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樂山出去雲遊四海,訪名川遊大澤,樂得逍遙自在,卻把鍋甩給了自家兒子。
沈蘇杭麵對旁人眼紅豔羨的四品鴻臚寺卿,對待起來也有幾分他父親的味道,微微一笑便也接受了。至於旁人諷刺他倚仗聖恩,倚仗父親的功勞,他也毫不在意。
每當別人善意或者不懷好意地提起這一點時,沈蘇杭並毫不遮掩,他總會爽朗一笑,大大方方地說:“您說的沒錯,我正是順承天恩,子承父業,一個鴻臚寺卿,正成全了在下沈蘇杭己的忠孝兩全,豈不美哉?”
旁人被他這麽一堵,竟是再也說不得半分。這時候沈蘇杭就會眉眼裏笑得大氣風流,似乎對自己的這一番說辭頗為滿意。若說他麵上淡淡時的神色像極了沈樂山,那他一笑起來就全然是他自己了——如同二月裏剪出修長柳枝的拂麵春風吹到了四月間,將要吹醒人間最晚的一支桃花,無限大氣,萬裏留春。
其實以上那句話並不能令大多數人心悅臣服,真正讓他們啞口無言的,自然是沈蘇杭不遜於其父的累累傳奇。
沈蘇杭與他父親沈樂山雖然都是鴻臚寺卿,但兩人秉持的外交方法和習慣都略有出入。沈樂山自己活得就是名士風度,外交風格往往高雅溫和,頗似商朝傳世的古老編鍾,一敲起來猶如重重聖人隔世而來。沈蘇杭則更傾向於風流才子,行事風格往往平易而有幾分恰到好處的肆意,他與其父相似的那副好模樣也是自成一番清俊,宛若人心口的一粒朱砂,清秀無雙,風華絕豔。
沈氏父子一前一後承襲鴻臚寺卿,看起來不過像是一個沈家飛黃騰達的事。其實撥開這一層細細察看,其後奠定的正是大殷的兩種外交風格的穩定成型,是鴻臚寺卿地位不容小覷的開始,是從國家外部保證國泰民安的泰山石。這二位的傳奇更是對於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此處暫且壓下不表。
如此之下,看得清局勢的聰明人是不會試圖動搖沈家半分根基。實際上沈蘇杭家也並無根基,不是不能如此,而是不屑於如此。對於這前後二位鴻臚寺卿而言,沒什麽事情比自己的羽毛更要緊,拉幫結派,占山為王,都沒什麽意思,有這個閑空不如爬爬山玩玩水。
隻有外行不懂,看熱鬧的人才會視沈家根基薄弱、又無後山,拿沈家試圖開刀給皇上添堵。
正如眼下這一位周參將。自己先前一番慷慨陳詞被元老方凝瑜不動聲色地懟了迴來,自己眼下正是沒臉,想拉一個人下水正好陪著自己沒臉。一時之間沒考慮許多,見著沈蘇杭一副事不關己的冷淡模樣便選他下手。
“沈寺卿好雅興。如此外交大事竟也能不動聲色,作壁上觀?就衝著您身上那身四品鴻臚寺卿的官服,您不該對此說點什麽嗎?還是說您往日隻顧著遊玩盡興,而今根本無話可說?”
周參將身為武將,向來對文官那些個籌謀攻略,安國定邦之策頗為輕視,認為沒什麽比手中百萬兵符,腰間三尺長劍更能夠保家衛國的。大殷卻又是個看重文官的國家,有著同等品級文官居右的製度,故心下暗自不服了許久。今日似乎是覺得自己找到了軟包子,說話間望著沈蘇杭,麵上有些好整以暇的模樣,一手按著腰間長劍,口中卻咄咄相逼。
眾人聞言,不清楚的都隻道沈蘇杭今日倒了黴,無端被波及。心裏明白著的,隻暗暗為周參將捏了把汗。
慕初然覺得當下這一幕有趣極了。沈家確實淡泊名利,加之在朝中並無根基,周參將一時眼瞎看錯也是有的。但做君王的自己心裏明白著呢,也正是因為沈家不屑於結黨營私,這遊說外邦,亂世之中撥正乾坤的大事才正能交給他們。無根基看起來是他們的弱點,使他們虛不可擊;但實際上也正是他們絕佳的護身符,免除一切莫須有的攻擊。
這眼下,不知道沈蘇杭會怎麽接呢?
沈蘇杭果然不似他那位聽過千言萬語也絕不動聲色的父親,給人以“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壓迫感,他的反應很像個正常人。
他那張有著風流氣度的臉上先是略微詫異了一瞬,似乎是沒想到周參將此時會對他一個不做聲的人發難,而後略微思考了一下方才開口。在這表情變化的全過程中,周參將很是耐心地仔細消費他的困窘。
“微臣以為,周參將教訓的是。”此言一出,慕初然及眾臣都有些出乎意料,沈蘇杭什麽時候轉了性子,變得姿態如此低眉做小?
