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三次戰役(6)左集團的戰果更大
不能忘卻的197653 作者:行早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右集團相比,由第42軍和第66軍組成的左集團軍,取得了相對較多的殲敵戰果。
根據軍委作戰部當年的戰役總結材料,在統計殲滅敵軍部隊番號及兵力的表格中,被列入“殲滅”一欄的韓軍部隊番號分別為:
偽2師的第31、第32團全體,偽5師的第36團全體、第35團大部以及第17團的1個營,偽8師的第21團大部,這些南朝鮮部隊全部位於左集團的進攻區域內。
根據誌司的命令,左集團由第42軍軍長吳瑞林和政委周彪統一指揮。
誌願軍總部下達給左集團的第一階段任務為:42軍及66軍主力消滅春川西北地區之偽2師及偽5師1個團。66軍以1個師由華川南進,向春川以北及東北之偽2師主力、偽7師佯攻。
據此,左縱隊計劃以5個師自春川西北20公裏之馬坪裏、西至永平地區一線發起主攻。其中,主力集中於永平(不含)至龍沼洞地區以絕對優勢兵力率先殲滅南朝鮮軍1至2個團。打開突破口後,再向東擴張戰果。
吳瑞林的目標是先占領交通樞紐濟寧裏,切斷偽2師和偽5師南逃的退路,配合正麵進攻的第66軍,圍殲這兩支南朝鮮部隊。
在解放戰場上隸屬第四野戰軍的第42軍,是由之前的第五縱隊改編而成的。
要知道,解放時期的第四野戰軍,是產王牌軍數量最多的一支梟雄勁旅。像萬歲軍第38軍、旋風軍第40軍、塔山猛虎軍第41軍、常勝軍第39軍、攻堅猛虎軍第43軍,都是來自第四野戰軍。
這樣一來,第42軍在四野就顯得很渺小了。
在1950年,第42軍被劃歸東北軍區。
同年10月,第42軍改編成誌願軍第42軍,入朝參戰,此時的軍長是吳瑞林將軍。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第42軍首戰告捷,成功阻擋敵軍王牌陸戰一師,取得了黃草嶺阻擊戰的勝利,圓滿完成上級交給該軍的作戰任務。在第二次戰役中,第42軍又一舉打垮了韓偽8師。
在第三次戰役中,124師再次和66軍聯合作戰,在濟寧裏擊潰南2師團, “三八線尖刀英雄連”就是此戰打出的,而且這也是韓2師團在運動戰中對誌願軍的唯一一次大敗。
42軍轄三個師,分別是124師,125師和126師。42軍能成長為我軍主力部隊,有人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24師表現十分出彩,正是因為124師的表現,才撐起了42軍的榮譽。
左集團負責正麵進攻,進攻區域從永平(不含)到馬坪裏,寬度為36公裏。
與韓先楚指揮的右集團需要首先突破臨津江和漢灘川形成的江河障礙不同,左集團麵對的是從漣川到春川的南北分水嶺,正麵較窄,地形複雜,山川交錯。其西側是漢灘川,東側則依靠北漢江。進攻從前沿突破至縱深發展,基本都在險峻的山地隘口展開。一線韓軍陣地多依托山區的有利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堅固密集,呈線式布防,但其兵力相對分散。
42軍第125師負責主要突擊任務,第126師從側翼擔任突破,第124師則跟在第125師後麵,沿著突破的缺口向敵人縱深地帶進攻。
第126師於12月31日17時40分開始對峨洋岩發起攻擊,並在當晚22時成功打開缺口。到次日1月1日清晨,部隊已經推進至花峴裏和機山裏東南。
然而,第126師在完成峨洋岩突破任務後,未能按計劃繼續乘勝追擊,而是停下來整頓休息,錯失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
第125師在突破道城峴的戰鬥中遇到了較大困難。該師於31日18時30分開始進行炮火準備,計劃在20分鍾後展開攻擊。
