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複電誌司的同時,還將該電報轉發至莫斯科。兩天後,喬大叔迴電表示:“我已收到您1月28日發給誌司的電報,讚同您的觀點。從國際角度來看,不讓敵軍占領仁川和漢城,以便使中朝部隊對敵方進攻力量實施重大打擊,這是完全正確的。”


    後人對這段曆史的研究,多數人對電報中提出的主張持否定態度,認為如果當時接受了誌司關於停火撤軍的建議,局勢可能不會後來如此被動。


    然而,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準確。


    盡管當時要求向南進攻的計劃的確超出了誌願軍的實際作戰能力,忽視了戰場的現實情況,但對於此時不宜宣布停火撤軍的判斷,卻是符合當時實際的。


    就在10天前,中國政府剛剛拒絕了聯合國政治委員會提出的“先停火再談判”決議,如果此時按照彭德懷的建議轉而支持停火,並以中朝兩國軍隊的名義發布這一決定,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外交上,都會顯得非常不合適。


    更何況,美軍此次進攻的目標是將戰線推進到漢江以北,至少打到三八線附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中朝軍隊宣布停火撤退,將戰線維持在漢江以南,也與美軍的戰略目標相去甚遠,美方絕不會同意。


    既然誌願軍停火撤退也無法阻止美軍的進攻,那麽眼前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作戰。當時的問題並非是否進行第四次戰役,而是這次戰役應當如何展開。麵對美軍的猛烈攻勢,誌願軍的首要任務顯然是組織防禦,而非立刻向南反攻。


    然而,中央卻要求誌司集中主力,沿著原州-榮州-安東的軸線一路南下推進。這種指揮顯然與戰場的客觀形勢產生了背離。


    雖然持有不同看法,但在收到中央的複電後,誌司依然以此為基礎,結合戰場實際情況,做出了相應的戰役部署。在部署第四次戰役時,大將軍感到比第三次戰役時更加勉強。


    他認為,即便這次戰役能夠按照預期殲滅兩到三萬敵軍,美軍依然可以憑借其技術優勢與誌願軍抗衡,從而使誌願軍難以獲得兩至三個月的休整時間。最令其憂慮的是,如果南下攻擊受阻,未能達到預定的戰役目標,整個戰局就有可能陷入被動局麵。


    鑒於此,誌司建議中央加快後續部隊的入朝準備,以便在需要時穩定戰局。至於要求將戰線推進到大田、安東之線以北的地域,誌司在具體作戰部署中並未詳細提及,隻是模糊地迴應了一句“首戰得手後再看情況”,留下了一定的餘地。


    2月4日,金日成再次來到君子裏,與大將軍就第四次戰役問題進行了磋商。大將軍先向金日成匯報了當前的戰場形勢,特別是第50軍在漢江以南的防禦作戰情況。金日成對此表示認同,認為應做好充分準備,不能輕視敵人。


    同時,他提出,此次如果無法打到安東和大川地區,能夠守住漢江南岸一線也算是不錯的成果;等到準備充分後,特別是修複飛機和機場(如果沒有飛機,坦克的作用也有限),若能在5月發起總攻,那就更加理想。


    大將軍建議,如果我們達成一致意見,就擬給偉人發一封電報,除了調動第19兵團之外,原計劃從西南調來的三個軍依然希望能夠調過來。


    2月5日,誌司電告中央,報告與金日成會談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大將軍對這次戰役所表達的“勉強態度”,僅限於高層內部的意見交流,這並未對前線部隊的動員及各項實際準備工作產生影響。


    為使部隊迅速由休整狀態轉入作戰狀態,大將軍簽署了誌願軍政治部的政治工作指示。指示中指出:由於敵軍向我方進攻,原計劃的兩個月休整工作應立即停止,全麵轉入作戰。此次戰役是在相當艱難的條件下展開的,部隊普遍存在休整需求,作戰思想準備不足,兵力尚未補充,糧食和彈藥等物資問題也未完全解決。因此,政治工作必須全力以赴,確保此次戰役取得圓滿勝利。


    誌願軍政治部的這份指示非常值得一讀,它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誌願軍如何發揮政治工作的優勢。


    即使麵對困難,我們也必須迎難而上。如果因為畏懼困難而選擇逃避戰鬥,未來將會麵臨更嚴峻的挑戰,不僅會拖延朝鮮戰事的進程,還會讓我們在爭取最終勝利時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


    誌司與中央軍委在戰役後勤保障方麵也進行了相應的部署。


    1951年1月下旬,在沈陽召開了第一次誌願軍後勤工作會議。


    會議結合朝鮮戰場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千條萬條,後勤運輸是第一條”的方針,並確定了保障前線供應的七項措施,其核心在於全力打造一條“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此次會議對加強誌願軍後勤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之後朝鮮戰場的後勤領導機構得到完善,後勤力量也進一步增強。


    2月,中央軍委任命周純全為東北軍區後勤部長,李聚奎為第一政委,同時由周純全、張明遠和杜者蘅組成前方指揮部。


    截至1月26日,由東北和西南軍區抽調人員組成的第5分部,華東軍區第29軍後勤部改編的第6分部,以及由西北軍區第3、第7軍和新疆、陝西軍區抽調人員組成的第7分部相繼入朝。在第四次戰役開始時,後勤分部已擴展至7個,轄有29個大站、39個醫院、10個汽車團和2個大隊、5個輜重團和10個營、5個警衛團和2個營以及11個擔架團。


    鐵路和公路的搶修力量顯著增強。鐵道兵第3師和第2師相繼進入朝鮮,工兵部隊擴充至7個團,搶修能力得到了提升。


    根據原計劃,這一階段的後勤準備工作主要圍繞兩個月後即將發動的春季攻勢展開。為此,第1分部從中坪轉移至南漢江地區,第2分部則由鹹興調動至春川、洪川一帶,堪稱一次“千裏大搬遷”。


    其他分部的部署也進行了部分調整,各軍後勤部門則忙於籌備部隊休整期間的物資供應。然而,正當後勤部署的大規模調整如火如荼進行時,第四次戰役突然爆發,打亂了原定的計劃。此前未解決的後勤供應問題尚存,新問題又接踵而至,導致工作一時間陷入倉促與被動的局麵。


    在此期間,美國空軍對誌願軍後勤運輸線的轟炸破壞出現了新的動向。


    前三次戰役中,美軍飛機的空襲主要集中在公路、車輛、物資囤積點以及部隊駐地,通常以小股飛機在白天低空巡邏,遇到人員即開火,見到車輛便攻擊。


    自2月起,轟炸的重點逐漸轉向了鐵路,使用大規模編隊機群投下大量炸彈,目標主要是火車站、隧道,尤其是橋梁。


    第四次戰役打響後,鴨綠江上的輯安、上河口和安東三座大橋相繼被炸毀,交通一度中斷。同時,朝鮮境內的大寧江、清川江、大同江等主要橋梁也頻繁遭到破壞,修複後又再次被炸。車輛和物資的損失相當慘重,僅在2月份就有485輛汽車被毀。


    第五分部在1月至3月間,僅油料損失就達1200桶。美軍對誌願軍後勤運輸線的破壞愈發嚴重,再加上第四次戰役中,誌願軍部隊主要在三八線以南至三七線的“三百裏無糧區”內作戰,糧食等物資的籌措變得極為困難,使得戰役初期的後勤保障工作就麵臨著極其嚴峻的局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