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正民的話讓李照庭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他忿忿道:“莫不是齊侍郎派人監視我府上動靜,不然怎麽知道得這麽清楚?”
“原來真有其事啊,多謝尚書大人告知。”齊正民做了個拱手,一臉無賴的笑容。李照庭才意識到他剛才隻是隨口一說,並無真憑實據,反而讓自己一反問倒成了不打自招的印證。
可這齊正民原先跟在吏部尚書汪思意身後看都不夠看,如今居然敢在朝堂之上質問自己。雖然他戳穿了自己妄圖夾帶私逃的真相,但隻要他咬死不認,也沒人敢說他什麽。畢竟朝廷二品大員不是你想治罪就治罪的。
殿上段衡瞧著這麽一出戲,差點都要捂著嘴偷樂了。
他也沒料到齊正民如此有膽色,敢當堂叫板李照庭,看那一向話也不多的吏部尚書汪思意見自己屬下強出風頭,簡直臉都嚇白了,一個勁地給齊正民使眼色。可是齊正民就是活生生看不見似的,還跟李照庭繼續你一言我一語的唇槍舌劍。
齊正民直麵李照庭,不懼官威,卻也著實算得上是以下犯上。朝中李照庭一派紛紛站出來為其說話,都說李尚書如何殫精竭慮為國為民,之前賑災還開放私庫以貼補不足,簡直是百官之典範。
沈蘇杭聽這廂吹捧得實在有些過了,忍不住出言譏諷道:“此話傳到宮外去,不知道的還當是我大殷官員個個都私庫豐盈,動不動皆可與國庫相比。那真是讓臣等白白擔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此言一出,便有幾個四品文官點頭讚同,紛紛陳述己見,明裏暗裏都指著戶部尚書李照庭霸著朝廷的錢袋子,卻暗地裏中飽私囊。
這恐怕是段衡擔任監國以來,最有意思的一次早朝了。沉寂了有一段日子的朝堂,終於又活起來了。
他細細看時,有如左丞柳深明、鴻臚寺卿沈蘇杭一類的中立派,前者奉守中庸,各不相幫,明哲保身為上,而後者卻是憑自己心性,隻認一個理字,不站隊故而不跟風。
又有如戶部尚書李照庭、工部尚書林恩之激進派,他們均是大膽提出己見,卻處處為自己打算,蠅營狗苟,其心昭昭。
如今還有吏部侍郎齊正民之流,雖看似滿腔正義,實則也各懷鬼胎,不過是見以李照庭為首的一派逐漸式微,趁機落井下石罷了。
他再看吏部尚書汪思意,表麵上是在相勸,做足了表情,莫不痛惜,卻也隻不輕不重的點到即止,與自己在殿上這看戲的架勢倒有幾分不謀而合。
汪思意其人,確實有趣得很。按道理說,吏部本應列為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怎麽都不應該看戶部尚書的臉色吧,但素日裏李照庭結黨營私,人脈廣博,近幾年更是扶植自己門生上位。故而在朝堂中幾乎一麵倒,李派人數占了上風,已成一言堂之勢。
汪思意能忍得下這口氣?自然是不能的。他要捉李照庭的痛腳,又要避免自己過於冒頭,借刀殺人才是王道。
閬江江堤一事,隻是開端,汪思意得到消息閬江三州一帶受災嚴重,便已然清楚江堤工程定是有蹊蹺。孫叔通上報當地官員貪汙工程款項一事,汪思意也是知曉的,但他自己不接這燙手山芋,反倒叫人輾轉將消息遞給季長歌。
一則是算準了季長歌這嫉惡如仇的急脾氣,一定見不得有人魚肉百姓,且還是修繕江堤此等大事,二則是有人替自己背後捅李照庭一刀,自己連麵都不用露,便能坐享漁翁之利,這買賣劃算得很。
隻可惜兩虎相鬥,季長歌居然是隻紙老虎,不僅被慕初然落罪打入大牢,連李照庭的分毫都沒傷到。但汪思意卻不氣餒,他隻等一個機會,等慕初然的疑心起,等李照庭放鬆大意,才是他下一步棋落子之時。
而正是不久前汪思意得到了消息,慕初然根本不在南苑,才讓他心念一動,皇上借養病之際卻實則不在皇都,掐算之下便明白了他能去的地方。這才是他等的時候,終於到了。
故今日早朝時,才有了齊正民當眾叫板李照庭一幕。
眼見著朝堂已然變成了廟口菜市一般吵雜無序,段衡抬手挖了挖耳朵,又偏頭望了一眼那香纂鍾的時辰,也差不多到了下朝的時候了,便故意咳嗽了兩聲,意圖插話。
李照庭聞聲,便上前一步,請段衡來做定奪,盡快頒布政令。
段衡麵上露出一個懶散的笑容,緩緩道:“如今秋收已過,貿然再增新稅令,恐有民怨,不如等些時候陛下迴宮複朝時,由陛下來定奪可好?”
