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三次戰役(5)突破漢灘川的防線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2月12日,38軍各部由駐地出發,挺進“三八線”。
時值寒流襲來,氣溫驟降,大雪紛揚,三千裏江山,冰天雪地,行軍非常艱難。敵機為阻止誌願軍,不停地掃射、轟炸,旨在“三八線”以北製造無人區。12月23日,38軍抵達臨近“三八線”的漣川以東、永平裏以北地區。
“三八線”以北有塊朝鮮人民軍根據地。人民軍的一軍團曾打到半島南端的洛東江,美軍仁川登陸後奉命北撤,當他們撤到此地時,美軍已越過“三八線”侵占了平壤。一軍團就留在“三八線”中部山區堅持遊擊戰,在敵後破壞道路、橋梁。
第二次戰役後,他們就準備迎接誌願軍,當三十八軍先遣團到來時,這裏到處都有“歡迎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標語。朝鮮群眾熱情地為部隊騰房子、燒開水。
根據指示,“誌司”決定集中9個軍(軍團)實施進攻,粉碎敵人在“三八線”既設陣地的防禦。決定第38、39、40、50軍、加強炮兵6個團組成誌願軍右路縱隊,由韓先楚副司令指揮,於高浪浦裏到永平地段上突破,首先集中力量消滅韓偽6師,再殲韓偽1師,得手後向議政府方向發展勝利。
戰役發起時間定於1950年12月31日17時。
第38軍作為右集團左翼突破的主力,其麵對的敵人是韓軍第6師,陣地主要位於漢灘川一線。按韓指部署,此戰首殲目標是韓軍第6師。
第38軍的任務,是自君子洞至永平的4公裏地段,突破漢灘川,首先殲滅永平之敵,爾後向東豆川、紙杏裏方向進攻,並以一個師占領七峰山、旺言裏陣地阻敵北援。另以一部,監視抱川之敵。最終與正麵攻擊和右翼迂迴部隊相配合,對第6師實施圍殲。
梁興初接受任務後,率軍指揮於12月26日進至“三八線”北側的葛峴洞。
38軍的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帶著他的偵察分隊,來到了漢灘川畔永平以北地區。不用說,張魁印這次任務不光要偵察對麵的敵情,而且還要向第二次戰役一樣,“奇兵闖關”插入敵後。
然而,讓張魁印沒想到的是,他們不但碰上了與39軍相同的境遇,而且漢灘川對岸的敵軍還派出了巡邏部隊,敵軍的大炮也間隙性地開炮,企圖封鎖漢灘川畔以北的每條路口。
張魁印親率偵察分隊,在敵人前沿陣地反複進行火力偵察,想著能像第二次戰役一樣,從敵人兩支部隊薄弱環節插進去。失望的是,此時的敵軍,已經不是之前打仗隻顧自己不管別人的局麵,不但在結合部構築堅固的支撐點工事,而且還加大了縱深陣地的防禦。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敵軍一邊加強防禦的同時,一邊竟然也派人跑到誌願軍的前沿陣地搞偵察。張魁印副科長率領的偵察分隊,無法在戰前插入敵後,就隻能在待幾天等總攻打響後,隨突擊隊一起插入敵後了。
此時的38軍指揮所,也在一片焦慮之中。
離1950年12月31日準備發動的新年攻勢已經沒有幾天了,如果38軍在總攻前還不能摸清敵情和道路,打起仗來一旦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怎麽辦?
38軍命令342團擔任“抓舌頭”的任務,孫洪道團長命令7連代理副連長邱力海,帶一個排從漢灘川一個豁口插進去,抓一個俘虜迴來。團政委王丕禮打氣說:“抓不迴俘虜,能帶迴兩個當地的老百姓來也好嘛。”
結果,這位偵察參謀出身的副連長,打起仗經驗不足,帶領一個排剛渡過漢灘川,就與對岸敵軍的巡邏隊發生遭遇戰,不但犧牲了兩個戰士,還沒能把遺體帶迴來,就倉促地撤出了戰鬥。邱副連長害怕事後追究責任,還找來兩個漢灘川以北的老百姓濫竽充數。
邱副連長所作所為,把團政委王丕禮氣壞了,他大聲地訓斥:“邱力海,你耍滑頭!槍一響丟了犧牲的戰友不管,你還有一點戰友情嗎?你說,是戴罪立功?還是撤職查辦?”