然而,由於第一梯隊的第374團走錯了路,一直走到了懸崖邊,未能按時發起進攻。隨後,第二梯隊第373團投入戰鬥,但由於敵方火力猛烈,地形不利,突破行動仍未成功。從戰鬥過程看,當地地形非常複雜,敵軍的火力密度也很大,所以進攻難度很大。
124師提前上場了。
125師沒能打下預定目標,再拖下去會影響整個戰役的進程,吳瑞林不得不把124師拉了上去。吳瑞林派作戰參謀騎馬趕到,向第124師師長吳克之傳達了迅速加入突破道城峴戰鬥的指令。吳克之,這位曾擔任瓊崖縱隊副司令員的師長,立刻召集第372團的團長和政委,當麵安排行動計劃,並親自前往前線指揮。
為了彌補戰鬥人員的不足,42軍從炮兵和勤務人員中抽調了400多人補充進124師。穿插戰鬥必須輕裝簡行,124師全師隻帶輕武器,唯一的“重火力”就是82迫擊炮,師屬山炮營和團屬步兵炮連都沒有參戰。
誌願軍此時還沒有換裝蘇式裝備,槍械彈藥型號繁雜,口徑不一,因此戰前全師按照彈藥口徑調整了槍械,盡量做到後勤簡化。補充後,戰士們每人攜帶了1.5個基數的彈藥,以及5天的幹糧。
此時的誌願軍已有一定禦寒經驗,戰士們利用棉被、毯子,每人製作手套和棉襪,另準備了草鞋、草繩和草袋以防滑。
這裏的地形是懸崖絕壁,隻有一條小路通往主峰。敵軍陣地已得到全麵加固,而且能得到附近美軍榴彈炮的支援,所以誌願軍不可能從正麵進攻得手。
1951年1月1日淩晨1點,第124師372團頂著嚴寒,踏著積雪,攀登著海拔700米、坡度在30至70度之間的陡峭山坡,與第125師第373團配合發起攻擊。
124師前期偵察工作做得好,他們利用地形掩護,組織突擊隊從敵軍背後發起突襲,從溝口爬到距離敵前沿不到百米處。
各戰鬥小組相互掩護,連續炸掉幾個火力點。至淩晨3點30分,成功占領了道城峴。
突破口打開後,42軍軍長吳瑞林下令124師進攻濟寧裏,直搗敵人的縱深地帶。
124師師長蘇克之迅速展開部署,將372團放在最前麵,擔任前衛,師指揮部跟在372團後麵,後麵是371團和370團。
蘇克之認為,372團擅長進攻,適合打前鋒,370團擅長防禦,可以在後麵掩護。這次穿插作戰和第38軍113師的三所裏穿插戰鬥有諸多相似之處,124師不顧敵軍飛機威脅,敢於大白天行軍,而且一路上連續與韓軍作戰,擊潰多路敵軍。
盡管是在敵重兵縱深內穿插,但誌願軍選擇的這條道路恰好是敵軍的薄弱地帶,而且高山林密、白雪皚皚,都是天然的隱蔽偽裝網。
雖然途中多次與敵遭遇,但誌願軍發揮近戰優勢,始終和敵人攪成一團,敵軍分不清敵我,因此也發揮不了作用。
第124師穿插部隊由戰鬥力最強的5個步兵連擔任先頭部隊,主力部隊則呈梯次配置,輪番推進。從道城峴到濟寧裏,沿途山勢險峻、地形複雜。在攻入的過程中,充分的戰前準備發揮了顯著作用。
在戰役準備階段,通過審訊俘虜和走訪敵占區居民,詳細掌握了敵情和地形的情況。
同時,他們還加強了對地圖的研究與運用,要求幹部熟練掌握地圖,並進行背誦。特別是突擊團、營及正式參謀以上的幹部,必須記住並背誦從道城峴到濟寧裏線沿途村莊的地形,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向導資源的不足。
在縱深穿插過程中,為了能夠迅速行動,全師采取輕裝前進,不攜帶乘馬和重炮;以輕便火炮、重機槍和火箭筒組成伴隨火力隊,將火力前移。
各級指揮員超越通常指揮層級,團長直接指揮突擊營和連,副團長則負責火力隊的指揮,師長和參謀長與突擊營同行,政委和副師長率領本隊緊隨前衛團之後,邊戰鬥邊前進,交替推進,晝夜不停。
上下層級遵循同一原則:無論多少人,前隊不等後隊,後隊緊跟前隊,確保在18小時內前進150裏,打10場戰鬥,穿越3條海拔700米的崎嶇山道。
372團二營的教導員王恆一和十連連長王清秀率領一個重機槍排和兩個步兵排,奮勇從南朝鮮潰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楊清秀性格火爆,作戰時總愛衝在最前麵。這次他派出尖刀排開路,冷樹國就在其中。這個年輕人心裏憋著一股勁兒,前兩次戰役他都沒立下什麽功勞,這迴說什麽也得好好表現一番。
