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比賽日4月9日很快就到了,提前一天下午拿著我的健康證,領了比賽包與定時定點用的手表。然後去比賽臨時安排的培訓課堂,聽了比賽應具備那些條件與注意事項,簽名走一下過場。夜晚與紅城跑團的跑友一起aa晚餐。


    第二日早上四點半,第一批百公裏越野的悍將們集合出發。我們五十公裏與二十八公裏是第二批從博物館出發,開跑時間已定於八點十分之後。


    “看呀,我們新縣將要組織舉行國際性的越野比賽了!”


    經常同我一樣喜歡越野爬山的鄰居小吳,興衝衝地邀請我一起在網上報名後,參加這次全民皆可參與的比賽。


    因我們是首次越野比賽,身體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論資曆隻能報28公裏的越野賽事了。


    4月9日,引擎鳥亞洲大師“新縣100”越野賽正式開幕。晨五點,100公裏提前開賽。八點,開幕式正式開始。組委會與親臨的縣委書記等領導發言後,舉行了大型文藝表演,接著運動員入場熱身。九點整,體驗組、二十八公裏與五十公裏發令槍響後正式開跑。


    隻見交警巡邏車為我們開道,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為我們運動員加油,那震山河之感,歡唿聲彼此起伏,一浪連一浪。艱辛過後,我又得到了比賽饋贈的完賽獎牌,並贏得了此次比賽的四十九名。在體育運動上,觀眾第一次投向了我讚賞的目光。


    首次參賽的我,第一次享受了武警為我站崗,交警為我開道,人民為我歡唿的至高榮耀。


    從大別山鄂豫皖革命首府博物館廣場,跑至二橋到金水路,過三中後向右登山繞行至露營公園,在此處掉隊的人數急增,至露營公園向普濟寺這段山路時,掉隊的人數更多了,這段山路新跑友受傷的挺多,都被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及時實施了救助。然後下普濟寺至公路上韓山古村落。我們下普濟寺至公路時,第一名的外國選手已經返程了。等我們從韓山古村落跑步返迴時,微信中已傳來了照片,前三名已被越野跑的“大神級”跑手包攬。當我們跑迴終點時,已經是三個小時以後。


    我參加這次跑步,比跑手們存在太大的差距,一是長跑速度慢,二是腿距比運動員短。優點在於下山快,經常爬山骨膜承受力好,不至於受傷。雖速度慢,但耐力好。再進行二十公裏賽程,也能在規定時間內堅持完賽。


    迴到家後,我洗過澡,換好衣服,幸福地迴味著比賽,爽歪歪地躺在沙發上。此時屋外雷聲轟鳴,大雨嘩嘩下了起來。


    下午我28公裏完賽之後,雨就開始稀疏地下了起來,還有50公裏和100公裏的隊友還在山上呀。但想想雨勢不大,在越野賽中,隊員們都有強製護身裝備,麵對極端天氣存在危險,但麵對毛毛細雨應該沒問題。


    但是現在天已經黑下來了,雨卻有增無減,而且愈下愈大。山道也是泥濘奇滑難行了,現在離100公裏比賽時間、剛過13小時,應該還有大部分隊友還在山上呀!


    我趕忙拿起手機,翻看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群《2017新縣100越野賽群》,賽事組委會決定已經停賽了,正在各補給點等組織接待跑友並停賽的信息,已在接連傳播,我心裏才稍稍安慰下來。


    比賽時真不容易,最後每接近一米,每跑一步,都要有毅力、耐力、恆心;對終點的衝刺,堅定的信念,向夢想狂奔!


    每個人 、每一塊獎牌,得來實在不易!國家運動員在國際的領獎台上站立時,當五星紅旗升起時,當唱著嘹亮的國歌時,當鮮花與榮譽簇擁時,當運動員光照全世界時,那背後的付出是民眾無法想象的艱辛。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將是人生最苦痛、最艱辛的磨練曆程!所以天下的哲學示人,不論失敗與成功,隻要努力奮鬥了,將無愧於人生。


    賽後,在網上與隊友閑聊時,都說此次比賽總結一個字——爽!穿行在青山綠水的美景之中,不覺得累,反而是一種享受。更有打趣的網友賽後暢談——


    雷聲為我助威,閃電為我指路,春雨為我洗浴,馳跑在大別群山,越野在親密自然,恍影如畫遊仙間。


    繁華總有落幕時,在家中、晚上一個人、獨自欣賞著這來之不易的獎牌。一邊還看著正在播放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一句話如雷貫耳——我們從人民群眾中來,還要迴到人民群眾中去!