邱副連長作為幹部,自然知曉紀律,他很清楚,外出“抓舌頭”沒完成任務,還丟棄了傷員和烈士遺體,這是要受到嚴厲處分的。他馬上向團政委表態,一定要戴罪立功。第二天夜裏,他成功完成了“抓舌頭”的任務,並把兩位烈士的遺體找了迴來。
誌願軍第 38 軍的一位團長,在率 5 連執行抓俘虜任務時,差點淪為了敵人的俘虜。
一天拂曉前,該團長率 5 連,前往敵軍巡邏哨頻繁出沒之地設伏。多次抓俘虜沒有成功的團長,已經好多天沒有好好睡覺,疲憊至極,在安排了一名哨兵後,就沉沉睡過去了。
誰知道,這名放哨的戰士也困倦不堪,倚靠在樹上,竟然也昏睡了過去。
偏巧此時,附近山上下來敵軍一個排。見有誌願軍,直接準備衝上去將其包圍。
敵人架好機槍占據有利地形後,也效仿誌願軍的慣用之法,喊話要求 5 連戰士繳械投降。團長被敵人的喊話驚醒,剛起身,外麵驟然傳來手榴彈的爆炸聲,緊接著槍聲與更多的爆炸聲激烈地響了起來。發生了什麽事情?
原來,5 連一位機敏的班長,悄然取了一枚手榴彈,趁敵人不備,直接將拉弦的手榴彈,擲向敵機槍手,敵人驚恐萬狀。隨著手榴彈的爆炸,5 連戰士展開反擊,交戰中,一名敵軍士兵的腳被炸傷,無法行走,五連戰士將其抬起,拉著他往迴奔,團長忙碌數夜的抓俘虜任務,終獲成功。
正因戰前一係列成功的抓俘虜行動,38 軍摸清了對岸敵情,在炮火準備 10 分鍾內,成功於漢灘川江邊架起一座浮橋,先遣部隊僅用 10 分鍾便通過了浮橋。在後續的戰鬥中,創造了每攻克一處敵人防守的高地,所用時間均未超過 10 分鍾的罕見紀錄。
12月31日,第38軍與第39軍同時發起攻擊。經過簡短的炮火準備後,第一梯隊的兩個師齊頭並進。38軍僅用了10分鍾,就在漢川灘上架設了一座浮橋。
放著武漢監獄長不當,一心要到朝鮮打美國人的曹玉海,率部作為尖刀營突擊成功,放倒一片敵軍後才發現這批屍體的鼻子特別大,是美國人,原來還以為守第一道防線全是南朝鮮兵呢!這一下曹玉海更加來勁,一舉攻克了號稱“固若金湯”的敵陣地不說,竟又以一個營孤軍插入敵後四十多公裏。
第二天,這支由猛獅帶領的英雄營,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泅渡漢江,對敵軍老巢發動了突然襲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僅美國士兵就被殲滅了330餘人,還繳獲了40多門大炮和30多輛汽車,都夠裝備中國軍隊當時的兩個炮兵團了。
在國內戰場立過無數大功,入朝後屢克強敵的曹玉海此役後得了個美稱“鋼鐵營長”,他所率的38軍114師242團一營被譽為“鐵軍”。
第113師僅用20分鍾便強行渡過漢灘川,突入韓軍第6師的防線。
第114師很快取得突破,隨即迅速向縱深推進。
18時30分,軍長梁興初向韓先楚及誌司報告:
“113師和114師分別於17時半和18時突破三八線,目前正向上楸洞和楸洞裏進攻。敵軍抵抗不力,僅用炮火試圖阻擋我們的前進。”
關於誌願軍各部強行渡過臨津江與漢灘川的戰鬥經過,戰史著作中往往著墨不多,容易使人看輕了其中的艱難。然而,根據第38軍軍史的記載:
這次戰役雖然在緊張和殘酷程度上不及前兩次,但其艱苦程度卻超越了入朝以來的任何一場戰鬥。那一夜,38軍突破漢灘川時,風雪交加,氣溫降至零下20c左右,官兵們忍受著極度嚴寒,涉過齊腰深的冰水,麵對的不僅是敵軍布設的雷區、鐵絲網和密集的槍彈,還要克服接連不斷的冰崖雪坡。
鞋襪與冰水緊緊凍結在一起,刺骨的寒風無情地撲打在身上,濕透的衣服很快結上一層冰殼,身體如同被刀割般疼痛。官兵們戲謔地稱那時是“穿著盔甲與敵人賽跑”。
在戰鬥中,他們還必須克服物資供應不足、衣衫破爛、鞋子磨損、營養匱乏以及體力嚴重透支等重重難關,的確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惡戰。若沒有如鋼鐵般堅韌的戰鬥意誌,這種仗是無法打下去的。
1951年1月1日12時,第114師完成迂迴任務,深入敵方縱深約20公裏,成功占領東豆川東南的七峰山。此前,右翼第39軍第117師已於當日淩晨5時突入敵後15公裏,繞至東豆川南部的湘水裏和仙岩裏一帶。
左右兩支迂迴部隊均已到達東豆川以南之線,按預定計劃,應在此處形成對韓軍第6師的合圍。
然而,第114師抵達七峰山時,發現隻有一支千餘人的韓軍部隊正向議政府方向撤退。經過一場阻擊戰,擊斃和俘虜敵軍400餘人。第117師提前迂迴到位,雖然成功切斷了韓軍第6師和第1師的聯係,但未能捕捉到第6師的主力,僅殲滅了600餘名逃敵。
9月1日下午5點,第38軍報告稱:“東豆川偽第六師大部分已南逃。”原定首要殲滅的韓軍第6師的目標未能實現,主要問題出在負責正麵突破的第40軍所轄區域。
根據韓的部署安排,第40軍位於第38軍和第39軍之間,原定計劃是在左右鄰軍發起進攻3小時後再展開行動,然而實際上他們在40分鍾後便提前進入戰鬥狀態。
第40軍最初接到的任務是向戰線中央的加平方向推進。12月25日,韓方將任務調整為從正麵突破臨津江和漢灘川的防線。
韓先楚特別指示:\"為了確保40軍能夠順利抵達進攻的準確位置,39軍應當讓出外峨嵋、廣洞裏、東中裏線(含)以東的區域,38軍則需將水迴洞、栗洞、美羅洞線(含)西南的地區騰讓給40軍。\"
經過這一係列的部署調整,第40軍的集結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各軍,韓指因此延長了整個戰役的準備時間。即便如此,直到攻擊前夕,原本配屬第40軍作戰的兩個炮兵團也隻有一個到達,另一個團在途中遭遇敵機空襲受阻,隻有一個炮連最終趕到。
第40軍從峨嵋裏至高灘展開突破,以2個師對抗守敵5個營,兵力上占據了明顯優勢。攻擊一經發起,第118師麵對的敵軍工事堅固,火力猛烈,戰鬥異常激烈。至1月1日拂曉,敵軍在美軍飛機的掩護下向南撤退,第118師隨即尾隨追擊,向南推進。
與此同時,第119師在韓軍第6師與第1師的交界處展開突破,進展十分順利,當夜便推進了12公裏,拂曉時,部隊已經抵達東豆川裏東西一線。
然而,就在此時出了意外。
根據第40軍戰役總結材料的記載:
第119師主力抵達東豆川以西的安興裏和上牌裏一帶後,隨即派出一個連隊占領東豆川裏東側的山頭,並在鳳岩裏地區攔截了由百餘輛汽車組成的韓軍車隊。
