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第5、第9戰區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這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鬥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占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沙窩抗戰是武漢會戰的一部分。地點在以大別山主峰之一的新縣沙窩鎮白雲山為中心,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其中一次著名的戰役。此次戰役,耗時四十八天。曆史上稱之“第二個台兒莊戰役”。
日本侵略者攻下南京之後,勢如破竹閃電戰拿下合肥,國民黨徐州會戰的失利。致使日寇一馬平川,直取武漢。
在江西九江、南昌失陷之後,形成了日本侵華軍隊東南北三麵合圍武漢。武漢會戰正式開始爆發。
武漢會戰涉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範圍之內。時間從1938年6月11日至1938年10月27日。戰爭結束後當時日軍獲勝,戰爭致使中國與日本轉入相持階段。
1938年6月中旬,國民政府軍委會製定了保衛武漢的作戰計劃,也規定了戰略方針,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線,保持部隊高度的機動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最後轉變敵攻我守的戰爭態勢。按此計劃,蔣介石自任總指揮,調集第五、第九戰區全部兵力和海空軍各一部,沿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組織防禦,準備持久作戰。主要目的在於以空間換取時間,內、外戰線結合,消耗、挫敗敵人。及早內遷工廠、內運物資、整備軍隊、加緊生產,計劃作長期抗戰的準備。盡量爭取國際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國際戰場的開辟,團結合作徹底戰勝日軍。
武漢會戰前夕,國共兩黨為了抵禦民族大敵,進一步加強合作。7月6日,在武漢召開了國民參政會第一屆會議。大會莊嚴宣告:中國民族必以堅強不屈之意誌,動員其一切物力、人力。為自衛,為人道, 與此窮兇極惡的侵略者長期抗戰。以達到最後勝利為止,要求全國軍民一切的奮鬥,以鞏固武漢為中心,以達成中部會戰勝利為目標。中國人民要保衛武漢,堅持抗戰,日本侵略者要奪取武漢。結束戰爭,這就構成了當時中日雙方在戰略上的一場決戰。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平漢、粵漢鐵路的交會點。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部分機構由南京遷至武漢後,該地實際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大本營陸軍部在日軍占領南京後,就開始研究攻占武漢的作戰,但由於各方麵條件的限製,暫時擱置。
1938年4月初,日軍大本營決定實施徐州會戰時,亦決定實施武漢作戰,在製定徐州會戰計劃時,即早預想到會戰以後的形勢,並把將來進行武漢作戰計劃也考慮進去。5月底,日軍大本營陸軍部決定了在當時計劃的武漢會戰,秋季進行並實施武漢作戰。
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正式決定實施攻占武漢的作戰。
在徐州失守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布署,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10萬人。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蘇聯援華誌願航空隊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武漢會戰。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27個軍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
第一兵團薛嶽所部防守南潯線,並沿鄱陽湖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以外線之勢擊破西進日軍,防止日軍進攻南昌及迂迴長沙。
第二兵團張發奎所部確保九江至瑞昌線正麵,並沿江構成陣地帶,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嶽陽、蒲圻、鹹寧。
湯恩伯軍團控製於各重要據點之間,以便隨時策應一線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23個軍負責長江北線作戰。
第四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兵團,利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敵取捷徑攻略武漢。
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所部為中央兵團,布置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
第三兵團孫連仲所部為左翼兵團,控製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有利地形作障礙,阻敵迂迴武漢之北。
