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戰役(6)漢江的最強防禦-3 死守落帽血戰白雲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軍西線第1軍在軍長約翰·奧丹尼爾的指揮下,率領第3師、第25師、第9軍的第24師部分兵力,以及英軍第29旅、土耳其旅和南朝鮮偽1師,首先對野牧裏至金良場裏的區域發起進攻,目標直指朝鮮水原城至漢城公路和鐵路兩側約20公裏的地帶。
帽落山位於漢江南岸,海拔380米,距離漢城約30公裏。朝鮮半島上著名的京釜公路從它的一側穿過。帽落山的正麵是236.5高地,與主峰相連,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鐵路和公路在此並行,鐵路的西側是修理山,而東側則是帽落山。帽落山與修理山共同構成了守衛漢城的兩大門戶,要進攻漢城,必須通過此地,因此這裏成為了防守的最佳地點,攻守雙方在此相遇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在戰鬥打響之前,誌願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政委徐文烈、副軍長蔡正國已在野牧裏至安慶川以西區域展開部署,依托修理山、帽落山、白雲山、光教山和文衡山等重要據點,構築了第一道防線。該防線正麵約38公裏,正是敵軍進攻的主要方向。
第50軍以善於防守著稱,工事構築方麵頗具心得,這也是誌願軍司令部敢讓50軍承擔這一戰的重要原因之一。駐守修理山第一道防線、負責阻擊任務的是誌願軍第50軍148師444團,而在帽落山第一道防線進行阻擊的則是第50軍148師443團,團長為朱光雲,政委為華文。
根據朱光雲和華文的戰略部署,443團第3營第8連和第9連分別部署在帽落山主陣地及236.5高地;第7連則在前出至穀沙川的113.8高地一線,擔負前沿警戒任務,以保障帽落山主陣地的安全。第2營則占領五華裏一線陣地,負責機動作戰任務。各營迅速進入各自陣地,展開工事構築,形成側向射擊和交叉火力網。
1951年1月26日,美軍第25師在師長威廉·基恩少將的率領下,出動十餘輛坦克,為200多名士兵提供掩護,向由7連2班堅守的前沿警戒陣地——113.8高地一側發起試探性進攻。
漢江防禦戰中,帽落山、修理山和白雲山的“三山阻擊戰”正式打響。
美軍第25師師長威廉·基恩少將原本也在撤換名單之列,但李奇微可能考慮到完全更換所有指揮官並不合適,再加上基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表現卓越,因此給予了他一次機會,讓他戴罪立功。
因此,威廉·基恩少將此次前來,是懷著卷土重來、洗刷恥辱的決心。
鑒於之前幾次失敗的教訓,這一次,威廉·基恩指揮美軍第25師,依靠大量坦克和飛機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步推進,展現出一種穩妥謹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
1月26日,第25師的美軍發起了試探性進攻,數百名士兵在幾十輛坦克的掩護下,彎腰前行,緩慢地向113.8高地爬去。正當他們接近山頂時,突然遭遇猛烈的火力,步槍、衝鋒槍、輕機槍、重機槍以及手榴彈同時發起攻擊,瞬間十餘名美軍被擊斃。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後,美軍被迫撤退。
基恩少將惱羞成怒的看著美軍撤退,意識到那支多次讓他挫敗的隊伍就在眼前。他冷笑著,開始調集兵力,準備再戰。
443團團長朱光雲見敵軍潰退,心中明白美軍第25師必然會發動大規模進攻,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於是,他立即命令全團官兵加緊搶修工事,強化掩體,迅速運送糧彈並救治傷員。
1月27日上午大約10點,美軍開始進攻113.8高地。天空中8架轟炸機唿嘯而過,地麵上十餘輛坦克和數十門火炮同時開火,猛烈轟炸443團的警戒陣地。瞬間,焦土飛揚,火光四射,硝煙彌漫,帽落山頃刻間淪為人間煉獄,山頂、山腰、山腹甚至山腳到處都被炸得滿目瘡痍、殘破不堪……
大約兩小時後,敵人的轟炸停止了,大批美軍和南朝鮮偽軍隱藏在坦克後麵,重新對7連1排和3排的陣地發起衝鋒。同時,另一股大約100餘人的敵軍,也向3排的陣地發動了夾擊攻勢。
50軍在阻擊戰中展現出極為頑強的戰鬥意誌和堅韌的防守能力,令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每次進攻前,美軍都會先派飛機和重炮進行轟炸,確信陣地上的工事和守軍已經被徹底摧毀後,才會發動步兵進攻。
如果此時誌願軍開火,美軍步兵便會暫停攻勢,繼續讓炮兵轟炸一段時間,直到他們認為陣地上再無活口,步兵才繼續推進。誌願軍總結出經驗,前線盡量少留兵力,等美軍步兵接近時再進入陣地,力求將敵人放到50米內再進行射擊。
守衛帽落山的148師443團便是這樣與敵軍反複爭奪各個陣地,當敵人靠近時,他們的射擊也更加精準。
誌願軍官兵們靜悄悄地伏在戰壕中,靜待美軍步兵逐步逼近。忽然,7連連長夏居雲一聲大喝:“打!”戰士們立刻緊握武器,齊齊向敵人開火,迫擊炮也同時朝著敵群猛烈轟擊。伴隨著震耳的爆炸聲和機槍的“突突”聲,山坡上瞬間倒下了一片美軍士兵,屍橫遍野,傷者滿地。
美軍被這一幕嚇得慌亂失措,紛紛尋找掩護,進攻陣型頓時露出破綻。夏連長果斷下令,7連的戰士們抓住機會,個個奮勇向前,猶如猛虎下山,揮舞著閃亮的刺刀,衝出戰壕,直撲敵軍。
美軍士兵尚未撤退到山下,就被指揮官端著督戰的機槍逼迫著重新返迴,再次向山上發起衝鋒。沒過多久,他們又被打退下山,隨即又被強迫折返。僅在這一天內,誌願軍7連的官兵就進行了8次白刃反突擊,美軍除了在我軍陣地前留下200多具屍體,什麽也沒有獲得。
然而,戰鬥愈發激烈。敵軍接連不斷地發動轟炸,一次次猛烈的衝鋒襲來,陣地上臨時構築的散兵坑和塹壕被炮火炸得支離破碎。重型迫擊炮和榴彈炮像冰雹般密集地傾瀉下來,剛剛修好的工事再次被炸毀,修築了又被摧毀。第三排的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倒下,最終,陣地上隻剩下田文富孤身一人。
田文富是雲南雨城區多營鎮上壩村一個貧困農民的兒子。1948年,他被國民黨強行征召,用一根繩子捆綁進了國民黨第60軍。在軍中,他受盡折磨。
在解放戰爭時期,田文富跟隨部隊參加起義,但他沒有領取返鄉的路費,反而選擇加入了解放軍,經過改編,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一名戰士。1950年10月,他隨曾澤生將軍率領的第50軍前往朝鮮戰場,擔任148師443團7連3排的機槍手。
在那一天,麵對敵人瘋狂的炮火,田文富一邊注視著敵人弓著身子向他的位置爬近,一邊迴頭望向倒在身邊的戰友遺體。他的臉上早已幹涸了淚水,雙眼中隻剩下憤怒的火焰。他想起戰前立下的誓言:“哪怕隻剩下一個兵,也要堅守陣地。”
他心中堅定下來:我要與陣地共存亡!