然而,“營長由於情況不明,誤以為東豆川無敵,並且北麵不會有敵軍,遂命令已占領東豆川的連隊撤迴……
待團部查明情況後,再次下令返迴進攻時,敵軍大部分已向南逃脫,錯失了殲敵的良機。”第118師突破後,“因為白天不敢發起戰鬥,未能趁勝追擊,敵人便趁機從容撤離我軍正麵攻擊範圍,逃之夭夭。”
根據美軍戰史的記載,韓軍第6師當時已經被打散,完全失去了組織能力。到1月1日黃昏,該師師長已完全無法控製部隊。美軍緊急調派大量車輛,將該師殘餘部隊接應撤往漢江以南。截至3日上午9時,共收攏約6000名官兵,約為該師編製人數的一半,但其中隻有2500人為作戰人員。
對於誌願軍而言,這場戰鬥僅能稱作一次擊潰戰。戰役結束後,軍委作戰部製作了戰果統計表,在“殲敵建製”一欄中,韓軍偽6師沒有一個營或團級單位被列入其中。
盡管如此,整體而言,右翼部隊成功突破了臨津江與漢灘川的防線。
就在 12 月 31 日的這個夜晚,美第 8 集團軍的指揮部裏,前沿部隊的求援電話此起彼伏,告急的電報如雪片般紛至遝來,雙眼布滿血絲的李奇微瞬間陷入了焦躁與慌亂之中。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什麽在一夜之間,誌願軍便能在從東到西數百公裏的戰線上成功達成全線突破?為什麽,由十萬勞工修築的前沿陣地,會如此脆弱不堪?
為什麽,自己親自把關的防禦方案,還有配備多層火力陣地的防禦體係,竟未能起到絲毫作用?
時值寒流襲來,氣溫驟降,大雪紛揚,三千裏江山,冰天雪地,行軍非常艱難。敵機為阻止誌願軍,不停地掃射、轟炸,旨在“三八線”以北製造無人區。12月23日,38軍抵達臨近“三八線”的漣川以東、永平裏以北地區。
“三八線”以北有塊朝鮮人民軍根據地。人民軍的一軍團曾打到半島南端的洛東江,美軍仁川登陸後奉命北撤,當他們撤到此地時,美軍已越過“三八線”侵占了平壤。一軍團就留在“三八線”中部山區堅持遊擊戰,在敵後破壞道路、橋梁。
第二次戰役後,他們就準備迎接誌願軍,當三十八軍先遣團到來時,這裏到處都有“歡迎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標語。朝鮮群眾熱情地為部隊騰房子、燒開水。
根據指示,“誌司”決定集中9個軍(軍團)實施進攻,粉碎敵人在“三八線”既設陣地的防禦。決定第38、39、40、50軍、加強炮兵6個團組成誌願軍右路縱隊,由韓先楚副司令指揮,於高浪浦裏到永平地段上突破,首先集中力量消滅韓偽6師,再殲韓偽1師,得手後向議政府方向發展勝利。
戰役發起時間定於1950年12月31日17時。
第38軍作為右集團左翼突破的主力,其麵對的敵人是韓軍第6師,陣地主要位於漢灘川一線。按韓指部署,此戰首殲目標是韓軍第6師。
第38軍的任務,是自君子洞至永平的4公裏地段,突破漢灘川,首先殲滅永平之敵,爾後向東豆川、紙杏裏方向進攻,並以一個師占領七峰山、旺言裏陣地阻敵北援。另以一部,監視抱川之敵。最終與正麵攻擊和右翼迂迴部隊相配合,對第6師實施圍殲。
