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又走了幾步,才說:“有一天我陪著我家的少奶奶在後門口買蘋果,突然見這個穿曳撒的男人從尚家的後門裏急忙忙出來。那時他的白白的臉上漲得像關老爺一般,腳步也慌亂得不像樣子,不多一會兒,我們便聽得隔壁尚家的大太太拍桌子高聲罵起來了。
她的話又停頓了,景墨怕她再來一個關子,便急忙不著邊際地催促,其實景墨也是一時心急,更因為不懂這種宅門裏女人的心思,這女孩子年紀雖輕,卻早已沾染了一般無知婦人和那三姑六婆所擅長的談人隱私的惡習,若是景墨輕輕懂一些這類人的秉性,就知道即便不問她自己也是忍耐不住的。
豈不知,地獄之所以有一十八層之多,大有可能因為第一層便是拔舌地獄,裏麵早就擁擠不堪了,因為早就關滿了這一類胸無點墨、無風起浪的長舌女子了,無奈隻能一層層向下擴張。
景墨有點著急地道:“這倒怪有趣,你家少奶自然要奇怪起來了。”
“對啊!那還不奇怪麽,過了一天,我家少奶偷偷地向春蘭查問,才知那天大太太出外去買東西,那個穿曳撒的人正和三小姐在房間裏腳裏兩人聊得濃情蜜意,大太太忽然從前門進去,那人連忙從後門溜出,卻已被大太太睹見。春蘭說,三小姐因此足足哭了一夜。隔了一天,我見她上出門來時,她的眼睛當真還有些紅腫哩。”柳青說完了這句,她的胖胖的麵頰上竟泛起紅暈了。
景墨心想這柳青小小年紀一個丫頭,竟然會深諳男女風情,這一些宅門裏的女人,大字不識不通禮樂,卻在這男女私情上卻是心領神會,往往都能無師自通,也不知道嚼這些舌頭有何樂趣可言?不過臉上嘛景墨還得附合著笑一笑,景墨這邊還沒有答話,那小婢女又格格地笑了一聲,繼續自動地解釋起來。
“其實尚家的大太太也太厲害了。春蘭告訴我,那時候二太太也在房裏,他們倆並沒有什麽花樣。”
景墨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起來,順嘴道:“唉,柳青,你今年幾歲了?你覺也懂得花樣不花樣?”
柳青的臉上紅了一紅,於是又裝作正經的模樣,答道:“我本不知道什麽,這完全是春蘭告訴我家少奶奶的。……唉,你可不能把我的話告訴春蘭啊。”
“我一定不說,但這一迴事發生在幾時?”
“那是還在熱天,大概有兩三個月了。”
“那從這件事情以後,這穿曳撒男人可還常來?”
“這倒沒有,直到昨天早晨,他才又趕來出殯。其實他起先也不常來。春蘭說,在大太太吵罵以前,那個人隻來過兩三次,他隻在後門口和小姐偷偷地談幾句話裏了。”
“那麽,這個人的姓名你總不知道吧?”
那小姑娘搖搖頭。“連春蘭也都不知道的。”
景墨想了一想,又迴到了冶喪的問題:“昨天尚家出殯,那二太太沒有送一送嗎?”
柳青搖頭道:“我沒有看見,我隻見那穿曳撒的和三小姐,連同春蘭一共隻有三個人。
“他家的大少爺也沒有送一送嗎?”
“我也沒有看見,大概沒有送。”
“你在什麽時候最後看見他家的大少爺?
“就在前天晚上,那些大師傅們在念經的時候,我還見他家的大少爺走出走進地忙著,昨天卻一天沒有看見,但二少爺昨天下午卻已從金陵迴來哩。”
景墨心想,又捉住了一條線索。便打算再進一步,於是繼續問道。
“原來如此,前夜裏你到尚家去瞧過和尚們念經嗎?”
“我隻在前門口略略地看了一眼,並不曾進去的。”
“你可曾睹見大太太的屍體?
“沒有,沒有,怕得很!誰喜歡看死人呀?”
“那麽,那時候你看見尚家裏有什麽人?”
“我隻見他家大少爺和春蘭在客堂裏,客堂中張掛了一塊白幔子,有六七個和尚在白幔外麵吹打,白幔子裏麵想必就是死人。”她好像打了一個寒顫,腳下加緊了些。
景墨長長地吸一口氣,又問道:“你可知道尚家的三小姐平時還和什麽人交往?”
柳青張口道:“也沒有什麽......”又是說到一半的時候,她忽忍住了把狡猾的眼光向景墨一瞥,以一種裝成大人的腔調說道。
“蘇大哥哥,我看你不是單要找春蘭吧?哼!你莫非也在看上了尚家的三小姐?”