“罷了罷了,南嘉知道沈大人的寺卿之位從其父。料想《四時感懷錄》如此的大作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寫成的,也就不難為沈大人了。還是勞煩沈大人迴去好好讀讀令尊書中對於奉國的敘述,個中辭藻,讀來令人如臨其境。”
一旁的周參將已然有些趾高氣昂,大殷傳的神乎其神的鴻臚寺卿,也不過如此。
沈蘇杭卻沒讓他得意太久,他接著說:“微臣昔日前去奉國之時,正是十三歲從父而去。父親偶有空閑,帶餘走街串市,自覺與我大殷風物頗有不同。微臣當時年紀尚小,多番拙見礙於一介草民莽莽無名不得見天。餘父見微臣心有所感,出於鼓舞之心將其收入一冊薄文,想來冊中好像沒有第二章關於奉國的描寫了。現在想來,周參將所說的那一章,約莫正是微臣所做。”
沈蘇杭眉眼間帶著幾分疑惑不解的糾結,一副不知當講不當講下去的模樣。他望了幾眼被上番話怔住的周參將,好似下了很大決心,接著開口。
“聽方才周參將言語中的意思,應是覺得那篇文寫的還算具體詳細,周參將既然如此熟悉,那應該不用沈某再誦一遍了吧。”
氣氛一時無話,眾人隻感慨周參將這是撞到了釘子上,沒動得了沈蘇杭半分,卻讓自己更加沒臉了。
慕初然身為君主,自然懂得照顧臣下的尷尬情緒,連忙笑著打岔道:“沈愛卿父親編纂的《四時感懷錄》奧妙精深,這樣的好書周參將也讀過,看來我大殷真是人才濟濟!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眾臣聞言尚在思索,季長歌已然窺探到個中意思,出列恭賀道:“臣恭賀陛下,此乃天佑我大殷。”
瞬時朝堂上都明白過來,緊跟著這位聰明的季守備話聲,一時間朝堂之上齊聲同賀:“天佑大殷!”
困窘的周南嘉與麵上笑意淡淡的沈蘇杭皆在恭賀地朝臣之中,一場鬧劇自此悄無聲息地結束。
早朝風波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一步棋周南嘉走得雖然錯亂,卻歪打正著,讓眾臣當中的糊塗人看清了沈家的鴻臚寺卿並非徒有虛名,當然其中不包括在家吃橘子的蕭何。
第二日,蕭何又是在邊吃橘子邊聽段衡瞎模仿之中開始的。
蕭何隻道段衡雖身處秦樓伎館之間,不料他對於天子朝堂之上的這種奇聞異事也是頗為上心。不過在這九月天裏,趁著皇都還沒有徹底冷起來,佐著橘子當茶餘飯後的閑故事聽也很是愜意。
段衡一通模仿完之後,唇幹舌燥,坐下來給自己倒茶。看麵前蕭何橘子皮已然吃成了一堆小山,匆匆忙忙喝了一口茶就去攔他。蕭何手中的橘子正褪幹淨了皮準備往口中送,段衡突如其來攔住他搞得蕭何很是懵。
“你看看你,這兩天盡吃橘子,又不是以後吃不著了。”
蕭何無奈地吧唧著嘴,心裏想著:縱使今年能吃著,倘若明年奉國的使團不來了可不就吃不著了嘛?
段衡仿佛看出了他心中所想,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
“唉,你看看你這摳門的樣子。人家不送上門你自己不會去訂嘛?充其量貴一點咯,又不是沒那個銀子。”
蕭何聞言整張臉都垮了下來,不好意思,她還真沒這個銀子。
段衡察覺到了自己言語中的失誤,又正色道:“銀子我出,橘子管夠。”
蕭何並不在意段衡這番話當中的情意,她隻想要迴段衡手裏的那個橘子。
世事無常,照如今這般的暗殺攻勢,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年此時都尚且是個未知數。更加上人情百態,明年還有人會與自己坐在此處吃橘子話閑故事嗎?就算有,來人又會是誰?有些話當時珍重也就罷了,不應該記著一生一世,當成長期有效的票據。她蕭何從來不寄希望與飄渺雲霧之間,她隻活當下。
段衡並未察覺自己的話有讓蕭何有何欣慰之處,正兀自思索自己哪裏說得不對嗎?就聽見眼前人淡淡發聲。
“聽世子所言,這位鴻臚寺卿沈蘇杭沈大人,倒是真真不簡單。”
蕭何明顯不想在於此糾纏,特意拋出了這位沈大人前來轉移段衡的話題。段衡並未察覺,隻當她是生了幾分好奇。
沈蘇杭麵對旁人眼紅豔羨的四品鴻臚寺卿,對待起來也有幾分他父親的味道,微微一笑便也接受了。至於旁人諷刺他倚仗聖恩,倚仗父親的功勞,他也毫不在意。
每當別人善意或者不懷好意地提起這一點時,沈蘇杭並毫不遮掩,他總會爽朗一笑,大大方方地說:“您說的沒錯,我正是順承天恩,子承父業,一個鴻臚寺卿,正成全了在下沈蘇杭己的忠孝兩全,豈不美哉?”