梁興初接受任務後,率軍指揮於12月26日進至“三八線”北側的葛峴洞。
38軍的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帶著他的偵察分隊,來到了漢灘川畔永平以北地區。不用說,張魁印這次任務不光要偵察對麵的敵情,而且還要向第二次戰役一樣,“奇兵闖關”插入敵後。
然而,讓張魁印沒想到的是,他們不但碰上了與39軍相同的境遇,而且漢灘川對岸的敵軍還派出了巡邏部隊,敵軍的大炮也間隙性地開炮,企圖封鎖漢灘川畔以北的每條路口。
張魁印親率偵察分隊,在敵人前沿陣地反複進行火力偵察,想著能像第二次戰役一樣,從敵人兩支部隊薄弱環節插進去。失望的是,此時的敵軍,已經不是之前打仗隻顧自己不管別人的局麵,不但在結合部構築堅固的支撐點工事,而且還加大了縱深陣地的防禦。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敵軍一邊加強防禦的同時,一邊竟然也派人跑到誌願軍的前沿陣地搞偵察。張魁印副科長率領的偵察分隊,無法在戰前插入敵後,就隻能在待幾天等總攻打響後,隨突擊隊一起插入敵後了。
此時的38軍指揮所,也在一片焦慮之中。
離1950年12月31日準備發動的新年攻勢已經沒有幾天了,如果38軍在總攻前還不能摸清敵情和道路,打起仗來一旦出現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怎麽辦?
38軍命令342團擔任“抓舌頭”的任務,孫洪道團長命令7連代理副連長邱力海,帶一個排從漢灘川一個豁口插進去,抓一個俘虜迴來。團政委王丕禮打氣說:“抓不迴俘虜,能帶迴兩個當地的老百姓來也好嘛。”
結果,這位偵察參謀出身的副連長,打起仗經驗不足,帶領一個排剛渡過漢灘川,就與對岸敵軍的巡邏隊發生遭遇戰,不但犧牲了兩個戰士,還沒能把遺體帶迴來,就倉促地撤出了戰鬥。邱副連長害怕事後追究責任,還找來兩個漢灘川以北的老百姓濫竽充數。
邱副連長所作所為,把團政委王丕禮氣壞了,他大聲地訓斥:“邱力海,你耍滑頭!槍一響丟了犧牲的戰友不管,你還有一點戰友情嗎?你說,是戴罪立功?還是撤職查辦?”
邱副連長作為幹部,自然知曉紀律,他很清楚,外出“抓舌頭”沒完成任務,還丟棄了傷員和烈士遺體,這是要受到嚴厲處分的。他馬上向團政委表態,一定要戴罪立功。第二天夜裏,他成功完成了“抓舌頭”的任務,並把兩位烈士的遺體找了迴來。
誌願軍第 38 軍的一位團長,在率 5 連執行抓俘虜任務時,差點淪為了敵人的俘虜。
一天拂曉前,該團長率 5 連,前往敵軍巡邏哨頻繁出沒之地設伏。多次抓俘虜沒有成功的團長,已經好多天沒有好好睡覺,疲憊至極,在安排了一名哨兵後,就沉沉睡過去了。
誰知道,這名放哨的戰士也困倦不堪,倚靠在樹上,竟然也昏睡了過去。
偏巧此時,附近山上下來敵軍一個排。見有誌願軍,直接準備衝上去將其包圍。
敵人架好機槍占據有利地形後,也效仿誌願軍的慣用之法,喊話要求 5 連戰士繳械投降。團長被敵人的喊話驚醒,剛起身,外麵驟然傳來手榴彈的爆炸聲,緊接著槍聲與更多的爆炸聲激烈地響了起來。發生了什麽事情?