趁著美軍尚未全麵攻上來的間隙,他不斷穿梭於戰壕中,收集所有剩餘的武器和彈藥。他把裝滿子彈的衝鋒槍和卡賓槍,以及已經擰開尾蓋、拉出火繩的手榴彈,分別放置在幾個精心挑選的射擊點上。隨後,他脫下帽子和大衣,做成一個人形的偽裝物。接著,他在腰間別上了一顆已經揭開後蓋、準備在關鍵時刻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光榮彈,靜靜地端著機槍坐在戰壕中,等待敵人的來襲。
他發現敵人已進入射程,立刻端起輕機槍猛烈掃射。隨後,他敏捷地翻滾到另一個位置,迅速投出幾顆手榴彈。緊接著,他轉身移動到新的掩體,拿起衝鋒槍繼續猛烈攻擊敵人。
這場戰鬥打得美軍措手不及,他們完全無法判斷我軍陣地上還有多少人在堅持作戰。當他們在山坡上看到一頂誌願軍的帽子隱約顯現,甚至還能模糊地看到衣物在晃動,便不停地朝那個方向開火。
田文富獨自在陣地上機智靈活地奔跑、射擊,數次擊退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每當危急關頭,他總會不由自主地瞥向腰間別著的那顆光榮彈,仿佛隨時都可能迎來最後的時刻。
幸運的是,敵人撤出了戰鬥。隨後,增援的戰士們再次迴到了陣地。這時,田文富已被敵人炮彈掀起的泥土掩埋,戰士們合力將他從土中挖出。令人驚訝的是,他雖多處受傷,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他們仔細清點了陣地上的十幾處位置,發現那些機槍和手榴彈依然穩穩地放在戰鬥陣地上,而那件被敵人射得滿是彈孔的棉衣,依舊挺立在風中飄揚。在這場戰鬥中,田文富一人使用了近800發機槍子彈,以及數不清的步槍、衝鋒槍子彈和手榴彈,消滅了50多名美軍。
那件破爛不堪的棉衣最終被送到了443團的政委華文手中,華政委滿含熱淚,一一數著,竟發現上麵有53個彈孔。在戰爭結束後,田文富被授予50軍的“英雄機槍手”光榮稱號,並榮獲一次二等功,隨後,他還得到了朝鮮領袖金日成的接見。
田文富的軍帽與大衣如今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供世人瞻仰與緬懷。
2004年,田文富老英雄特地帶著妻子和兒女前往博物館,和家人一同追憶自己當年參與那場戰爭的歲月與經曆。
在帽落山戰鬥進入最為艱難的時刻,誌願軍1排的戰士們在成功抵禦敵軍14次猛烈進攻後,1排重機槍組的彈藥手身負重傷倒地,副射手壯烈犧牲。此時,陣地上隻剩下前來支援的重機槍手劉榮和一名叫牛文舉的戰士……
就在這時,一枚炮彈在他們旁邊爆炸,劉榮眼前一黑,當場昏了過去。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慢慢醒來,發現牛文舉已經犧牲,重機槍也被炸毀。劉榮抬頭一看,發現一隊美軍正彎著腰,悄悄地向山上爬來。
此時,他手中既沒有重機槍,也沒有手榴彈,但敵人已經近在咫尺。他艱難地爬起身,怒吼著像猛虎般撲向一個身材高大的美軍士兵,兩人在山坡上扭打翻滾。千鈞一發之際,劉榮抓起身旁的一把十字鎬,猛砸壓在他身下的美國兵,頓時血漿四濺。其餘的美軍嚇得魂飛魄散,發出驚恐的叫聲,轉身倉皇逃向山下。
1月29日中午,美軍一個團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我3營駐守的帽落山236.5高地發動了猛烈進攻。兇狠的美軍見自己被對麵的誌願軍牽製許久,愈發暴怒,頻繁集結兵力與火力,對236.5高地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鋒。
8連連長英勇犧牲後,副連長王景鳳接過指揮權,繼續帶領戰鬥。他高聲激勵戰士們:“帽落山是漢江南岸陣地的門戶,即便我們全員犧牲,也絕不能失守!”
第五天下午,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8連多次擊退敵人的猛烈進攻。麵對源源不斷的敵軍增援,蜂擁而至,全連戰士毫不退縮,頑強抵抗。彈藥耗盡後,他們便用石塊砸,用刺刀刺,用拳頭揮擊,甚至用牙齒撕咬,整個高地血肉橫飛,戰況極為慘烈。
到1月29日上午11時,防守236.5高地的443團8連隻剩下2名輕傷員和6名重傷員,共計8人。傷員們聚在一起,待美軍攻上陣地的最後時刻,拉響了集束手榴彈,與十餘名美軍同歸於盡。236.5高地最終失守。
在付出巨大代價攻占236.5高地後,美軍又迅速轉向,發起對誌願軍帽落山主陣地的猛烈進攻。443團機關的所有勤雜人員也全員投入到運送彈藥的任務中。
朱光雲團長命令4連連長趙其功和指導員浦紹林對236.5高地的兩側展開反擊。副連長王建書率領1排戰士從正麵發起進攻,卻遭遇敵人的猛烈轟炸,十餘名戰士被炸倒,王建書身受重傷。連長趙其功繼續帶領戰士們奮勇衝鋒,前麵的勇士倒下,後麵的勇士隨即衝上。
機槍班戰士胥正午在衝鋒途中,被炮彈片擊中大腿,主動脈被切斷,鮮血如泉湧出,生命垂危。然而,他依然堅持戰鬥。在血液即將流幹的短暫時刻,他繼續操縱機槍,為戰友們的衝鋒提供掩護,直至耗盡最後一滴血,英勇犧牲。
誌願軍戰士們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終於成功奪迴了236.5高地北側的兩個陣地。然而,剛剛進入陣地的他們尚未得到片刻休整,便遭遇美軍坦克、榴彈炮的猛烈轟擊和兩架飛機的輪番掃射。頓時,236.5高地北側陷入硝煙彌漫、火光衝天的混亂中,1排的戰士傷亡慘重,超過10人受傷,連長趙其功也在炮彈襲擊中身受重傷,不得不被抬下陣地。
148師在此次阻擊戰中的火力支援極為匱乏,戰鬥初期,全師的炮彈總數不足三百發。而在戰鬥開始後的前三天內,所有炮彈便已耗盡!隨後的戰鬥中,前線戰士每天能獲得的炮火支援甚至不到三十發,連敵軍一次炮擊的零頭都比不上。
戰鬥開始後的幾天裏,戰士們的彈藥逐漸短缺。直到1951年2月1日,部隊才終於收到上級補給的2.9萬餘發子彈。然而,對於數萬人的大部隊來說,這些彈藥分配到每位戰士手中時,每個人也僅僅得到幾發而已。
除了彈藥的匱乏,戰士們所處的環境更是難以想象。數九寒冬,他們連一雙禦寒的棉鞋都沒有。嚴寒的天氣讓一些戰士凍得無法站立,被抬下戰場時不得不截去雙腳。
2月2日中午,美軍第25師出動一個團的兵力,借助大量飛機和30餘輛坦克的支援,再次對帽落山主陣地發起多路進攻。
戰鬥進行到這個階段,443團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千鈞一發之時,442團迅速派出第3營第9連前往支援。在王連長的指揮下,442團的官兵與同時從三路發起進攻的美軍和南朝鮮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經過四個小時的激烈戰鬥,王副連長雙腿被炸斷,他強忍著巨大的痛苦,仍然趴在陣地上堅持指揮戰鬥。