李照庭便道:“陛下已命世子監國,事事都等陛下迴朝來再做決斷,那敢問世子,可知監國為何意?”
見李照庭將目標轉移至段衡,齊正民如野狗一般緊咬不放,“方才還聽說有人指下官以下犯上,李尚書這話不僅是質疑皇上的聖明,也對世子監國是大大的不敬。我要請問一下尚書大人,這該當何罪?”
齊正民說最後一句時,拱手轉向了自家大人,且深深鞠了一躬,將眾人的視線引自吏部尚書汪思意。
李照庭嗤鼻一笑,他料定這做慣老好人的汪思意也不敢說些什麽,卻聽汪思意上前一步,緩緩道來:“根據本朝曆法,官員對陛下不敬,立即革職查辦,重則午門斬首以儆效尤。以下犯上者,重打五十大板,罰俸三月。”
正在李照庭錯愕不已時,段衡站起身來圓場道:“想李尚書也隻不過是一時口快,無心之失,就不用追究到律典上去,上綱上線。今兒時辰也不早,若無其它事就先退朝吧。”
雖然此事暫且告了一段落,退朝之時,李照庭更是腳下生風,走得最快。
汪思意與自己幾個部下則是邊說邊笑著,慢慢走出勤政殿。
沈蘇杭故意落在了後麵,在廊道下似故意等著段衡。段衡從殿內一出來就看到他站在那兒,幾步上前去,與他並肩而立。
“沈兄,對今日之事有何見解?”段衡一開口就問道。
沈蘇杭卻眉頭微蹙,“怕是朝堂之上將有一場改革,陛下幾時迴宮,世子可清楚?”
段衡笑著搖了搖頭,“我若是清楚,也不會在殿上被他們逼得隻能搪塞其詞。”
他二人結伴沿甬道而出,卻碰到了等在一邊的阿碧,公主的貼身宮女。阿碧乖巧地向他們施禮之後,對段衡言道:“世子,公主請你留步,她有些話想邀你一敘。”
段衡本欲與沈蘇杭再就朝堂局勢多說一會兒,卻不想被公主派人攔下,沈蘇杭便抬手做了一個手勢,請他先去。段衡拔腳跟在阿碧身後走了兩步,又有些不甘心似得,轉頭迴頭扯住沈蘇杭衣袖,輕聲道:“午後我去你府上。”
沈蘇杭迴頭時,段衡已閃身出去數步之遙,跟在那抹桃紅色後,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俊逸。他才不禁一笑,這世子為人颯爽,跟他共事倒是痛快。
段衡見到慕清綰時,她正坐在院中,手中正把玩著一支笛子,做工精細,從成色上看,也頗有些年頭,不過這笛子他之前在她宮裏麵也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新入的玩意兒。
“公主有禮了。”段衡故意作了一揖。
慕清綰聽到他聲音,才轉頭過來,“衡哥哥你可算來了。”
本來他們自小一起長大,平日裏見麵也沒有那麽多虛禮的,慕清綰起身便過來扯著段衡要他陪自己坐下,“過來坐,清綰有事請教。”
段衡似故意拉開一截距離,望著慕清綰,“喲!清綰幾時開始會用請教二字了?”
“你能告訴我,蕭大人去嶽山視察祭天台,幾時能迴皇都呢?”慕清綰麵露赧色,一副小女兒嬌態,著急打聽心上人的事,便不介意段衡的打趣了。
段衡搖頭一笑,他來之前就已經猜到這丫頭是找自己打聽蕭何之事。說來也奇,早前太後亦吩咐過他去查蕭何行蹤,但派出去的人到了嶽山都沒找到蕭何人影。
怕隻怕他根本就沒去嶽山,而是跟慕初然同路南下了。
但慕初然既然有此安排自然是不想讓人知道,他也不可能在此時戳破,便對慕清綰道:“祭天是何等大事,自然要實地親自查驗各種設施是否有人看慣護養,一來二去也需耗些時候。姨母沒跟你說過嗎?”
慕清綰眉頭一皺,“莫要再提母後,我打聽不到蕭大人的事,想去南苑看看皇兄,她都不準。先前你家的笙憶也來求見皇兄,被母後打發迴去,我倒想若是我去,母後該要同意的。可她居然不許我出宮!”