旁人被他這麽一堵,竟是再也說不得半分。這時候沈蘇杭就會眉眼裏笑得大氣風流,似乎對自己的這一番說辭頗為滿意。若說他麵上淡淡時的神色像極了沈樂山,那他一笑起來就全然是他自己了——如同二月裏剪出修長柳枝的拂麵春風吹到了四月間,將要吹醒人間最晚的一支桃花,無限大氣,萬裏留春。
其實以上那句話並不能令大多數人心悅臣服,真正讓他們啞口無言的,自然是沈蘇杭不遜於其父的累累傳奇。
沈蘇杭與他父親沈樂山雖然都是鴻臚寺卿,但兩人秉持的外交方法和習慣都略有出入。沈樂山自己活得就是名士風度,外交風格往往高雅溫和,頗似商朝傳世的古老編鍾,一敲起來猶如重重聖人隔世而來。沈蘇杭則更傾向於風流才子,行事風格往往平易而有幾分恰到好處的肆意,他與其父相似的那副好模樣也是自成一番清俊,宛若人心口的一粒朱砂,清秀無雙,風華絕豔。
沈氏父子一前一後承襲鴻臚寺卿,看起來不過像是一個沈家飛黃騰達的事。其實撥開這一層細細察看,其後奠定的正是大殷的兩種外交風格的穩定成型,是鴻臚寺卿地位不容小覷的開始,是從國家外部保證國泰民安的泰山石。這二位的傳奇更是對於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此處暫且壓下不表。
如此之下,看得清局勢的聰明人是不會試圖動搖沈家半分根基。實際上沈蘇杭家也並無根基,不是不能如此,而是不屑於如此。對於這前後二位鴻臚寺卿而言,沒什麽事情比自己的羽毛更要緊,拉幫結派,占山為王,都沒什麽意思,有這個閑空不如爬爬山玩玩水。
隻有外行不懂,看熱鬧的人才會視沈家根基薄弱、又無後山,拿沈家試圖開刀給皇上添堵。
正如眼下這一位周參將。自己先前一番慷慨陳詞被元老方凝瑜不動聲色地懟了迴來,自己眼下正是沒臉,想拉一個人下水正好陪著自己沒臉。一時之間沒考慮許多,見著沈蘇杭一副事不關己的冷淡模樣便選他下手。
“沈寺卿好雅興。如此外交大事竟也能不動聲色,作壁上觀?就衝著您身上那身四品鴻臚寺卿的官服,您不該對此說點什麽嗎?還是說您往日隻顧著遊玩盡興,而今根本無話可說?”
周參將身為武將,向來對文官那些個籌謀攻略,安國定邦之策頗為輕視,認為沒什麽比手中百萬兵符,腰間三尺長劍更能夠保家衛國的。大殷卻又是個看重文官的國家,有著同等品級文官居右的製度,故心下暗自不服了許久。今日似乎是覺得自己找到了軟包子,說話間望著沈蘇杭,麵上有些好整以暇的模樣,一手按著腰間長劍,口中卻咄咄相逼。
眾人聞言,不清楚的都隻道沈蘇杭今日倒了黴,無端被波及。心裏明白著的,隻暗暗為周參將捏了把汗。
慕初然覺得當下這一幕有趣極了。沈家確實淡泊名利,加之在朝中並無根基,周參將一時眼瞎看錯也是有的。但做君王的自己心裏明白著呢,也正是因為沈家不屑於結黨營私,這遊說外邦,亂世之中撥正乾坤的大事才正能交給他們。無根基看起來是他們的弱點,使他們虛不可擊;但實際上也正是他們絕佳的護身符,免除一切莫須有的攻擊。
這眼下,不知道沈蘇杭會怎麽接呢?
沈蘇杭果然不似他那位聽過千言萬語也絕不動聲色的父親,給人以“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壓迫感,他的反應很像個正常人。
他那張有著風流氣度的臉上先是略微詫異了一瞬,似乎是沒想到周參將此時會對他一個不做聲的人發難,而後略微思考了一下方才開口。在這表情變化的全過程中,周參將很是耐心地仔細消費他的困窘。
“微臣以為,周參將教訓的是。”此言一出,慕初然及眾臣都有些出乎意料,沈蘇杭什麽時候轉了性子,變得姿態如此低眉做小?