在密集的槍炮聲中,443團和442團9連的戰士們毫不畏懼地衝向敵陣,迎麵與美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經過一番拚殺,他們擊斃了上百名敵人。兩路美軍驚慌失措,不得不狼狽撤退,再次從山上退了下去。
2月3日清晨,美軍再次向帽落山主陣地發動了團級規模的進攻,幾次衝鋒均未成功。直到下午14時30分,美軍出動飛機,對我軍陣地密集投擲燃燒彈,瞬間將陣地變成火海。盡管如此,誌願軍戰士們依然頑強堅守,並不斷組織反擊,英勇對抗美軍。
此時,帽落山主峰上僅剩下一個排的兵力,牢牢掌控著主峰陣地。當天晚上22時左右,443團順利完成了堅守任務,除4連的戰士留守主峰陣地作掩護外,其餘部隊已轉移至鶴峴洞一帶。深夜時,4連餘下的戰士們在指導員浦紹林的帶領下,向敵人發起了最後一次反衝鋒,大量殺傷敵軍後,全部安全撤離陣地。
至此,第50軍443團的英雄們在帽落山與數量是我軍十倍的美第25師及南朝鮮偽軍激戰八晝夜,殲滅敵軍1500餘人。
而149師堅守的白雲山更是一場惡戰。
在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內,第四次戰役展廳裏懸掛著一麵巨大的錦旗,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停下腳步駐足觀看。錦旗高180厘米,寬84厘米,頂部裝飾著五角星,底部則以山峰圖案點綴,中央赫然寫著幾行白色大字:“白雲山團”。
它代表著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149師447團。這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唯一被誌願軍總部授予榮譽稱號的完整步兵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白雲山團”錦旗作為一百麵戰旗中的一麵,榮光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檢閱。
這麵錦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傳奇故事?“白雲山團”又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白雲山位於朝鮮漢江的南岸,山勢高聳,左側有光教山,右側是帽落山,三座山峰彼此依靠,形成一個非常有利的防守地形。更重要的是,通往漢城的鐵路和兩條公路從水原穿過,就沿著這些山的山腳延伸。敵軍若想向北推進,必經白雲山區域。麵對如此兵家必爭之地,奉命防守西線的誌願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早就將149師(師長金振鍾)447團(團長張振山)布防在這一區域。
對於出身雲南的447團官兵而言,他們對山地作戰極為熟悉,深知要想打好依托山體的阻擊戰,堅固的防禦工事是關鍵所在。防禦工事不僅能為戰士們提供安全有效的掩護,抵禦敵軍各種強大武器的攻擊,還能保障各戰鬥部隊之間的順暢聯係,從而更好地進行協同作戰。因此,每次隨50軍出征朝鮮戰場時,他們在戰鬥前都會挖掘堅實的工事。
同樣,這次接到命令到達白雲山陣地後,團長張振山立即率領447團的指戰員們,對白雲山主峰的防禦工事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他要求這些工事不僅要與白雲山的地形相適應,還必須具備抵禦敵軍重型武器和空中炮火轟炸的能力。
447團的戰士們依照火力配置,設立了22個重機槍發射點和47個輕機槍發射點,並為這些位置修築了堅固的掩體。這些掩體之間的角度經過精心設計,形成了斜射與直射相結合的交叉火力網,幾乎沒有任何死角。
同時,他們還開挖了300多個戰鬥小組掩體和50多個用於躲避敵人轟炸的貓耳洞。為了增強戰鬥中的靈活應變能力,戰士們還修建了大量預備性掩體,以便在戰鬥局勢不利時能夠迅速轉移至備用位置,繼續對敵方實施有效打擊。
為確保通信順暢並防止敵方轟炸,447團要求通信兵在架設電話線時必須鋪設雙線路電話線,同時選取隱蔽位置,減少被轟炸的風險。
朝鮮的一月,冰雪覆蓋,大地寒冷,寒風如刀。447團的全體戰士頂著刺骨的嚴寒,毫不停歇地奮力修築工事。
然而,正當白雲山主峰的工事正在緊鑼密鼓地修築時,戰士們卻在同為447團阻擊陣地的光教山上發現,那裏是一座典型的石山。薄薄的凍土層下隱藏著堅硬的岩石,導致挖掘工作進展極為緩慢。尚未完成工事建設之際,敵人便急不可耐地發起了進攻。
1月25日,白雲山阻擊戰正式打響。美軍第25師出動了兩個團,集結了上百門火炮、幾十架飛機和坦克,對誌願軍前沿陣地進行輪番轟炸,密集的炮火一波接一波地襲來。
轟炸聲音漸漸停止的時候,誌願軍戰士知道,敵人步兵的地麵進攻開始了。
就聽連長一聲令下,戰士們立刻衝到戰壕前沿陣地,做好了戰鬥準備,靜靜地等待著敵人進入我軍火力打擊範圍,於是,一聲大喊,輕重機槍、步槍、手榴彈一起向敵人頭上傾瀉,敵人的攻擊頓時受阻,再發起進攻,又再一次被誌願軍頑強的壓製住,無法前進,戰鬥一直打到天黑,敵人不得不停止下來,直到這個時候,戰士們才有機會整理補充彈藥,修複工事,掩埋戰友,然後在連長的指揮下,重新將戰士們進行編組。
27日黎明時分,美軍一個營在5輛坦克的配合下,分成三路對白雲山前沿陣地兄弟峰展開了猛烈攻擊。447團動用3個連的兵力在峰下設伏,成功擊斃敵軍60餘人。
29日清晨,在超過30架飛機和30多門火炮的掩護下,美軍步兵發起進攻,成功占領了328高地。當天午後,第447團展開反擊,重新奪迴了該高地。
1月30日,美軍出動50架飛機和30餘門火炮,對誌願軍陣地進行了長達1小時的瘋狂轟炸,447團的野戰工事被徹底摧毀。隨後,500多名美軍士兵對白雲山陣地展開猛烈進攻。麵對敵人的瘋狂進襲,447團第6連頑強抵抗,在兩天內擊退了敵人8次衝鋒。
2營6連一百多名戰士,幾番激戰下來,隻剩下指導員和3名戰士了,他們仍然巧妙地利用地形堅守陣地。在反複爭奪的激烈戰鬥中,防守在261.5高地的另一支小分隊,與美軍激戰4小時,最終全體英勇犧牲,261.5高地失守。
但兄弟峰陣地依然巋然不動,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在兄弟峰上堅守的2營副營長李蓋文用電話向營長孫德功報告:“放心,有我李蓋文在,兄弟峰丟不了!”
