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戰役(8)橫城反擊獲全勝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指揮橫城反擊作戰,鄧華率指揮所前進至洪川西南約14公裏處的牧穀,通過無線電向下越一級(至師級)進行溝通聯絡。
1951年2月9日14時,正式發出了關於“橫城地區作戰部署”的電報。
根據這一部署,負責在橫城以北執行攻殲任務的有第40軍和第66軍的全部力量,第42軍的兩個師,第39軍的一個師,共計9個師。與之對峙的是美韓軍大約4個團(包括韓軍第8師和美軍第2師中的一個團),因此誌願軍在兵力上具備絕對優勢。
攻擊計劃定於11日17時展開。與此同時,鄧華在部署反擊行動後,還特別向各部隊發布指令,強調:“此次反擊戰,我軍集中了九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目標是逐步包圍並切斷橫城及以北地區的敵軍四個團(包括一個美軍團和一個偽軍師)。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完全有信心取得全麵勝利。”
命令下達後,鄧華最為關心的是,各部隊能否迅速抵達預定位置,按時展開並發起進攻。
當時,第66軍的問題反映較為突出。第三次戰役結束後,該軍在華川以北休整,軍部設在五聖山南側的上甘嶺。接到參與橫城地區作戰的命令後,先頭部隊第198師於2月3日率先出發,隨後軍主力依次按照第196師、第197師及軍直屬部隊的順序,於6日17時出發,經過四天行軍抵達洪川地區。由於出發匆忙,部隊甚至沒有領取鞋子和重迫擊炮彈。
根據鄧指的部署,8日14時,第66軍應派出兩個師(第197師、第198師)在洪川以南及西南一帶占領陣地,準備阻擊從橫城、廣灘裏向陽德院裏、洪川進犯的敵軍,另派一個師(第196師)進至洪川東南的坐穀裏一帶,準備從楸洞裏對橫城敵軍的側後發動進攻。
9日15時,鄧華電令第66軍:指示一九七師和一九六師迅速且堅決地進軍至大官垡裏、堂巨裏、栗洞裏、新村地區(橫城東北),以便於10日晚對橫城以南展開攻擊,切斷敵人的退路。鄧華強調:你軍能否消滅偽8師將對任務成敗起決定作用,務必不惜一切代價,堅定完成任務,切勿誤解為其他。
10日13時,鄧華察覺第66軍行動遲滯,可能會對後續作戰產生影響,隨即發電催促:不惜一切代價,務必按照9日15時的命令執行。
11日淩晨4時,鄧華再次致電軍長蕭新槐和政委王紫峰,並向誌司報告,要求他們準確把握時間節點,指示196師務必迅速插入德高山和曲橋裏一帶,切斷敵軍退路,否則殲滅敵軍的任務將難以完成。
第66軍來電反映時間緊迫,鄧華迴複表示:作戰的發動時間確實較為匆忙,但這種安排是必要的,不能再延誤。
11日9時30分,距離預定的攻擊發起時間不足8小時,鄧華向誌司報告,表達了對第66軍等部隊可能無法完成迂迴敵後切斷敵軍退路任務的擔憂。他在電文中提到:雖然以九個師的兵力進行攻擊有望取得勝利,但負責東麵切斷敵軍退路的第66軍(實力較弱)執行命令不夠堅決,並多次抱怨,恐怕難以完成任務(切斷橫城敵軍的退路)。此外,第117師距離較遠,一夜之間難以插至橫城以北。
正當鄧華敦促第66軍加快行動時,左翼的人民軍金雄部隊也提出了推遲進攻的請求。
根據9日20時中朝聯司的部署,金雄集團所屬的人民軍第2軍團主力應在自主峰、大美山和泰歧洞一帶進行防禦,積極牽製韓軍偽3師、偽7師和偽9師,同時派遣部分部隊深入敵後,破壞公路橋梁,伏擊並阻擊援軍。第3、第5軍團則需集中兵力向梨湖洞、烽火山和下安興裏發動進攻,消滅韓軍第5師的一部分,取得勝利後繼續向橫城東南方向進攻。
上述行動將對鄧集團在橫城地區的反擊起到重要的協同作用。
然而,10日下午3時,金指來電向聯司匯報部隊的情況,稱第3軍團原計劃向魯川裏和許方裏一帶集結,但目前尚未收到具體報告,部隊的確切位置不明。攻擊發起前一天,竟有一個軍團神秘失蹤,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當晚22時30分,金指再次撥通了聯司的電話,但簽署文件的人竟不是金雄本人。
電報內容:金去二軍團需要在11日早晨前返迴,而3軍團的部隊尚未匯合。
大戰臨近,肩負指揮重任的主官卻不在自己的崗位上,導致聯司下達的作戰部署未能進行任何研究和執行規劃,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然而,電報的最後卻留下了一個頗具個性的表態:“已征求鄧的意見,打就打。”
同日13時,鄧華致電彭德懷、樸一禹、洪學智、解方,並請求將此意見轉達給金雄,強調出擊時間不應因人民軍方麵的原因而被推遲。
在橫城反擊發起前,誌司已將“人民軍是否能夠按照預定的戰役部署截斷敵軍退路,以及66軍是否能依照鄧的指示完成任務”,視為此次戰鬥能否取得圓滿成功的關鍵。然而,由於作戰準備匆忙以及組織指揮上存在不足,這兩個關鍵點在戰役初期便出現了問題,顯然對後續的反擊進程產生了不利影響。
2月10日晚至11日中午12時,鄧集團各部隊陸續抵達預定地點。
各部隊到達指定地點後,準備作戰的時間為5至17小時不等。
第42軍是最早到達集結地域的部隊,他們的準備時間長達近40個小時。
11日17時,鄧集團在橫城東北的三巨裏至低平裏以東的瑟峙一線,展開了一場橫跨約33公裏的橫城反擊戰。
這次反擊,誌願軍集結了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的部隊,並盡可能調動了大量火力支援。盡管計劃中的殲滅目標僅為橫城地區的韓軍1個師和美軍1個團,總計約2萬餘人,誌願軍仍調集了4個軍的力量,投入戰鬥的部隊多達9個師,總兵力達10萬人,兵力對比達到了5比1。
在橫城西北的主要突破區域,投入了6個師兵力,形成了7倍於敵的絕對優勢。
誌願軍作戰中一貫麵臨的最大弱點是火力不足,而這次戰役則盡全力加以彌補。
根據統計,參與橫城反擊作戰的各級炮兵共投入了679門各類火炮(包括迫擊炮)和285具火箭筒。雖然敵軍擁有555門各種火炮、930件反坦克武器以及數十輛坦克,火力優勢仍然不明顯,但相比之前已有了顯著增強。這無疑為反擊勝利增加了不少勝算。
另外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作戰再次成功實現了行動的突然性。
根據美軍戰史的記載,“圍捕行動”開始後,美軍始終未能準確掌握中線誌願軍的動向。從2月7日開始,北上的美韓聯軍各部隊連續遭到誌願軍和人民軍的頑強抵抗,寸步難行。阿爾蒙德因此命令韓軍偽5師轉入東部防禦,並將作為預備隊的韓軍偽3師投入戰鬥,與在橫城方向進展較好的韓軍第8師一同,繼續向洪川進攻。
