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殺與反絞殺的鬥爭在繼續,中國軍隊在殘酷的實戰考驗中正悄悄建立一整套現代化的後勤體係,中國軍隊總後勤部的創始人洪學智正在積累著全套最現代化的後勤管理理論。


    現在,洪學智終於可以睡幾個好覺了,他打贏絞殺戰的信心越來越足了,他可以用來和美國空軍對抗的現代化軍兵種越來越多了!


    自從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結束後,蘇聯對中國的援助表現得十分盡心盡力。


    1950年10月19日,誌願軍開始入朝參戰之後,斯大林下令在中國東北組建了蘇聯第64殲擊航空軍,軍長由別洛夫空軍少將擔任。


    第64航空軍的編製並非固定,部隊會定期輪換。大多數情況下,其下轄2至3個殲擊航空師、1個獨立夜航殲擊機團、2個高射炮師、1個探照燈團,以及1個航空工程兵師和若幹保障分隊。全軍總兵力約為2.6萬人,各部隊通常每8到12個月進行一次換防。


    在1950年至1953年間,朝鮮戰場的大部分空戰任務由這支部隊負責執行。在這期間,蘇聯空軍和防空軍先後派遣了12個殲擊航空師、2個獨立夜航殲擊機團、4個高射炮師、2個探照燈團、2個航空工程兵師,以及部分保障分隊和海軍航空兵的2個殲擊機團輪流參戰,參戰總人數大約超過7萬人。


    蘇軍參戰部隊在作戰區域和服裝等方麵都受到嚴格限製。所有參與作戰的蘇軍人員必須穿著誌願軍製服,行動時禁止飛越順川至興南一帶。


    第64殲擊航空軍最初駐紮在中國東北的縱深機場,主要活動於新義州至江界一帶的鴨綠江沿線,這片區域後來被稱為米格走廊。他們的核心任務是保護中國東北的大城市、交通線、橋梁以及部隊集結地,執行防空任務。


    1951年3月,蘇聯空軍為了緩解日益增加的後勤運輸壓力,進駐了位於鴨綠江畔的丹東浪頭機場,作戰區域逐步擴展至朝鮮的平壤至元山一帶。


    1951年9月12日,空四師第三次進駐安東浪頭機場,在友軍帶領下小打小鬧鍛煉部隊的日子過去了,現在空四師要受蘇聯羅波夫軍長的直接指揮,承擔明確的作戰任務。粗具規模的中國空軍要拿世界最強大的美國空軍當陪練、打大仗了。


    浪頭機場,米格-15戰鬥機發動機的狂嘯聲震耳欲聾,中國空軍的種子部隊空四師每天都以大機群的團編隊和師編隊出動,看到美國飛機就衝上去猛打。仗越打越好,越打越激烈,到9月25日,大規模空戰進入高潮。


    當天,空四師先後派出四個團次的編隊進行升空作戰。


    到了下午,110架蘇軍飛機飛抵安州參戰,羅波夫軍長下達命令,讓四師十二團的十六架飛機協同作戰,以保護金川裏大橋。十二團一大隊的大隊長李永泰在發現敵機時興奮得要死,心中不禁感歎,這還是第一次在實戰中遇到敵機!


    李永泰毫不猶豫地帶領六架米格戰機向八架美國最新型的f-86“佩刀”戰機衝去,f-86“佩刀”是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李永泰剛將敵機打散,抬頭一看,天哪,哪裏隻有八架敵機,到處都有美機在衝過來!中國飛行員立刻就陷入與數倍之敵的混戰中。


    一名新飛行員劉湧新,首次上戰場卻表現的特別出色,他以一架戰機對抗六架敵機,激烈交火後成功擊落了一架f-86戰鬥機。這是中國空軍首次擊落美國空軍的f-86戰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的戰機也不幸被擊中,劉湧新在低空跳傘時墜地身亡,英勇犧牲。


    12團2大隊大隊長華龍毅,在短短一分鍾內擊落了兩架美軍戰機。麵對撲上來的14架敵機,他左衝右擋,又傷兩架,這時華龍毅才發現自己座機的座艙蓋都被敵機打掉了!幸運的是他的跳傘成功了。


    李永泰駕著戰傷累累的座機返場後,全機場的人都圍著他的飛機瞪大了眼睛,這架米格-15中彈竟達三十多發,全機受傷五十六處,座艙蓋都被打了個窟窿。如果不是鋼板擋了一下,李永泰就要魂歸藍天了!


    李永泰創造的奇跡連蘇聯人都驚動了,羅波夫軍長專門趕來察看這架傷痕累累的米格機,這位見過大場麵的蘇聯軍長看完了,竟激動得伸出大拇指:“哈拉哨(好),這不是飛機,這是空中坦克!”