說著,她忿忿地將手中笛子敲在院中的石桌上,霎時一聲清脆的響聲,才她立刻反應過來,趕緊拿起笛子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磕碰或者劃傷,生怕自己的無心之舉把這笛子不小心損壞,就不好向主人交代了。
“原來真有其事啊,多謝尚書大人告知。”齊正民做了個拱手,一臉無賴的笑容。李照庭才意識到他剛才隻是隨口一說,並無真憑實據,反而讓自己一反問倒成了不打自招的印證。
可這齊正民原先跟在吏部尚書汪思意身後看都不夠看,如今居然敢在朝堂之上質問自己。雖然他戳穿了自己妄圖夾帶私逃的真相,但隻要他咬死不認,也沒人敢說他什麽。畢竟朝廷二品大員不是你想治罪就治罪的。
殿上段衡瞧著這麽一出戲,差點都要捂著嘴偷樂了。
他也沒料到齊正民如此有膽色,敢當堂叫板李照庭,看那一向話也不多的吏部尚書汪思意見自己屬下強出風頭,簡直臉都嚇白了,一個勁地給齊正民使眼色。可是齊正民就是活生生看不見似的,還跟李照庭繼續你一言我一語的唇槍舌劍。
齊正民直麵李照庭,不懼官威,卻也著實算得上是以下犯上。朝中李照庭一派紛紛站出來為其說話,都說李尚書如何殫精竭慮為國為民,之前賑災還開放私庫以貼補不足,簡直是百官之典範。
沈蘇杭聽這廂吹捧得實在有些過了,忍不住出言譏諷道:“此話傳到宮外去,不知道的還當是我大殷官員個個都私庫豐盈,動不動皆可與國庫相比。那真是讓臣等白白擔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此言一出,便有幾個四品文官點頭讚同,紛紛陳述己見,明裏暗裏都指著戶部尚書李照庭霸著朝廷的錢袋子,卻暗地裏中飽私囊。
這恐怕是段衡擔任監國以來,最有意思的一次早朝了。沉寂了有一段日子的朝堂,終於又活起來了。
他細細看時,有如左丞柳深明、鴻臚寺卿沈蘇杭一類的中立派,前者奉守中庸,各不相幫,明哲保身為上,而後者卻是憑自己心性,隻認一個理字,不站隊故而不跟風。
又有如戶部尚書李照庭、工部尚書林恩之激進派,他們均是大膽提出己見,卻處處為自己打算,蠅營狗苟,其心昭昭。
如今還有吏部侍郎齊正民之流,雖看似滿腔正義,實則也各懷鬼胎,不過是見以李照庭為首的一派逐漸式微,趁機落井下石罷了。
他再看吏部尚書汪思意,表麵上是在相勸,做足了表情,莫不痛惜,卻也隻不輕不重的點到即止,與自己在殿上這看戲的架勢倒有幾分不謀而合。
汪思意其人,確實有趣得很。按道理說,吏部本應列為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怎麽都不應該看戶部尚書的臉色吧,但素日裏李照庭結黨營私,人脈廣博,近幾年更是扶植自己門生上位。故而在朝堂中幾乎一麵倒,李派人數占了上風,已成一言堂之勢。
汪思意能忍得下這口氣?自然是不能的。他要捉李照庭的痛腳,又要避免自己過於冒頭,借刀殺人才是王道。
閬江江堤一事,隻是開端,汪思意得到消息閬江三州一帶受災嚴重,便已然清楚江堤工程定是有蹊蹺。孫叔通上報當地官員貪汙工程款項一事,汪思意也是知曉的,但他自己不接這燙手山芋,反倒叫人輾轉將消息遞給季長歌。
一則是算準了季長歌這嫉惡如仇的急脾氣,一定見不得有人魚肉百姓,且還是修繕江堤此等大事,二則是有人替自己背後捅李照庭一刀,自己連麵都不用露,便能坐享漁翁之利,這買賣劃算得很。
隻可惜兩虎相鬥,季長歌居然是隻紙老虎,不僅被慕初然落罪打入大牢,連李照庭的分毫都沒傷到。但汪思意卻不氣餒,他隻等一個機會,等慕初然的疑心起,等李照庭放鬆大意,才是他下一步棋落子之時。
而正是不久前汪思意得到了消息,慕初然根本不在南苑,才讓他心念一動,皇上借養病之際卻實則不在皇都,掐算之下便明白了他能去的地方。這才是他等的時候,終於到了。
故今日早朝時,才有了齊正民當眾叫板李照庭一幕。
眼見著朝堂已然變成了廟口菜市一般吵雜無序,段衡抬手挖了挖耳朵,又偏頭望了一眼那香纂鍾的時辰,也差不多到了下朝的時候了,便故意咳嗽了兩聲,意圖插話。
李照庭聞聲,便上前一步,請段衡來做定奪,盡快頒布政令。
段衡麵上露出一個懶散的笑容,緩緩道:“如今秋收已過,貿然再增新稅令,恐有民怨,不如等些時候陛下迴宮複朝時,由陛下來定奪可好?”