然而,在9日和10日這兩天裏,這兩個師未能取得任何進展,反而使得韓軍第8師在整個戰線中的位置更加孤立。與此同時,航空偵察發現北漢江以東、楊平至砥平裏以北地區有大批誌願軍部隊集結,且地麵上有數支縱隊正從洪川以西向橫城方向推進。
第8集團軍的情報官福格遜上校據此向李奇微遞交了一份據稱“高質量”的評估報告,指出中國軍隊正集結於北漢江河畔和24號公路(楊平至洪川)之間,兵力包括第42、第39、第40和第66軍,總計約11萬人。
報告還指出,最有可能的進攻路線有兩條:一是沿著漢江河穀向驪州進攻,二是沿29號公路(春川至忠州)攻向原州,然後繼續南下直逼忠州後方,也不排除中國軍隊可能采取向西南迂迴的戰術,對西線的美軍形成包圍態勢。
然而,報告聲稱,中國軍隊不會立即發動攻擊,而是會等到第9兵團從元山推進到能夠提供增援的有利位置,這最早也要等到2月15日。
李奇微在閱讀了這份報告後,於11日晚向阿爾蒙德下達指示:美軍第2師與韓軍第8師可以在各自防區內沿24號公路展開巡邏行動,但不要繼續向北推進,以免過於突出,成為中國軍隊集中攻擊的目標。
美軍戰史指出,福格遜的報告在很多方麵已經非常接近事實,但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即無憑無據地將第9兵團的抵達視為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的前提,從而錯誤判斷了進攻的時間。
2月11日晚間,橫城反擊戰在美軍未能充分預料的情況下突然爆發。
橫城反擊戰之所以能夠出其不意,既得益於西線韓集團在漢江以南的牽製行動,也歸功於鄧集團通過快速機動部署抓住了戰機。這次美軍進攻的主戰場在西線,第8集團軍的主力大部分被牽製在此。
韓集團各部頑強阻擊,為鄧集團的反擊兵力集結贏得了寶貴時間。當中線美韓軍冒進至橫城以北時,戰場上形成了一個輪廓分明的突出部,正麵達13公裏,為鄧集團的反擊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目標。
這一態勢剛剛在戰場上形成,鄧集團各部隊便迅速行動,邊開進邊調整部署,僅用幾個夜晚就到達了展開區域。稍作準備後立即發起攻擊,行動和部署的迅速遠遠超出了對方的決策反應周期,盡管敵方有所預感,但仍然出乎其意料。
在戰役布局和戰術設計方麵,橫城反擊展現了其獨特之處。
首先,在戰役中采取多層次的迂迴策略。
鄧集團采取了梯隊加戰役預備隊的布勢進行反擊。
第42軍與第40軍右翼部隊率先突入至橫城以北的廣田、台峰及上加雲以北的高地,形成兩層包圍的內線正麵;與此同時,第42軍第125師插入橫城西南的介川裏、迴岩峰地區,切斷了橫城與原州之間的聯絡。
第66軍左翼在橫城北部發起突擊的同時,派出兩個師從橫城東部的弓川裏、介田裏迂迴,抵達橫城南部的德高山、曲橋裏,與第42軍第125師共同形成包圍圈的外部正麵。韓軍第8師的縱深部署僅有18公裏,誌願軍隻需一次突擊便可擊穿其防線底部。
鄧集團將突擊力量編成一個梯隊,集中全部兵力於首次突擊行動中。這一做法不僅顯著增強了初次攻擊的強度,便於迅速打破敵方的防禦部署,同時也確保了有足夠的力量進行縱深穿插,切斷敵軍退路,使其迅速陷入無路可退、無援可及的絕境。
其次,在戰術層麵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策略。
韓軍偽8師在橫城以北的兵力部署為三個團呈一線展開,各團之間存在較大空隙。第21團與第10團之間相隔約5公裏,而第10團與第16團的間距也達1.6公裏。
這不僅有利於誌願軍從接合部突破,還能在突破後迅速向敵軍側後進行穿插迂迴,切斷其整體戰鬥隊形。首先將前線敵軍分割成東西兩部分,繼而將其主力與原州的師指揮部及預備隊在南北方向隔離開來。
將敵軍分割成彼此孤立的多個部分後,從各個方向同時施加壓力,既能阻止他們分散撤退,又能防止他們聚集形成頑強的防禦陣地,從而有利於實現圍殲的目的。
在橫城反擊戰中,第40軍118師、第39軍117師,表現得尤為出色。
118師在之前的休整中,從機關抽調人員補充了基層連隊,再加上少量新兵的加入,基本上做到了齊裝滿員。每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和1個120mm迫擊炮連,每個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配重機槍6挺、81mm迫擊炮3門)。每個連6挺輕機槍、3具火箭筒。全師自動武器比例較高,美械約占1\/3。
為加強該師的力量,溫玉成特意把預備隊119師的主力團355團也調給他們,還加強了軍屬炮兵團和預備炮兵29團。
溫玉成對118師師長鄧嶽說:我把看家的老本都壓在你身上,壓軸好戲就看你的了。
118師負責第40軍的主要突擊任務。在師部會議上,鄧嶽明確自己的想法,拿出一個團插到敵人背後,斷敵退路。為什麽要用一個團呢?鄧嶽說用一個連是撒胡椒麵,用一個營是小菜,隻有用一個整團才有威力。
從橫城到洪川和龍頭裏各有一條公路,這兩條路到廣田後交匯,正好是一個“y”字形。鄧嶽就是要把一個團插到這個“y”字三岔路的中心點上去,徹底堵死韓軍第8師21團向橫城後撤的退路,眼光的確夠毒。
這是一步妙棋,同樣是一步險棋。從出發地到廣田有50裏路,這個穿插距離說遠不遠,但說近也不近,而且這一帶的地形完全不了解,一個團孤軍深入插進去,是有很大風險的。不過,鄧嶽心中自有把握。
師長鄧嶽確定作戰方案,第353團在左翼,第354團在右翼,從上蒼峰裏到鶴洞之間實施突破。第352團作為尖刀團,從第353團和第354團之間向敵軍縱深插入。配屬的第355團為預備隊,緊隨尖刀團之後,隨時準備支援作戰。
為了迅速切入敵軍陣地,打亂其防禦部署,該師采用了並肩突破、並肩推進、穿插分割、腹內開花等戰術,牢牢瞄準了橫城西北公路交叉點的廣田。
在作戰過程中,各團不斷向尖刀團靠攏,一邊戰鬥一邊合圍,隨著戰鬥的深入,力量愈加集中,始終保持強大的突擊能力,確保能夠衝得進去、站穩腳跟、守住陣地。
在第118師的所有行動中,第352團作為尖刀部隊,按時突入預定位置至關重要。352團是全師乃至整個40軍最強的一個團。他們的任務是務必在天亮之前穿插到廣田,斷敵退路。
352團的前身是抗戰初期成立的山東魯中軍區老1團,是山東八路軍中赫赫有名的主力團,挺進東北後便是東野3縱7師19團。團長羅紹福是1930年參軍的老紅軍,曾經給鄧嶽當過班長。
為了確保穿插行動順利展開,首先必須解決避免走錯路線的問題。然而,352團團長羅紹福文化程度有限,不會看地圖,在黑暗中以及陌生地形下帶領部隊前進麵臨不少困難。鄧嶽特意吩咐團政委鄒屏光負責組織圖上作業,組織指揮人員在戰前認真進行圖上作業,熟悉沿途的地名和地形地物,保證不走錯方向。另外讓湯仲景參謀長隨352團行動,以增強指揮力量。
