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後,蕭何稍稍收拾了一下,便要入宮。臨行前,小十攔下她,她不解,微蹙眉頭瞪著他。
“此時萬不可衝動,先打聽清楚再從長計議。”他仍是擔心她衝動行事。隻因他知道她脾性,對於自己一方的人,總會特別看顧,有時便為了救人,而失去素日裏的冷靜。這雖是她的優點,卻也是她的缺點。
蕭何嗯了一聲,便越過他,出門去了。
今日不用早朝,蕭何早早地來到禦書房門口,劉公公果然在那裏候著,便知是慕初然已在禦書房內批閱奏章。劉公公遠遠地見到蕭何來了,便迎上去施禮,“蕭大人,可是來見皇上的?”
蕭何向劉公公鄭重迴禮,道:“非也,本官是來找劉公公你的。”
劉公公微微一愣,遂笑道:“不知大人找老奴有何事?”
蕭何才解釋道:“聽說昨日禦醫薛良安犯事,被鎖入京兆府衙的大牢裏。這薛太醫曾於本官有恩,幾次救治本官,故而想問一問他所犯何事?還望劉公公指教一二。”
劉公公一搖拂塵,偏頭犯難,“原來是為了薛太醫啊,這……”
“難道他所犯之事還犯了忌諱,不能與人言?”蕭何大驚。
劉公公抬頭望了蕭何一眼,將其請到一邊廊下,才輕聲道:“此事涉及後宮,老奴也不敢多言。總之是有人舉報薛太醫借看診之際毒殺太妃,又將太後風寒誤診為中毒,才使得龍顏大怒。”
說著,劉公公又抬頭四下裏張望了一番,才繼續對蕭何言道:“此事證據確鑿,本該是按極刑處置的,但皇上卻認定了薛太醫尚有同黨,便交給京兆府去查辦了。蕭大人還是置身事外的好。”
“毒殺太妃?證據確鑿?”蕭何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可是誅九族的罪名,一旦定罪,薛家上下都不保了。
“若無其它事,老奴要去禦書房外候著,以免皇上傳召時,不見人。”劉公公又向蕭何施了一禮,便轉身告退了。
蕭何本來想問這證據到底是何物,卻見劉公公言辭閃爍,有意迴避,便不再追問,由得他去了。
近些時候,宮中並無太妃過世,那便是前些日子的事了,那麽久之前的事,竟然又被人翻了出來,這顯然是處心積慮的謀劃了。看來不一定跟慕初然有關。
但事情涉及到太後,也許跟太後有關也未嚐可知。
隻可惜這能吐真言的藥,隻有一瓶,否則也給太後喂上一瓶,讓她老實交代,到底有何詭計。
眼下看來此事,最清楚整個過程的,除了薛良安本人之外,就是慕初然了。不管是出於何種理由,蕭何這藥是不得不下了。
她先到了集賢殿,這事確實不能過於著急。
慕初然定然已經料到自己會擔心薛良安之事,若自己表現地太過急進,反而是失了方寸。越是此時,自己才越要鎮定。正如小十所勸,一切尚需從長計議。
在集賢殿裏,蕭何與禦史院的太學生閑聊,從史書上的趣味,東扯一句,西扯一句,故意將話題慢慢引至現下。她故作漫不經心狀,問道:“前些時候後宮歿了一位太妃,你們可知道其身份來曆?”
有人舉手,“大人可說的是今年二月初歿了的那位淑太妃?”
蕭何隱約記得正是自己帶著慕雲景離開皇宮那段時日,而那時宮中也唯有這位淑太妃過世。她點了點頭,“正是。”“學生隻知道先帝在位之時,因她誕下了二皇子,才被封為淑妃,至於其它,因為年月久了,也不曾有人說起,便不得而知了。”他說的確也是實情。
自從當年二皇子薨逝之後,慕初然被冊封太子,到先帝駕崩,再到慕初然登基,太子太傅唐清華幾乎是動用了文字獄等酷刑,將一切有關先太子跟二皇子的事跡全部抹殺,宮中典籍也甚少有記錄。
除了一些老宮人還依稀記得,其他人,尤其是新進宮的人皆不知道當今聖上曾有兩個兄長。可想民間知曉這皇家秘辛之人更是少之又少。
當年也因為唐清華之舉,導致當年支持先太子的不少大臣遭殃,其實也是唐清華借機鏟除異己罷了。他要剿殺的是所有不安分因素,以確保幼帝的江山穩固,從而自己的權力才能穩固。
料想那時他萬萬沒想到數年之後,自己會死在親手栽培的“傀儡”皇帝手中。
隻不過唐清華如此狠辣手段,更是讓人疑心那些傳聞,加上蕭何曾從慕雲景口中親耳所聞那些年過往,才更得以證實,此人當年確有翻雲覆雨的本事,攪動朝局,一手遮天。
可在他手下,淑妃都能安穩過活,這麽多年過去了,唐清華早已作古,怎麽又會輪到她被人毒殺呢?
