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被迫迎戰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


    這個剛從戰爭廢墟中建立起來的國家,還沒有完全解放全部領土,人民解放軍仍在向西南和西北挺進:


    第一野戰軍正向新疆進軍;


    第二野戰軍已經深入大西南的叢林,準備進入西藏;


    第三野戰軍部署於東南沿海,清剿島嶼上的國民黨殘餘勢力,為進攻寶島做準備;


    第四野戰軍剛剛解放海南,正處於休整階段。


    同時,西北、西南、中緬和中越邊境還有超過百萬的國民黨殘匪亟待清剿。


    在已解放的廣大地區,仍然存在著與新生人民政權作對的國民黨殘餘勢力,亟待徹底清除。


    連年戰爭,導致中國本就脆弱不堪的民族工業,被徹底摧毀,而處於原始耕作狀態的農業更是荒廢凋敝,國家麵臨著恢複國民經濟的艱巨任務。


    1950年,美國的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了2938億美元,而新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僅為574億元人民幣。


    按照當時1美元兌換2.75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約為208億美元,隻有美國的十四分之一,兩國的整體經濟實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以戰爭繳獲為最主要軍事武器來源的人民解放軍,是從使用大刀和長矛作戰的紅軍發展而來的。


    盡管隨著戰爭勝利,裝備有了顯著改善,但每個軍仍隻有190餘門70毫米火炮,這還不到美軍一個師裝備數量的一半,並且大部分還是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繳獲的舊式火炮。


    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尚未擁有正規化的海軍和空軍部隊,防空武器也十分稀缺。新中國的軍隊依舊是一支以“小米加步槍”裝備的部隊,“小米”的供應並不十分充裕,步槍也來自不同年代、類型的武器。


    當時,在那位偉人的案頭,堆放著一大批急待處理的重要文件:


    一份是即將頒布的一部重要法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意味著在3.1億人口的解放地區要進行土地改革,這是新中國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這一法令明確規定了土地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實施方法。


    另一份文件是8天前由政務院發布的《關於救濟失業工人的指示和暫行辦法》。長期的戰爭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民眾的生計問題亟需解決,而糧食是首要問題。


    為應對這一緊急狀況,政務院決定撥出20億斤糧食,以解燃眉之急,但這是否能真正緩解困境,尚不得而知。


    另一份重要的文件是西南軍區上報的關於匪患嚴重的報告。雖然建國已有數月,但分布在偏遠地區的原國民黨散兵和土匪仍有約40萬人之多。


    報告指出,四川地區在2月,貴州在3月,雲南在4月,土匪開始蠢蠢欲動。這些土匪散布謠言,聲稱蔣委員長即將反攻,新政權不可能長久,進而威脅群眾,破壞交通,搶掠物資。


    他們殘忍地殺害了政府和軍隊工作人員,人數超過2000人。經過半年的剿匪戰鬥,雖然大部分土匪已被消滅,但仍有不少漏網之魚潛伏藏匿,這成為新中國的一大心腹之患。


    ……以上種種,不勝枚舉。


    所有這些都表明,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新中國絕不會主動去和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交戰。


    理由很簡單,因為剛成立的新中國,麵臨著太多的問題,可謂是千頭萬緒,百廢待興。急需要集中精力解決自身的問題,根本無暇去顧及外部事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能忘卻的19765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早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早的魚並收藏不能忘卻的19765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