第二十四集團軍韓德勤所部擔任敵後遊擊戰。
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纘緒所部為第二線兵團,策應一線作戰。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增援南下。
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這次武漢會戰戰略部署,體現了以外線進攻為主,陣地防禦和遊擊為輔的戰略防禦格局,總體上看,是符合持久戰的戰略要求的。
1938年6月中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編成武漢會戰中國軍隊作戰指揮序列:
總指揮:蔣介石
第9戰區:司令長官: 陳誠
第1兵團:總司令 薛嶽
第20集團軍:總司令 商震(轄第32、第18軍)
第9集團軍:總司令 吳奇偉
第29軍團:軍團長 李漢魂(轄第64、第70軍)
第37軍團:軍團長 王敬之(轄第25軍)
第4、第8、第66軍 。第74、第29軍
第2兵團:總司令 張發奎
第30集團軍:總司令 王陵基(轄第72、第 78軍)
第3集團軍:總司令 孫桐宣(轄第12軍)
第31集團軍:總司令 湯恩伯(轄第13、第 98軍)
第32軍團:軍團長 關麟征(轄第52、第92軍)
第11軍團:軍團長 李延年(轄第2軍),霍揆彰(轄第54軍)
武漢衛戍區:總司令 羅卓英
長江南區指揮官:周岩(轄第75軍)
江北區指揮官:萬耀煌(轄第6、第16軍)
武漢警備司令:郭懺(轄第94軍)
第37軍
湖北全省防空部隊
第30軍團:軍團長 盧漢(轄第60軍)
第26軍團:軍團長 萬福麟(轄第53軍)
第5戰區:司令長官 李宗仁、白崇禧(代)(長江北岸)
第3兵團:總司令 孫連仲
第2集團軍:總司令 孫連仲(兼)(轄第30、第42軍) 第26、第55、第87軍
第4兵團:總司令 李品仙
第29集團軍:總司令 王纘緒(轄第44、第67軍)
第11集團軍:總司令 李品仙(兼)(轄第84、第48軍)
第28軍團:軍團長 劉汝明(轄第68軍)
第26集團軍:總司令 徐源泉(轄第10軍)
第21集團軍:總司令 廖磊(轄第31、第7軍)
第19軍團:軍團長 馮治安(轄第77軍)
第27軍團:軍團長 張自忠(轄第59軍)
第24集團軍:總司令 韓德勤(轄第57、第89軍)
第27集團軍:總司令 楊森(轄第20軍)
第51、第71、第45軍
第17集團軍:總司令 胡宗南(轄第1軍)
公元1938年5月份,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
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蔣介石為阻止日寇的前進步伐,炸開黃河花園口,讓日本軍隊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
6月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軍共約140個大隊25萬兵力負責對武漢的作戰。
岡村寧次指揮侵華日軍第十一軍5個半師團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
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第2軍4個半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
布暑海軍以及川古誌郎第3艦隊120餘艘艦艇,日本第一個飛上天的飛行員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團500餘架飛機,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根據日本禦前會議的決定和日本政府的已定方針,6月18日,日軍大本營以大陸命令第119號下達了實施漢口作戰的準備命令。
日軍根據大本營指示,將徐州會戰後正在豫東、皖北地區的第10、第16、第9、第13、第6等師轉移南下,集結合肥地區。
岡村寧次又要求從華北及日本國內調遣部隊,以加強岡村寧次指揮的第11集團軍,持續增強、補給沿長江兩岸的作戰兵力。
為了進行武漢作戰,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團的兵力。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軍和第11軍共9個師團的兵力,約25萬餘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共有各型艦艇約120隻,各型飛機約300架。
1938年7月上旬,日軍大本營頒布華中派遣軍新作戰序列——
華中派遣軍:司令官 畑俊六。第2集團軍:司令官 東久邇宮稔彥王。下轄第3師: 師長 藤田進 ;下轄第10師: 師長 筱畑義男 ;下轄第13師: 師長 荻洲立兵 ;下轄第16師: 師長 藤江惠輔 。
第11集團軍: 司令官 岡村寧次 。第9師:師長 吉住良輔 ;第27師:師長 本間雅清 ;第101師:師長 伊東政喜 ;第106師:師長 鬆浦淳六郎 ;第6師:師長 稻葉四郎 。
直轄兵團 ——第116師:師長 清水喜重 ;第18師:師長 牛島貞雄 。
另增轄航空兵團。