與此同時,6連連長郭嘉興率領3排戰士襲擊佛堂洞以東之敵,被敵人發現後,郭嘉興帶頭突入敵群,一邊扔著手裏的手榴彈一邊用手裏駁殼槍射擊,子彈打光了,就順手撿起地上的步槍,用後把和敵人拚命,直至中彈犧牲。
一名誌願軍老戰士迴憶,兄弟峰的一次戰鬥中,敵人的1發炮彈唿嘯著飛過來,“轟”的一聲巨響,幾個戰士就被炸飛了,當場就犧牲了3位戰友,其他幾個身負輕傷,沒辦法在這個位置了,班長就命令轉移一個地方,繼續戰鬥,這時候,戰士們殺紅了眼,子彈打完了,就與敵人展開肉搏戰,與敵人混戰打在一起、抱在一起、滾在一起......戰鬥間隙打掃戰場時,我親眼看到有位犧牲的戰友嘴裏還咬著敵人的半個耳朵。
在經曆了三天的激戰後,為保存有生力量,兄弟峰上的剩餘下來的戰士們開始有序撤退,將敵人引向身後的光教山和白雲山主戰場。
2月1日拂曉,美軍出動30多門火炮和20餘架飛機,掩護200多名士兵向光教山發起進攻,同時投下大量燃燒彈。誌願軍447團4連與敵人展開激烈交火,最終因彈藥耗盡、補給斷絕,陣地被美軍占領。隨後,誌願軍重新集結力量,對光教山發起反攻,並成功收複失地。
2月3日,美軍動用了20多架飛機、80多門火炮和30輛坦克,對光教山和白雲山進行猛烈轟炸,隨後分三路出動500餘人展開更加瘋狂的進攻。誌願軍第8連在光教山奮力抵抗,與美軍展開激烈戰鬥,擊退了美軍四次衝鋒。
最終,由於傷亡慘重,彈藥耗盡,陣地不幸失守。美軍隨後對誌願軍447團的陣地發動了七次連續衝擊,誌願軍以少量兵力輪流上陣進行頑強阻擊,始終保持火力壓製,多次挫敗美軍的進攻。
那時候,149師師長金振鍾也不斷地對前線下達命令,每次都大聲地喊:“把陣地給我奪迴來,把陣地給我奪迴來!”而447團的前線指揮員們也都知道,隻有堅守住陣地,多守一天,就能給後麵陣地上的戰士減少一天的壓力。於是,陣地白天失守,夜間又奪了迴來,打到彈盡糧絕,衣服被汗水、血水浸透再結冰,吃著摻了沙土、裹著地上雪的炒麵悍不畏死地戰鬥著。
我軍通過反複的陣地爭奪戰,以空間換取時間,拖延敵人的攻勢,同時以時間換取空間,穩固了我軍的防禦態勢。
後來,447團防禦作戰經驗,由誌司向誌願軍各軍、中央軍委並東北軍區作了通報,要求各軍進行陣地防禦時,必須先做好工事修築,采取疏散的縱深的兵力配備(也就是兵力前輕後重,武器前重後輕),才能更有效地減少傷亡,保持防禦的穩定性,必須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陣前的反衝擊,才能有效地阻止敵人的進攻;
必須做好對敵實施反擊的充分準備,較大的反擊必須在夜間進行,才能收到大的效果。通報提出,不能死守一地,在爭取到一定時間或無力防守時,應主動地轉移陣地,並盡力堅持夜間轉移,以減少傷亡。上述戰術指示,及時指導了漢江南岸部隊的防禦作戰。
光教山激戰了三天,被美軍奪下了陣地後,美軍立即調集全部軍隊對白雲山集中發起衝擊。
孤軍奮戰下,防守白雲山主峰的戰士們沒有絲毫膽怯,他們憑借優良的防禦工事,依靠靈活戰術,擊退了美軍的一次次進攻。2月4日,敵人以重兵連續發起7次猛烈進攻,一次比一次更瘋狂,誌願軍傷亡過重,彈藥耗盡,敵人也依然無法拿下白雲山上的陣地。
時任447團2營營長孫德功迴憶:
“在我東西不到800米,南北不到500米的陣地上,一天竟降下100多噸炸彈,炮彈90多噸,每平方米落下的彈片足有3公斤之多,岩石變成灰,樹木變成粉末。
死算什麽,拚一個夠本,拚兩個就賺,眼睛一閉一了百了。
那時候的戰士真是能吃苦啊,5連2排排長戰鬥中臥在一片爛泥裏,就他一個人一挺機槍的扇麵射界裏,足足躺下了三四十個美軍。
三個多小時打退了敵人7次進攻,戰鬥結束才發覺站不起來了,也沒受傷但兩腿就是不聽使喚。抬下去就截肢了,嚴重凍傷,多可惜啊!唉……”
“在白雲山的戰鬥中,許多陣地白天失守,我們便在夜晚立即組織兵力發起反攻。收複陣地後,迅速修複工事。第二天,在對敵人造成大量傷亡的情況下,選擇性地撤出工事已被敵人的空襲和炮火摧毀的陣地。然而,一到夜晚,又重新組織反擊。就這樣,撤出、反攻,再次撤出、再反攻。”
2月5日,447團接到誌願軍總部的命令,阻擊任務已圓滿完成。當晚,在夜色的掩護下,這些奮戰了整整11個晝夜的英雄們陸續撤離白雲山,標誌著白雲山阻擊戰的勝利結束。
至此,英雄的50軍149師447團,以344人傷亡的代價,成功殲滅了1400餘名敵軍,圓滿完成了白雲山防禦阻擊任務。誌願軍總部因此授予其“白雲山團”的光榮稱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成建製步兵團。
在與敵人反複交鋒、喋血鏖戰的11天裏,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竟未能前進一步,始終被阻擋在白雲山之外。
原抗美援朝老戰士呂品說:敵強我弱,我們為什麽能夠勝利,我覺得其實就是一個字:敢!敢於近戰、敢於夜戰、敢於拚刺刀,刺刀見紅,就靠這個敢,贏了。
《歌唱白雲山》由作家劉白羽作詞,音樂家鄭律成作曲,曾在誌願軍中廣泛傳唱。這首歌的歌詞激昂:“巍峨的白雲山,屹立在朝鮮的漢江之南,麥克阿瑟妄圖從此進犯,我們的英雄讓他止步在山前。英雄傲然屹立在山巔,他們的光輝事跡,燦若星辰。中朝人民同聲歌頌,英雄精神銘刻心間。漢江的流水,千年不息地奔流不盡,白雲山,白雲山,巍峨的白雲山!”