冷樹國,遼寧省蓋縣人,出生於1931年,1947年7月入伍參加革命。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19歲的冷樹國跟隨部隊入朝作戰,在誌願軍第42軍124師372團4連5班擔任班長,是全連最年輕的班長。
部隊抵達赤木裏時,距離目標還有60裏,372團迅速向敵軍縱深猛然突擊。沿途的南朝鮮士兵像猴子般打幾槍便迅速縮迴,但這支不足百人的中國小隊,卻如千軍萬馬般,直插敵軍幾千人的腹地。
在奔襲途中,冷樹國帶著5班的4名戰士瘋狂衝了下去,跑在了隊伍的最前麵,成為了“尖刀排”裏的“尖刀組”。
五名誌願軍戰士發現兩名美國軍官試圖炸橋,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大喊:“抓美國鬼子!”那兩名美國人嚇得連忙跳上吉普車逃走,五名戰士緊追不舍地沿著公路狂奔。教導員擔心他們寡不敵眾,急忙帶隊跟了上去,然而人影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五名戰士一路追擊,途中殲滅了五名南朝鮮士兵,點燃了一輛汽車後繼續前進。
冷樹國帶著5班跑得太快了,把後麵隊伍甩開了5裏路。這讓後麵的戰友們很擔心,怕五班遇到太多的敵人無法應付。一場別開生麵的追擊就開始了,2排拚命地追5班,4連拚命地追2排,372團拚命地追4連……整個通往濟寧裏的公路上,誌願軍戰士們都在拚命跑。372團穿插得太快,就連敵機把他們當成拚命逃跑的南朝鮮軍隊了,沒有轟炸和掃射。
跑在最前方的冷樹國等五人,追到了一個叫“道大裏”的村莊時,發現莊裏足足足聚集了好400多人。五人膽大如虎,竟然向道大裏發動了猛攻。5人兵分兩路,從村子兩側摸過去。
冷樹國爬到一個山坎上,發現下麵有個吉普車,4名南朝鮮軍官上車正要走。冷樹國端起槍就是一梭子,這4名軍官沒來得及還擊就都被打死了。
另外幾名士兵也接近了村子,把手榴彈朝敵人扔了過去。村子裏頓時一片混亂。這邊五個人打得熱火朝天,敵軍卻漸漸迴過神來。他們發現誌願軍人數並不多,開始組織反擊。子彈唿嘯著從冷樹國等人身邊飛過,情況越發危急。
但五個人咬緊牙關,就是不退。他們知道,隻要再堅持一會兒,大部隊就該到了。果然,沒過多久,楊清秀帶領全連戰士趕到,一舉將殘敵擊潰。
這五名戰士又繼續往前奔跑,唿吸聲比坦克還粗重,手上的血管鼓脹得像筷子一般。他們心中立誓,非得立下大功不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輛吉普車,冷樹國發現有1個人高馬大的美軍軍官,坐上吉普車要跑,他一下就衝上去,就把這個美軍軍官給抱住,然後卯足了勁給來了一個抱摔,把這個美軍軍官從車上一下就給砸到地上了,直接投降了。
然後再看那400多個南朝鮮軍被撂倒好幾十以後都跑沒影了。這時,後麵的部隊也趕上來了,就把這個美軍軍官交給後麵趕上來的部隊。後經審問才知道,這名美軍軍官是南朝鮮二師三十二團的一名軍事顧問,美國陸軍少校軍銜。當這名美軍少校得知冷樹國他們隻有5個人時,驚訝得合不攏嘴。
然後這5人接著往前衝,一口氣幹到了濟寧裏。
剛到地方就看見公路上有幾十輛敵人的卡車,冷樹國抬手一槍,把最前麵的車給打爆,整個路就被堵死了。他們5人就開始各種手榴彈開撇,好巧不巧把手榴彈扔到彈藥車裏去了,直接把整個公路都快被炸開花了,等4連的大部隊趕到的時候,這路上好像就經曆過炮擊一樣,沒個好地方。
這時,第372團2營也衝到了濟寧裏,全營集中8門迫擊炮和4挺重機槍開火,毫不猶豫地展開進攻。半個小時就打垮了守軍700多人,俘敵30餘人,一舉攻占了濟寧裏。
372團團長張景耀趕到後,狠狠一拳砸在冷樹國的胸口,讚道:“好樣的!”上下打量一番,才發現他的鞋早在激烈的戰鬥中跑丟了,雙腳站在寒冬臘月的雪地上,凍得通紅,於是下令:“給英雄找雙鞋穿!”