    是嗬, 多麽深奧的哲理呀!


    我不是從生活中走進比賽嗎?又從比賽中迴到日常生活!獎牌不就是一塊銅嗎?隻是留在生活中的記憶罷了,明天還要繼續我的工作,鍛煉我的身體,依舊追求著我的夢想。明天……


    從哪裏來,依然還迴哪裏去。


    193


    過了五天,接到摯友小劉的電話,在滸壪高速路出口我們集合,匆忙驅車趕往白雲山腳下信葉公路旁邊的熊河村。


    在熊河小寨山腳下尋了一處合適的停車位。便尋著溪流旁的小徑向馬崗山嶺攀爬。山徑旁油茶樹鬱鬱青青,野花遍地。到了馬崗嶺下的胡山水庫,隻見群山掩翠,倒映於湖波之中,微風乍起,星光璀燦。在一排排環繞著庫區的綠茶梯田裏,鄉鄰們正在忙碌著采摘春茶。


    我們一行十人,沿著去年百公裏越野賽道,迴憶著激情的比賽場景,追尋著曆史上浴血奮戰的抗日戰場,當年的戰壕後來改成了山澗引水的溝渠,在東麵環視著羊毛寨,西麵俯望著熊河小寨,寬闊厚實的殘留寨牆依稀隱約顯現。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在馬崗嶺半山腰上,有一片無字碑墳場,據少時爺爺帶我在附近采中藥時來此講解,是當年中央軍(國民黨部隊)連級以上軍官陣亡埋葬之地。後來每次來到此處,便肅然起敬。


    翻過馬崗山嶺,白雲山嶺依然曆曆在目,巍巍矗立在藍天之下。過了老和尚平地與石板縫隙的萬年鬆。金頂就聳立在眼前。


    在山林的幽徑小道,意外地發現了兩隻野生靈芝,我興奮地小心采起來,放入旅行背囊之中,也算是今天小小的意外收獲吧。


    山高林密,透著心怡悠馨的清香,滿山坡的勁鬆林中,除了粗壯的野核桃樹點綴其間,便是滿山野生的杜娟叢了,杜鵑花正是含苞欲放,如玫瑰花一樣妖嬈多姿,在小巧翠嫩熙熙之間萬千嫵媚,在暖陽東風之下,翩翩如紅裝淑女勁舞。


    曲徑通幽,直達金頂。巍巍群山峻嶺,盡在眼下。青山蜿蜒,澗水環窺,百花吐芳,藍天白雲。


    被日寇炮火摧毀的觀景亭依舊,桃花簌簌飄落,野蘭迎風搖曳。登台眺俯,如此大美河山,曆代多少墨客騷人,感慨萬千,以詩記之 ——


    玉樹瓊花登景苑,萬峰千嶺致殤哀。千年古刹言猶在,鐵馬金戈入夢來。


    上山難,下山亦難。一行人浩浩蕩蕩,依依不舍我又一次離開了白雲山。順著西嶺而下,至毛鋪古民居,又沿白露河而下,欣賞著堰潭相連,古道雄關夕陽。


    走至一處農家,見其門口養著許多土雞,朋友亦常高興,上前詢問主人有土雞蛋賣,便全數買下(賣的人實心,買的人放心)。純樸厚道的鄉親每個雞蛋隻收一元二角。如果在市場每個最低要賣到一元伍角,並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但是衛生條件差,生活在城裏的朋友無奈地搖搖頭婉言拒絕。山村旅遊,雖前景廣闊,基礎設施比較健全。但百姓生活條件急需全麵完善與改變,思想意識急待提速,整合城鄉一體化旅遊消費供需,此事迫在眉睫。更加重了政府的任務與基層工作。加足馬力擼起袖子加油幹,全心全意為百姓“攻堅脫貧,五年步入小康社會”。這口號對於基層來說,艱辛的路需很長一段時間要走啊。


    東風拂動,春暖花開。哦,美麗的家鄉,那兒村莊有白發蒼蒼年邁的父母,多少次在夢中魂牽夢繞,我撥了電話,父母安好,朋友接電話要辦事時間緊迫,又一次眼擒淚花,輕輕地按搖上車窗。又一次匆匆地迴,又一次匆匆而去。


    漂泊在駐馬店的小劉,又一次為離別而黯然神傷,何時再一次登臨白雲山?再一次迴到家鄉?