帽落山位於漢江南岸,海拔380米,距離漢城約30公裏。朝鮮半島上著名的京釜公路從它的一側穿過。帽落山的正麵是236.5高地,與主峰相連,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鐵路和公路在此並行,鐵路的西側是修理山,而東側則是帽落山。帽落山與修理山共同構成了守衛漢城的兩大門戶,要進攻漢城,必須通過此地,因此這裏成為了防守的最佳地點,攻守雙方在此相遇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果。
在戰鬥打響之前,誌願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政委徐文烈、副軍長蔡正國已在野牧裏至安慶川以西區域展開部署,依托修理山、帽落山、白雲山、光教山和文衡山等重要據點,構築了第一道防線。該防線正麵約38公裏,正是敵軍進攻的主要方向。
第50軍以善於防守著稱,工事構築方麵頗具心得,這也是誌願軍司令部敢讓50軍承擔這一戰的重要原因之一。駐守修理山第一道防線、負責阻擊任務的是誌願軍第50軍148師444團,而在帽落山第一道防線進行阻擊的則是第50軍148師443團,團長為朱光雲,政委為華文。
根據朱光雲和華文的戰略部署,443團第3營第8連和第9連分別部署在帽落山主陣地及236.5高地;第7連則在前出至穀沙川的113.8高地一線,擔負前沿警戒任務,以保障帽落山主陣地的安全。第2營則占領五華裏一線陣地,負責機動作戰任務。各營迅速進入各自陣地,展開工事構築,形成側向射擊和交叉火力網。
1951年1月26日,美軍第25師在師長威廉·基恩少將的率領下,出動十餘輛坦克,為200多名士兵提供掩護,向由7連2班堅守的前沿警戒陣地——113.8高地一側發起試探性進攻。
漢江防禦戰中,帽落山、修理山和白雲山的“三山阻擊戰”正式打響。
美軍第25師師長威廉·基恩少將原本也在撤換名單之列,但李奇微可能考慮到完全更換所有指揮官並不合適,再加上基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表現卓越,因此給予了他一次機會,讓他戴罪立功。
因此,威廉·基恩少將此次前來,是懷著卷土重來、洗刷恥辱的決心。
鑒於之前幾次失敗的教訓,這一次,威廉·基恩指揮美軍第25師,依靠大量坦克和飛機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穩步推進,展現出一種穩妥謹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
1月26日,第25師的美軍發起了試探性進攻,數百名士兵在幾十輛坦克的掩護下,彎腰前行,緩慢地向113.8高地爬去。正當他們接近山頂時,突然遭遇猛烈的火力,步槍、衝鋒槍、輕機槍、重機槍以及手榴彈同時發起攻擊,瞬間十餘名美軍被擊斃。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後,美軍被迫撤退。
基恩少將惱羞成怒的看著美軍撤退,意識到那支多次讓他挫敗的隊伍就在眼前。他冷笑著,開始調集兵力,準備再戰。
443團團長朱光雲見敵軍潰退,心中明白美軍第25師必然會發動大規模進攻,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於是,他立即命令全團官兵加緊搶修工事,強化掩體,迅速運送糧彈並救治傷員。
1月27日上午大約10點,美軍開始進攻113.8高地。天空中8架轟炸機唿嘯而過,地麵上十餘輛坦克和數十門火炮同時開火,猛烈轟炸443團的警戒陣地。瞬間,焦土飛揚,火光四射,硝煙彌漫,帽落山頃刻間淪為人間煉獄,山頂、山腰、山腹甚至山腳到處都被炸得滿目瘡痍、殘破不堪……
大約兩小時後,敵人的轟炸停止了,大批美軍和南朝鮮偽軍隱藏在坦克後麵,重新對7連1排和3排的陣地發起衝鋒。同時,另一股大約100餘人的敵軍,也向3排的陣地發動了夾擊攻勢。
50軍在阻擊戰中展現出極為頑強的戰鬥意誌和堅韌的防守能力,令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每次進攻前,美軍都會先派飛機和重炮進行轟炸,確信陣地上的工事和守軍已經被徹底摧毀後,才會發動步兵進攻。
如果此時誌願軍開火,美軍步兵便會暫停攻勢,繼續讓炮兵轟炸一段時間,直到他們認為陣地上再無活口,步兵才繼續推進。誌願軍總結出經驗,前線盡量少留兵力,等美軍步兵接近時再進入陣地,力求將敵人放到50米內再進行射擊。
守衛帽落山的148師443團便是這樣與敵軍反複爭奪各個陣地,當敵人靠近時,他們的射擊也更加精準。
誌願軍官兵們靜悄悄地伏在戰壕中,靜待美軍步兵逐步逼近。忽然,7連連長夏居雲一聲大喝:“打!”戰士們立刻緊握武器,齊齊向敵人開火,迫擊炮也同時朝著敵群猛烈轟擊。伴隨著震耳的爆炸聲和機槍的“突突”聲,山坡上瞬間倒下了一片美軍士兵,屍橫遍野,傷者滿地。
美軍被這一幕嚇得慌亂失措,紛紛尋找掩護,進攻陣型頓時露出破綻。夏連長果斷下令,7連的戰士們抓住機會,個個奮勇向前,猶如猛虎下山,揮舞著閃亮的刺刀,衝出戰壕,直撲敵軍。
美軍士兵尚未撤退到山下,就被指揮官端著督戰的機槍逼迫著重新返迴,再次向山上發起衝鋒。沒過多久,他們又被打退下山,隨即又被強迫折返。僅在這一天內,誌願軍7連的官兵就進行了8次白刃反突擊,美軍除了在我軍陣地前留下200多具屍體,什麽也沒有獲得。
然而,戰鬥愈發激烈。敵軍接連不斷地發動轟炸,一次次猛烈的衝鋒襲來,陣地上臨時構築的散兵坑和塹壕被炮火炸得支離破碎。重型迫擊炮和榴彈炮像冰雹般密集地傾瀉下來,剛剛修好的工事再次被炸毀,修築了又被摧毀。第三排的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倒下,最終,陣地上隻剩下田文富孤身一人。
田文富是雲南雨城區多營鎮上壩村一個貧困農民的兒子。1948年,他被國民黨強行征召,用一根繩子捆綁進了國民黨第60軍。在軍中,他受盡折磨。
在解放戰爭時期,田文富跟隨部隊參加起義,但他沒有領取返鄉的路費,反而選擇加入了解放軍,經過改編,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一名戰士。1950年10月,他隨曾澤生將軍率領的第50軍前往朝鮮戰場,擔任148師443團7連3排的機槍手。
在那一天,麵對敵人瘋狂的炮火,田文富一邊注視著敵人弓著身子向他的位置爬近,一邊迴頭望向倒在身邊的戰友遺體。他的臉上早已幹涸了淚水,雙眼中隻剩下憤怒的火焰。他想起戰前立下的誓言:“哪怕隻剩下一個兵,也要堅守陣地。”
他心中堅定下來:我要與陣地共存亡!