戰後統計,冷樹國帶著5班5個人,18個小時急行軍75公裏,打了7仗,打死打傷敵人150人,有4名是軍官。還抓了40多個俘虜,他本人親手活捉美軍少校軍官1人。
在這次戰鬥中,冷樹國帶領的“尖刀組”行被42軍授予“追擊英雄小組”稱號,冷樹國被授予“追擊英雄”榮譽稱號。
1952年6月29日,42軍給冷樹國記一等功;
7月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政治部決定授予冷樹國“二級英雄”榮譽稱號;
同年7月,冷樹國等人被朝鮮金日成首相授予“二級國旗勳章”和“戰士榮譽勳章”;
1952年9月26日,冷樹國被大將軍指定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迴國代表團成員之一,應邀參加國慶觀禮,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月1日12時,第124師抵達濟寧裏以南的石長裏,成功切斷韓軍偽2師的退路。此役共殲滅敵軍2721人(其中俘虜2068人),繳獲各類火炮92門(包括榴彈炮13門)及百餘輛汽車,自身傷亡209人。殲敵數量約占左集團殲敵總數的近40%。
124師在本次穿插作戰中8個小時打了大小9仗,按時占領濟寧裏,切斷了韓軍兩個師的退路。隨後又和66軍部隊一起攜手作戰,重創韓軍的三個團加兩個炮兵營,一共殲敵2700多人,而自身傷亡僅170人,傷亡交換比高達15:1,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是誌願軍有一個極寒天氣下穿插作戰的典型戰例。
隸屬於左集團的第66軍,在行動中也表現出色。
第66軍奉誌司命令,由第42軍首長吳瑞林負責調度,各部需在12月31日8時40分之前,陸續到達攻擊準備位置。
這支軍隊發動攻擊的方式與其他部隊有所區別。
總體而言,第三次戰役是誌願軍入朝後各次戰役中炮兵參戰規模和炮彈發射量最多的一次。第一次戰役中,實際參戰的炮兵部隊隻有5個營,每營配備12門火炮,總計60門火炮。
第二次戰役參戰炮兵部隊更少,總共僅有48門火炮,平均每個軍隻增強了5門火炮。這兩次戰役中,參戰炮兵一共發射了1054發炮彈,平均每個軍僅能獲得36發炮彈支援。
相比之下,第三次戰役參戰炮兵部隊共有7個團,裝備106門火炮,發射炮彈總數達到4287發,是前兩次戰役總和的4倍,這成為戰役順利突破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第66軍在此戰中,依然未能獲得任何炮兵部隊的增援。雖然在進攻區域內,兵力是敵軍的三倍,但炮兵火力的對比大致為1:1,僅稍微占據一些優勢,幾乎沒有形成有效的火力優勢。
麵對這種情況,軍長蕭新槐采取了一種較為特殊的突破策略,在攻擊前不進行火力準備。利用風雪天氣和有利的隱蔽地形,他率先在敵方防禦陣地前的障礙區域秘密開辟通道,隨後發起突襲,令敵方火力難以有效發揮,從而取得行動的突然性。
12月31日19時50分,第66軍主力發起攻擊,迅速突破龍沼洞、馬坪裏、圓坪裏一線,向濟寧裏方向展開進攻。擔任主攻任務的第196師前衛團(第587團)在一夜之間推進了20公裏,殲滅並俘虜敵軍806人(不包括傷者),自身僅傷亡94人。
截至1月1日下午,第66軍主力已與第42軍第124師會合,將韓軍偽2師大部分及偽5師一部分圍困在修德山和上下南淙一帶。
經過整夜激戰,至2日拂曉成功完成圍殲戰,徹底殲滅韓軍偽2師第32團兩個營、偽31團和第5師第36團各一個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共計斃傷俘敵3200餘人,繳獲各類火炮60餘門、汽車40餘輛。
這場圍殲戰是誌願軍在第三次戰役中全建製消滅敵軍數量最多的一次戰鬥。
1月3日上午9時,誌願軍總部特意發出電報,慶賀第66軍取得殲敵的重大勝利。