    從此,李永泰在中國空軍中有了個“攻不破打不爛的空中坦克”的美稱!


    這場大戰下來,劉亞樓高興極了。


    中國空軍在正麵對抗中,竟然以少勝多,擊敗了美國空軍的最新型戰鬥機群,這無疑表明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


    劉亞樓激動之下專門發來一份電報:“空四師12團的飛行員雖是新手,但敢於與經驗豐富的美國空軍較量,在百餘架飛機的空戰中表現得冷靜沉著,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勝利。”


    這場戰鬥也讓美國空軍大為震動。脾氣暴躁的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勃然大怒,揚言要給中國空軍一個教訓。


    接下來的兩天中,規模更大的空戰爆發了,結果令美國遠東空軍第五航空隊感歎:“這三天的戰鬥成為曆史上最漫長、最大規模的噴氣式戰役!”


    他們還承認:“誌願軍空軍極大地妨礙了聯合國軍對鐵路的空中封鎖行動。”與此同時,“戰鬥轟炸機隻能拋棄炸彈,四處逃竄,別無他法。”


    美國空軍不得不下達一個令人痛心的命令:“戰鬥轟炸機今後不得再在‘米格走廊’內執行封鎖交通線的任務,今後隻能對清川江與平壤之間的鐵路進行攻擊。” 初入戰場的中國空軍,與盟軍聯手,在“米格走廊”創造了響徹全球的空戰傳奇。


    空四師第三次參戰曆時38天,這期間他們共出動飛機508架次,經曆了10次空戰,其中7次是與敵方200架以上的大機群交鋒,共擊落敵機17架,擊傷7架,自己被擊落14架,受傷4架。劉亞樓對師長方子翼說,這是在“交學費”。


    中國空軍的空四師是首支戰鬥部隊,按照國際軍事慣例,這支部隊本應命名為第一師。但劉亞樓賦予了“空四師”這一番號獨特的意義。


    其一,他希望空軍能傳承井岡山紅四軍的革命精神;


    其二,他特意將“第一師”番號空置,以激勵全軍。他曾明確表示:“誰表現得最好,‘第一師’的番號就授予誰!”這種“激將法”備受許多名將推崇。最終,誌願軍空四師以卓越的戰績奪得雙重榮譽,成為中國空軍的“空一師”。


    中國空軍在激烈的戰火中曆經磨煉,不斷壯大。


    空四師衝鋒在前,空三師緊隨其後,奮勇向前。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在一年前還隻是陸軍獨立第209師的新部隊,在首次亮相時便大獲全勝。經過86天的激戰,空三師共擊落和擊傷敵機64架,展現了非凡的戰鬥力。


    未來的中國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堤中將,以及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趙寶桐上校,均出自這支部隊,他們後來都成為了赫赫有名的王牌飛行員。


    王海或許是除劉亞樓之外,最為人熟知的中國空軍人物。早在航校時,他的出色表現就贏得了日本教官的讚賞,這位教官曾豎起大拇指稱讚:“王桑,你非常勇敢,將來必定大有前途。”


    然而,這位教官絕對想不到,他的這位勇敢聰慧的學生,日後竟在朝鮮的天空中成為中國空軍的“射手王”。作為獎勵,他所在的大隊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王海後來還成為了中國軍隊首位飛行員出身的空軍上將。


    在殘酷的空戰中,王海率領他的部隊擊落並擊傷敵機共計29架,創造了中國空軍大隊殲敵的最高紀錄,“王海大隊”因此成為世界空軍史上聞名遐邇的“王牌飛行隊”。


    王海個人也擊落並擊傷9架美機,至今保持著中國空軍個人戰績的最高紀錄。在一次戰鬥中,王海大隊與一支特別狡猾的美國飛行部隊交鋒,麵對四倍於己的敵機,王海指揮部隊展開激烈戰鬥,僅用15分鍾便擊落並擊傷了6架美機。


    王海親自擊落了一架敵機,目睹了那名美國飛行員跳傘後墜向海麵的情景。他並不知道這位飛行員名叫加布裏埃爾,更沒想到將來他們會再次相遇。


    1985年,美國空軍參謀長加布裏埃爾上將來訪中國,他對中國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說道:“我就是那個被你打下來的飛行員!”


    戰鬥結束後,王海得知對手的番號,心中既驚訝又欣喜,原來他們交戰的竟是美國空軍第51大隊!這可是美國空軍三大王牌戰鬥機大隊之一!中國飛行員成功擊敗了美國的王牌部隊!