趁著美軍尚未全麵攻上來的間隙,他不斷穿梭於戰壕中,收集所有剩餘的武器和彈藥。他把裝滿子彈的衝鋒槍和卡賓槍,以及已經擰開尾蓋、拉出火繩的手榴彈,分別放置在幾個精心挑選的射擊點上。隨後,他脫下帽子和大衣,做成一個人形的偽裝物。接著,他在腰間別上了一顆已經揭開後蓋、準備在關鍵時刻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光榮彈,靜靜地端著機槍坐在戰壕中,等待敵人的來襲。
他發現敵人已進入射程,立刻端起輕機槍猛烈掃射。隨後,他敏捷地翻滾到另一個位置,迅速投出幾顆手榴彈。緊接著,他轉身移動到新的掩體,拿起衝鋒槍繼續猛烈攻擊敵人。
這場戰鬥打得美軍措手不及,他們完全無法判斷我軍陣地上還有多少人在堅持作戰。當他們在山坡上看到一頂誌願軍的帽子隱約顯現,甚至還能模糊地看到衣物在晃動,便不停地朝那個方向開火。
田文富獨自在陣地上機智靈活地奔跑、射擊,數次擊退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每當危急關頭,他總會不由自主地瞥向腰間別著的那顆光榮彈,仿佛隨時都可能迎來最後的時刻。
幸運的是,敵人撤出了戰鬥。隨後,增援的戰士們再次迴到了陣地。這時,田文富已被敵人炮彈掀起的泥土掩埋,戰士們合力將他從土中挖出。令人驚訝的是,他雖多處受傷,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他們仔細清點了陣地上的十幾處位置,發現那些機槍和手榴彈依然穩穩地放在戰鬥陣地上,而那件被敵人射得滿是彈孔的棉衣,依舊挺立在風中飄揚。在這場戰鬥中,田文富一人使用了近800發機槍子彈,以及數不清的步槍、衝鋒槍子彈和手榴彈,消滅了50多名美軍。
那件破爛不堪的棉衣最終被送到了443團的政委華文手中,華政委滿含熱淚,一一數著,竟發現上麵有53個彈孔。在戰爭結束後,田文富被授予50軍的“英雄機槍手”光榮稱號,並榮獲一次二等功,隨後,他還得到了朝鮮領袖金日成的接見。
田文富的軍帽與大衣如今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供世人瞻仰與緬懷。
2004年,田文富老英雄特地帶著妻子和兒女前往博物館,和家人一同追憶自己當年參與那場戰爭的歲月與經曆。
在帽落山戰鬥進入最為艱難的時刻,誌願軍1排的戰士們在成功抵禦敵軍14次猛烈進攻後,1排重機槍組的彈藥手身負重傷倒地,副射手壯烈犧牲。此時,陣地上隻剩下前來支援的重機槍手劉榮和一名叫牛文舉的戰士……
就在這時,一枚炮彈在他們旁邊爆炸,劉榮眼前一黑,當場昏了過去。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慢慢醒來,發現牛文舉已經犧牲,重機槍也被炸毀。劉榮抬頭一看,發現一隊美軍正彎著腰,悄悄地向山上爬來。
此時,他手中既沒有重機槍,也沒有手榴彈,但敵人已經近在咫尺。他艱難地爬起身,怒吼著像猛虎般撲向一個身材高大的美軍士兵,兩人在山坡上扭打翻滾。千鈞一發之際,劉榮抓起身旁的一把十字鎬,猛砸壓在他身下的美國兵,頓時血漿四濺。其餘的美軍嚇得魂飛魄散,發出驚恐的叫聲,轉身倉皇逃向山下。
1月29日中午,美軍一個團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我3營駐守的帽落山236.5高地發動了猛烈進攻。兇狠的美軍見自己被對麵的誌願軍牽製許久,愈發暴怒,頻繁集結兵力與火力,對236.5高地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鋒。
8連連長英勇犧牲後,副連長王景鳳接過指揮權,繼續帶領戰鬥。他高聲激勵戰士們:“帽落山是漢江南岸陣地的門戶,即便我們全員犧牲,也絕不能失守!”
第五天下午,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8連多次擊退敵人的猛烈進攻。麵對源源不斷的敵軍增援,蜂擁而至,全連戰士毫不退縮,頑強抵抗。彈藥耗盡後,他們便用石塊砸,用刺刀刺,用拳頭揮擊,甚至用牙齒撕咬,整個高地血肉橫飛,戰況極為慘烈。
到1月29日上午11時,防守236.5高地的443團8連隻剩下2名輕傷員和6名重傷員,共計8人。傷員們聚在一起,待美軍攻上陣地的最後時刻,拉響了集束手榴彈,與十餘名美軍同歸於盡。236.5高地最終失守。
在付出巨大代價攻占236.5高地後,美軍又迅速轉向,發起對誌願軍帽落山主陣地的猛烈進攻。443團機關的所有勤雜人員也全員投入到運送彈藥的任務中。
朱光雲團長命令4連連長趙其功和指導員浦紹林對236.5高地的兩側展開反擊。副連長王建書率領1排戰士從正麵發起進攻,卻遭遇敵人的猛烈轟炸,十餘名戰士被炸倒,王建書身受重傷。連長趙其功繼續帶領戰士們奮勇衝鋒,前麵的勇士倒下,後麵的勇士隨即衝上。
機槍班戰士胥正午在衝鋒途中,被炮彈片擊中大腿,主動脈被切斷,鮮血如泉湧出,生命垂危。然而,他依然堅持戰鬥。在血液即將流幹的短暫時刻,他繼續操縱機槍,為戰友們的衝鋒提供掩護,直至耗盡最後一滴血,英勇犧牲。
誌願軍戰士們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終於成功奪迴了236.5高地北側的兩個陣地。然而,剛剛進入陣地的他們尚未得到片刻休整,便遭遇美軍坦克、榴彈炮的猛烈轟擊和兩架飛機的輪番掃射。頓時,236.5高地北側陷入硝煙彌漫、火光衝天的混亂中,1排的戰士傷亡慘重,超過10人受傷,連長趙其功也在炮彈襲擊中身受重傷,不得不被抬下陣地。
148師在此次阻擊戰中的火力支援極為匱乏,戰鬥初期,全師的炮彈總數不足三百發。而在戰鬥開始後的前三天內,所有炮彈便已耗盡!隨後的戰鬥中,前線戰士每天能獲得的炮火支援甚至不到三十發,連敵軍一次炮擊的零頭都比不上。
戰鬥開始後的幾天裏,戰士們的彈藥逐漸短缺。直到1951年2月1日,部隊才終於收到上級補給的2.9萬餘發子彈。然而,對於數萬人的大部隊來說,這些彈藥分配到每位戰士手中時,每個人也僅僅得到幾發而已。
除了彈藥的匱乏,戰士們所處的環境更是難以想象。數九寒冬,他們連一雙禦寒的棉鞋都沒有。嚴寒的天氣讓一些戰士凍得無法站立,被抬下戰場時不得不截去雙腳。
2月2日中午,美軍第25師出動一個團的兵力,借助大量飛機和30餘輛坦克的支援,再次對帽落山主陣地發起多路進攻。
戰鬥進行到這個階段,443團的兵力已經所剩無幾,千鈞一發之時,442團迅速派出第3營第9連前往支援。在王連長的指揮下,442團的官兵與同時從三路發起進攻的美軍和南朝鮮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經過四個小時的激烈戰鬥,王副連長雙腿被炸斷,他強忍著巨大的痛苦,仍然趴在陣地上堅持指揮戰鬥。
