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受了傷,是以免了早朝在府邸休息。
也就在這一日的早朝上,慕初然將修建堤壩改善水患的問題拋了出來,眾臣又是一片嘩然。
大臣們不明白皇帝為什麽會突然提出這個問題。隻有跟隨南遊的諸位大臣心裏明白,這是南遊的功勞。陛下親眼見到了閬江兩岸村莊之多,農田之多,見到了閬江水流之遼闊,流域之廣泛。
南遊一開始的目的雖然是給公主殿下過生辰,但對於把百姓生計時刻放在心上的陛下而言,自然也是體察民情的好時機。南方地區一到雨水季節十年七澇,甚至更多,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難以飽餐。本就不充盈的國庫每年要為此撥出巨額銀兩,但仍舊是治標不治本。待到來年,水患還會卷土重來。長此以往,國庫空虛,糧倉難以重負。萬一鄰國趁虛而入,到時候內憂外患,就真的到了大殷危急存亡的時刻了。
在這方麵最有發言權的正是戶部尚書李照庭和工部尚書林恩。加之二人此前已得到過皇帝的授意,對這方麵的文獻數據都進行了調查整理。此刻當著眾臣借機侃侃而談,大言興水利修堤壩之好處,力證這是為百姓謀福祉,造福後代的壯舉。
許多大臣對此二人的話頗為信服讚同,但仍有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存在。理由大多是國庫疲弱,此時拿不出這麽多錢大興水利;閬江水勢兇險,在其上修建水利會犧牲大量百姓等等。
此言一出,兩位尚書竟也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言論。畢竟國庫確實疲弱,拿不出如此巨大的一筆銀兩。一旦沒有銀兩,工部也難以開工修建。李照庭與林恩二人此時也不再具有發言權。
朝堂上一時間陷入了沉寂,慕初然的臉色有些難看。
打破這沉寂的,還是季長歌。
“列位大臣提出的兩個問題都不是問題。”季長歌開篇便是如此一句。
反對的大臣們有人冷哼一聲,嘲笑這位剛被降了品級的四品守備。
季長歌毫不在意,他轉過身麵對皇上,微微一拱手。
慕初然眼睛裏很是興奮,語氣讚賞地允許:“季愛卿請說!”
季長歌得了聖命,便也顧不得其他人,侃侃而談。他說話沒什麽虛的,其內容中心就兩點,對應著反對大臣的兩個問題。
一是經費不足。解決途徑有募捐,陛下帶頭募捐;抓緊反貪查腐;號召天下百姓為此平攤少量的費用,當然,這也是下下策,不得已而用之。
二人員犧牲巨大。這裏季長歌很是疑惑,為什麽年年閬江洪澇,數萬人溺死於洶湧的江水您不覺得犧牲巨大,數萬人餓死荒野您也不覺得犧牲巨大。到了這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的時候,您就覺得犧牲巨大了呢?
這一番話竟然說得對方數位大臣啞口無言。猶有幾位不死心想要再生疑問,也都被季長歌一一駁了迴去。
慕初然很是滿意季長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侍衛長劉子新比起季長歌,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了。
於是當天早朝上慕初然就敲定了興水利的計劃,具體調查實施由戶部工部兩部負責。
沒想到今日如此輕鬆就解決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慕初然當天下早朝的時候心情很是愉悅。記得往日裏自己想頒布一份滿朝文武大臣都講不出一個“不”字的詔令是多麽的難,有些大臣仿佛不持反對意見就好像體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似的。竭盡所能的給自己添堵,延誤了法令推行的進程。這些都讓慕初然很是頭疼。
有了季長歌這樣一位懂得審時度勢、綜合考量的臣子,慕初然頓時覺得早朝的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當天蕭何在府上正吃橘子呢,就聽見段衡來跟自己講季長歌在朝堂上的傳奇。段衡一個人分別飾演慕初然與季長歌還有幾位負責嘲笑的大臣。可能言辭上沒什麽大的紕漏,但蕭何打心眼裏覺得段衡適合演負責嘲笑的大臣,因為嘴角的那抹笑不用裝,已經有了。
段衡扮演季長歌的時候莫名認真起來,並沒讓蕭何感覺到季長歌身上那股子正氣凜然,反而像極了小人得誌。笑得蕭何橘子都吐出來了好幾次。
段衡見他笑得這麽開心很是高興,但麵上的情緒總得繃住,不然自己堂堂世子多沒臉。
於是他板著一張臉,故作生氣的說。
“喂喂,我好心學這一幕給你看,還不是為了讓你切身實地、繪聲繪色、如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精彩的早朝?你這一直笑,還吐橘子算是什麽意思?”