    劉玉堤是中國空軍中一位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他的勇氣非凡、技術高超、天賦出眾,連李漢都對他深感欽佩。這位來自滄州的英傑,在15歲時便已經成為了小八路。


    在航校進行俯衝訓練時,劉玉堤竟然把帶飛的日本教官嚇得幾乎癱瘓。這位連單飛資格都還沒獲得的學員,居然敢把飛機俯衝得如此之猛,仿佛要讓飛機嗅到草地的氣息才肯拉升!


    日本教官顫抖著從座艙裏爬出來後,狠狠地訓斥了一番劉玉堤,然後瞪著眼睛大聲吼道:“八格牙路(渾蛋)!你以後了不得,一定會成為一個大大的空中英雄!”


    果如日本教官所言,劉玉堤在朝鮮戰場上擊落並擊傷了8架美軍飛機。


    某次戰鬥中,他孤身闖入由60架美機組成的龐大機群中,在一陣上下翻飛之後,竟擊落了4架美機。


    那些經驗豐富的美國空軍飛行員目瞪口呆地看著這架中國戰機,在脫離戰鬥前,竟然在他們龐大的機群中優雅地完成了一個精妙的半斤鬥翻轉。隨後,這架打光了炮彈的戰鷹迅速升至8000米高空,飄然離去……


    更令人驚奇的是,1958年國土防空作戰中,劉玉堤再次擊傷了一架蔣軍飛機,那時他已經擔任師長。多年後,那名蔣軍飛行員特意找到已退休的劉玉堤,見麵時幾乎恭敬到想要拜倒在地。他問劉玉堤:“當年您隻要再追幾秒鍾,我就不僅僅是受傷,而是被擊落了,為什麽您沒有繼續追擊?”


    劉玉堤大笑道:“空軍不讓我參戰,我可是偷偷飛上天和你交手的。那次我一上天,部隊就不斷下令讓我返迴,催得緊得不得已才下來。不過,也算不錯,要是那次把你打下來了,今天我們就見不上麵了。”


    趙寶桐同樣是一位英雄,他與王海並列為中國空軍在朝鮮戰場的射手王。他總共擊落和擊傷了9架敵機,其中擊落敵機8架,比王海還要多。


    他的中隊被譽為“英雄中隊”,遺憾的是,名聲過於響亮,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各派都想借用他的名號,使他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劉亞樓乘勢而為,仿佛變戲法般地派出一批批中國幼鷹,衝入戰火連天的朝鮮天空中曆練成長。空二師、空十五師、空十七師、空十二師、空六師、空十八師、空十四師、空十六師……這些中國新編飛行部隊的名字,接連出現在美國遠東空軍的戰報中。


    隨著中國飛行部隊的作戰愈發猛烈,遠東空軍的損失也變得日益嚴重,一位又一位美國王牌戰機相繼墜毀……


    擁有雙料王牌稱號的哈羅德·愛德華,被19歲的中國飛行員韓德彩擊落,隨後被俘。愛德華麵對韓德彩大喊:“不要開玩笑!”


    他無論如何也不願相信,自己這個擁有三千小時飛行經驗、曾擊落十架敵機的美國空中英雄,竟然會敗給一個飛行時間不到一百小時、年僅十九歲的年輕小夥。


    哈羅德的墜機事件震驚了整個美國。美聯社懷著沉重的心情報道:“美國最頂尖的噴氣式空戰英雄,雙料王牌飛行員哈羅德·愛德華·費席爾,在9月7日的行動中失蹤……”


    關於空戰的震撼消息越來越多,連戴維斯也被擊斃了!


    美國空軍沉痛宣告:第334中隊的中隊長喬治·a·戴維斯中校,在2月10日的空戰中不幸被擊落。戴維斯的犧牲成為朝鮮戰爭中最令美國震驚的消息之一。他被譽為美國軍方公認的“最傑出的噴氣式戰鬥機王牌”,享有“百戰百勝”與“無畏善戰”的美譽,是一位備受尊崇的“空中英雄”。


    生前,戴維斯屢獲殊榮,他的戰死在美國國內以及空軍內部引發了巨大震動,恐懼迅速蔓延至遠東美軍的每一位飛行員心中。


    英國電台透露:“戴維斯周日外出執行任務後未能歸隊,這讓在朝鮮的美國噴氣機飛行員陷入了低迷的情緒。”


    遠東空軍司令威蘭沉痛地宣布:“戴維斯的犧牲是遠東空軍的一次重大打擊,也是一個深重的損失。”


    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國將領開始承認對手的強大:“我們正與一個強大且經驗豐富的敵人在空戰中交鋒,這需要我們全力以赴,展現出所有的技能、領導經驗和堅定的決心。”


