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的運動戰階段,誌願軍僅有的一次防禦性戰役就是第四次戰役。


    根據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部署,自1月中旬起,誌願軍和人民軍的主力部隊除了少量兵力負責一線警戒外,已全部撤至漢城、橫城以北地區進行休整。


    根據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部署,自1月中旬起,誌願軍和人民軍主力部隊均撤退至漢城、橫城以北地區休整,隻有少數部隊負責前線警戒任務。


    1月25日,美軍的“霹靂行動”已全麵展開。同一天,誌願軍與人民軍的軍師級幹部齊聚誌願軍總部所在地君子裏,舉行為期5天的兩軍高幹聯席會議,會議的目的是總結前三次戰役的經驗教訓,分享交流,並慶祝已取得的勝利。


    122位中朝高級幹部,分為六個大組,圍坐在一個能容納上千人的礦洞內,座位是由兩塊磚頭上搭一塊木板拚成的。即便是中朝兩軍最高規格的“峰會”,條件也隻能如此。


    大將軍做了題為《三個戰役的總結和今後任務》的報告。結尾部分,成為幾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篇章:


    “因此,所有在朝鮮的中國誌願軍同誌,必須認真向朝鮮同誌學習,全心全意支持朝鮮人民,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支持朝鮮人民軍,支持朝鮮勞動黨,支持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同誌。中朝兩國同誌要像親兄弟一樣團結在一起,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戰到底。中國同誌必須將朝鮮的事情視為己任,教育指揮員、戰鬥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些,最終的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


    突然,一個情報參謀匆忙走了進來,遞給大將軍一遝電報。


    “真是怕什麽就來什麽,前線偵察部隊已經報告,李奇微開始發起進攻了。現在的形勢很不妙,打得不好就可能要遭遇失敗。李奇微隻要發動大規模進攻,漢城恐怕是守不住了。”


    當時,中國軍隊連續三次入朝作戰,首批入朝的六個軍已是精疲力竭,傷亡嚴重,減員極大。第三次戰役時,參戰的多為部隊的老骨幹,而國內原本計劃補充六個軍的四萬老兵和八萬新兵卻遲遲未能到達。


    為了應對緊急情況,幾個軍的機關人員不得不被補充到一線連隊。任何部隊都對這種做法感到忌憚,因為精英骨幹若被拚光,部隊的戰鬥力框架也將被打垮,嚴重損傷元氣,這並非僅靠補充兵力就能解決的問題。一線部隊已無法再戰,而後續入朝的部隊暫時也無法頂上。


    十九兵團還在東北換裝蘇式武器,三兵團則尚未出川,東線宋時輪的九兵團因嚴重凍傷減員,暫時難以恢複,正在元山、鹹興一帶休整,短期內無法投入戰鬥。如此一來,誌司隻能調動手中僅剩的六個疲憊不堪的軍隊,聯合人民軍的三個軍團迎戰李奇微。


    此前,按照高崗的建議,為了為下一階段在朝鮮戰場開展包括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等多軍兵種力量的聯合作戰做好準備,誌願軍各師、團分別抽調一名正職或副職的軍事指揮員及參謀人員,從前線返迴東北參加為期一個月至40天的訓練班。


    該訓練班由蘇聯顧問擔任教員,主要進行聯合兵種協同作戰的培訓。


    中國軍隊正在悄然經曆一場重大變革,逐步從國內戰爭那類較為初級的作戰方式,向當時最先進的現代化戰爭模式轉型,但這一過程仍需時間。


    因迴國參加活動,導致誌願軍前線各師、團的軍事主官在美軍反擊開始時,大多未能在自己的指揮崗位上。通過這些活動安排可以看出,中國方麵對美軍新一輪攻勢的迅速到來,既缺乏戰略預警,也沒有進行實際的作戰準備。


    直到1月27日24時,“霹靂行動”啟動後的第三天,誌願軍司令部才下達了“要求各軍立即進行作戰準備”的預備命令。


    因此,各軍需立即著手進行作戰準備。首先,要確保準備足夠的五天幹糧。同時,38軍和40軍應督促安東帶來的第一批新兵盡快到達,並及時補充到部隊中。具體安排由各軍首長在迴部後傳達(高幹會將在29日結束)。


    此時,美軍已借助對誌願軍和人民軍陣地的試探性攻擊,掩護主力完成部署調整,展開戰役行動。27日當天,美軍在全線發起了大規模反攻。由此可見,誌願軍和人民軍最初並非有計劃地參戰,而是因不得已放棄原定的休整計劃,倉促應戰。


    當誌司下達預備命令時,誌願軍和人民軍各軍(軍團)的正職領導正聚集在君子裏參加高幹聯席會議,需三天後才能返迴指揮崗位。部隊既未獲得兵力增援,物資補給困難的局麵也未得到緩解。


    第9兵團的3個軍仍在鹹興、元山一帶休整,暫時無法投入戰鬥。目前在前線的誌願軍約有6個軍,兵力約21萬,人民軍的3個軍團則有7萬多人,總共可投入作戰的兵力約28萬。相比“聯合國軍”25萬地麵部隊的總兵力,人數上的優勢已經微乎其微,而在技術裝備、後勤補給以及海空力量等方麵的劣勢則更加明顯。


    在嚴峻的形勢和巨大的困難麵前,誌司的憂慮是顯而易見的。在誌願軍司令部下達作戰預令的同時,電告中央,提出了下一步行動的設想:


    為了給誌願軍和人民軍爭取休整時間,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被迫作戰,可以暫時采取妥協退讓的策略。前線部隊可以宣布支持限期停火,並後撤15到30公裏,以此換取“聯合國軍”停止進攻。同時,還可以考慮暫時放棄仁川及漢江南岸的橋頭陣地。


    這項建議是正在參加高幹聯席會議的領導人商討後提出的,體現了前線領導人的一致看法。但是,中央否決了這一提議。


    1月28日,接到誌司來電的次日,偉人親自撰寫了複電。


    在這封電報中,他判斷美軍進攻的主要目的,是迫使誌願軍後撤,重新占領漢江南岸陣地,控製仁川,並將漢城置於炮火威脅範圍內,進而在此基礎上,強迫中朝方麵接受他們提出的停戰條件。


    並認為,在這種局勢下,如果中朝軍隊表態支持有限期停戰並後撤,顯然是向敵方的強大壓力低頭示弱。即便能夠因此達成停戰協定,也將導致中朝在政治和軍事上陷入不利局麵。


    因此,他強調這既是“不合適的”,也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明確指示,誌願軍“必須立即準備發起第四次戰役”。


    其目標不僅在於穩固漢江南岸的陣地,還要將戰線向南推進,突破原州,進一步向三七線以南的榮州、安東方向發展,並占領大田、安東以北的區域。


    為實現這一戰役目標,偉人一方麵承認“確實存在很大困難”(如兵員未補充、彈藥不足等);但另一方麵,也認為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在他看來,盡管誌願軍缺乏彈藥補給,仍然不算是特別大的障礙,集中主力向原州、榮州推進,殲滅部分美軍及四五個南朝鮮師的兵力,仍是有能力做到的。


    一個認為自己有能力作戰,另一個則認為沒有能力;一個主張進攻,另一個主張撤退。


    自誌願軍入朝以來,罕見如此巨大的意見分歧。


    1月29日,原本僅為期四天的中朝幹部聯席會,變成了第四次戰役的動員大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