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以南是一塊平原地區,美軍可以有效發揮其重裝優勢和火力優勢,而沒有山地依托的誌願軍十分被動。為了掩護大部隊北渡漢江,誌願軍阻擊部隊需要用血肉之軀硬頂敵人機械化部隊的突破。


    西線戰役中,究竟應派哪支部隊才能抵擋住美軍主力的進攻?當時的首選方案是讓誌願軍主力部隊中的38軍和39軍出戰。然而,誌司最後選擇的是38軍(112師)和50軍。


    之所以選擇50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量:


    首先,50軍是一支精於陣地防禦的部隊。其前身為國民黨60軍,在禹王山堅守了長達27個晝夜,盡管全軍傷亡超過一半,仍成功抵擋住日軍兩個師團的猛烈攻勢,陣地始終未失。在解放戰爭中,曾澤生任軍長時指揮該軍堅守吉林市,麵對解放軍兩、三個縱隊的圍攻,連進城的布告都已印製,但最終解放軍未能攻下該城。


    第二,在第三次戰役中,50軍的英勇表現令誌司刮目相看。尤其是在仙遊裏一帶,他們成功阻截了英軍的皇家重型坦克營。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況下,50軍憑借血肉之軀,肩扛炸藥包和爆破筒,經過三小時的激烈戰鬥,最終全殲敵軍。此外,50軍148師442團1營成為首批攻入漢城的部隊。這一切都給大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誌願軍第38軍和第50軍以巨大的犧牲代價,在人類戰爭史上打出了極限戰績,為穩定整個戰線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第四次戰役開始時,誌願軍在漢城南側的漢江以南,僅部署了曾澤生任軍長的第50軍。第50軍是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就地轉入防禦的。該軍正麵對著美軍在平澤、安城一線的重兵集結。從平澤經水原至漢城的鐵路和公路線,構成了西線美軍的主要進攻軸線。


    第50軍在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有著一段獨特的曆史:其前身為原國民黨軍第60軍,曾在遼沈戰役後期於長春起義,並改編為人民解放軍第50軍,隸屬於滇軍係統。


    當年的滇軍一點也不差,抗日戰爭時期,身在中國版圖最南端的他們,硬是從雲南一路拚殺到最北端的吉林,不僅有著國軍部隊中最嚴明的軍紀,也有著不容小覷的戰鬥力。


    但由於不是自己的嫡係部隊,像滇軍和川軍這樣的地方軍,往往都得不到國軍上層的重視。打仗時,他們總是頂在最前麵,但要發放裝備武器時,他們又會落到其他部隊後麵。即便如此,60軍還是在抗日戰爭中打出了自己的風采。


    1938年台兒莊戰役打響後,60軍以一種比較倉促的方式,被投入到阻擊戰中。他們的一個營在位於台兒莊東南方向的禹王山一帶,遭遇了一支強悍的日寇部隊。營長尹國華指揮官兵與敵人進行血戰,最後除了營長,500多人幾乎都壯烈殉國。


    60軍當時根本連個能依托的陣地都沒有,官兵們隻能完全靠自己奮力拚殺。在隨後的作戰中,該軍542旅旅長陳鍾書都親自上陣殺敵,最後不幸中彈身亡。開戰不過3天,60軍便已損失慘重。


    最後,60軍把禹王山作為自己的中心陣地,頑強抵抗,硬是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還重創了日寇。雖然贏下了戰鬥,但60軍前線作戰的8個團裏,有7位團長犧牲或負傷。


    60軍中的大部分士兵皆來自雲南,有抽煙的喜好,所以當你看到有士兵背著兩杆“槍”,一杆大煙槍,一杆軍用槍時,那多半就是來自這支部隊的戰士了,因而曾經的60軍也被人調侃為“雙槍將”。


    這樣一支勇武的軍隊,讓國軍內部不少人感到忌憚。抗戰勝利後,他們的軍長龍雲被軟禁起來,失去了“領頭羊”的60軍,要槍沒槍,要糧沒糧,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的戰鬥力都很差,因而被人們戲稱為“六十熊”。


    60軍全體官兵也覺得很窩囊,擔任軍長的曾澤生更是厭倦了內戰。他們滇軍走出雲南是為了保家衛國,而不是與同胞搏命,在權衡利弊後,曾澤生決定戰場起義,並獲得了全體將士們的支持響應。