在第一次戰役中,第66軍因行動遲緩,未能抓住向龜城前進的美軍第24師,結果在誌願軍黨委會上被大將軍點名批評。該軍共有26名幹部因害怕犧牲、懼怕艱苦、指揮不力以及執行命令不夠果斷堅決等問題而受到處理。
在第二次戰役中,該軍同樣表現平平,尤其是第197師因誤判和戰術不當,錯失戰機,再次遭到誌願軍總部的批評。
然而,在此次戰役中,第66軍一次戰鬥便殲滅敵軍3200餘人,殲敵數量位居誌願軍各軍前列,可以說奪得了勝利的首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殲敵戰果較大的軍隊分別為在戰線兩翼作戰的第66軍和第50軍,而這兩個軍在誌願軍編製內並非一流主力。
根據軍委作戰部當年的戰役總結材料,在統計殲滅敵軍部隊番號及兵力的表格中,被列入“殲滅”一欄的韓軍部隊番號分別為:
偽2師的第31、第32團全體,偽5師的第36團全體、第35團大部以及第17團的1個營,偽8師的第21團大部,這些南朝鮮部隊全部位於左集團的進攻區域內。
根據誌司的命令,左集團由第42軍軍長吳瑞林和政委周彪統一指揮。
誌願軍總部下達給左集團的第一階段任務為:42軍及66軍主力消滅春川西北地區之偽2師及偽5師1個團。66軍以1個師由華川南進,向春川以北及東北之偽2師主力、偽7師佯攻。
據此,左縱隊計劃以5個師自春川西北20公裏之馬坪裏、西至永平地區一線發起主攻。其中,主力集中於永平(不含)至龍沼洞地區以絕對優勢兵力率先殲滅南朝鮮軍1至2個團。打開突破口後,再向東擴張戰果。
吳瑞林的目標是先占領交通樞紐濟寧裏,切斷偽2師和偽5師南逃的退路,配合正麵進攻的第66軍,圍殲這兩支南朝鮮部隊。
在解放戰場上隸屬第四野戰軍的第42軍,是由之前的第五縱隊改編而成的。
要知道,解放時期的第四野戰軍,是產王牌軍數量最多的一支梟雄勁旅。像萬歲軍第38軍、旋風軍第40軍、塔山猛虎軍第41軍、常勝軍第39軍、攻堅猛虎軍第43軍,都是來自第四野戰軍。
這樣一來,第42軍在四野就顯得很渺小了。
在1950年,第42軍被劃歸東北軍區。
同年10月,第42軍改編成誌願軍第42軍,入朝參戰,此時的軍長是吳瑞林將軍。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第42軍首戰告捷,成功阻擋敵軍王牌陸戰一師,取得了黃草嶺阻擊戰的勝利,圓滿完成上級交給該軍的作戰任務。在第二次戰役中,第42軍又一舉打垮了韓偽8師。
在第三次戰役中,124師再次和66軍聯合作戰,在濟寧裏擊潰南2師團, “三八線尖刀英雄連”就是此戰打出的,而且這也是韓2師團在運動戰中對誌願軍的唯一一次大敗。
42軍轄三個師,分別是124師,125師和126師。42軍能成長為我軍主力部隊,有人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24師表現十分出彩,正是因為124師的表現,才撐起了42軍的榮譽。
左集團負責正麵進攻,進攻區域從永平(不含)到馬坪裏,寬度為36公裏。
與韓先楚指揮的右集團需要首先突破臨津江和漢灘川形成的江河障礙不同,左集團麵對的是從漣川到春川的南北分水嶺,正麵較窄,地形複雜,山川交錯。其西側是漢灘川,東側則依靠北漢江。進攻從前沿突破至縱深發展,基本都在險峻的山地隘口展開。一線韓軍陣地多依托山區的有利地形構築,防禦工事堅固密集,呈線式布防,但其兵力相對分散。
42軍第125師負責主要突擊任務,第126師從側翼擔任突破,第124師則跟在第125師後麵,沿著突破的缺口向敵人縱深地帶進攻。
第126師於12月31日17時40分開始對峨洋岩發起攻擊,並在當晚22時成功打開缺口。到次日1月1日清晨,部隊已經推進至花峴裏和機山裏東南。
然而,第126師在完成峨洋岩突破任務後,未能按計劃繼續乘勝追擊,而是停下來整頓休息,錯失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
第125師在突破道城峴的戰鬥中遇到了較大困難。該師於31日18時30分開始進行炮火準備,計劃在20分鍾後展開攻擊。