    2017“引擎鳥”一百公裏亞洲越野大師賽,在新縣4月8日隆重舉行後,本人撰文 ——《從哪裏來,迴哪裏去》己過半月。


    今晨相約晨練小越野,集合於五點鍾,吾之去時,稍遲五分鍾,又候小李子,不多時便至,一行數人,一路奔跑。


    “清明無飛雪,穀雨斷寒霜”。昨日穀雨,初夏已不期而至矣,暮春之景,甚是繁華!


    輕跑上山下嶺,映山紅散疏林間,采茶女蜻蜓點水於野山茶前。溝壑突忽開闊,參天水杉林呈現於眼前,忽感心曠神怡,餘香撲鼻,細瞅之,林內水草華茂,多類中草藥生長於其中,早聞水杉樹根,其為多納氣息,根生出地麵,形成各異天然之佛像,謂之“羅漢”自然之陣,今臨觀之,果不其然。如似五行之術,八卦之列。謂之自然之奇態也。自然之美、和諧之美也。宇宙之萬物,何亦哉?運動之樂也,動中生靜,靜而思之,思而悟之,悟而思之。生活於自然,迴歸於自然,生命之歡怡,曆程之悅愉也。


    那一天,老劉與我相約,由老阮,小吳,還有另一跑友,一起上白雲山,提倡保護環境,文明比賽,由我作向導,紅城跑團相約清理比賽遺留的垃圾。


    一行五人,早上六點鍾,由柳鋪村進入並登上白雲山南嶺,沿南嶺比賽遺留的標簽紅絲帶直達山頂。


    山頂的杜鵑花仍是一片一片的鮮紅。


    那一天,我有幸三十年之後,第二次再登白雲山。然後從馬崗嶺沿賽道直下熊河村。


    竹林爭碧翠,漫道杜娟歸。俯眺熊河水,春芳處處緋。


    到達熊河時,已是下午兩點鍾,我們饑腸轆轆,趕緊在新沙公路與直達周河鄉的十字路口處,我叫阿波弟煮了麵條充饑之後,才乘公共汽車迴至縣城。在店裏,我開敞著店門,美美地趴在縫紉機台上,一直睡到晚上華燈初上。


    夜裏,等孩子放學之後,久久不能入睡,遂起身,作詞一首《導引,再登白雲山》——


    乍涼還暖,相約上垂山。荒野棄村?,依稀疊翠紅花綴,石瀑燕鶯喧。


    寨牆已近百年殘,草木寺中繁。雲凝何奈難平恨,無語問蒼瀾。


    那一夜,翻開《武漢抗戰》一書,由原國民黨將領的述訴,不由讓我想起了沙窩白雲山抗戰的緣由……


    194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場大規模戰役。


    而沙窩抗日戰爭,是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會戰北線大別山戰場其中的一次戰役。史稱“第二個台兒莊戰役”或“小台兒莊戰役”,由孫連仲指揮的國民黨第二、三集團軍參戰,七十一軍宋希濂,三十軍田鎮南,四十二軍馮邦安,七十七軍馮治安,共十萬於人列陣沙窩、達權店一帶。於1938年9月9日開始準備戰鬥,至10月25日結束,浴血奮戰46天,強勁地阻擊了日軍快速攻陷武漢的步代。其間,宋希濂率七十一軍於沙窩白雲山北馬崗嶺一帶與日軍正麵交鋒,翻開了中國曆史上抗日戰爭閃耀的一頁。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會戰。


    而我們新縣沙窩鎮,是武漢會戰北線的主戰場之一,熊河便處於日軍右翼(西側)主攻位置。而位於沙窩鎮白雲山巔的白雲山寺觀,亦毀於日寇的炮火之下。這不僅是我們的家仇國恨,更是我們埋在心底的一份難言的心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往事莫迴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道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道刀客並收藏往事莫迴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