這讓蕭何實在想不通了,一個深居後宮的老女人,無權無勢,又能礙到了何人呢?而薛良安入朝為禦醫不過十數載,並無根基,那人指證薛良安毒殺太妃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且薛家一向遠離朝局,不參政事,薛良安做為醫者,從來都是盡心盡力,醫術精湛,不辭勞苦。如此良醫,又是誰想來害他呢?若薛家當真蒙難,那幕後主使之人將得到何好處?
一連串不解之謎,讓蕭何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午膳之前,慕初然派人來宣蕭何,命其與他共同進膳。
蕭何心中一怔,又驚又喜,驚的是這麽快慕初然就主動找她來了,怕是已經知道自己早晨跟劉公公打聽的事,喜的是老天又將機會送到她手邊,她正愁找不到合適時機對慕初然下藥呢。
她跟著傳話的小太監同去,這小太監帶的路卻不是通往前朝大殿,似乎是往禦花園方向。
慕初然將午膳擺在禦花園內,隻因最近宜春湖中荷花已開了大半。他倒風雅,觀花用膳兩不誤,而蕭何此刻心情卻沉重,仍要堆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
近了,便看到那一襲明黃,幾欲亂人眼。他負手立於亭中,近前不留一個宮人,孤身隻影,竟有幾分蕭瑟。
而慕初然循聲亦轉頭望向那一抹絳紅,知道自己等的人到了,踏了幾步到亭邊台階上。
蕭何近前來欲行禮,卻被他一手架住,“愛卿免禮,過來坐。”
聞言,蕭何隻是抿緊了嘴唇,便遂了他意,與他共坐於亭中石桌旁。
“傳膳!”慕初然揮了揮手,對著候在亭外的宮人說道。
許是見到蕭何,他心情不錯,連說話間都帶著春暖笑意,似有杏色光暈一般。蕭何抬眼,自他瞳仁裏映照出自己兩個小人像,心中一動,不由得躲開他的目光。
她不時要提醒自己,莫要忘記正事。
不一會兒,宮人們端著菜盤,陸續而來。這石桌雖大,卻也在片刻之間就被擺得幾乎滿滿的了。蕭何之前參加的宮宴,都是一道菜一道菜這麽吃下來的,還沒試過兩個人,吃這麽大一桌的菜,不覺有些過分鋪張。
“陛下,隻我二人用膳,這麽多未免吃不下,委實浪費了些。”蕭何指了指這桌上。
慕初然淡然一笑,“吃不下,自然會有宮人處理,不必擔心浪費。這些算是少的,朕今日想與你一同在這宜春湖邊上用膳,特意讓他們少準備了一些,就是怕你會不習慣。”
蕭何不禁在心中罵道,這還叫少準備了,真該讓這混賬皇帝去民間多看一看,普通人家的飯桌是何等模樣。
“來,你試試這個。”慕初然伸了筷子夾了一些菜放到蕭何麵前的小碗之中。
這石桌之上總共不過隻有三十多道菜,且都是按慕初然的吩咐,做的是小份,平日裏慕初然一人用膳,至少也是五十道菜以上,雖然很多菜他其實都吃不上。
禦廚也掌握了他的口味,每日隻在他常吃的那些菜上多下些功夫,其它菜都是隨意對付對付就行了。
雖然慕初然自己也覺得這規矩有些麻煩,但畢竟是祖製,他很小之時便這麽過了,他是一國之君,他麵前的菜擺得多,亦能彰顯國之強盛,然之,百姓桌上的菜才能擺得多。
如此一想,久而久之,他也不覺得是什麽問題。
平日裏用膳,慕初然身旁都是站了兩排人,有試菜的,傳菜的,今日也是怕蕭何不習慣,那些人如今都被他打發走了。連近身服侍的人都被攆到亭外候著,他隻想安安靜靜地跟她吃個飯而已。
慕初然夾菜夾得起勁了似的,蕭何麵前的小碗堆得像個小山。她尷尬一笑,“夠了,夠吃了。陛下,不用再給微臣夾菜了。”
慕初然才停了筷子,“你快嚐嚐,可喜歡?”