波田支隊(台灣混成旅)由蕪湖溯江西進,1938年6月11日夜,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川軍27集團軍楊森部作戰不力,一夜間就被逐出城外,蔣介石大怒,致電楊森,“輕棄名城,騰笑友邦”。要他反攻安慶,楊森迴電,徐源泉的26集團軍擋不住日軍第六師團的攻擊,暴露了他的側背,他不得已才退出安慶,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波田支隊在攻占安慶後,繼續搭乘海軍艦艇沿長江西進,6月下旬抵達了江防要塞馬當的封鎖線外。馬當要塞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國軍經營了幾個月,耗資無數,堅固異常,是阻攔日本海軍的堅固堡壘,蔣介石對它寄予厚望,認為它至少能阻止日軍攻勢一個月左右。日本海軍首先試圖從江上打開通道,無奈水雷、沉船和人工暗礁太多,而且掃雷艇在守軍的炮火下也無法掃雷。見江上行不通,日軍就改為陸路迂迴進攻,而馬當要塞附近守軍與李韞珩的十六軍,在兩周前,李韞珩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大敵當前竟然還辦了一個為期兩周的“抗日軍政大學”。
6月24日,李韞珩還大肆鋪張地辦了一個隆重的結業典禮,邀請了十六軍各級軍官和當地士紳參加。日軍肯定事先截獲得到了這個情報,
於是6月24日淩晨,日軍在十六軍的防地登陸成功,然後順利地攻下了既無準備,又無人指揮的香山、香口等地。
這次戰役,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鬥數百次,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日軍雖然攻占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沙窩抗戰是武漢會戰的一部分。地點在以大別山主峰之一的新縣沙窩鎮白雲山為中心,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其中一次著名的戰役。此次戰役,耗時四十八天。曆史上稱之“第二個台兒莊戰役”。
日本侵略者攻下南京之後,勢如破竹閃電戰拿下合肥,國民黨徐州會戰的失利。致使日寇一馬平川,直取武漢。
在江西九江、南昌失陷之後,形成了日本侵華軍隊東南北三麵合圍武漢。武漢會戰正式開始爆發。
武漢會戰涉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範圍之內。時間從1938年6月11日至1938年10月27日。戰爭結束後當時日軍獲勝,戰爭致使中國與日本轉入相持階段。
1938年6月中旬,國民政府軍委會製定了保衛武漢的作戰計劃,也規定了戰略方針,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線,保持部隊高度的機動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最後轉變敵攻我守的戰爭態勢。按此計劃,蔣介石自任總指揮,調集第五、第九戰區全部兵力和海空軍各一部,沿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組織防禦,準備持久作戰。主要目的在於以空間換取時間,內、外戰線結合,消耗、挫敗敵人。及早內遷工廠、內運物資、整備軍隊、加緊生產,計劃作長期抗戰的準備。盡量爭取國際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國際戰場的開辟,團結合作徹底戰勝日軍。
武漢會戰前夕,國共兩黨為了抵禦民族大敵,進一步加強合作。7月6日,在武漢召開了國民參政會第一屆會議。大會莊嚴宣告:中國民族必以堅強不屈之意誌,動員其一切物力、人力。為自衛,為人道, 與此窮兇極惡的侵略者長期抗戰。以達到最後勝利為止,要求全國軍民一切的奮鬥,以鞏固武漢為中心,以達成中部會戰勝利為目標。中國人民要保衛武漢,堅持抗戰,日本侵略者要奪取武漢。結束戰爭,這就構成了當時中日雙方在戰略上的一場決戰。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平漢、粵漢鐵路的交會點。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部分機構由南京遷至武漢後,該地實際成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大本營陸軍部在日軍占領南京後,就開始研究攻占武漢的作戰,但由於各方麵條件的限製,暫時擱置。
1938年4月初,日軍大本營決定實施徐州會戰時,亦決定實施武漢作戰,在製定徐州會戰計劃時,即早預想到會戰以後的形勢,並把將來進行武漢作戰計劃也考慮進去。5月底,日軍大本營陸軍部決定了在當時計劃的武漢會戰,秋季進行並實施武漢作戰。
1938年6月15日,日本禦前會議正式決定實施攻占武漢的作戰。
在徐州失守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增強指揮機構與作戰能力,決定調整作戰序列布署,於1938年6月中旬新編第9戰區。同時決定以第5、第9兩個戰區所屬部隊保衛武漢。參加武漢保衛戰的部隊以及空軍、海軍,總計14個集團軍、50個軍,作戰飛機約200架,艦艇30餘艘,總兵力近110萬人。各兵團部隊自6月開始分別利用鄱陽湖、大別山脈等天然屏障,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蘇聯援華誌願航空隊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武漢會戰。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27個軍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
第一兵團薛嶽所部防守南潯線,並沿鄱陽湖配置兵力,以南昌為基地,以外線之勢擊破西進日軍,防止日軍進攻南昌及迂迴長沙。
第二兵團張發奎所部確保九江至瑞昌線正麵,並沿江構成陣地帶,防止日軍由瑞昌西進,直趨嶽陽、蒲圻、鹹寧。