這句打趣也是出景墨意料外的,但柳青既瞧出了自己的破綻,自己即使再有其他問題,說不定她會用別的打趣的話騙自己。柳青這一番談話已給自己不少線索,自己這一番的無意中的偵查,也可算已得到相當的圓滿。景墨決定暫時告一段落,況且這時候已走到了距離著茶樓已不遠了。
景墨仍笑著答道:“柳青,不要亂說,我因為你說得有趣,隨便問問。這都是因為你說話實在有趣,我不免話趕話說了出來。現在我不問你了,你假如睹見春蘭,最好問她現在在什麽地方幫傭,過一天我再來瞧你,你假如能告訴我春蘭的著落,我一定重重謝你。……這個是我今天答應你的酬謝。”說著,景墨從衣袋中摸出兩錢銀子的一個銀錁子塞在她的手裏。
柳青一看卻握緊了拳頭,身子向後退縮:“我不要,我不要。”
景墨硬生生抓住了她的小手,用力將那銀錁子塞在她的掌中:“你拿了,這不算什麽,這樣子拖拖拉拉,多難看。我有機會再來看你,你假如知道了春蘭的地點,到時候你記著告訴我知道,我一定再重重酬謝你。”
迴到自己家之後,景墨想再看《西遊釋厄傳》卻是心緒紛亂,看不進去。景墨一個人坐在自己的書室中,在頭腦裏整理著白天的思緒,迴想日間和柳青談話的經過,過了一會,提起筆來,把談話中所得到的線索,寫成了下麵幾種結論。
第一,那婢女春蘭在昨天二十三日早上送殯以後方才不見,賴氏所說春蘭在三天前正妻秦氏病中就離去的話顯見是編造的。
第二,二十二日那天夜裏和尚們在屍前念經的時候,崇明還在。那麽,崇明的失蹤,也隻是前天二十二日晚上,或昨天二十三日上午的事;無論如何,他的失蹤是發生在秦氏死了以後,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第三,金釧已有一個戀人,這人和金釧的結合,那死者秦氏顯見是不讚成的。而上一天的所謂偷喪,其他方麵來看雖都算是一種詭秘舉動,可是這書生卻偏偏參加了。
這一點在這件疑案上也不能不認為是一種重要線索。
第四,已約略地明了他們家庭間的對峙狀況。那死者秦氏雖握著財權。處在家庭間最高的地位,但她的親生兒子尚元吉多在學堂食宿並不居家,除了那個心腹的小婢女春蘭以外,秦氏可算是處於孤立地位。對立的一方那賴氏和她的兒子崇明,女兒金釧,三個人分明聲氣相通。一個家裏有了這種對峙的現象,自然已沒有好事可言,何況秦氏又握著財權,又曾反對過金釧的私交外邊男人?在這種情勢之下,家庭間的慘變的確有爆發的可能。”
她的話又停頓了,景墨怕她再來一個關子,便急忙不著邊際地催促,其實景墨也是一時心急,更因為不懂這種宅門裏女人的心思,這女孩子年紀雖輕,卻早已沾染了一般無知婦人和那三姑六婆所擅長的談人隱私的惡習,若是景墨輕輕懂一些這類人的秉性,就知道即便不問她自己也是忍耐不住的。
豈不知,地獄之所以有一十八層之多,大有可能因為第一層便是拔舌地獄,裏麵早就擁擠不堪了,因為早就關滿了這一類胸無點墨、無風起浪的長舌女子了,無奈隻能一層層向下擴張。
景墨有點著急地道:“這倒怪有趣,你家少奶自然要奇怪起來了。”
“對啊!那還不奇怪麽,過了一天,我家少奶偷偷地向春蘭查問,才知那天大太太出外去買東西,那個穿曳撒的人正和三小姐在房間裏腳裏兩人聊得濃情蜜意,大太太忽然從前門進去,那人連忙從後門溜出,卻已被大太太睹見。春蘭說,三小姐因此足足哭了一夜。隔了一天,我見她上出門來時,她的眼睛當真還有些紅腫哩。”柳青說完了這句,她的胖胖的麵頰上竟泛起紅暈了。
景墨心想這柳青小小年紀一個丫頭,竟然會深諳男女風情,這一些宅門裏的女人,大字不識不通禮樂,卻在這男女私情上卻是心領神會,往往都能無師自通,也不知道嚼這些舌頭有何樂趣可言?不過臉上嘛景墨還得附合著笑一笑,景墨這邊還沒有答話,那小婢女又格格地笑了一聲,繼續自動地解釋起來。
“其實尚家的大太太也太厲害了。春蘭告訴我,那時候二太太也在房裏,他們倆並沒有什麽花樣。”
景墨不禁有些哭笑不得起來,順嘴道:“唉,柳青,你今年幾歲了?你覺也懂得花樣不花樣?”
柳青的臉上紅了一紅,於是又裝作正經的模樣,答道:“我本不知道什麽,這完全是春蘭告訴我家少奶奶的。……唉,你可不能把我的話告訴春蘭啊。”
“我一定不說,但這一迴事發生在幾時?”