蕭何在心裏歎了口氣,提起筷子,夾了不知道是什麽明堂的東西,看也不看,就塞進嘴裏,食不知味,卻麵帶春風,笑意盈盈。她心中牽掛的是還在京兆府大牢裏的薛良安,不知道此刻正在遭受何等酷刑,而他所受之罪,皆是拜麵前此人所賜。
“此時萬不可衝動,先打聽清楚再從長計議。”他仍是擔心她衝動行事。隻因他知道她脾性,對於自己一方的人,總會特別看顧,有時便為了救人,而失去素日裏的冷靜。這雖是她的優點,卻也是她的缺點。
蕭何嗯了一聲,便越過他,出門去了。
今日不用早朝,蕭何早早地來到禦書房門口,劉公公果然在那裏候著,便知是慕初然已在禦書房內批閱奏章。劉公公遠遠地見到蕭何來了,便迎上去施禮,“蕭大人,可是來見皇上的?”
蕭何向劉公公鄭重迴禮,道:“非也,本官是來找劉公公你的。”
劉公公微微一愣,遂笑道:“不知大人找老奴有何事?”
蕭何才解釋道:“聽說昨日禦醫薛良安犯事,被鎖入京兆府衙的大牢裏。這薛太醫曾於本官有恩,幾次救治本官,故而想問一問他所犯何事?還望劉公公指教一二。”
劉公公一搖拂塵,偏頭犯難,“原來是為了薛太醫啊,這……”
“難道他所犯之事還犯了忌諱,不能與人言?”蕭何大驚。
劉公公抬頭望了蕭何一眼,將其請到一邊廊下,才輕聲道:“此事涉及後宮,老奴也不敢多言。總之是有人舉報薛太醫借看診之際毒殺太妃,又將太後風寒誤診為中毒,才使得龍顏大怒。”
說著,劉公公又抬頭四下裏張望了一番,才繼續對蕭何言道:“此事證據確鑿,本該是按極刑處置的,但皇上卻認定了薛太醫尚有同黨,便交給京兆府去查辦了。蕭大人還是置身事外的好。”
“毒殺太妃?證據確鑿?”蕭何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可是誅九族的罪名,一旦定罪,薛家上下都不保了。
“若無其它事,老奴要去禦書房外候著,以免皇上傳召時,不見人。”劉公公又向蕭何施了一禮,便轉身告退了。
蕭何本來想問這證據到底是何物,卻見劉公公言辭閃爍,有意迴避,便不再追問,由得他去了。
近些時候,宮中並無太妃過世,那便是前些日子的事了,那麽久之前的事,竟然又被人翻了出來,這顯然是處心積慮的謀劃了。看來不一定跟慕初然有關。
但事情涉及到太後,也許跟太後有關也未嚐可知。
隻可惜這能吐真言的藥,隻有一瓶,否則也給太後喂上一瓶,讓她老實交代,到底有何詭計。
眼下看來此事,最清楚整個過程的,除了薛良安本人之外,就是慕初然了。不管是出於何種理由,蕭何這藥是不得不下了。
她先到了集賢殿,這事確實不能過於著急。
慕初然定然已經料到自己會擔心薛良安之事,若自己表現地太過急進,反而是失了方寸。越是此時,自己才越要鎮定。正如小十所勸,一切尚需從長計議。
在集賢殿裏,蕭何與禦史院的太學生閑聊,從史書上的趣味,東扯一句,西扯一句,故意將話題慢慢引至現下。她故作漫不經心狀,問道:“前些時候後宮歿了一位太妃,你們可知道其身份來曆?”
有人舉手,“大人可說的是今年二月初歿了的那位淑太妃?”
蕭何隱約記得正是自己帶著慕雲景離開皇宮那段時日,而那時宮中也唯有這位淑太妃過世。她點了點頭,“正是。”“學生隻知道先帝在位之時,因她誕下了二皇子,才被封為淑妃,至於其它,因為年月久了,也不曾有人說起,便不得而知了。”他說的確也是實情。
自從當年二皇子薨逝之後,慕初然被冊封太子,到先帝駕崩,再到慕初然登基,太子太傅唐清華幾乎是動用了文字獄等酷刑,將一切有關先太子跟二皇子的事跡全部抹殺,宮中典籍也甚少有記錄。
除了一些老宮人還依稀記得,其他人,尤其是新進宮的人皆不知道當今聖上曾有兩個兄長。可想民間知曉這皇家秘辛之人更是少之又少。
當年也因為唐清華之舉,導致當年支持先太子的不少大臣遭殃,其實也是唐清華借機鏟除異己罷了。他要剿殺的是所有不安分因素,以確保幼帝的江山穩固,從而自己的權力才能穩固。
料想那時他萬萬沒想到數年之後,自己會死在親手栽培的“傀儡”皇帝手中。
隻不過唐清華如此狠辣手段,更是讓人疑心那些傳聞,加上蕭何曾從慕雲景口中親耳所聞那些年過往,才更得以證實,此人當年確有翻雲覆雨的本事,攪動朝局,一手遮天。
可在他手下,淑妃都能安穩過活,這麽多年過去了,唐清華早已作古,怎麽又會輪到她被人毒殺呢?