穿插戰鬥是無後方作戰,得不到任何補給,因此352團在出發前帶足了彈藥,每支步槍200發子彈,輕機槍1500發子彈,重機槍4000發子彈,每門炮50發炮彈,手榴彈每人6枚。
從2月11日下午開始,353團和354團分別向左右兩翼發起進攻,突破韓軍陣地。352團迅速從兩山之間向敵縱深穿插,迅猛而果敢,僅用5小時便迅速推進至廣田和台峰一線,順利突破敵軍第一道防線。第352團這一英勇的戰鬥舉措對擾亂偽8師戰鬥隊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行動中遭到韓軍炮火打擊,團參謀長冷利華不幸犧牲。
352團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踩著沒膝深的積雪,在崎嶇的山路上前行。當地地形複雜,加上積雪覆蓋,連當地向導也迷了路。7連連長張洪林用指北針帶著部隊硬闖,走了兩個多小時終於走出了翻過了這片高地,於當晚22時穿插到了預定位置穀村,比鄧嶽規定的時間早得多。
整整一個團就這樣翻過了大山,敵軍毫無察覺。
羅紹福隨即命2營和3營南北兩麵夾擊廣田之地,1營守住溝口,堵住潰敵。
第352團尖刀營在行至廣田附近時,恰巧與北上增援的美軍第2師野戰炮兵營遭遇,隨即展開激戰,352團3營長李玉才立即組織三個連搶占高地,埋伏在山地兩側,輕重機槍一起開火,將最前麵的汽車打爆,後麵的車輛連環相撞。
第352團3營8連被賦予了切斷敵軍後路的重任,他們必須堅守在“y”字型公路的咽喉要道上,阻止敵人逃竄。看見美軍車隊亂哄哄地逃,立馬就手榴彈、機槍一起上,把美軍打得暈頭轉向。可美軍也不是吃素的,出動了兩輛大坦克衝在前麵開路。戰士於水林一看,二話不說,拿起反坦克手雷孤身一人衝向敵陣,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精準的投擲技巧,成功炸毀了兩輛坦克,為連隊贏得了寶貴的反擊時間。
在激烈的戰鬥中,於水林不幸被敵人的機關槍擊中,右臂嚴重受傷,鮮血染紅了戰衣。但他沒有退縮,而是用左手繼續投擲手榴彈,直到將敵人逼至絕境,單手把八個美軍給俘虜了。
3營的指導員翟文清親眼目睹了這一切。
戰後,於水林因傷勢過重,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從此成為了一名獨臂英雄。他的英勇事跡在部隊中廣為傳頌,被授予了二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並獲得了一等功勳獎章。傷愈後,於水林默默地離開戰場,迴到了家鄉,在河村的馬場中工作。
1963年,已晉升為副師長的翟文清在內蒙赤峰,意外地與失散多年的戰友於水林相逢。這次的相遇讓他深感惋惜,為於水林爭取到了應有的傷殘軍人退伍待遇。這位默默耕耘在馬場中的英雄,得到了他應有的尊重。
這場遭遇戰之後,3營和2營分別占領了廣田的南北山,全團轉入阻擊,打退韓軍第8師數次進攻,直到誌願軍各部趕到,韓偽8師潰散。李玉才指揮全營殲敵650餘人,擊毀了敵人的坦克兩輛,繳獲汽車137輛,各種炮24門,高射機槍九艇,他們營榮立集體二等功,獲勇猛穿插殲敵獲勝錦旗。可惜的是,就在352團圓滿完成穿插任務後,3營長李玉林被一顆流彈擊中而犧牲。戰後追授一等功。
這場戰鬥中繳獲的火炮數量極為可觀,足以裝備中國軍隊一個甚至兩個炮兵師。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炮1師老兵迴憶起橫城反擊戰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嘿,大勝仗!到處都是炮,我們騎在那些大炮上,舍不得下來!”
美國人稱這場戰鬥為“整個戰爭中美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共有532人喪生”。美軍的曆史學家含淚寫道:“當時,一支美軍炮兵連在護衛隊的掩護下,沿著橫城西北約三英裏的一條狹窄公路向北行進,顯然沒有任何側翼保護。隨後,中國軍隊突然湧向美軍炮兵。五百多名士兵中,隻有三人幸存。”
第118師的戰績得到了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通報表揚,第352團的2營和3營分別被授予“戰鬥英雄營”和“尖刀英雄營”的稱號。鄧嶽後來迴憶說,這一仗打得比他們入朝以來的任何一場戰鬥都更加痛快。
雖然在第一次戰役中攻打溫井,第二次戰役中攻打軍隅裏,第118師的表現也很出色,且得到了表揚,但作為主力師,鄧嶽和其他幾位師領導總覺得這些戰鬥沒能打得幹淨利落,甚至還“心裏憋著一股窩囊氣”。直到橫城之戰,他們才真正感覺到“從頭到腳的舒暢”。
激戰整整一夜,南朝鮮偽8師在誌願軍層層包圍下死傷慘重。美軍出動飛機掩護南朝鮮軍潰兵及美第二師撤退,等待聯合國軍的是來自誌願軍39軍117師戰士們的火力全開。
第39軍117師在配屬第42軍作戰時,負責執行戰役穿插迂迴任務。
在接到任務後,該師接連遭遇了一係列意外:首先,在向龍頭裏行進的過程中,遭遇敵機突然襲擊,副師長受傷,師政治部主任犧牲;隨後,在向敵人縱深地帶穿插時,由於天黑路滑、山路陡峭狹窄,前衛團在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裏迷失了方向。
事故發生後,師長張竭誠沉著應對,各級指揮員果斷決策,帶領部隊翻越高山,從冰雪覆蓋的陡坡滑滾而下,硬是在規定時間內抵達指定地點,成功搶占了鶴穀裏與夏日之間公路兩側的戰略要點,切斷了韓軍偽8師南撤與橫城敵軍北援的通路。
當天8時,韓軍偽8師的兩個團在美軍部隊和航空兵的掩護下,試圖從夏日地區突圍,卻被第117師攔截在陣地前。一群一群如潮水般的美韓聯軍在空軍的掩護下艱難撤退,殊不知117師已構築工事等候多時。隨後,一場圍繞新村、上下加雲至大穀地段的激烈突圍與反突圍戰鬥隨即爆發。
兩軍照麵,火力全開。美韓聯軍麵對117師,在做著最後的垂死掙紮,瘋狂且不要命的向117師陣地發動死亡衝鋒,10餘架美軍飛機一波又一波的不間斷的對117師鶴穀裏、夏日一帶陣地狂轟濫炸,陣地都被削平了。
10時30分,橫城的敵軍派出兩個營,在坦克、炮兵和飛機的支援下向北突進,企圖解圍,結果被第117師成功擊潰。當日傍晚,在張竭誠的指揮下,第117師對被壓縮在狹長道路上的美韓軍殘餘部隊發動了最後一輪攻擊。連續三個小時的激烈戰鬥。
在戰鬥進入最後階段時,師指揮所和警衛分隊也加入了圍殲逃敵的行動,甚至連師報社的女編輯都親手抓獲了一名俘虜。這場戰鬥中,第117師的實際兵力僅為7000人,但俘虜敵軍超過3000人。
