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北朝鮮瘋狂推進


    朝鮮戰爭爆發後,南朝鮮政權基礎薄弱,戰爭中的組織效率低下。盡管配備了美國的武器裝備,還有美國的顧問協助,但南朝鮮軍隊大多數都是新編練的,士兵缺乏實戰經驗,戰鬥力相對較弱。


    相反,北朝鮮政權穩固,組織能效高;人民軍大多是曾參與朝鮮抗日戰爭的老兵,其中還有大量參加過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朝鮮族士兵。即便是新兵,也大多數是剛剛獲得解放的工人和農民,具備顯著的政治優勢。


    正因如此,北朝鮮軍隊在戰爭初期,迅速占據上風,越戰越勇,士氣高漲。僅用了三天,北朝鮮人民軍便分東、西兩路直取南朝鮮首都漢城。


    6月27日深夜,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眼見局勢危急,便在戰爭爆發不到50小時之際,帶著家人和幾位親信幕僚,趁著夜色乘坐專列逃離漢城。臨行前,他甚至沒有向美國大使穆喬透露半點消息。


    6月28日,北朝鮮人民軍攻占了漢城。連接南方的唯一通道——漢江大橋,在慌亂中被炸毀,導致南朝鮮的第二師、第三師、第五師、第七師,以及首都師的主力部隊,因退路被切斷而全軍覆沒。


    戰爭爆發時,南朝鮮軍隊人數超過10萬,28日漢江大橋被炸後,逃過漢江的僅剩2萬餘人。


    漢江大橋被炸斷後,南朝鮮士兵紛紛向南潰逃,有的借助木筏,有的幹脆直接跳入漢江,憑體力向南渡江逃命,不少人被湍急的江水吞噬,所有的武器裝備也都遺失殆盡。


    正如《美國陸軍史》所描述的那樣:“韓國部隊以驚人的速度崩潰。”


    麥克阿瑟深知,依靠南朝鮮軍隊扭轉朝鮮戰爭局勢已無望。


    6月28日,美國遠東陸海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飛抵距漢城南部50公裏的水原。


    他在此地接上了正在避難的南朝鮮總統李承晚,隨後與一名將軍及兩位參謀乘坐吉普車向北行進,直抵兩軍交戰的前線陣地。


    在聽取前線軍官的匯報並親自考察戰場形勢後,他得出結論:僅憑南朝鮮的力量已經無法阻擋北朝鮮軍隊的進攻。當天傍晚,他返迴東京,並向華盛頓發出了一份報告,詳細闡述朝鮮局勢,同時建議美軍直接參戰。


    6月28日深夜,麥克阿瑟發電報給華盛頓,語氣強硬地向杜魯門總統施壓,表示南朝鮮形勢已岌岌可危,要求立即派遣美國地麵部隊參戰。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早在杜魯門批準美軍空軍飛赴朝鮮進行轟炸時,已經構成了違憲行為;而如今美國若想直接派出陸軍參戰,則尤為需要聯合國通過一項承認武裝幹涉朝鮮戰爭的提案。


    紐約時間6月27日深夜,美國以聯合國安理會的名義組織召開會議,討論朝鮮問題,蔣介石集團派代表出席。蘇聯駐聯合國代表抗疫並缺席。


    在美國的操縱下,一個以聯合國名義公然幹涉一個國家內戰的提案通過了:“向韓國提供必要的援助,來擊退武裝進攻,並恢複國際和平和該地區的安全。”


    從此,美國幹涉朝鮮內戰的軍事行動,打上了“聯合國”的旗號,它不僅使美國在朝鮮的軍事行動合法化,而且還獲得了使戰爭進一步升級的權力。當天午夜,杜魯門迴信表示同意麥克阿瑟的建議,並下令駐紮在日本的美國第24師進入朝鮮參戰。


    在聯合國提案通過12小時後,北朝鮮軍隊便攻占了南朝鮮首都漢城。


    麥克阿瑟又於30日訪問台灣,意圖向全世界宣告:美國決心與蔣介石集團共同保衛台灣。蔣介石欣喜萬分,立即表態願意派兵加入“聯合國軍”。


    麥克阿瑟的此次台灣之行,徹底使美國與新中國站到了對立麵,這對朝鮮戰爭未來的走向,產生了既微妙又重要的影響。


    杜魯門在白宮緊急召集會議。


    經過深入討論,會議否決了蔣介石要求參戰的提議,決定立即派遣兩個美國師進入朝鮮戰區。然而,美軍進入朝鮮後,局勢並不樂觀,接連遭遇失敗。


    6月30日,在東京的麥克阿瑟,指示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讓他命令美軍第二十四步兵師迅速進駐朝鮮。


    該師師長威廉率先出發,隨後,集團軍司令迪安少將也抵達朝鮮,並被任命為美軍駐朝鮮陸軍部隊的指揮官。同時,第二十四步兵師二十一團的一營營長史密斯上校被任命為特遣隊隊長。


    7月1日,美軍派遣一支加強步兵營作為先頭部隊在釜山登陸。


    7月5日清晨,美軍第24步兵師全麵登陸朝鮮半島,在指定區域內開挖戰壕、布設地雷,完成了防禦工事的準備工作。


    朝鮮人民軍到達大田,正迎頭遇上從日本大搖大擺趕來參戰的美24師。師長威廉·費舍·迪安少將曾率美第24師曾在太平洋戰爭中屢立戰功,榮獲得傑出服務十字勳章。


    對朝鮮人民軍自然沒放在眼裏,在韓軍記者麵前輕蔑地將朝軍稱為\"農民軍\",還開玩笑地說:\"我很想嚐嚐平壤冷麵!\"


