,是古代軍隊遴選士兵的一大創舉。
問題是趙匡胤製定的“兵樣法”遴選出來的兵士在對遼、對夏、對金的戰鬥中竟是敗多勝少;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訓練和將帥的因素。
鄭爽思索著宋朝的兵士招募法,又想到這次太行山伏擊戰取得的勝利;其主要原因是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戰略戰術。
而宋軍在高粱河和雍熙北伐兩場戰爭中的敗北,主要是宋太宗的瞎指揮。
宋太宗自己製定了一個萬陣圖,如果能根據實際的敵情靈活應用也不失大家範兒;但宋太宗要求將領每戰必照萬陣圖跟遼軍決戰,就有點機械老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