橫城一戰,誌願軍39軍117師共殲敵850人,俘虜3000餘人(俘虜美軍800人),繳獲汽車坦克200餘輛,火炮100餘門,連創三大記錄。一次戰鬥俘虜美軍最多;一個師繳獲最多,殲敵最多。
中朝聯司通電表彰:在此次戰役中,你師成功切斷了敵人從橫城以北撤退的通道,俘獲敵軍3000餘人,有力阻止了敵軍北援,發揮了關鍵作用。這種戰鬥風範值得高度讚揚。
戰後,張竭誠晉升為第39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相比之下,第66軍的行動並不算順利。
彭德懷在戰前曾強調,第66軍能否按照鄧華的指示完成任務,是戰鬥取得勝利的關鍵之一。在攻擊發起前,鄧華多次批評第66軍動作緩慢,並嚴格要求其在規定時限內行動。然而,由於該軍進攻遲緩,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對敵軍進行有效打擊。
根據鄧指的指示,攻擊的發起時間定在2月11日17時。
第40軍和第42軍均按計劃準時出擊,並迅速突破敵軍防線。第40軍118師在廣田取得控製,第42軍124師則成功占領石子洞,內層切斷任務在短短6小時內完成;與此同時,第40軍117師攻占了鶴穀裏,外層切斷任務也在12小時內完成。到12日早晨,第40軍和第42軍已經成功割裂了敵軍的陣勢。
相比之下,第66軍的動作明顯滯後,直到10日18時才完成戰術部署。第66軍196師在10日淩晨5點抵達坐雲裏、躍馬岱一帶,距離展開地域僅有10至15公裏。若當晚組織開進,僅需4個小時便可到達目的地,然而直到11日淩晨5點才到達,耽誤了7個小時。
第66軍198師於7日進駐上高岱和五音山一帶,直到11日午夜24時才從五音山等地展開攻勢,比鄧指原定的時間延遲了6個半小時。
在兵力運用和戰鬥部署上,第66軍存在一些問題。根據鄧指的要求,第66軍應以一個師的兵力攻擊並殲滅上茶峰裏、雉洞、草塘地區的敵軍,主力則應從弓川裏、介田裏迂迴至橫城東南,首先占領德高山和曲橋裏,切斷敵人的退路,然後再對橫城發起攻擊。然而,該軍卻分出一部分兵力向碧鶴山及上下加雲方向進攻,這與鄧指的計劃不符,偏離了主攻方向。
擔任側後迂迴切斷任務的兩個師,其進攻路線違背了戰術原則:右翼的第196師從西北向東南推進,左翼的第197師則從東北向西南前進。這兩條路線相互交叉,不僅導致混亂,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各團之間也存在類似現象,導致作戰時往往不得不越過友鄰的戰鬥隊形,從而帶來不必要的困難。直到13日淩晨4時,第196師才全部抵達曲橋裏,比鄧指的要求晚了將近一天。同時,第42軍第125師負責外層迂迴的任務,但阻截行動不夠及時,結果導致橫城美軍第2師的一部分、韓軍偽8師師部以及韓軍偽3師的大部分部隊得以逃脫。
根據戰史資料記載,橫城反擊戰中各部隊的殲敵情況如下:第66軍殲敵5501人,第40軍殲敵4079人,第39軍第117師殲敵3334人,第42軍殲敵2506人。
根據這項統計,第66軍的戰績在各軍中名列前茅。
雖然這個統計包括了第66軍在五音山地區,發起橫城反擊作戰前的防禦作戰殲敵數,但客觀而言,第66軍在橫城反擊作戰中仍然取得了重要戰果。如果沒有上述問題出現,其勝利必然會更加顯著。
在誌願軍於橫城以北發起反擊後,人民軍金雄集團也在橫城東北方向展開攻勢。至13日,他們已推進至橫城東南的烏原裏、下安興裏一帶,並消滅了韓軍偽3師和偽5師的部分部隊,有效配合了對鄧集團的作戰行動。
至13日清晨,橫城反擊戰告一段落。
據誌願軍統計,在反擊中,全殲了韓軍偽8師的3個團、美軍第2師的一個營,以及美韓聯軍的四個炮兵營,另殲滅了韓軍偽3、偽5師的部分部隊,總計約1.2萬人。戰鬥中繳獲各類火炮(包括60毫米迫擊炮)139門、火箭筒122具、各式槍支6200支、坦克7輛和汽車550輛。此外,誌願軍還俘虜了南朝鮮兵7100人、美軍500人。這場戰鬥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俘獲南朝鮮軍人數最多的一次。
誌願軍方麵損失了21門各類炮和1232支各型槍支,作戰中減員達4141人。敵我傷亡(包括失蹤和被俘)比例為3.72:1。
橫城反擊戰是誌願軍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首次發起並取得勝利的攻勢作戰。
李奇微在迴憶橫城之戰時,對南朝鮮人嚴厲斥責:我們被迫再次放棄一些地區,美軍第2師在中共軍隊的進攻下,再次首當其衝,遭受了重大損失,尤其是火炮的損失尤為慘重。這些損失主要源於韓偽8師的倉促撤退。
偽8師在敵軍一次進攻下全麵崩潰,導致美軍第2師的側翼完全暴露。韓軍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誌願軍心生極大畏懼,幾乎將他們視為天兵天將。因此,韓國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失去了信心,而那些腳穿膠底鞋的中共士兵突然出現在韓軍陣地上,總是嚇得許多韓軍士兵丟盔棄甲,倉皇逃命。
根據美軍的戰史記載,在橫城之戰中,韓軍偽8師除了少部分部隊外,“大多數被包圍於山區,最終被全殲或俘虜”。13日,該師有263名軍官和約3000名士兵成功突圍,被美軍收容,其中有一半是後勤人員。
全師的戰鬥損失共計323名軍官、7142名士兵,以及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加上其他美韓軍隊的傷亡情況,此次戰役“聯合國軍”的總傷亡人數為韓軍9844人,美軍及其他“聯合國軍”部隊(主要是荷蘭營)損失2018人。
這一數字與誌願軍方麵的統計大體相符。
在所有損失中,令李奇微最為惱火的當屬武器裝備的損失。
根據美軍的統計,韓軍損失的武器裝備包括14門105毫米榴彈炮、901件班用其他槍械、390部無線電發報裝置和88輛汽車;而美軍的損失則為14門105毫米榴彈炮、6門155毫米榴彈炮、277件班用其他武器、195部無線電收發裝置、6輛坦克和280輛汽車。
李奇微將此次損失歸咎於部隊“領導力的薄弱”,並下令展開調查,追究指揮官的責任。然而,隨後調查結果卻排除了美軍指揮官的責任,認為主要責任在韓軍,特別是韓軍偽8師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且徹底潰敗”,導致美軍側翼暴露,使得誌願軍得以從後方滲透並切斷了美軍的撤退路線。