然而,由於第一梯隊的第374團走錯了路,一直走到了懸崖邊,未能按時發起進攻。隨後,第二梯隊第373團投入戰鬥,但由於敵方火力猛烈,地形不利,突破行動仍未成功。從戰鬥過程看,當地地形非常複雜,敵軍的火力密度也很大,所以進攻難度很大。
124師提前上場了。
125師沒能打下預定目標,再拖下去會影響整個戰役的進程,吳瑞林不得不把124師拉了上去。吳瑞林派作戰參謀騎馬趕到,向第124師師長吳克之傳達了迅速加入突破道城峴戰鬥的指令。吳克之,這位曾擔任瓊崖縱隊副司令員的師長,立刻召集第372團的團長和政委,當麵安排行動計劃,並親自前往前線指揮。
為了彌補戰鬥人員的不足,42軍從炮兵和勤務人員中抽調了400多人補充進124師。穿插戰鬥必須輕裝簡行,124師全師隻帶輕武器,唯一的“重火力”就是82迫擊炮,師屬山炮營和團屬步兵炮連都沒有參戰。
誌願軍此時還沒有換裝蘇式裝備,槍械彈藥型號繁雜,口徑不一,因此戰前全師按照彈藥口徑調整了槍械,盡量做到後勤簡化。補充後,戰士們每人攜帶了1.5個基數的彈藥,以及5天的幹糧。
此時的誌願軍已有一定禦寒經驗,戰士們利用棉被、毯子,每人製作手套和棉襪,另準備了草鞋、草繩和草袋以防滑。
這裏的地形是懸崖絕壁,隻有一條小路通往主峰。敵軍陣地已得到全麵加固,而且能得到附近美軍榴彈炮的支援,所以誌願軍不可能從正麵進攻得手。
1951年1月1日淩晨1點,第124師372團頂著嚴寒,踏著積雪,攀登著海拔700米、坡度在30至70度之間的陡峭山坡,與第125師第373團配合發起攻擊。
124師前期偵察工作做得好,他們利用地形掩護,組織突擊隊從敵軍背後發起突襲,從溝口爬到距離敵前沿不到百米處。
各戰鬥小組相互掩護,連續炸掉幾個火力點。至淩晨3點30分,成功占領了道城峴。
突破口打開後,42軍軍長吳瑞林下令124師進攻濟寧裏,直搗敵人的縱深地帶。
124師師長蘇克之迅速展開部署,將372團放在最前麵,擔任前衛,師指揮部跟在372團後麵,後麵是371團和370團。
蘇克之認為,372團擅長進攻,適合打前鋒,370團擅長防禦,可以在後麵掩護。這次穿插作戰和第38軍113師的三所裏穿插戰鬥有諸多相似之處,124師不顧敵軍飛機威脅,敢於大白天行軍,而且一路上連續與韓軍作戰,擊潰多路敵軍。
盡管是在敵重兵縱深內穿插,但誌願軍選擇的這條道路恰好是敵軍的薄弱地帶,而且高山林密、白雪皚皚,都是天然的隱蔽偽裝網。
雖然途中多次與敵遭遇,但誌願軍發揮近戰優勢,始終和敵人攪成一團,敵軍分不清敵我,因此也發揮不了作用。
第124師穿插部隊由戰鬥力最強的5個步兵連擔任先頭部隊,主力部隊則呈梯次配置,輪番推進。從道城峴到濟寧裏,沿途山勢險峻、地形複雜。在攻入的過程中,充分的戰前準備發揮了顯著作用。
在戰役準備階段,通過審訊俘虜和走訪敵占區居民,詳細掌握了敵情和地形的情況。
同時,他們還加強了對地圖的研究與運用,要求幹部熟練掌握地圖,並進行背誦。特別是突擊團、營及正式參謀以上的幹部,必須記住並背誦從道城峴到濟寧裏線沿途村莊的地形,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向導資源的不足。
在縱深穿插過程中,為了能夠迅速行動,全師采取輕裝前進,不攜帶乘馬和重炮;以輕便火炮、重機槍和火箭筒組成伴隨火力隊,將火力前移。
各級指揮員超越通常指揮層級,團長直接指揮突擊營和連,副團長則負責火力隊的指揮,師長和參謀長與突擊營同行,政委和副師長率領本隊緊隨前衛團之後,邊戰鬥邊前進,交替推進,晝夜不停。
上下層級遵循同一原則:無論多少人,前隊不等後隊,後隊緊跟前隊,確保在18小時內前進150裏,打10場戰鬥,穿越3條海拔700米的崎嶇山道。
372團二營的教導員王恆一和十連連長王清秀率領一個重機槍排和兩個步兵排,奮勇從南朝鮮潰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楊清秀性格火爆,作戰時總愛衝在最前麵。這次他派出尖刀排開路,冷樹國就在其中。這個年輕人心裏憋著一股勁兒,前兩次戰役他都沒立下什麽功勞,這迴說什麽也得好好表現一番。