李照庭便道:“陛下已命世子監國,事事都等陛下迴朝來再做決斷,那敢問世子,可知監國為何意?”
見李照庭將目標轉移至段衡,齊正民如野狗一般緊咬不放,“方才還聽說有人指下官以下犯上,李尚書這話不僅是質疑皇上的聖明,也對世子監國是大大的不敬。我要請問一下尚書大人,這該當何罪?”
齊正民說最後一句時,拱手轉向了自家大人,且深深鞠了一躬,將眾人的視線引自吏部尚書汪思意。
李照庭嗤鼻一笑,他料定這做慣老好人的汪思意也不敢說些什麽,卻聽汪思意上前一步,緩緩道來:“根據本朝曆法,官員對陛下不敬,立即革職查辦,重則午門斬首以儆效尤。以下犯上者,重打五十大板,罰俸三月。”
正在李照庭錯愕不已時,段衡站起身來圓場道:“想李尚書也隻不過是一時口快,無心之失,就不用追究到律典上去,上綱上線。今兒時辰也不早,若無其它事就先退朝吧。”
雖然此事暫且告了一段落,退朝之時,李照庭更是腳下生風,走得最快。
汪思意與自己幾個部下則是邊說邊笑著,慢慢走出勤政殿。
沈蘇杭故意落在了後麵,在廊道下似故意等著段衡。段衡從殿內一出來就看到他站在那兒,幾步上前去,與他並肩而立。
“沈兄,對今日之事有何見解?”段衡一開口就問道。
沈蘇杭卻眉頭微蹙,“怕是朝堂之上將有一場改革,陛下幾時迴宮,世子可清楚?”
段衡笑著搖了搖頭,“我若是清楚,也不會在殿上被他們逼得隻能搪塞其詞。”
他二人結伴沿甬道而出,卻碰到了等在一邊的阿碧,公主的貼身宮女。阿碧乖巧地向他們施禮之後,對段衡言道:“世子,公主請你留步,她有些話想邀你一敘。”
段衡本欲與沈蘇杭再就朝堂局勢多說一會兒,卻不想被公主派人攔下,沈蘇杭便抬手做了一個手勢,請他先去。段衡拔腳跟在阿碧身後走了兩步,又有些不甘心似得,轉頭迴頭扯住沈蘇杭衣袖,輕聲道:“午後我去你府上。”
沈蘇杭迴頭時,段衡已閃身出去數步之遙,跟在那抹桃紅色後,顯得他身形愈發挺拔俊逸。他才不禁一笑,這世子為人颯爽,跟他共事倒是痛快。
段衡見到慕清綰時,她正坐在院中,手中正把玩著一支笛子,做工精細,從成色上看,也頗有些年頭,不過這笛子他之前在她宮裏麵也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新入的玩意兒。
“公主有禮了。”段衡故意作了一揖。
慕清綰聽到他聲音,才轉頭過來,“衡哥哥你可算來了。”
本來他們自小一起長大,平日裏見麵也沒有那麽多虛禮的,慕清綰起身便過來扯著段衡要他陪自己坐下,“過來坐,清綰有事請教。”
段衡似故意拉開一截距離,望著慕清綰,“喲!清綰幾時開始會用請教二字了?”
“你能告訴我,蕭大人去嶽山視察祭天台,幾時能迴皇都呢?”慕清綰麵露赧色,一副小女兒嬌態,著急打聽心上人的事,便不介意段衡的打趣了。
段衡搖頭一笑,他來之前就已經猜到這丫頭是找自己打聽蕭何之事。說來也奇,早前太後亦吩咐過他去查蕭何行蹤,但派出去的人到了嶽山都沒找到蕭何人影。
怕隻怕他根本就沒去嶽山,而是跟慕初然同路南下了。
但慕初然既然有此安排自然是不想讓人知道,他也不可能在此時戳破,便對慕清綰道:“祭天是何等大事,自然要實地親自查驗各種設施是否有人看慣護養,一來二去也需耗些時候。姨母沒跟你說過嗎?”
慕清綰眉頭一皺,“莫要再提母後,我打聽不到蕭大人的事,想去南苑看看皇兄,她都不準。先前你家的笙憶也來求見皇兄,被母後打發迴去,我倒想若是我去,母後該要同意的。可她居然不許我出宮!”
說著,她忿忿地將手中笛子敲在院中的石桌上,霎時一聲清脆的響聲,才她立刻反應過來,趕緊拿起笛子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磕碰或者劃傷,生怕自己的無心之舉把這笛子不小心損壞,就不好向主人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