原來,5 連一位機敏的班長,悄然取了一枚手榴彈,趁敵人不備,直接將拉弦的手榴彈,擲向敵機槍手,敵人驚恐萬狀。隨著手榴彈的爆炸,5 連戰士展開反擊,交戰中,一名敵軍士兵的腳被炸傷,無法行走,五連戰士將其抬起,拉著他往迴奔,團長忙碌數夜的抓俘虜任務,終獲成功。
正因戰前一係列成功的抓俘虜行動,38 軍摸清了對岸敵情,在炮火準備 10 分鍾內,成功於漢灘川江邊架起一座浮橋,先遣部隊僅用 10 分鍾便通過了浮橋。在後續的戰鬥中,創造了每攻克一處敵人防守的高地,所用時間均未超過 10 分鍾的罕見紀錄。
12月31日,第38軍與第39軍同時發起攻擊。經過簡短的炮火準備後,第一梯隊的兩個師齊頭並進。38軍僅用了10分鍾,就在漢川灘上架設了一座浮橋。
放著武漢監獄長不當,一心要到朝鮮打美國人的曹玉海,率部作為尖刀營突擊成功,放倒一片敵軍後才發現這批屍體的鼻子特別大,是美國人,原來還以為守第一道防線全是南朝鮮兵呢!這一下曹玉海更加來勁,一舉攻克了號稱“固若金湯”的敵陣地不說,竟又以一個營孤軍插入敵後四十多公裏。
第二天,這支由猛獅帶領的英雄營,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泅渡漢江,對敵軍老巢發動了突然襲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僅美國士兵就被殲滅了330餘人,還繳獲了40多門大炮和30多輛汽車,都夠裝備中國軍隊當時的兩個炮兵團了。
在國內戰場立過無數大功,入朝後屢克強敵的曹玉海此役後得了個美稱“鋼鐵營長”,他所率的38軍114師242團一營被譽為“鐵軍”。
第113師僅用20分鍾便強行渡過漢灘川,突入韓軍第6師的防線。
第114師很快取得突破,隨即迅速向縱深推進。
18時30分,軍長梁興初向韓先楚及誌司報告:
“113師和114師分別於17時半和18時突破三八線,目前正向上楸洞和楸洞裏進攻。敵軍抵抗不力,僅用炮火試圖阻擋我們的前進。”
關於誌願軍各部強行渡過臨津江與漢灘川的戰鬥經過,戰史著作中往往著墨不多,容易使人看輕了其中的艱難。然而,根據第38軍軍史的記載:
這次戰役雖然在緊張和殘酷程度上不及前兩次,但其艱苦程度卻超越了入朝以來的任何一場戰鬥。那一夜,38軍突破漢灘川時,風雪交加,氣溫降至零下20c左右,官兵們忍受著極度嚴寒,涉過齊腰深的冰水,麵對的不僅是敵軍布設的雷區、鐵絲網和密集的槍彈,還要克服接連不斷的冰崖雪坡。
鞋襪與冰水緊緊凍結在一起,刺骨的寒風無情地撲打在身上,濕透的衣服很快結上一層冰殼,身體如同被刀割般疼痛。官兵們戲謔地稱那時是“穿著盔甲與敵人賽跑”。
在戰鬥中,他們還必須克服物資供應不足、衣衫破爛、鞋子磨損、營養匱乏以及體力嚴重透支等重重難關,的確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惡戰。若沒有如鋼鐵般堅韌的戰鬥意誌,這種仗是無法打下去的。
1951年1月1日12時,第114師完成迂迴任務,深入敵方縱深約20公裏,成功占領東豆川東南的七峰山。此前,右翼第39軍第117師已於當日淩晨5時突入敵後15公裏,繞至東豆川南部的湘水裏和仙岩裏一帶。
左右兩支迂迴部隊均已到達東豆川以南之線,按預定計劃,應在此處形成對韓軍第6師的合圍。
然而,第114師抵達七峰山時,發現隻有一支千餘人的韓軍部隊正向議政府方向撤退。經過一場阻擊戰,擊斃和俘虜敵軍400餘人。第117師提前迂迴到位,雖然成功切斷了韓軍第6師和第1師的聯係,但未能捕捉到第6師的主力,僅殲滅了600餘名逃敵。