說罷還拿了蕭何手邊的一個柑橘,深深吸了一口香氣,略帶陶醉地說。
“這橘子可是奉國上好的柑橘。話說橘生南則為橘,生北則為枳。就本世子嚐過的柑橘而言,普天之下,就屬奉國的柑橘最甜了。”
蕭何正被他突如其來的表情變化整得一愣一愣的,段衡卻一把奪過他手裏的橘子,哀傷無限地說。
“我好心花重金買了送來給你嚐嚐,你還一直吐。真是糟踐人家的一番心意呢。”說罷還學女子嬌滴滴地扭了扭身子。
蕭何見他這般作怪逗自己樂,心頭也是一片感動。他起身奪迴了段衡手裏那枚自己已然剝了一半的橘子,坐下來隨意的問。
“奉國的橘子呢。他們每年這個時候都來賣橘子,不覺得遠嗎?”
段衡聞言也坐了下來,捏起盤中的橘子很是認真的說。
“不啊。奉國人很少會來皇都這麽北的城市賣橘子,光是行舟費就要花掉多少喲。往年的幾次,他們也隻是跟著奉國出使的訪問船隻來的。奉國的使者上一次剛走的時候,我就跑到了南方去玩上了數月。算起來,到今年也已經是第五年了。”
蕭何有些好奇,“今年奉國的使者要來皇都嗎?”
段衡不點頭也不搖頭,蕭何知道他這副模樣,大概是不能給出確切答案了。
然而蕭何問的這個問題,雖然讓消息頗為靈通的段衡也無法篤定迴答,但很快就得到了慕初然口中的答案。
翌日早朝上,等到解決處理完各方大臣稟告的各項事務。慕初然從手邊堆滿了的奏折當中拿起一本,眾臣見自家陛下手上赫然拿著一本裝幀精美的文書,各自在心下猜想著會是什麽事情。
慕初然把文書隨手遞給站在身旁的劉公公,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朕幾日前在久州時,幾位留守皇都的大臣給朕千裏加急送來了一份文書。劉公公,念念吧。”
劉公公雙手接過文書,尖細卻清楚的聲音迴蕩在整個朝堂之上。
“殷皇親啟:
又逢感秋懷人之時,吾皇睹宮中鳳鳴水而有所思,憶及皇都之定北河。大殷風土人情已是多年未見……”
前麵不過是一些說得虛情假意又冠冕堂皇的客套話,眾臣們聽得也都懨懨無神,直到了最後一句。
“因感念奉殷百年之交,不忍使情意疏離,兩國情誼有隙。故遣祝王李長熙率奉國使團於十月初一北上貴國皇都,代吾皇一覽解懷。其中自有厚禮相攜,念兩國世代交好,友鄰情深之意,望殷皇萬莫相辭。”
劉公公的聲音猶自在迴蕩在勤政殿上,其下的列位大臣已經議論開了。
慕初然向來不喜歡嚴肅古板的朝堂氛圍,從來不在意更是不製止大臣們在朝堂上議論國事
自己從中既可以得到眾臣們對於事件第一時間之下的反應,更是能在這高位之上不動聲色地靜靜觀察各位臣子有趣的細節。
比如受祖上蔭蔽蒙受皇恩的柳深明,父親柳相是先皇在時的元老,輔佐國事功勞無數。
然而這柳深明雖出生柳家的書香世家,固然讀得一屋子聖賢書,卻沒有學到古人格物致知的半分要領。
每每遇到古書中不曾有,抑或前人不曾做過的處事方法時,便是千方百計地勸說自己這位陛下放棄,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留下萬世罵名。
柳深明每次聽到什麽新的國策時,第一反應是苦著張臉,皺起眉頭。
而戶部尚書李照庭便不是。李照庭雖也是富家子弟,而且是殷國中有名的綢緞世家,生意在幾國之內都有名聲。
許是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多年,李照庭對於銀兩之事極為敏感,十歲餘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曾解開過前朝大家留下的難題,那時候算學大家趙籌先生還健在,看了他的解答摸著白白的胡子笑著連歎了三聲好,眾人皆道這位小小的李公子將來前途無量。
縱然驚才絕豔,在家略屬旁支的李照庭成年後並無心借著神童的風頭接管家族事務,而是看向了天下
他參加科考,求取功名,眼中盛放的不是世家的金錢利益,而是這個國家的昌盛興旺。這樣的李照庭,是頗有看法的。
聽罷一項國策時,既不會下意識地駁,也不會變著法兒地順承聖意,他往往麵上不動而眉頭低低。
慕初然總覺得很有意思,大概當年他解前朝難題時,也是這副模樣吧。
也就在這一日的早朝上,慕初然將修建堤壩改善水患的問題拋了出來,眾臣又是一片嘩然。
大臣們不明白皇帝為什麽會突然提出這個問題。隻有跟隨南遊的諸位大臣心裏明白,這是南遊的功勞。陛下親眼見到了閬江兩岸村莊之多,農田之多,見到了閬江水流之遼闊,流域之廣泛。