    戴維斯的犧牲在美國及西方世界引發了強烈震動。空戰本質上是一場融合了個人經驗、智慧與勇氣的較量,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人難以接受這樣一位傑出的英雄竟在朝鮮戰場上殞命。對此,共和黨大聲疾唿:“朝鮮戰爭是美國曆史上最令人絕望的衝突。”


    戴維斯的妻子正在華盛頓參加抗議活動,美國國內民眾紛紛走上街頭示威,甚至英國的普通百姓也鬧著要求丘吉爾撤迴軍隊。


    戴維斯的遺體在朝鮮三光裏以北的山坡上被發現。在去世前,他在朝鮮戰場上共擊落了11架米格戰鬥機和3架杜-2轟炸機,成為“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上戰績最為輝煌的王牌飛行員。如果算上他在二戰期間的戰果,他的總擊落記錄達到了21架敵機。


    擊斃戴維斯的是中國飛行英雄張積慧。


    美國人始終不願承認戴維斯是被中國人擊落的,認為如此出色的白人頂級英雄隻能被另一名白人擊落,因此認定是蘇聯人所為。連蘇聯空軍也將擊落戴維斯的榮譽歸於自己。


    蘇聯空軍這種行為顯然是在爭功,他們當時明知是中國飛行員張積慧擊落了戴維斯。當天上午,隻有中國空軍在清川江上空作戰,而戴維斯的遺體和座機殘骸就位於張積慧跳傘地點約五百米範圍內。


    直到2001年,蘇聯空軍的一位將領撰文確認了張積慧的戰績,美國空軍這才終於放下了他們那五十年來始終不肯低下的傲慢姿態,向中國空軍表示了認可。


    2001年,美國人也悄然公布了一條讓全球航空界震驚的消息:曾擔任第51聯隊隊長的美國“二戰”著名空中英雄加布雷斯基,竟然也曾在戰鬥中被擊落。幸運的是,這位廣為人知的美國英雄在跳傘後得以獲救。


    為了穩固軍心與民心,美國空軍竟將加布雷斯基被擊落的消息,封鎖了整整五十年!擊落他的正是中國飛行員李蘭茂,遺憾的是,由於美國方麵的隱瞞,李蘭茂因此錯失了幾枚本該屬於他的勳章。


    2004年,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或擊傷七架敵機的中國王牌飛行員蔣道平,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國空軍司令部的專門信函。信中確認,依據美國空軍最新解密的戰鬥資料,1953年4月12日,蔣道平擊落了美軍三料王牌飛行員麥克康奈爾上尉。


    麥克康奈爾據稱在朝鮮戰場上創下了擊落十六架敵機的記錄。被蔣道平擊落後,麥克康奈爾墜入海中,隨後被一架美軍h-19型海軍搜救直升機救起。他於1956年在一次試飛事故中不幸身亡。美國後來為他出版了傳記,並拍攝了以其事跡為基礎的電影。


    中國空軍的英勇作戰對美國空軍士氣造成了沉重打擊。美國人也承認,遠東空軍“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了恐懼與不安,心中充斥著焦慮、膽怯、末日降臨般的絕望和無助”。厭戰情緒如瘟疫般在遠東空軍內部迅速蔓延。


    1951年初,美軍在第四次戰役後重新奪迴漢城,並恢複了朝鮮半島中部地區的機場。這使得美軍的作戰飛機能夠從這些機場起飛,直接飛抵鴨綠江畔,同時美軍對沿途誌願軍的運輸線進行了肆無忌憚的轟炸,給前線誌願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為應對這一局麵,斯大林展現了罕見的國際主義精神,決定派遣蘇聯當時最精銳的航空部隊——由二戰蘇聯空軍第一王牌伊萬·闊日杜布大校指揮的第324近衛殲擊機師和第303近衛殲擊機師。這兩支部隊分別在1951年3月下旬和6月下旬抵達安東附近的基地。


    這兩支部隊是蘇聯的王牌空軍,其中許多飛行員曾在二戰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甚至有不少是王牌飛行員。他們在飛行技術和作戰能力方麵與美軍第4戰鬥機聯隊的老練飛行員不相上下。


    在美軍展開絞殺戰的過程中,這兩支部隊肩負了艱巨的防空任務,直到1952年1月初才撤離。而正是在這一時期,米格走廊逐漸形成。


    1951年11月1日,蘇聯空軍和美國空軍在中朝邊境上空首次發生了接觸。這次相遇頗為尷尬,雙方都感到意外。雖然進行了對射,但這種交火更像是鳴槍示警,並未造成傷亡。


    11月8日,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蘇聯空軍首先擊落了一架美國p-51戰鬥機。p-51,即著名的野馬戰鬥機,曾在二戰中以其卓越的單體戰鬥力聞名,是當時最強的螺旋槳戰鬥機。然而,在噴氣式飛機的威脅麵前,它已經顯得力不從心。