在各方都認可的情況下,鄧華晚年卻懊悔不已,將這一判斷定為自己一生中的決策失誤之一:“要是執行韓先楚的建議先打砥平裏就好了。橫城戰役雖然殲敵數量很多,但是容易,打得不是要命的位置,砥平裏雖然小,雖然難打,但打的是七寸,打的是要害。”
橫城一役,是誌願軍打的一個非常漂亮的反擊戰,但是也給了美軍充足的準備時間。
1951年2月9日14時,正式發出了關於“橫城地區作戰部署”的電報。
根據這一部署,負責在橫城以北執行攻殲任務的有第40軍和第66軍的全部力量,第42軍的兩個師,第39軍的一個師,共計9個師。與之對峙的是美韓軍大約4個團(包括韓軍第8師和美軍第2師中的一個團),因此誌願軍在兵力上具備絕對優勢。
攻擊計劃定於11日17時展開。與此同時,鄧華在部署反擊行動後,還特別向各部隊發布指令,強調:“此次反擊戰,我軍集中了九個師的絕對優勢兵力,目標是逐步包圍並切斷橫城及以北地區的敵軍四個團(包括一個美軍團和一個偽軍師)。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完全有信心取得全麵勝利。”
命令下達後,鄧華最為關心的是,各部隊能否迅速抵達預定位置,按時展開並發起進攻。
當時,第66軍的問題反映較為突出。第三次戰役結束後,該軍在華川以北休整,軍部設在五聖山南側的上甘嶺。接到參與橫城地區作戰的命令後,先頭部隊第198師於2月3日率先出發,隨後軍主力依次按照第196師、第197師及軍直屬部隊的順序,於6日17時出發,經過四天行軍抵達洪川地區。由於出發匆忙,部隊甚至沒有領取鞋子和重迫擊炮彈。
根據鄧指的部署,8日14時,第66軍應派出兩個師(第197師、第198師)在洪川以南及西南一帶占領陣地,準備阻擊從橫城、廣灘裏向陽德院裏、洪川進犯的敵軍,另派一個師(第196師)進至洪川東南的坐穀裏一帶,準備從楸洞裏對橫城敵軍的側後發動進攻。
9日15時,鄧華電令第66軍:指示一九七師和一九六師迅速且堅決地進軍至大官垡裏、堂巨裏、栗洞裏、新村地區(橫城東北),以便於10日晚對橫城以南展開攻擊,切斷敵人的退路。鄧華強調:你軍能否消滅偽8師將對任務成敗起決定作用,務必不惜一切代價,堅定完成任務,切勿誤解為其他。
10日13時,鄧華察覺第66軍行動遲滯,可能會對後續作戰產生影響,隨即發電催促:不惜一切代價,務必按照9日15時的命令執行。
11日淩晨4時,鄧華再次致電軍長蕭新槐和政委王紫峰,並向誌司報告,要求他們準確把握時間節點,指示196師務必迅速插入德高山和曲橋裏一帶,切斷敵軍退路,否則殲滅敵軍的任務將難以完成。
第66軍來電反映時間緊迫,鄧華迴複表示:作戰的發動時間確實較為匆忙,但這種安排是必要的,不能再延誤。
11日9時30分,距離預定的攻擊發起時間不足8小時,鄧華向誌司報告,表達了對第66軍等部隊可能無法完成迂迴敵後切斷敵軍退路任務的擔憂。他在電文中提到:雖然以九個師的兵力進行攻擊有望取得勝利,但負責東麵切斷敵軍退路的第66軍(實力較弱)執行命令不夠堅決,並多次抱怨,恐怕難以完成任務(切斷橫城敵軍的退路)。此外,第117師距離較遠,一夜之間難以插至橫城以北。
正當鄧華敦促第66軍加快行動時,左翼的人民軍金雄部隊也提出了推遲進攻的請求。
根據9日20時中朝聯司的部署,金雄集團所屬的人民軍第2軍團主力應在自主峰、大美山和泰歧洞一帶進行防禦,積極牽製韓軍偽3師、偽7師和偽9師,同時派遣部分部隊深入敵後,破壞公路橋梁,伏擊並阻擊援軍。第3、第5軍團則需集中兵力向梨湖洞、烽火山和下安興裏發動進攻,消滅韓軍第5師的一部分,取得勝利後繼續向橫城東南方向進攻。
上述行動將對鄧集團在橫城地區的反擊起到重要的協同作用。
然而,10日下午3時,金指來電向聯司匯報部隊的情況,稱第3軍團原計劃向魯川裏和許方裏一帶集結,但目前尚未收到具體報告,部隊的確切位置不明。攻擊發起前一天,竟有一個軍團神秘失蹤,這無疑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當晚22時30分,金指再次撥通了聯司的電話,但簽署文件的人竟不是金雄本人。
電報內容:金去二軍團需要在11日早晨前返迴,而3軍團的部隊尚未匯合。
大戰臨近,肩負指揮重任的主官卻不在自己的崗位上,導致聯司下達的作戰部署未能進行任何研究和執行規劃,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然而,電報的最後卻留下了一個頗具個性的表態:“已征求鄧的意見,打就打。”
同日13時,鄧華致電彭德懷、樸一禹、洪學智、解方,並請求將此意見轉達給金雄,強調出擊時間不應因人民軍方麵的原因而被推遲。
在橫城反擊發起前,誌司已將“人民軍是否能夠按照預定的戰役部署截斷敵軍退路,以及66軍是否能依照鄧的指示完成任務”,視為此次戰鬥能否取得圓滿成功的關鍵。然而,由於作戰準備匆忙以及組織指揮上存在不足,這兩個關鍵點在戰役初期便出現了問題,顯然對後續的反擊進程產生了不利影響。
2月10日晚至11日中午12時,鄧集團各部隊陸續抵達預定地點。
各部隊到達指定地點後,準備作戰的時間為5至17小時不等。
第42軍是最早到達集結地域的部隊,他們的準備時間長達近40個小時。
11日17時,鄧集團在橫城東北的三巨裏至低平裏以東的瑟峙一線,展開了一場橫跨約33公裏的橫城反擊戰。
這次反擊,誌願軍集結了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的部隊,並盡可能調動了大量火力支援。盡管計劃中的殲滅目標僅為橫城地區的韓軍1個師和美軍1個團,總計約2萬餘人,誌願軍仍調集了4個軍的力量,投入戰鬥的部隊多達9個師,總兵力達10萬人,兵力對比達到了5比1。
在橫城西北的主要突破區域,投入了6個師兵力,形成了7倍於敵的絕對優勢。
誌願軍作戰中一貫麵臨的最大弱點是火力不足,而這次戰役則盡全力加以彌補。
根據統計,參與橫城反擊作戰的各級炮兵共投入了679門各類火炮(包括迫擊炮)和285具火箭筒。雖然敵軍擁有555門各種火炮、930件反坦克武器以及數十輛坦克,火力優勢仍然不明顯,但相比之前已有了顯著增強。這無疑為反擊勝利增加了不少勝算。
另外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作戰再次成功實現了行動的突然性。
根據美軍戰史的記載,“圍捕行動”開始後,美軍始終未能準確掌握中線誌願軍的動向。從2月7日開始,北上的美韓聯軍各部隊連續遭到誌願軍和人民軍的頑強抵抗,寸步難行。阿爾蒙德因此命令韓軍偽5師轉入東部防禦,並將作為預備隊的韓軍偽3師投入戰鬥,與在橫城方向進展較好的韓軍第8師一同,繼續向洪川進攻。
然而,在9日和10日這兩天裏,這兩個師未能取得任何進展,反而使得韓軍第8師在整個戰線中的位置更加孤立。與此同時,航空偵察發現北漢江以東、楊平至砥平裏以北地區有大批誌願軍部隊集結,且地麵上有數支縱隊正從洪川以西向橫城方向推進。