這讓蕭何實在想不通了,一個深居後宮的老女人,無權無勢,又能礙到了何人呢?而薛良安入朝為禦醫不過十數載,並無根基,那人指證薛良安毒殺太妃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且薛家一向遠離朝局,不參政事,薛良安做為醫者,從來都是盡心盡力,醫術精湛,不辭勞苦。如此良醫,又是誰想來害他呢?若薛家當真蒙難,那幕後主使之人將得到何好處?
一連串不解之謎,讓蕭何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午膳之前,慕初然派人來宣蕭何,命其與他共同進膳。
蕭何心中一怔,又驚又喜,驚的是這麽快慕初然就主動找她來了,怕是已經知道自己早晨跟劉公公打聽的事,喜的是老天又將機會送到她手邊,她正愁找不到合適時機對慕初然下藥呢。
她跟著傳話的小太監同去,這小太監帶的路卻不是通往前朝大殿,似乎是往禦花園方向。
慕初然將午膳擺在禦花園內,隻因最近宜春湖中荷花已開了大半。他倒風雅,觀花用膳兩不誤,而蕭何此刻心情卻沉重,仍要堆出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
近了,便看到那一襲明黃,幾欲亂人眼。他負手立於亭中,近前不留一個宮人,孤身隻影,竟有幾分蕭瑟。
而慕初然循聲亦轉頭望向那一抹絳紅,知道自己等的人到了,踏了幾步到亭邊台階上。
蕭何近前來欲行禮,卻被他一手架住,“愛卿免禮,過來坐。”
聞言,蕭何隻是抿緊了嘴唇,便遂了他意,與他共坐於亭中石桌旁。
“傳膳!”慕初然揮了揮手,對著候在亭外的宮人說道。
許是見到蕭何,他心情不錯,連說話間都帶著春暖笑意,似有杏色光暈一般。蕭何抬眼,自他瞳仁裏映照出自己兩個小人像,心中一動,不由得躲開他的目光。
她不時要提醒自己,莫要忘記正事。
不一會兒,宮人們端著菜盤,陸續而來。這石桌雖大,卻也在片刻之間就被擺得幾乎滿滿的了。蕭何之前參加的宮宴,都是一道菜一道菜這麽吃下來的,還沒試過兩個人,吃這麽大一桌的菜,不覺有些過分鋪張。
“陛下,隻我二人用膳,這麽多未免吃不下,委實浪費了些。”蕭何指了指這桌上。
慕初然淡然一笑,“吃不下,自然會有宮人處理,不必擔心浪費。這些算是少的,朕今日想與你一同在這宜春湖邊上用膳,特意讓他們少準備了一些,就是怕你會不習慣。”
蕭何不禁在心中罵道,這還叫少準備了,真該讓這混賬皇帝去民間多看一看,普通人家的飯桌是何等模樣。
“來,你試試這個。”慕初然伸了筷子夾了一些菜放到蕭何麵前的小碗之中。
這石桌之上總共不過隻有三十多道菜,且都是按慕初然的吩咐,做的是小份,平日裏慕初然一人用膳,至少也是五十道菜以上,雖然很多菜他其實都吃不上。
禦廚也掌握了他的口味,每日隻在他常吃的那些菜上多下些功夫,其它菜都是隨意對付對付就行了。
雖然慕初然自己也覺得這規矩有些麻煩,但畢竟是祖製,他很小之時便這麽過了,他是一國之君,他麵前的菜擺得多,亦能彰顯國之強盛,然之,百姓桌上的菜才能擺得多。
如此一想,久而久之,他也不覺得是什麽問題。
平日裏用膳,慕初然身旁都是站了兩排人,有試菜的,傳菜的,今日也是怕蕭何不習慣,那些人如今都被他打發走了。連近身服侍的人都被攆到亭外候著,他隻想安安靜靜地跟她吃個飯而已。
慕初然夾菜夾得起勁了似的,蕭何麵前的小碗堆得像個小山。她尷尬一笑,“夠了,夠吃了。陛下,不用再給微臣夾菜了。”
慕初然才停了筷子,“你快嚐嚐,可喜歡?”
蕭何在心裏歎了口氣,提起筷子,夾了不知道是什麽明堂的東西,看也不看,就塞進嘴裏,食不知味,卻麵帶春風,笑意盈盈。她心中牽掛的是還在京兆府大牢裏的薛良安,不知道此刻正在遭受何等酷刑,而他所受之罪,皆是拜麵前此人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