    然而,這碗平壤冷麵明顯不容易吃到。


    當天,北朝鮮軍隊的一個坦克團,推進到美軍在烏山的陣地,該團配備了38輛蘇製t-34坦克,後方跟隨兩個北朝鮮的步兵師。


    史密斯的部隊剛剛在烏山陣地布防,便遭遇了南下推進的朝鮮人民軍,並爆發了首場戰鬥。美軍在登陸朝鮮之前,過於自信,認為這些東方士兵瘦小不堪,根本無法與他們抗衡,甚至可能一見到高大的美軍士兵便會倉皇而逃。


    正因如此,盡管烏山是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他們仍僅派遣了一個加強營進行防守,且自認為兵力足夠。


    然而,激戰持續了數小時,到了下午,朝鮮人民軍逐漸收緊包圍圈。麵對敵軍的猛烈攻勢,史密斯最終難以支撐,被迫下令突圍撤退,並宣布了撤退順序。


    然而,美軍士兵在撤退過程中卻變成了一場逃命的競賽,最終全軍覆沒。美軍總部並未如實公布此次戰役的真實情況,隻宣稱600名士兵中有150名陣亡、72名被俘,至於輕重傷員則未被統計在內。


    隨後,北朝鮮軍隊持續向南推進,進抵南朝鮮的臨時首都大田。


    麥克阿瑟得知戰況後,立即下令南朝鮮所有部隊集結,堅守大田。同時,他命令駐紮在日本的美軍第一騎兵師(全機械化)和第25步兵師迅速前往朝鮮半島。


    加上先前已登陸的第24步兵師,在7月7日至7月20日這13天內,美國駐日第8集團軍的四個師中,有三個滿員師約7萬人成功登陸朝鮮半島。


    7月7日,英國和法國聯合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項提案,建議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作為聯合國全權代表處理朝鮮事務。同時,提案要求凡是支持該提案的國家,都應派遣部隊組成聯合國軍,並由杜魯門統一指揮。


    7月24日,聯合國軍正式成立,“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在日本東京設立,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總司令。


    該提案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獲得了通過。


    美軍前線指揮官、第二十四師師長迪安,決意利用錦江這一天然屏障,抵擋人民軍的進攻。他向部下下達命令:無論何時,第二十四師都不得在錦江一線後撤。


    7月14日拂曉,朝鮮人民軍的前鋒部隊推進到錦江北岸,與美軍第二十四師交火,正式拉開了大田戰役的序幕。


    這場戰鬥中,美軍再次遭遇慘敗。第二十四師損失慘重,人員減少了45%,裝備損失達60%,連師長迪安少將也最終被俘。


    朝鮮人民軍繼續勝利前進,不久就把美軍壓至洛東江一線,東南一隅之地。


    7月19日,人民軍第3師開始對大田發起猛攻,位於大田機場的美軍炮兵陣地被朝軍使用m-30榴彈炮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師坦克營配備的m24坦克在t-34坦克麵前竟如同一張薄紙,被打得四處冒煙。當天晚上,美軍第24師被合圍。


    7月20日,北朝鮮軍隊出動約8萬人的兩個軍團,發起了北朝鮮的第三次戰役,目標是通過速戰速決實現勝利。


    金日成將自己的指揮部前移至漢城,以便直接掌控戰役的進展。此次戰役的目標十分明確:攻占釜山,將聯合國軍隊趕入大海,徹底消滅南朝鮮軍隊,實現朝鮮全境的統一。


    朝軍步兵和坦克蜂擁殺入大田市區,並對第24師殘餘部隊展開圍殲。


    下午17時許,美軍第24師開始放棄有組織抵抗,分散突圍。由於聯絡問題,迪安找不到任何部隊,最後他隻好帶領師部機關人員奪路而逃。


    僅僅一天時間,美韓聯軍的大田防線就被攻破,駐守該地的美軍第24師遭受重創,損失接近一半,被迫後撤160公裏,幾乎丟棄了所有物資。隨後,美韓聯軍撤退至最後的戰略要地——釜山。


    朝鮮人民軍窮追猛打,直逼釜山。


    一個月後,第24師師長迪安少將在全羅北道珍郡附近被朝鮮遊擊隊俘虜,這是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最高級別的戰俘。被俘時,原本體重170磅的迪安體重隻剩70磅。


    當朝鮮軍官端出平壤冷麵時,迪安狼吞虎咽連吃了好幾碗,並認為“天下沒有比這更好的美味了”!


    美第24師的慘敗讓美軍的防線出現了真空。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大吃一驚,立即命令第8集團軍其餘部隊暫停前進,向後收縮到釜山周圍,就地構築環形防禦圈。


    朝鮮人民軍則趁勝挺進,7月24日占領木浦,7月31日攻占晉州。至此,朝鮮人民軍已占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


    南朝鮮殘軍和美軍困守釜山。


    這塊周圍不足50公裏的最後國土一旦失守,聯合國軍就隻有下海去喂魚了。因此,麥克阿瑟給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上將下的命令是:死守南方防線,不得後退!


    朝鮮戰爭第一階段打到現在,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朝鮮人民軍節節獲勝,並把聯合國軍圍困在釜山周圍,離勝利似乎隻剩一步之遙。


    金日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最後的一步,他是永遠沒有機會走完了。因為在這一個月內,戰爭形勢已開始發生劇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