第8集團軍的情報官福格遜上校據此向李奇微遞交了一份據稱“高質量”的評估報告,指出中國軍隊正集結於北漢江河畔和24號公路(楊平至洪川)之間,兵力包括第42、第39、第40和第66軍,總計約11萬人。
報告還指出,最有可能的進攻路線有兩條:一是沿著漢江河穀向驪州進攻,二是沿29號公路(春川至忠州)攻向原州,然後繼續南下直逼忠州後方,也不排除中國軍隊可能采取向西南迂迴的戰術,對西線的美軍形成包圍態勢。
然而,報告聲稱,中國軍隊不會立即發動攻擊,而是會等到第9兵團從元山推進到能夠提供增援的有利位置,這最早也要等到2月15日。
李奇微在閱讀了這份報告後,於11日晚向阿爾蒙德下達指示:美軍第2師與韓軍第8師可以在各自防區內沿24號公路展開巡邏行動,但不要繼續向北推進,以免過於突出,成為中國軍隊集中攻擊的目標。
美軍戰史指出,福格遜的報告在很多方麵已經非常接近事實,但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即無憑無據地將第9兵團的抵達視為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的前提,從而錯誤判斷了進攻的時間。
2月11日晚間,橫城反擊戰在美軍未能充分預料的情況下突然爆發。
橫城反擊戰之所以能夠出其不意,既得益於西線韓集團在漢江以南的牽製行動,也歸功於鄧集團通過快速機動部署抓住了戰機。這次美軍進攻的主戰場在西線,第8集團軍的主力大部分被牽製在此。
韓集團各部頑強阻擊,為鄧集團的反擊兵力集結贏得了寶貴時間。當中線美韓軍冒進至橫城以北時,戰場上形成了一個輪廓分明的突出部,正麵達13公裏,為鄧集團的反擊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目標。
這一態勢剛剛在戰場上形成,鄧集團各部隊便迅速行動,邊開進邊調整部署,僅用幾個夜晚就到達了展開區域。稍作準備後立即發起攻擊,行動和部署的迅速遠遠超出了對方的決策反應周期,盡管敵方有所預感,但仍然出乎其意料。
在戰役布局和戰術設計方麵,橫城反擊展現了其獨特之處。
首先,在戰役中采取多層次的迂迴策略。
鄧集團采取了梯隊加戰役預備隊的布勢進行反擊。
第42軍與第40軍右翼部隊率先突入至橫城以北的廣田、台峰及上加雲以北的高地,形成兩層包圍的內線正麵;與此同時,第42軍第125師插入橫城西南的介川裏、迴岩峰地區,切斷了橫城與原州之間的聯絡。
第66軍左翼在橫城北部發起突擊的同時,派出兩個師從橫城東部的弓川裏、介田裏迂迴,抵達橫城南部的德高山、曲橋裏,與第42軍第125師共同形成包圍圈的外部正麵。韓軍第8師的縱深部署僅有18公裏,誌願軍隻需一次突擊便可擊穿其防線底部。
鄧集團將突擊力量編成一個梯隊,集中全部兵力於首次突擊行動中。這一做法不僅顯著增強了初次攻擊的強度,便於迅速打破敵方的防禦部署,同時也確保了有足夠的力量進行縱深穿插,切斷敵軍退路,使其迅速陷入無路可退、無援可及的絕境。
其次,在戰術層麵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策略。
韓軍偽8師在橫城以北的兵力部署為三個團呈一線展開,各團之間存在較大空隙。第21團與第10團之間相隔約5公裏,而第10團與第16團的間距也達1.6公裏。
這不僅有利於誌願軍從接合部突破,還能在突破後迅速向敵軍側後進行穿插迂迴,切斷其整體戰鬥隊形。首先將前線敵軍分割成東西兩部分,繼而將其主力與原州的師指揮部及預備隊在南北方向隔離開來。
將敵軍分割成彼此孤立的多個部分後,從各個方向同時施加壓力,既能阻止他們分散撤退,又能防止他們聚集形成頑強的防禦陣地,從而有利於實現圍殲的目的。
在橫城反擊戰中,第40軍118師、第39軍117師,表現得尤為出色。
118師在之前的休整中,從機關抽調人員補充了基層連隊,再加上少量新兵的加入,基本上做到了齊裝滿員。每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和1個120mm迫擊炮連,每個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配重機槍6挺、81mm迫擊炮3門)。每個連6挺輕機槍、3具火箭筒。全師自動武器比例較高,美械約占1\/3。
為加強該師的力量,溫玉成特意把預備隊119師的主力團355團也調給他們,還加強了軍屬炮兵團和預備炮兵29團。
溫玉成對118師師長鄧嶽說:我把看家的老本都壓在你身上,壓軸好戲就看你的了。
118師負責第40軍的主要突擊任務。在師部會議上,鄧嶽明確自己的想法,拿出一個團插到敵人背後,斷敵退路。為什麽要用一個團呢?鄧嶽說用一個連是撒胡椒麵,用一個營是小菜,隻有用一個整團才有威力。
從橫城到洪川和龍頭裏各有一條公路,這兩條路到廣田後交匯,正好是一個“y”字形。鄧嶽就是要把一個團插到這個“y”字三岔路的中心點上去,徹底堵死韓軍第8師21團向橫城後撤的退路,眼光的確夠毒。
這是一步妙棋,同樣是一步險棋。從出發地到廣田有50裏路,這個穿插距離說遠不遠,但說近也不近,而且這一帶的地形完全不了解,一個團孤軍深入插進去,是有很大風險的。不過,鄧嶽心中自有把握。
師長鄧嶽確定作戰方案,第353團在左翼,第354團在右翼,從上蒼峰裏到鶴洞之間實施突破。第352團作為尖刀團,從第353團和第354團之間向敵軍縱深插入。配屬的第355團為預備隊,緊隨尖刀團之後,隨時準備支援作戰。
為了迅速切入敵軍陣地,打亂其防禦部署,該師采用了並肩突破、並肩推進、穿插分割、腹內開花等戰術,牢牢瞄準了橫城西北公路交叉點的廣田。
在作戰過程中,各團不斷向尖刀團靠攏,一邊戰鬥一邊合圍,隨著戰鬥的深入,力量愈加集中,始終保持強大的突擊能力,確保能夠衝得進去、站穩腳跟、守住陣地。
在第118師的所有行動中,第352團作為尖刀部隊,按時突入預定位置至關重要。352團是全師乃至整個40軍最強的一個團。他們的任務是務必在天亮之前穿插到廣田,斷敵退路。
352團的前身是抗戰初期成立的山東魯中軍區老1團,是山東八路軍中赫赫有名的主力團,挺進東北後便是東野3縱7師19團。團長羅紹福是1930年參軍的老紅軍,曾經給鄧嶽當過班長。
為了確保穿插行動順利展開,首先必須解決避免走錯路線的問題。然而,352團團長羅紹福文化程度有限,不會看地圖,在黑暗中以及陌生地形下帶領部隊前進麵臨不少困難。鄧嶽特意吩咐團政委鄒屏光負責組織圖上作業,組織指揮人員在戰前認真進行圖上作業,熟悉沿途的地名和地形地物,保證不走錯方向。另外讓湯仲景參謀長隨352團行動,以增強指揮力量。
穿插戰鬥是無後方作戰,得不到任何補給,因此352團在出發前帶足了彈藥,每支步槍200發子彈,輕機槍1500發子彈,重機槍4000發子彈,每門炮50發炮彈,手榴彈每人6枚。