在密集的槍炮聲中,443團和442團9連的戰士們毫不畏懼地衝向敵陣,迎麵與美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經過一番拚殺,他們擊斃了上百名敵人。兩路美軍驚慌失措,不得不狼狽撤退,再次從山上退了下去。
2月3日清晨,美軍再次向帽落山主陣地發動了團級規模的進攻,幾次衝鋒均未成功。直到下午14時30分,美軍出動飛機,對我軍陣地密集投擲燃燒彈,瞬間將陣地變成火海。盡管如此,誌願軍戰士們依然頑強堅守,並不斷組織反擊,英勇對抗美軍。
此時,帽落山主峰上僅剩下一個排的兵力,牢牢掌控著主峰陣地。當天晚上22時左右,443團順利完成了堅守任務,除4連的戰士留守主峰陣地作掩護外,其餘部隊已轉移至鶴峴洞一帶。深夜時,4連餘下的戰士們在指導員浦紹林的帶領下,向敵人發起了最後一次反衝鋒,大量殺傷敵軍後,全部安全撤離陣地。
至此,第50軍443團的英雄們在帽落山與數量是我軍十倍的美第25師及南朝鮮偽軍激戰八晝夜,殲滅敵軍1500餘人。
而149師堅守的白雲山更是一場惡戰。
在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內,第四次戰役展廳裏懸掛著一麵巨大的錦旗,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停下腳步駐足觀看。錦旗高180厘米,寬84厘米,頂部裝飾著五角星,底部則以山峰圖案點綴,中央赫然寫著幾行白色大字:“白雲山團”。
它代表著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149師447團。這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唯一被誌願軍總部授予榮譽稱號的完整步兵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式上,“白雲山團”錦旗作為一百麵戰旗中的一麵,榮光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檢閱。
這麵錦旗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傳奇故事?“白雲山團”又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白雲山位於朝鮮漢江的南岸,山勢高聳,左側有光教山,右側是帽落山,三座山峰彼此依靠,形成一個非常有利的防守地形。更重要的是,通往漢城的鐵路和兩條公路從水原穿過,就沿著這些山的山腳延伸。敵軍若想向北推進,必經白雲山區域。麵對如此兵家必爭之地,奉命防守西線的誌願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早就將149師(師長金振鍾)447團(團長張振山)布防在這一區域。
對於出身雲南的447團官兵而言,他們對山地作戰極為熟悉,深知要想打好依托山體的阻擊戰,堅固的防禦工事是關鍵所在。防禦工事不僅能為戰士們提供安全有效的掩護,抵禦敵軍各種強大武器的攻擊,還能保障各戰鬥部隊之間的順暢聯係,從而更好地進行協同作戰。因此,每次隨50軍出征朝鮮戰場時,他們在戰鬥前都會挖掘堅實的工事。
同樣,這次接到命令到達白雲山陣地後,團長張振山立即率領447團的指戰員們,對白雲山主峰的防禦工事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他要求這些工事不僅要與白雲山的地形相適應,還必須具備抵禦敵軍重型武器和空中炮火轟炸的能力。
447團的戰士們依照火力配置,設立了22個重機槍發射點和47個輕機槍發射點,並為這些位置修築了堅固的掩體。這些掩體之間的角度經過精心設計,形成了斜射與直射相結合的交叉火力網,幾乎沒有任何死角。
同時,他們還開挖了300多個戰鬥小組掩體和50多個用於躲避敵人轟炸的貓耳洞。為了增強戰鬥中的靈活應變能力,戰士們還修建了大量預備性掩體,以便在戰鬥局勢不利時能夠迅速轉移至備用位置,繼續對敵方實施有效打擊。
為確保通信順暢並防止敵方轟炸,447團要求通信兵在架設電話線時必須鋪設雙線路電話線,同時選取隱蔽位置,減少被轟炸的風險。
朝鮮的一月,冰雪覆蓋,大地寒冷,寒風如刀。447團的全體戰士頂著刺骨的嚴寒,毫不停歇地奮力修築工事。
然而,正當白雲山主峰的工事正在緊鑼密鼓地修築時,戰士們卻在同為447團阻擊陣地的光教山上發現,那裏是一座典型的石山。薄薄的凍土層下隱藏著堅硬的岩石,導致挖掘工作進展極為緩慢。尚未完成工事建設之際,敵人便急不可耐地發起了進攻。
1月25日,白雲山阻擊戰正式打響。美軍第25師出動了兩個團,集結了上百門火炮、幾十架飛機和坦克,對誌願軍前沿陣地進行輪番轟炸,密集的炮火一波接一波地襲來。
轟炸聲音漸漸停止的時候,誌願軍戰士知道,敵人步兵的地麵進攻開始了。
就聽連長一聲令下,戰士們立刻衝到戰壕前沿陣地,做好了戰鬥準備,靜靜地等待著敵人進入我軍火力打擊範圍,於是,一聲大喊,輕重機槍、步槍、手榴彈一起向敵人頭上傾瀉,敵人的攻擊頓時受阻,再發起進攻,又再一次被誌願軍頑強的壓製住,無法前進,戰鬥一直打到天黑,敵人不得不停止下來,直到這個時候,戰士們才有機會整理補充彈藥,修複工事,掩埋戰友,然後在連長的指揮下,重新將戰士們進行編組。
27日黎明時分,美軍一個營在5輛坦克的配合下,分成三路對白雲山前沿陣地兄弟峰展開了猛烈攻擊。447團動用3個連的兵力在峰下設伏,成功擊斃敵軍60餘人。
29日清晨,在超過30架飛機和30多門火炮的掩護下,美軍步兵發起進攻,成功占領了328高地。當天午後,第447團展開反擊,重新奪迴了該高地。
1月30日,美軍出動50架飛機和30餘門火炮,對誌願軍陣地進行了長達1小時的瘋狂轟炸,447團的野戰工事被徹底摧毀。隨後,500多名美軍士兵對白雲山陣地展開猛烈進攻。麵對敵人的瘋狂進襲,447團第6連頑強抵抗,在兩天內擊退了敵人8次衝鋒。
2營6連一百多名戰士,幾番激戰下來,隻剩下指導員和3名戰士了,他們仍然巧妙地利用地形堅守陣地。在反複爭奪的激烈戰鬥中,防守在261.5高地的另一支小分隊,與美軍激戰4小時,最終全體英勇犧牲,261.5高地失守。
但兄弟峰陣地依然巋然不動,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在兄弟峰上堅守的2營副營長李蓋文用電話向營長孫德功報告:“放心,有我李蓋文在,兄弟峰丟不了!”