冷樹國,遼寧省蓋縣人,出生於1931年,1947年7月入伍參加革命。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19歲的冷樹國跟隨部隊入朝作戰,在誌願軍第42軍124師372團4連5班擔任班長,是全連最年輕的班長。
部隊抵達赤木裏時,距離目標還有60裏,372團迅速向敵軍縱深猛然突擊。沿途的南朝鮮士兵像猴子般打幾槍便迅速縮迴,但這支不足百人的中國小隊,卻如千軍萬馬般,直插敵軍幾千人的腹地。
在奔襲途中,冷樹國帶著5班的4名戰士瘋狂衝了下去,跑在了隊伍的最前麵,成為了“尖刀排”裏的“尖刀組”。
五名誌願軍戰士發現兩名美國軍官試圖炸橋,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大喊:“抓美國鬼子!”那兩名美國人嚇得連忙跳上吉普車逃走,五名戰士緊追不舍地沿著公路狂奔。教導員擔心他們寡不敵眾,急忙帶隊跟了上去,然而人影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五名戰士一路追擊,途中殲滅了五名南朝鮮士兵,點燃了一輛汽車後繼續前進。
冷樹國帶著5班跑得太快了,把後麵隊伍甩開了5裏路。這讓後麵的戰友們很擔心,怕五班遇到太多的敵人無法應付。一場別開生麵的追擊就開始了,2排拚命地追5班,4連拚命地追2排,372團拚命地追4連……整個通往濟寧裏的公路上,誌願軍戰士們都在拚命跑。372團穿插得太快,就連敵機把他們當成拚命逃跑的南朝鮮軍隊了,沒有轟炸和掃射。
跑在最前方的冷樹國等五人,追到了一個叫“道大裏”的村莊時,發現莊裏足足足聚集了好400多人。五人膽大如虎,竟然向道大裏發動了猛攻。5人兵分兩路,從村子兩側摸過去。
冷樹國爬到一個山坎上,發現下麵有個吉普車,4名南朝鮮軍官上車正要走。冷樹國端起槍就是一梭子,這4名軍官沒來得及還擊就都被打死了。
另外幾名士兵也接近了村子,把手榴彈朝敵人扔了過去。村子裏頓時一片混亂。這邊五個人打得熱火朝天,敵軍卻漸漸迴過神來。他們發現誌願軍人數並不多,開始組織反擊。子彈唿嘯著從冷樹國等人身邊飛過,情況越發危急。
但五個人咬緊牙關,就是不退。他們知道,隻要再堅持一會兒,大部隊就該到了。果然,沒過多久,楊清秀帶領全連戰士趕到,一舉將殘敵擊潰。
這五名戰士又繼續往前奔跑,唿吸聲比坦克還粗重,手上的血管鼓脹得像筷子一般。他們心中立誓,非得立下大功不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輛吉普車,冷樹國發現有1個人高馬大的美軍軍官,坐上吉普車要跑,他一下就衝上去,就把這個美軍軍官給抱住,然後卯足了勁給來了一個抱摔,把這個美軍軍官從車上一下就給砸到地上了,直接投降了。
然後再看那400多個南朝鮮軍被撂倒好幾十以後都跑沒影了。這時,後麵的部隊也趕上來了,就把這個美軍軍官交給後麵趕上來的部隊。後經審問才知道,這名美軍軍官是南朝鮮二師三十二團的一名軍事顧問,美國陸軍少校軍銜。當這名美軍少校得知冷樹國他們隻有5個人時,驚訝得合不攏嘴。
然後這5人接著往前衝,一口氣幹到了濟寧裏。
剛到地方就看見公路上有幾十輛敵人的卡車,冷樹國抬手一槍,把最前麵的車給打爆,整個路就被堵死了。他們5人就開始各種手榴彈開撇,好巧不巧把手榴彈扔到彈藥車裏去了,直接把整個公路都快被炸開花了,等4連的大部隊趕到的時候,這路上好像就經曆過炮擊一樣,沒個好地方。
這時,第372團2營也衝到了濟寧裏,全營集中8門迫擊炮和4挺重機槍開火,毫不猶豫地展開進攻。半個小時就打垮了守軍700多人,俘敵30餘人,一舉攻占了濟寧裏。
372團團長張景耀趕到後,狠狠一拳砸在冷樹國的胸口,讚道:“好樣的!”上下打量一番,才發現他的鞋早在激烈的戰鬥中跑丟了,雙腳站在寒冬臘月的雪地上,凍得通紅,於是下令:“給英雄找雙鞋穿!”