南遊一開始的目的雖然是給公主殿下過生辰,但對於把百姓生計時刻放在心上的陛下而言,自然也是體察民情的好時機。南方地區一到雨水季節十年七澇,甚至更多,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難以飽餐。本就不充盈的國庫每年要為此撥出巨額銀兩,但仍舊是治標不治本。待到來年,水患還會卷土重來。長此以往,國庫空虛,糧倉難以重負。萬一鄰國趁虛而入,到時候內憂外患,就真的到了大殷危急存亡的時刻了。
在這方麵最有發言權的正是戶部尚書李照庭和工部尚書林恩。加之二人此前已得到過皇帝的授意,對這方麵的文獻數據都進行了調查整理。此刻當著眾臣借機侃侃而談,大言興水利修堤壩之好處,力證這是為百姓謀福祉,造福後代的壯舉。
許多大臣對此二人的話頗為信服讚同,但仍有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存在。理由大多是國庫疲弱,此時拿不出這麽多錢大興水利;閬江水勢兇險,在其上修建水利會犧牲大量百姓等等。
此言一出,兩位尚書竟也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言論。畢竟國庫確實疲弱,拿不出如此巨大的一筆銀兩。一旦沒有銀兩,工部也難以開工修建。李照庭與林恩二人此時也不再具有發言權。
朝堂上一時間陷入了沉寂,慕初然的臉色有些難看。
打破這沉寂的,還是季長歌。
“列位大臣提出的兩個問題都不是問題。”季長歌開篇便是如此一句。
反對的大臣們有人冷哼一聲,嘲笑這位剛被降了品級的四品守備。
季長歌毫不在意,他轉過身麵對皇上,微微一拱手。
慕初然眼睛裏很是興奮,語氣讚賞地允許:“季愛卿請說!”
季長歌得了聖命,便也顧不得其他人,侃侃而談。他說話沒什麽虛的,其內容中心就兩點,對應著反對大臣的兩個問題。
一是經費不足。解決途徑有募捐,陛下帶頭募捐;抓緊反貪查腐;號召天下百姓為此平攤少量的費用,當然,這也是下下策,不得已而用之。
二人員犧牲巨大。這裏季長歌很是疑惑,為什麽年年閬江洪澇,數萬人溺死於洶湧的江水您不覺得犧牲巨大,數萬人餓死荒野您也不覺得犧牲巨大。到了這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的時候,您就覺得犧牲巨大了呢?
這一番話竟然說得對方數位大臣啞口無言。猶有幾位不死心想要再生疑問,也都被季長歌一一駁了迴去。
慕初然很是滿意季長歌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侍衛長劉子新比起季長歌,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了。
於是當天早朝上慕初然就敲定了興水利的計劃,具體調查實施由戶部工部兩部負責。
沒想到今日如此輕鬆就解決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慕初然當天下早朝的時候心情很是愉悅。記得往日裏自己想頒布一份滿朝文武大臣都講不出一個“不”字的詔令是多麽的難,有些大臣仿佛不持反對意見就好像體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似的。竭盡所能的給自己添堵,延誤了法令推行的進程。這些都讓慕初然很是頭疼。
有了季長歌這樣一位懂得審時度勢、綜合考量的臣子,慕初然頓時覺得早朝的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當天蕭何在府上正吃橘子呢,就聽見段衡來跟自己講季長歌在朝堂上的傳奇。段衡一個人分別飾演慕初然與季長歌還有幾位負責嘲笑的大臣。可能言辭上沒什麽大的紕漏,但蕭何打心眼裏覺得段衡適合演負責嘲笑的大臣,因為嘴角的那抹笑不用裝,已經有了。
段衡扮演季長歌的時候莫名認真起來,並沒讓蕭何感覺到季長歌身上那股子正氣凜然,反而像極了小人得誌。笑得蕭何橘子都吐出來了好幾次。
段衡見他笑得這麽開心很是高興,但麵上的情緒總得繃住,不然自己堂堂世子多沒臉。
於是他板著一張臉,故作生氣的說。
“喂喂,我好心學這一幕給你看,還不是為了讓你切身實地、繪聲繪色、如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精彩的早朝?你這一直笑,還吐橘子算是什麽意思?”