從2月11日下午開始,353團和354團分別向左右兩翼發起進攻,突破韓軍陣地。352團迅速從兩山之間向敵縱深穿插,迅猛而果敢,僅用5小時便迅速推進至廣田和台峰一線,順利突破敵軍第一道防線。第352團這一英勇的戰鬥舉措對擾亂偽8師戰鬥隊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行動中遭到韓軍炮火打擊,團參謀長冷利華不幸犧牲。
352團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踩著沒膝深的積雪,在崎嶇的山路上前行。當地地形複雜,加上積雪覆蓋,連當地向導也迷了路。7連連長張洪林用指北針帶著部隊硬闖,走了兩個多小時終於走出了翻過了這片高地,於當晚22時穿插到了預定位置穀村,比鄧嶽規定的時間早得多。
整整一個團就這樣翻過了大山,敵軍毫無察覺。
羅紹福隨即命2營和3營南北兩麵夾擊廣田之地,1營守住溝口,堵住潰敵。
第352團尖刀營在行至廣田附近時,恰巧與北上增援的美軍第2師野戰炮兵營遭遇,隨即展開激戰,352團3營長李玉才立即組織三個連搶占高地,埋伏在山地兩側,輕重機槍一起開火,將最前麵的汽車打爆,後麵的車輛連環相撞。
第352團3營8連被賦予了切斷敵軍後路的重任,他們必須堅守在“y”字型公路的咽喉要道上,阻止敵人逃竄。看見美軍車隊亂哄哄地逃,立馬就手榴彈、機槍一起上,把美軍打得暈頭轉向。可美軍也不是吃素的,出動了兩輛大坦克衝在前麵開路。戰士於水林一看,二話不說,拿起反坦克手雷孤身一人衝向敵陣,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精準的投擲技巧,成功炸毀了兩輛坦克,為連隊贏得了寶貴的反擊時間。
在激烈的戰鬥中,於水林不幸被敵人的機關槍擊中,右臂嚴重受傷,鮮血染紅了戰衣。但他沒有退縮,而是用左手繼續投擲手榴彈,直到將敵人逼至絕境,單手把八個美軍給俘虜了。
3營的指導員翟文清親眼目睹了這一切。
戰後,於水林因傷勢過重,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從此成為了一名獨臂英雄。他的英勇事跡在部隊中廣為傳頌,被授予了二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並獲得了一等功勳獎章。傷愈後,於水林默默地離開戰場,迴到了家鄉,在河村的馬場中工作。
1963年,已晉升為副師長的翟文清在內蒙赤峰,意外地與失散多年的戰友於水林相逢。這次的相遇讓他深感惋惜,為於水林爭取到了應有的傷殘軍人退伍待遇。這位默默耕耘在馬場中的英雄,得到了他應有的尊重。
這場遭遇戰之後,3營和2營分別占領了廣田的南北山,全團轉入阻擊,打退韓軍第8師數次進攻,直到誌願軍各部趕到,韓偽8師潰散。李玉才指揮全營殲敵650餘人,擊毀了敵人的坦克兩輛,繳獲汽車137輛,各種炮24門,高射機槍九艇,他們營榮立集體二等功,獲勇猛穿插殲敵獲勝錦旗。可惜的是,就在352團圓滿完成穿插任務後,3營長李玉林被一顆流彈擊中而犧牲。戰後追授一等功。
這場戰鬥中繳獲的火炮數量極為可觀,足以裝備中國軍隊一個甚至兩個炮兵師。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炮1師老兵迴憶起橫城反擊戰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嘿,大勝仗!到處都是炮,我們騎在那些大炮上,舍不得下來!”
美國人稱這場戰鬥為“整個戰爭中美軍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共有532人喪生”。美軍的曆史學家含淚寫道:“當時,一支美軍炮兵連在護衛隊的掩護下,沿著橫城西北約三英裏的一條狹窄公路向北行進,顯然沒有任何側翼保護。隨後,中國軍隊突然湧向美軍炮兵。五百多名士兵中,隻有三人幸存。”
第118師的戰績得到了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通報表揚,第352團的2營和3營分別被授予“戰鬥英雄營”和“尖刀英雄營”的稱號。鄧嶽後來迴憶說,這一仗打得比他們入朝以來的任何一場戰鬥都更加痛快。
雖然在第一次戰役中攻打溫井,第二次戰役中攻打軍隅裏,第118師的表現也很出色,且得到了表揚,但作為主力師,鄧嶽和其他幾位師領導總覺得這些戰鬥沒能打得幹淨利落,甚至還“心裏憋著一股窩囊氣”。直到橫城之戰,他們才真正感覺到“從頭到腳的舒暢”。
激戰整整一夜,南朝鮮偽8師在誌願軍層層包圍下死傷慘重。美軍出動飛機掩護南朝鮮軍潰兵及美第二師撤退,等待聯合國軍的是來自誌願軍39軍117師戰士們的火力全開。
第39軍117師在配屬第42軍作戰時,負責執行戰役穿插迂迴任務。
在接到任務後,該師接連遭遇了一係列意外:首先,在向龍頭裏行進的過程中,遭遇敵機突然襲擊,副師長受傷,師政治部主任犧牲;隨後,在向敵人縱深地帶穿插時,由於天黑路滑、山路陡峭狹窄,前衛團在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裏迷失了方向。
事故發生後,師長張竭誠沉著應對,各級指揮員果斷決策,帶領部隊翻越高山,從冰雪覆蓋的陡坡滑滾而下,硬是在規定時間內抵達指定地點,成功搶占了鶴穀裏與夏日之間公路兩側的戰略要點,切斷了韓軍偽8師南撤與橫城敵軍北援的通路。
當天8時,韓軍偽8師的兩個團在美軍部隊和航空兵的掩護下,試圖從夏日地區突圍,卻被第117師攔截在陣地前。一群一群如潮水般的美韓聯軍在空軍的掩護下艱難撤退,殊不知117師已構築工事等候多時。隨後,一場圍繞新村、上下加雲至大穀地段的激烈突圍與反突圍戰鬥隨即爆發。
兩軍照麵,火力全開。美韓聯軍麵對117師,在做著最後的垂死掙紮,瘋狂且不要命的向117師陣地發動死亡衝鋒,10餘架美軍飛機一波又一波的不間斷的對117師鶴穀裏、夏日一帶陣地狂轟濫炸,陣地都被削平了。
10時30分,橫城的敵軍派出兩個營,在坦克、炮兵和飛機的支援下向北突進,企圖解圍,結果被第117師成功擊潰。當日傍晚,在張竭誠的指揮下,第117師對被壓縮在狹長道路上的美韓軍殘餘部隊發動了最後一輪攻擊。連續三個小時的激烈戰鬥。
在戰鬥進入最後階段時,師指揮所和警衛分隊也加入了圍殲逃敵的行動,甚至連師報社的女編輯都親手抓獲了一名俘虜。這場戰鬥中,第117師的實際兵力僅為7000人,但俘虜敵軍超過3000人。
橫城一戰,誌願軍39軍117師共殲敵850人,俘虜3000餘人(俘虜美軍800人),繳獲汽車坦克200餘輛,火炮100餘門,連創三大記錄。一次戰鬥俘虜美軍最多;一個師繳獲最多,殲敵最多。