    1949年1月,起義後的60軍被授予了解放軍第50軍的番號,軍長依然是曾澤生。


    解放軍對國民黨滇係部隊的評價是,這支部隊擅長陣地戰和山地作戰,士兵經過嚴格的訓練,軍事技能非常出色,能夠吃苦耐勞,善於攀爬山地。他們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即便麵臨嚴峻形勢,仍能堅守陣地,不輕易撤退。雖然滇係部隊在作戰中表現出缺乏靈活性和機動性的不足,但整體作戰非常團結,並且具有強烈的鄉土觀念。


    雖然解放軍毫無芥蒂地接納了他們的到來,但在50軍戰士們心中,始終存在著心結,感覺自己在兄弟部隊麵前抬不起頭,憋著一股勁想要為解放軍部隊做些什麽。


    朝鮮戰爭的爆發,就給他們這個機會。


    第50軍入朝後,前兩個戰役表現不盡如人意,因而引發了一些議論。曾澤生聽到這些風言風語後,曾氣憤地表示:“我不當50軍軍長了,寧願去38軍當一個炊事員。”


    直到第三次戰役,部隊殲滅了英軍第29旅的一個坦克營,誌願軍司令部為此通令嘉獎,曾澤生這才鬆了一口氣說:“我的部隊還是有戰鬥力的。”


    誌願軍入朝後,前幾次戰役主要以運動戰為主,第50軍善於組織陣地防禦的優勢一直未能得到發揮。然而,熟悉這支部隊的人都清楚,第50軍在構築工事方麵極為擅長。每到達一個新地點,無論多麽疲憊,他們都會盡力挖掘警戒陣地和隱蔽工事。


    這些看似普通的動作,在實戰中卻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在麵對火力強大、攻擊力極強的美軍時,工事的構築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次,彭德懷將第50軍部署在漢江以南的最前線,承擔主要方向的防禦任務,正好發揮了這支部隊的優勢。


    西線的阻擊戰與前三次的運動戰截然不同,這次是一場陣地防禦戰,擺開陣勢,守住陣地便能成功防禦,一旦守不住,防線就會被突破。


    誌願軍早已在美軍強大火力的壓製下體驗過堅守固定陣地的艱難。42軍在第一次戰役東線作戰中,堅守黃草嶺,雖然成功保住了陣地,但自身也傷亡慘重,軍長吳瑞林和梁興初也因此共同遭到彭德懷的批評。


    鄧華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特意提出了“運動防禦”的原則,主張在一個地點堅守的時間不應超過一兩天,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敵軍還未完全掌握我軍的防禦部署,空中和炮火的威脅相對有限。然而,在漢江南岸,我軍陣地的縱深僅有二十餘公裏,許多關鍵地點隻能通過戰士們的生命來守護。


    1月8日13時,軍長曾澤生與政委徐文烈發布防禦部署命令,明確各師的任務區分及陣地配置:第148師負責掌控修理山的防線,師部主力位於修理山以北地區;第149師則擔任文衡山與光教山兩陣地的防禦,師主力部署在金穀裏、板橋裏、槐下裏以西的區域;第150師調動至東川裏以南、金良場裏以北、文衡裏以西的地域,主力駐紮於金良場裏(不含)至金穀裏公路東北部,並負責控製石域山的陣地。


    為了查清敵情,掌握關鍵地理信息,做好下一步作戰準備,曾澤生指示將軍、師兩級的偵察分隊統一編組成兩個偵察隊,向平澤、安城及沿海地區展開行動,重點偵察平澤方向。


    1月12日,第50軍重新調整各師的休整地點,同時將軍部從漢城市區遷至漢江南岸的光明裏。此舉雖然帶有防備敵軍反撲的意圖,但主要任務仍是負責警戒、偵察和休整。


    1月15日,美軍展開“獵犬行動”。當日13時,正在平澤附近執行任務的軍司令部偵察科長報告:“平澤地區發現敵軍,約有30輛坦克、40餘輛汽車及400多名步兵,今天上午10時開始向北移動,先頭部隊抵達烏山裏後分出一路(約十輛汽車,人員不詳)向東行進,距離偵察隊駐地僅三裏。近來敵軍這種活動異常頻繁。”


    第50軍立即命令前出的偵察隊迅速破壞烏山以南通往安城和平澤的公路,限製敵方車輛和坦克的行動。同時,采取夜間突襲的方式,積極展開小規模戰鬥,打擊敵方的偵察和警戒部隊。主力部隊在拂曉前撤迴合適位置,避免在白天大部隊轉移時遭到敵方飛機的襲擊。