“那是還在熱天,大概有兩三個月了。”
“那從這件事情以後,這穿曳撒男人可還常來?”
“這倒沒有,直到昨天早晨,他才又趕來出殯。其實他起先也不常來。春蘭說,在大太太吵罵以前,那個人隻來過兩三次,他隻在後門口和小姐偷偷地談幾句話裏了。”
“那麽,這個人的姓名你總不知道吧?”
那小姑娘搖搖頭。“連春蘭也都不知道的。”
景墨想了一想,又迴到了冶喪的問題:“昨天尚家出殯,那二太太沒有送一送嗎?”
柳青搖頭道:“我沒有看見,我隻見那穿曳撒的和三小姐,連同春蘭一共隻有三個人。
“他家的大少爺也沒有送一送嗎?”
“我也沒有看見,大概沒有送。”
“你在什麽時候最後看見他家的大少爺?
“就在前天晚上,那些大師傅們在念經的時候,我還見他家的大少爺走出走進地忙著,昨天卻一天沒有看見,但二少爺昨天下午卻已從金陵迴來哩。”
景墨心想,又捉住了一條線索。便打算再進一步,於是繼續問道。
“原來如此,前夜裏你到尚家去瞧過和尚們念經嗎?”
“我隻在前門口略略地看了一眼,並不曾進去的。”
“你可曾睹見大太太的屍體?
“沒有,沒有,怕得很!誰喜歡看死人呀?”
“那麽,那時候你看見尚家裏有什麽人?”
“我隻見他家大少爺和春蘭在客堂裏,客堂中張掛了一塊白幔子,有六七個和尚在白幔外麵吹打,白幔子裏麵想必就是死人。”她好像打了一個寒顫,腳下加緊了些。
景墨長長地吸一口氣,又問道:“你可知道尚家的三小姐平時還和什麽人交往?”
柳青張口道:“也沒有什麽......”又是說到一半的時候,她忽忍住了把狡猾的眼光向景墨一瞥,以一種裝成大人的腔調說道。
“蘇大哥哥,我看你不是單要找春蘭吧?哼!你莫非也在看上了尚家的三小姐?”
這句打趣也是出景墨意料外的,但柳青既瞧出了自己的破綻,自己即使再有其他問題,說不定她會用別的打趣的話騙自己。柳青這一番談話已給自己不少線索,自己這一番的無意中的偵查,也可算已得到相當的圓滿。景墨決定暫時告一段落,況且這時候已走到了距離著茶樓已不遠了。
景墨仍笑著答道:“柳青,不要亂說,我因為你說得有趣,隨便問問。這都是因為你說話實在有趣,我不免話趕話說了出來。現在我不問你了,你假如睹見春蘭,最好問她現在在什麽地方幫傭,過一天我再來瞧你,你假如能告訴我春蘭的著落,我一定重重謝你。……這個是我今天答應你的酬謝。”說著,景墨從衣袋中摸出兩錢銀子的一個銀錁子塞在她的手裏。
柳青一看卻握緊了拳頭,身子向後退縮:“我不要,我不要。”
景墨硬生生抓住了她的小手,用力將那銀錁子塞在她的掌中:“你拿了,這不算什麽,這樣子拖拖拉拉,多難看。我有機會再來看你,你假如知道了春蘭的地點,到時候你記著告訴我知道,我一定再重重酬謝你。”
迴到自己家之後,景墨想再看《西遊釋厄傳》卻是心緒紛亂,看不進去。景墨一個人坐在自己的書室中,在頭腦裏整理著白天的思緒,迴想日間和柳青談話的經過,過了一會,提起筆來,把談話中所得到的線索,寫成了下麵幾種結論。
第一,那婢女春蘭在昨天二十三日早上送殯以後方才不見,賴氏所說春蘭在三天前正妻秦氏病中就離去的話顯見是編造的。
第二,二十二日那天夜裏和尚們在屍前念經的時候,崇明還在。那麽,崇明的失蹤,也隻是前天二十二日晚上,或昨天二十三日上午的事;無論如何,他的失蹤是發生在秦氏死了以後,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第三,金釧已有一個戀人,這人和金釧的結合,那死者秦氏顯見是不讚成的。而上一天的所謂偷喪,其他方麵來看雖都算是一種詭秘舉動,可是這書生卻偏偏參加了。
這一點在這件疑案上也不能不認為是一種重要線索。
第四,已約略地明了他們家庭間的對峙狀況。那死者秦氏雖握著財權。處在家庭間最高的地位,但她的親生兒子尚元吉多在學堂食宿並不居家,除了那個心腹的小婢女春蘭以外,秦氏可算是處於孤立地位。對立的一方那賴氏和她的兒子崇明,女兒金釧,三個人分明聲氣相通。一個家裏有了這種對峙的現象,自然已沒有好事可言,何況秦氏又握著財權,又曾反對過金釧的私交外邊男人?在這種情勢之下,家庭間的慘變的確有爆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