“罷了罷了,南嘉知道沈大人的寺卿之位從其父。料想《四時感懷錄》如此的大作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寫成的,也就不難為沈大人了。還是勞煩沈大人迴去好好讀讀令尊書中對於奉國的敘述,個中辭藻,讀來令人如臨其境。”
一旁的周參將已然有些趾高氣昂,大殷傳的神乎其神的鴻臚寺卿,也不過如此。
沈蘇杭卻沒讓他得意太久,他接著說:“微臣昔日前去奉國之時,正是十三歲從父而去。父親偶有空閑,帶餘走街串市,自覺與我大殷風物頗有不同。微臣當時年紀尚小,多番拙見礙於一介草民莽莽無名不得見天。餘父見微臣心有所感,出於鼓舞之心將其收入一冊薄文,想來冊中好像沒有第二章關於奉國的描寫了。現在想來,周參將所說的那一章,約莫正是微臣所做。”
沈蘇杭眉眼間帶著幾分疑惑不解的糾結,一副不知當講不當講下去的模樣。他望了幾眼被上番話怔住的周參將,好似下了很大決心,接著開口。
“聽方才周參將言語中的意思,應是覺得那篇文寫的還算具體詳細,周參將既然如此熟悉,那應該不用沈某再誦一遍了吧。”
氣氛一時無話,眾人隻感慨周參將這是撞到了釘子上,沒動得了沈蘇杭半分,卻讓自己更加沒臉了。
慕初然身為君主,自然懂得照顧臣下的尷尬情緒,連忙笑著打岔道:“沈愛卿父親編纂的《四時感懷錄》奧妙精深,這樣的好書周參將也讀過,看來我大殷真是人才濟濟!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眾臣聞言尚在思索,季長歌已然窺探到個中意思,出列恭賀道:“臣恭賀陛下,此乃天佑我大殷。”
瞬時朝堂上都明白過來,緊跟著這位聰明的季守備話聲,一時間朝堂之上齊聲同賀:“天佑大殷!”
困窘的周南嘉與麵上笑意淡淡的沈蘇杭皆在恭賀地朝臣之中,一場鬧劇自此悄無聲息地結束。
早朝風波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一步棋周南嘉走得雖然錯亂,卻歪打正著,讓眾臣當中的糊塗人看清了沈家的鴻臚寺卿並非徒有虛名,當然其中不包括在家吃橘子的蕭何。
第二日,蕭何又是在邊吃橘子邊聽段衡瞎模仿之中開始的。
蕭何隻道段衡雖身處秦樓伎館之間,不料他對於天子朝堂之上的這種奇聞異事也是頗為上心。不過在這九月天裏,趁著皇都還沒有徹底冷起來,佐著橘子當茶餘飯後的閑故事聽也很是愜意。
段衡一通模仿完之後,唇幹舌燥,坐下來給自己倒茶。看麵前蕭何橘子皮已然吃成了一堆小山,匆匆忙忙喝了一口茶就去攔他。蕭何手中的橘子正褪幹淨了皮準備往口中送,段衡突如其來攔住他搞得蕭何很是懵。
“你看看你,這兩天盡吃橘子,又不是以後吃不著了。”
蕭何無奈地吧唧著嘴,心裏想著:縱使今年能吃著,倘若明年奉國的使團不來了可不就吃不著了嘛?
段衡仿佛看出了他心中所想,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
“唉,你看看你這摳門的樣子。人家不送上門你自己不會去訂嘛?充其量貴一點咯,又不是沒那個銀子。”
蕭何聞言整張臉都垮了下來,不好意思,她還真沒這個銀子。
段衡察覺到了自己言語中的失誤,又正色道:“銀子我出,橘子管夠。”
蕭何並不在意段衡這番話當中的情意,她隻想要迴段衡手裏的那個橘子。
世事無常,照如今這般的暗殺攻勢,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年此時都尚且是個未知數。更加上人情百態,明年還有人會與自己坐在此處吃橘子話閑故事嗎?就算有,來人又會是誰?有些話當時珍重也就罷了,不應該記著一生一世,當成長期有效的票據。她蕭何從來不寄希望與飄渺雲霧之間,她隻活當下。
段衡並未察覺自己的話有讓蕭何有何欣慰之處,正兀自思索自己哪裏說得不對嗎?就聽見眼前人淡淡發聲。
“聽世子所言,這位鴻臚寺卿沈蘇杭沈大人,倒是真真不簡單。”
蕭何明顯不想在於此糾纏,特意拋出了這位沈大人前來轉移段衡的話題。段衡並未察覺,隻當她是生了幾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