    中朝邊境上出現了噴塗誌願軍標誌的噴氣式戰鬥機,這讓美國人大為震驚。美軍前線的飛行員多次向空軍司令部報告,表示難以置信:“幾個月前還不熟練駕駛汽車的士兵,如今竟能操控噴氣式戰鬥機進行垂直爬升,占領製高點後再俯衝進行掃射。”


    到1950年年底,美國通過無線電監聽已經得知,這些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員操著一口流利的俄語。至此,美國高層已經意識到蘇聯已參戰,但無人願意提及此事,以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


    隨著基層飛行員的反饋逐漸傳播開來,為了平息這些傳聞,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堡將軍親自前往朝鮮視察。迴國後,他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共產主義的中國在一夜之間已經躋身世界級空軍強國之列。”


    他刻意抬高中國空軍的實力,借此掩蓋蘇聯飛行員大規模參戰的事實。


    蘇聯對此始終保持沉默,每次新聞發布會上,這個問題都會成為焦點,而蘇聯方麵的迴答始終如一:“不知道。不了解,不迴複。”


    盡管美蘇雙方的飛行員在空中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兩國官方依然不願揭穿這層隱形的麵紗,保持了一種默契的沉默,這也成為了當時的一個公開秘密。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宣布,蘇聯空軍曾擊落過1309架美國飛機。


    直接負責指揮中國飛行部隊與美國遠東空軍對抗的將領是劉震和聶鳳智。這兩位都是中國陸軍的傳奇人物,他們憑借非凡的天賦和驚人的努力,迅速成功轉型,成為了連全球最強的美國空軍都感到畏懼的卓越空軍指揮官。


    空聯司首任司令員劉震,曾任中國陸軍第39軍軍長,與韓先楚同為紅安老鄉。兩人在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中曾同班作戰,戰場上更是互救性命。開國的軍長們無一不是卓越的戰將,劉震在地麵戰場上盡情施展才華後,又將他的智慧帶向藍天。


    這位來自紅安的飛將軍,打出了著名的米格走廊,並與部隊一起總結出世界空戰史上噴氣時代的重要空戰理論。這是中國空軍首次在國際上產生影響的空戰戰術理論。


    空聯司的第二任司令員是前27軍軍長聶鳳智。他是許世友最為欣賞的愛將,在國內戰爭期間,他的部隊率先渡過長江南岸。


    聶鳳智的抗美援朝生涯是在煙霧中度過的。每天走進指揮所後,他隻需要一根火柴就抽掉四五包不帶過濾嘴的中華煙(後來,聶鳳智終因肺癌辭世)。


    按世界標準,擊落五架敵機的駕駛員被稱為王牌,聶鳳智打出了可以站成好幾排的中國王牌……


    聶鳳智沒上過什麽學,他的部下卻稱他為“所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他非常重視知識分子,不但拚命申請多派知識分子,而且大大地重用他們。


    畢業於牛津大學的偵察參謀熊德偉,窺破美國轟炸機航線規律,直接找到聶鳳智請求改變高炮炮位—“如果炮位這麽一變,b-29飛過來就喪命”!


    聶鳳智二話不說,當即專題研究。


    第二天,七架曾在太平洋戰場上叱詫風雲的美國b-29重型轟炸機,就被中國炮彈擊成滿天碎片,數十名美軍飛行員也在瞬間化為灰燼。


    劉亞樓欣然表示:“聶鳳智是工農幹部知識化的典型!”


    在短短兩年內,中國空軍從無到有,把殘酷的朝鮮戰場當作訓練場,奇跡般地從一個航空兵師和幾十架作戰飛機,迅速發展到擁有23個航空兵師和近3000架飛機的規模,其空戰實力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中國空軍仿佛一夜之間迅速崛起,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從全球百餘個國家空軍中的末尾攀升至世界第三。憑借其卓越的貢獻,中國首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曆史中。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們共計出動了26,491架次,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自己損失了231架次飛機,另有151架次被擊傷,116名飛行員碧血染長空。有兩個鮮為人知的消息,誌願軍犧牲飛行員遺體隻要能找到的都運迴了中國,新創的軍種必須有自己憑吊英雄的地點。


    1965年5月,中國空軍的締造者,55歲的劉亞樓,因肝癌英年早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