9月1日下午5點,第38軍報告稱:“東豆川偽第六師大部分已南逃。”原定首要殲滅的韓軍第6師的目標未能實現,主要問題出在負責正麵突破的第40軍所轄區域。
根據韓的部署安排,第40軍位於第38軍和第39軍之間,原定計劃是在左右鄰軍發起進攻3小時後再展開行動,然而實際上他們在40分鍾後便提前進入戰鬥狀態。
第40軍最初接到的任務是向戰線中央的加平方向推進。12月25日,韓方將任務調整為從正麵突破臨津江和漢灘川的防線。
韓先楚特別指示:\"為了確保40軍能夠順利抵達進攻的準確位置,39軍應當讓出外峨嵋、廣洞裏、東中裏線(含)以東的區域,38軍則需將水迴洞、栗洞、美羅洞線(含)西南的地區騰讓給40軍。\"
經過這一係列的部署調整,第40軍的集結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各軍,韓指因此延長了整個戰役的準備時間。即便如此,直到攻擊前夕,原本配屬第40軍作戰的兩個炮兵團也隻有一個到達,另一個團在途中遭遇敵機空襲受阻,隻有一個炮連最終趕到。
第40軍從峨嵋裏至高灘展開突破,以2個師對抗守敵5個營,兵力上占據了明顯優勢。攻擊一經發起,第118師麵對的敵軍工事堅固,火力猛烈,戰鬥異常激烈。至1月1日拂曉,敵軍在美軍飛機的掩護下向南撤退,第118師隨即尾隨追擊,向南推進。
與此同時,第119師在韓軍第6師與第1師的交界處展開突破,進展十分順利,當夜便推進了12公裏,拂曉時,部隊已經抵達東豆川裏東西一線。
然而,就在此時出了意外。
根據第40軍戰役總結材料的記載:
第119師主力抵達東豆川以西的安興裏和上牌裏一帶後,隨即派出一個連隊占領東豆川裏東側的山頭,並在鳳岩裏地區攔截了由百餘輛汽車組成的韓軍車隊。
然而,“營長由於情況不明,誤以為東豆川無敵,並且北麵不會有敵軍,遂命令已占領東豆川的連隊撤迴……
待團部查明情況後,再次下令返迴進攻時,敵軍大部分已向南逃脫,錯失了殲敵的良機。”第118師突破後,“因為白天不敢發起戰鬥,未能趁勝追擊,敵人便趁機從容撤離我軍正麵攻擊範圍,逃之夭夭。”
根據美軍戰史的記載,韓軍第6師當時已經被打散,完全失去了組織能力。到1月1日黃昏,該師師長已完全無法控製部隊。美軍緊急調派大量車輛,將該師殘餘部隊接應撤往漢江以南。截至3日上午9時,共收攏約6000名官兵,約為該師編製人數的一半,但其中隻有2500人為作戰人員。
對於誌願軍而言,這場戰鬥僅能稱作一次擊潰戰。戰役結束後,軍委作戰部製作了戰果統計表,在“殲敵建製”一欄中,韓軍偽6師沒有一個營或團級單位被列入其中。
盡管如此,整體而言,右翼部隊成功突破了臨津江與漢灘川的防線。
就在 12 月 31 日的這個夜晚,美第 8 集團軍的指揮部裏,前沿部隊的求援電話此起彼伏,告急的電報如雪片般紛至遝來,雙眼布滿血絲的李奇微瞬間陷入了焦躁與慌亂之中。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為什麽在一夜之間,誌願軍便能在從東到西數百公裏的戰線上成功達成全線突破?為什麽,由十萬勞工修築的前沿陣地,會如此脆弱不堪?
為什麽,自己親自把關的防禦方案,還有配備多層火力陣地的防禦體係,竟未能起到絲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