中朝聯司通電表彰:在此次戰役中,你師成功切斷了敵人從橫城以北撤退的通道,俘獲敵軍3000餘人,有力阻止了敵軍北援,發揮了關鍵作用。這種戰鬥風範值得高度讚揚。
戰後,張竭誠晉升為第39軍副軍長兼參謀長。
相比之下,第66軍的行動並不算順利。
彭德懷在戰前曾強調,第66軍能否按照鄧華的指示完成任務,是戰鬥取得勝利的關鍵之一。在攻擊發起前,鄧華多次批評第66軍動作緩慢,並嚴格要求其在規定時限內行動。然而,由於該軍進攻遲緩,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對敵軍進行有效打擊。
根據鄧指的指示,攻擊的發起時間定在2月11日17時。
第40軍和第42軍均按計劃準時出擊,並迅速突破敵軍防線。第40軍118師在廣田取得控製,第42軍124師則成功占領石子洞,內層切斷任務在短短6小時內完成;與此同時,第40軍117師攻占了鶴穀裏,外層切斷任務也在12小時內完成。到12日早晨,第40軍和第42軍已經成功割裂了敵軍的陣勢。
相比之下,第66軍的動作明顯滯後,直到10日18時才完成戰術部署。第66軍196師在10日淩晨5點抵達坐雲裏、躍馬岱一帶,距離展開地域僅有10至15公裏。若當晚組織開進,僅需4個小時便可到達目的地,然而直到11日淩晨5點才到達,耽誤了7個小時。
第66軍198師於7日進駐上高岱和五音山一帶,直到11日午夜24時才從五音山等地展開攻勢,比鄧指原定的時間延遲了6個半小時。
在兵力運用和戰鬥部署上,第66軍存在一些問題。根據鄧指的要求,第66軍應以一個師的兵力攻擊並殲滅上茶峰裏、雉洞、草塘地區的敵軍,主力則應從弓川裏、介田裏迂迴至橫城東南,首先占領德高山和曲橋裏,切斷敵人的退路,然後再對橫城發起攻擊。然而,該軍卻分出一部分兵力向碧鶴山及上下加雲方向進攻,這與鄧指的計劃不符,偏離了主攻方向。
擔任側後迂迴切斷任務的兩個師,其進攻路線違背了戰術原則:右翼的第196師從西北向東南推進,左翼的第197師則從東北向西南前進。這兩條路線相互交叉,不僅導致混亂,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各團之間也存在類似現象,導致作戰時往往不得不越過友鄰的戰鬥隊形,從而帶來不必要的困難。直到13日淩晨4時,第196師才全部抵達曲橋裏,比鄧指的要求晚了將近一天。同時,第42軍第125師負責外層迂迴的任務,但阻截行動不夠及時,結果導致橫城美軍第2師的一部分、韓軍偽8師師部以及韓軍偽3師的大部分部隊得以逃脫。
根據戰史資料記載,橫城反擊戰中各部隊的殲敵情況如下:第66軍殲敵5501人,第40軍殲敵4079人,第39軍第117師殲敵3334人,第42軍殲敵2506人。
根據這項統計,第66軍的戰績在各軍中名列前茅。
雖然這個統計包括了第66軍在五音山地區,發起橫城反擊作戰前的防禦作戰殲敵數,但客觀而言,第66軍在橫城反擊作戰中仍然取得了重要戰果。如果沒有上述問題出現,其勝利必然會更加顯著。
在誌願軍於橫城以北發起反擊後,人民軍金雄集團也在橫城東北方向展開攻勢。至13日,他們已推進至橫城東南的烏原裏、下安興裏一帶,並消滅了韓軍偽3師和偽5師的部分部隊,有效配合了對鄧集團的作戰行動。
至13日清晨,橫城反擊戰告一段落。
據誌願軍統計,在反擊中,全殲了韓軍偽8師的3個團、美軍第2師的一個營,以及美韓聯軍的四個炮兵營,另殲滅了韓軍偽3、偽5師的部分部隊,總計約1.2萬人。戰鬥中繳獲各類火炮(包括60毫米迫擊炮)139門、火箭筒122具、各式槍支6200支、坦克7輛和汽車550輛。此外,誌願軍還俘虜了南朝鮮兵7100人、美軍500人。這場戰鬥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俘獲南朝鮮軍人數最多的一次。
誌願軍方麵損失了21門各類炮和1232支各型槍支,作戰中減員達4141人。敵我傷亡(包括失蹤和被俘)比例為3.72:1。
橫城反擊戰是誌願軍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首次發起並取得勝利的攻勢作戰。
李奇微在迴憶橫城之戰時,對南朝鮮人嚴厲斥責:我們被迫再次放棄一些地區,美軍第2師在中共軍隊的進攻下,再次首當其衝,遭受了重大損失,尤其是火炮的損失尤為慘重。這些損失主要源於韓偽8師的倉促撤退。
偽8師在敵軍一次進攻下全麵崩潰,導致美軍第2師的側翼完全暴露。韓軍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誌願軍心生極大畏懼,幾乎將他們視為天兵天將。因此,韓國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失去了信心,而那些腳穿膠底鞋的中共士兵突然出現在韓軍陣地上,總是嚇得許多韓軍士兵丟盔棄甲,倉皇逃命。
根據美軍的戰史記載,在橫城之戰中,韓軍偽8師除了少部分部隊外,“大多數被包圍於山區,最終被全殲或俘虜”。13日,該師有263名軍官和約3000名士兵成功突圍,被美軍收容,其中有一半是後勤人員。
全師的戰鬥損失共計323名軍官、7142名士兵,以及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加上其他美韓軍隊的傷亡情況,此次戰役“聯合國軍”的總傷亡人數為韓軍9844人,美軍及其他“聯合國軍”部隊(主要是荷蘭營)損失2018人。
這一數字與誌願軍方麵的統計大體相符。
在所有損失中,令李奇微最為惱火的當屬武器裝備的損失。
根據美軍的統計,韓軍損失的武器裝備包括14門105毫米榴彈炮、901件班用其他槍械、390部無線電發報裝置和88輛汽車;而美軍的損失則為14門105毫米榴彈炮、6門155毫米榴彈炮、277件班用其他武器、195部無線電收發裝置、6輛坦克和280輛汽車。
李奇微將此次損失歸咎於部隊“領導力的薄弱”,並下令展開調查,追究指揮官的責任。然而,隨後調查結果卻排除了美軍指揮官的責任,認為主要責任在韓軍,特別是韓軍偽8師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且徹底潰敗”,導致美軍側翼暴露,使得誌願軍得以從後方滲透並切斷了美軍的撤退路線。
在各方都認可的情況下,鄧華晚年卻懊悔不已,將這一判斷定為自己一生中的決策失誤之一:“要是執行韓先楚的建議先打砥平裏就好了。橫城戰役雖然殲敵數量很多,但是容易,打得不是要命的位置,砥平裏雖然小,雖然難打,但打的是七寸,打的是要害。”
橫城一役,是誌願軍打的一個非常漂亮的反擊戰,但是也給了美軍充足的準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