與此同時,6連連長郭嘉興率領3排戰士襲擊佛堂洞以東之敵,被敵人發現後,郭嘉興帶頭突入敵群,一邊扔著手裏的手榴彈一邊用手裏駁殼槍射擊,子彈打光了,就順手撿起地上的步槍,用後把和敵人拚命,直至中彈犧牲。
一名誌願軍老戰士迴憶,兄弟峰的一次戰鬥中,敵人的1發炮彈唿嘯著飛過來,“轟”的一聲巨響,幾個戰士就被炸飛了,當場就犧牲了3位戰友,其他幾個身負輕傷,沒辦法在這個位置了,班長就命令轉移一個地方,繼續戰鬥,這時候,戰士們殺紅了眼,子彈打完了,就與敵人展開肉搏戰,與敵人混戰打在一起、抱在一起、滾在一起......戰鬥間隙打掃戰場時,我親眼看到有位犧牲的戰友嘴裏還咬著敵人的半個耳朵。
在經曆了三天的激戰後,為保存有生力量,兄弟峰上的剩餘下來的戰士們開始有序撤退,將敵人引向身後的光教山和白雲山主戰場。
2月1日拂曉,美軍出動30多門火炮和20餘架飛機,掩護200多名士兵向光教山發起進攻,同時投下大量燃燒彈。誌願軍447團4連與敵人展開激烈交火,最終因彈藥耗盡、補給斷絕,陣地被美軍占領。隨後,誌願軍重新集結力量,對光教山發起反攻,並成功收複失地。
2月3日,美軍動用了20多架飛機、80多門火炮和30輛坦克,對光教山和白雲山進行猛烈轟炸,隨後分三路出動500餘人展開更加瘋狂的進攻。誌願軍第8連在光教山奮力抵抗,與美軍展開激烈戰鬥,擊退了美軍四次衝鋒。
最終,由於傷亡慘重,彈藥耗盡,陣地不幸失守。美軍隨後對誌願軍447團的陣地發動了七次連續衝擊,誌願軍以少量兵力輪流上陣進行頑強阻擊,始終保持火力壓製,多次挫敗美軍的進攻。
那時候,149師師長金振鍾也不斷地對前線下達命令,每次都大聲地喊:“把陣地給我奪迴來,把陣地給我奪迴來!”而447團的前線指揮員們也都知道,隻有堅守住陣地,多守一天,就能給後麵陣地上的戰士減少一天的壓力。於是,陣地白天失守,夜間又奪了迴來,打到彈盡糧絕,衣服被汗水、血水浸透再結冰,吃著摻了沙土、裹著地上雪的炒麵悍不畏死地戰鬥著。
我軍通過反複的陣地爭奪戰,以空間換取時間,拖延敵人的攻勢,同時以時間換取空間,穩固了我軍的防禦態勢。
後來,447團防禦作戰經驗,由誌司向誌願軍各軍、中央軍委並東北軍區作了通報,要求各軍進行陣地防禦時,必須先做好工事修築,采取疏散的縱深的兵力配備(也就是兵力前輕後重,武器前重後輕),才能更有效地減少傷亡,保持防禦的穩定性,必須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陣前的反衝擊,才能有效地阻止敵人的進攻;
必須做好對敵實施反擊的充分準備,較大的反擊必須在夜間進行,才能收到大的效果。通報提出,不能死守一地,在爭取到一定時間或無力防守時,應主動地轉移陣地,並盡力堅持夜間轉移,以減少傷亡。上述戰術指示,及時指導了漢江南岸部隊的防禦作戰。
光教山激戰了三天,被美軍奪下了陣地後,美軍立即調集全部軍隊對白雲山集中發起衝擊。
孤軍奮戰下,防守白雲山主峰的戰士們沒有絲毫膽怯,他們憑借優良的防禦工事,依靠靈活戰術,擊退了美軍的一次次進攻。2月4日,敵人以重兵連續發起7次猛烈進攻,一次比一次更瘋狂,誌願軍傷亡過重,彈藥耗盡,敵人也依然無法拿下白雲山上的陣地。
時任447團2營營長孫德功迴憶:
“在我東西不到800米,南北不到500米的陣地上,一天竟降下100多噸炸彈,炮彈90多噸,每平方米落下的彈片足有3公斤之多,岩石變成灰,樹木變成粉末。
死算什麽,拚一個夠本,拚兩個就賺,眼睛一閉一了百了。
那時候的戰士真是能吃苦啊,5連2排排長戰鬥中臥在一片爛泥裏,就他一個人一挺機槍的扇麵射界裏,足足躺下了三四十個美軍。
三個多小時打退了敵人7次進攻,戰鬥結束才發覺站不起來了,也沒受傷但兩腿就是不聽使喚。抬下去就截肢了,嚴重凍傷,多可惜啊!唉……”
“在白雲山的戰鬥中,許多陣地白天失守,我們便在夜晚立即組織兵力發起反攻。收複陣地後,迅速修複工事。第二天,在對敵人造成大量傷亡的情況下,選擇性地撤出工事已被敵人的空襲和炮火摧毀的陣地。然而,一到夜晚,又重新組織反擊。就這樣,撤出、反攻,再次撤出、再反攻。”
2月5日,447團接到誌願軍總部的命令,阻擊任務已圓滿完成。當晚,在夜色的掩護下,這些奮戰了整整11個晝夜的英雄們陸續撤離白雲山,標誌著白雲山阻擊戰的勝利結束。
至此,英雄的50軍149師447團,以344人傷亡的代價,成功殲滅了1400餘名敵軍,圓滿完成了白雲山防禦阻擊任務。誌願軍總部因此授予其“白雲山團”的光榮稱號,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獲此殊榮的成建製步兵團。
在與敵人反複交鋒、喋血鏖戰的11天裏,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竟未能前進一步,始終被阻擋在白雲山之外。
原抗美援朝老戰士呂品說:敵強我弱,我們為什麽能夠勝利,我覺得其實就是一個字:敢!敢於近戰、敢於夜戰、敢於拚刺刀,刺刀見紅,就靠這個敢,贏了。
《歌唱白雲山》由作家劉白羽作詞,音樂家鄭律成作曲,曾在誌願軍中廣泛傳唱。這首歌的歌詞激昂:“巍峨的白雲山,屹立在朝鮮的漢江之南,麥克阿瑟妄圖從此進犯,我們的英雄讓他止步在山前。英雄傲然屹立在山巔,他們的光輝事跡,燦若星辰。中朝人民同聲歌頌,英雄精神銘刻心間。漢江的流水,千年不息地奔流不盡,白雲山,白雲山,巍峨的白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