戰後統計,冷樹國帶著5班5個人,18個小時急行軍75公裏,打了7仗,打死打傷敵人150人,有4名是軍官。還抓了40多個俘虜,他本人親手活捉美軍少校軍官1人。
在這次戰鬥中,冷樹國帶領的“尖刀組”行被42軍授予“追擊英雄小組”稱號,冷樹國被授予“追擊英雄”榮譽稱號。
1952年6月29日,42軍給冷樹國記一等功;
7月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政治部決定授予冷樹國“二級英雄”榮譽稱號;
同年7月,冷樹國等人被朝鮮金日成首相授予“二級國旗勳章”和“戰士榮譽勳章”;
1952年9月26日,冷樹國被大將軍指定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迴國代表團成員之一,應邀參加國慶觀禮,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月1日12時,第124師抵達濟寧裏以南的石長裏,成功切斷韓軍偽2師的退路。此役共殲滅敵軍2721人(其中俘虜2068人),繳獲各類火炮92門(包括榴彈炮13門)及百餘輛汽車,自身傷亡209人。殲敵數量約占左集團殲敵總數的近40%。
124師在本次穿插作戰中8個小時打了大小9仗,按時占領濟寧裏,切斷了韓軍兩個師的退路。隨後又和66軍部隊一起攜手作戰,重創韓軍的三個團加兩個炮兵營,一共殲敵2700多人,而自身傷亡僅170人,傷亡交換比高達15:1,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是誌願軍有一個極寒天氣下穿插作戰的典型戰例。
隸屬於左集團的第66軍,在行動中也表現出色。
第66軍奉誌司命令,由第42軍首長吳瑞林負責調度,各部需在12月31日8時40分之前,陸續到達攻擊準備位置。
這支軍隊發動攻擊的方式與其他部隊有所區別。
總體而言,第三次戰役是誌願軍入朝後各次戰役中炮兵參戰規模和炮彈發射量最多的一次。第一次戰役中,實際參戰的炮兵部隊隻有5個營,每營配備12門火炮,總計60門火炮。
第二次戰役參戰炮兵部隊更少,總共僅有48門火炮,平均每個軍隻增強了5門火炮。這兩次戰役中,參戰炮兵一共發射了1054發炮彈,平均每個軍僅能獲得36發炮彈支援。
相比之下,第三次戰役參戰炮兵部隊共有7個團,裝備106門火炮,發射炮彈總數達到4287發,是前兩次戰役總和的4倍,這成為戰役順利突破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第66軍在此戰中,依然未能獲得任何炮兵部隊的增援。雖然在進攻區域內,兵力是敵軍的三倍,但炮兵火力的對比大致為1:1,僅稍微占據一些優勢,幾乎沒有形成有效的火力優勢。
麵對這種情況,軍長蕭新槐采取了一種較為特殊的突破策略,在攻擊前不進行火力準備。利用風雪天氣和有利的隱蔽地形,他率先在敵方防禦陣地前的障礙區域秘密開辟通道,隨後發起突襲,令敵方火力難以有效發揮,從而取得行動的突然性。
12月31日19時50分,第66軍主力發起攻擊,迅速突破龍沼洞、馬坪裏、圓坪裏一線,向濟寧裏方向展開進攻。擔任主攻任務的第196師前衛團(第587團)在一夜之間推進了20公裏,殲滅並俘虜敵軍806人(不包括傷者),自身僅傷亡94人。
截至1月1日下午,第66軍主力已與第42軍第124師會合,將韓軍偽2師大部分及偽5師一部分圍困在修德山和上下南淙一帶。
經過整夜激戰,至2日拂曉成功完成圍殲戰,徹底殲滅韓軍偽2師第32團兩個營、偽31團和第5師第36團各一個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共計斃傷俘敵3200餘人,繳獲各類火炮60餘門、汽車40餘輛。
這場圍殲戰是誌願軍在第三次戰役中全建製消滅敵軍數量最多的一次戰鬥。
1月3日上午9時,誌願軍總部特意發出電報,慶賀第66軍取得殲敵的重大勝利。
在第一次戰役中,第66軍因行動遲緩,未能抓住向龜城前進的美軍第24師,結果在誌願軍黨委會上被大將軍點名批評。該軍共有26名幹部因害怕犧牲、懼怕艱苦、指揮不力以及執行命令不夠果斷堅決等問題而受到處理。
在第二次戰役中,該軍同樣表現平平,尤其是第197師因誤判和戰術不當,錯失戰機,再次遭到誌願軍總部的批評。
然而,在此次戰役中,第66軍一次戰鬥便殲滅敵軍3200餘人,殲敵數量位居誌願軍各軍前列,可以說奪得了勝利的首功。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階段殲敵戰果較大的軍隊分別為在戰線兩翼作戰的第66軍和第50軍,而這兩個軍在誌願軍編製內並非一流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