說罷還拿了蕭何手邊的一個柑橘,深深吸了一口香氣,略帶陶醉地說。
“這橘子可是奉國上好的柑橘。話說橘生南則為橘,生北則為枳。就本世子嚐過的柑橘而言,普天之下,就屬奉國的柑橘最甜了。”
蕭何正被他突如其來的表情變化整得一愣一愣的,段衡卻一把奪過他手裏的橘子,哀傷無限地說。
“我好心花重金買了送來給你嚐嚐,你還一直吐。真是糟踐人家的一番心意呢。”說罷還學女子嬌滴滴地扭了扭身子。
蕭何見他這般作怪逗自己樂,心頭也是一片感動。他起身奪迴了段衡手裏那枚自己已然剝了一半的橘子,坐下來隨意的問。
“奉國的橘子呢。他們每年這個時候都來賣橘子,不覺得遠嗎?”
段衡聞言也坐了下來,捏起盤中的橘子很是認真的說。
“不啊。奉國人很少會來皇都這麽北的城市賣橘子,光是行舟費就要花掉多少喲。往年的幾次,他們也隻是跟著奉國出使的訪問船隻來的。奉國的使者上一次剛走的時候,我就跑到了南方去玩上了數月。算起來,到今年也已經是第五年了。”
蕭何有些好奇,“今年奉國的使者要來皇都嗎?”
段衡不點頭也不搖頭,蕭何知道他這副模樣,大概是不能給出確切答案了。
然而蕭何問的這個問題,雖然讓消息頗為靈通的段衡也無法篤定迴答,但很快就得到了慕初然口中的答案。
翌日早朝上,等到解決處理完各方大臣稟告的各項事務。慕初然從手邊堆滿了的奏折當中拿起一本,眾臣見自家陛下手上赫然拿著一本裝幀精美的文書,各自在心下猜想著會是什麽事情。
慕初然把文書隨手遞給站在身旁的劉公公,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朕幾日前在久州時,幾位留守皇都的大臣給朕千裏加急送來了一份文書。劉公公,念念吧。”
劉公公雙手接過文書,尖細卻清楚的聲音迴蕩在整個朝堂之上。
“殷皇親啟:
又逢感秋懷人之時,吾皇睹宮中鳳鳴水而有所思,憶及皇都之定北河。大殷風土人情已是多年未見……”
前麵不過是一些說得虛情假意又冠冕堂皇的客套話,眾臣們聽得也都懨懨無神,直到了最後一句。
“因感念奉殷百年之交,不忍使情意疏離,兩國情誼有隙。故遣祝王李長熙率奉國使團於十月初一北上貴國皇都,代吾皇一覽解懷。其中自有厚禮相攜,念兩國世代交好,友鄰情深之意,望殷皇萬莫相辭。”
劉公公的聲音猶自在迴蕩在勤政殿上,其下的列位大臣已經議論開了。
慕初然向來不喜歡嚴肅古板的朝堂氛圍,從來不在意更是不製止大臣們在朝堂上議論國事
自己從中既可以得到眾臣們對於事件第一時間之下的反應,更是能在這高位之上不動聲色地靜靜觀察各位臣子有趣的細節。
比如受祖上蔭蔽蒙受皇恩的柳深明,父親柳相是先皇在時的元老,輔佐國事功勞無數。
然而這柳深明雖出生柳家的書香世家,固然讀得一屋子聖賢書,卻沒有學到古人格物致知的半分要領。
每每遇到古書中不曾有,抑或前人不曾做過的處事方法時,便是千方百計地勸說自己這位陛下放棄,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留下萬世罵名。
柳深明每次聽到什麽新的國策時,第一反應是苦著張臉,皺起眉頭。
而戶部尚書李照庭便不是。李照庭雖也是富家子弟,而且是殷國中有名的綢緞世家,生意在幾國之內都有名聲。
許是自幼在家中耳濡目染多年,李照庭對於銀兩之事極為敏感,十歲餘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曾解開過前朝大家留下的難題,那時候算學大家趙籌先生還健在,看了他的解答摸著白白的胡子笑著連歎了三聲好,眾人皆道這位小小的李公子將來前途無量。
縱然驚才絕豔,在家略屬旁支的李照庭成年後並無心借著神童的風頭接管家族事務,而是看向了天下
他參加科考,求取功名,眼中盛放的不是世家的金錢利益,而是這個國家的昌盛興旺。這樣的李照庭,是頗有看法的。
聽罷一項國策時,既不會下意識地駁,也不會變著法兒地順承聖意,他往往麵上不動而眉頭低低。
慕初然總覺得很有意思,大概當年他解前朝難題時,也是這副模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