    同時,命令第148師和第150師前沿警戒陣地迅速加固工事,確保主力安全;同時從各師抽調一個精銳營,由可靠的團級指揮員帶領,隨時準備出擊,打擊襲擾的敵軍。


    1月16日,安城和平澤地區北犯美軍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安城方向,美軍對金良場裏展開了試探性攻擊,投入的兵力多達一個團,配有20多輛坦克和60餘輛汽車;而在平澤地區,美軍向烏山裏發起進攻的兵力也約為一個團,伴隨20多輛坦克和40餘輛汽車。


    第50軍命令第150師派出一個團,輕裝向金良場裏東北方向轉移,準備在敵軍來犯時,於黃昏從金良場裏以南插入,切斷其退路並加以殲滅。同時,第148師的一個團也被調至發安場以北地區,從側翼出擊,迎擊進攻烏山裏的敵軍。


    當天,第150師第449團一營與美軍第3師的部分部隊展開了激烈戰鬥。該營依托野戰陣地,以犧牲10人的代價,幾乎全殲來犯之敵,繳獲了7輛汽車。雖然這場戰鬥規模不大,但意義重大,這是第50軍在漢江以南阻擊戰中的首次勝利。誌司特意發來嘉獎電報,表彰他們的“勇猛果敢的戰鬥精神,希望繼續保持和發揚”。


    在美軍發起“霹靂行動”之後,第50軍於1月27日重新調整了防禦部署,要求各部嚴格執行誌司關於堅守漢江南岸陣地的命令,“以最大的努力和決心完成這一任務,堅決反對任何猶豫、退縮和後撤的思想,與敵人寸土必爭。對那些未能堅決執行命令或不守陣地者,將采取嚴厲的紀律製裁。”


    根據這一命令,第50軍各部隊在從西側的野牧裏到東側的安慶川的防線上展開部署,形成兩道防禦線:第一道防線由修理山、光教山、文衡山等戰略要點組成;第二道防線位於第一道防線後方約3公裏處,由博達裏、內飛山、國主峰等重要位置構成。


    當時,軍長曾澤生和政委徐文烈前往誌願軍總部,出席中朝兩軍高級幹部聯席會議,軍指揮崗位上負責的是剛剛上任20天的副軍長蔡正國。蔡正國此前是第40軍的副軍長,曾參加長征,在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東北野戰軍主力師師長,在塔山阻擊戰等重大戰役中屢次立下赫赫戰功。


    誌司首長在賦予第50軍漢江以南防禦任務的同時,經過深思熟慮,將蔡正國從第40軍調任第50軍,意在加強該軍的領導力量,確保這一重大任務的順利完成。蔡正國到任後,主抓作戰工作,實際上承擔了主要的指揮責任。


    此次臨陣換將,的確選對了人。在漢江以南的作戰中,蔡正國展現了當年在塔山阻擊戰中拚殺的精神,不論戰局多麽危急,他始終不曾動搖堅守陣地的決心。在戰鬥最艱難的日子裏,韓先楚打電話詢問他:還能再堅持幾天嗎?他毫不動搖地答道:你讓我守多少天,我就堅守多少天。


    韓先楚聽此答複,亦為之動容。


    1月29日20時,尚未歸隊的曾澤生與徐文烈,致電蔡正國,並指出:


    “堅守好漢江南岸灘頭陣地,關係到第四次戰役的勝利和主力部隊的戰役準備,是為我軍出國以來的頭等任務”,要“克服一切困難,不惜一切犧牲,決不輕易失去一個陣地,堅決完成這一光榮任務”;同時提出“貫徹積極防禦、寸土必爭的軍事思想”,加強對陣地防禦作戰方法的研究和改進。


    曾澤生對防禦陣地的兵力與火力配置作出指示:


    “山頂陣地的火力配備應得到增強,但兵力則需保持精簡,主要部隊應部署在山頂兩側。這樣既能避免在敵方強大火力打擊下遭受重大傷亡,又有利於組織反攻,重新奪迴失守的陣地。”


    曾澤生指出,在防守時的出擊動作,需要注意。


    “出擊部隊若隻是進行襲擾,效果有限。除了一部分小部隊需布置在陣地上外,主力部隊應始終掌握在手中,隨時伺機出擊,一旦時機成熟,果斷全殲一個連甚至兩個連。唯有如此,才能通過主動打擊給敵方以重創,使其不敢輕易推進。”


    可以看出,曾澤生在防禦組織方麵,確實展現了很高的戰術素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