湯恩伯軍團控製於各重要據點之間,以便隨時策應一線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23個軍負責長江北線作戰。
第四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兵團,利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敵取捷徑攻略武漢。
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所部為中央兵團,布置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
第三兵團孫連仲所部為左翼兵團,控製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利用有利地形作障礙,阻敵迂迴武漢之北。
第二十四集團軍韓德勤所部擔任敵後遊擊戰。
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纘緒所部為第二線兵團,策應一線作戰。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增援南下。
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這次武漢會戰戰略部署,體現了以外線進攻為主,陣地防禦和遊擊為輔的戰略防禦格局,總體上看,是符合持久戰的戰略要求的。
1938年6月中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編成武漢會戰中國軍隊作戰指揮序列:
總指揮:蔣介石
第9戰區:司令長官: 陳誠
第1兵團:總司令 薛嶽
第20集團軍:總司令 商震(轄第32、第18軍)
第9集團軍:總司令 吳奇偉
第29軍團:軍團長 李漢魂(轄第64、第70軍)
第37軍團:軍團長 王敬之(轄第25軍)
第4、第8、第66軍 。第74、第29軍
第2兵團:總司令 張發奎
第30集團軍:總司令 王陵基(轄第72、第 78軍)
第3集團軍:總司令 孫桐宣(轄第12軍)
第31集團軍:總司令 湯恩伯(轄第13、第 98軍)
第32軍團:軍團長 關麟征(轄第52、第92軍)
第11軍團:軍團長 李延年(轄第2軍),霍揆彰(轄第54軍)
武漢衛戍區:總司令 羅卓英
長江南區指揮官:周岩(轄第75軍)
江北區指揮官:萬耀煌(轄第6、第16軍)
武漢警備司令:郭懺(轄第94軍)
第37軍
湖北全省防空部隊
第30軍團:軍團長 盧漢(轄第60軍)
第26軍團:軍團長 萬福麟(轄第53軍)
第5戰區:司令長官 李宗仁、白崇禧(代)(長江北岸)
第3兵團:總司令 孫連仲
第2集團軍:總司令 孫連仲(兼)(轄第30、第42軍) 第26、第55、第87軍
第4兵團:總司令 李品仙
第29集團軍:總司令 王纘緒(轄第44、第67軍)
第11集團軍:總司令 李品仙(兼)(轄第84、第48軍)
第28軍團:軍團長 劉汝明(轄第68軍)
第26集團軍:總司令 徐源泉(轄第10軍)
第21集團軍:總司令 廖磊(轄第31、第7軍)
第19軍團:軍團長 馮治安(轄第77軍)
第27軍團:軍團長 張自忠(轄第59軍)
第24集團軍:總司令 韓德勤(轄第57、第89軍)
第27集團軍:總司令 楊森(轄第20軍)
第51、第71、第45軍
第17集團軍:總司令 胡宗南(轄第1軍)
公元1938年5月份,日軍攻陷徐州後,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
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蔣介石為阻止日寇的前進步伐,炸開黃河花園口,讓日本軍隊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
6月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軍共約140個大隊25萬兵力負責對武漢的作戰。
岡村寧次指揮侵華日軍第十一軍5個半師團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
東久邇宮稔彥王指揮第2軍4個半師團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
布暑海軍以及川古誌郎第3艦隊120餘艘艦艇,日本第一個飛上天的飛行員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團500餘架飛機,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團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根據日本禦前會議的決定和日本政府的已定方針,6月18日,日軍大本營以大陸命令第119號下達了實施漢口作戰的準備命令。
日軍根據大本營指示,將徐州會戰後正在豫東、皖北地區的第10、第16、第9、第13、第6等師轉移南下,集結合肥地區。
岡村寧次又要求從華北及日本國內調遣部隊,以加強岡村寧次指揮的第11集團軍,持續增強、補給沿長江兩岸的作戰兵力。
為了進行武漢作戰,日軍大本營在華中地區集中14個師團的兵力。直接參加武漢作戰的是第2軍和第11軍共9個師團的兵力,約25萬餘人,以及海軍第3艦隊、航空兵團等,共有各型艦艇約120隻,各型飛機約300架。
1938年7月上旬,日軍大本營頒布華中派遣軍新作戰序列——
華中派遣軍:司令官 畑俊六。第2集團軍:司令官 東久邇宮稔彥王。下轄第3師: 師長 藤田進 ;下轄第10師: 師長 筱畑義男 ;下轄第13師: 師長 荻洲立兵 ;下轄第16師: 師長 藤江惠輔 。
第11集團軍: 司令官 岡村寧次 。第9師:師長 吉住良輔 ;第27師:師長 本間雅清 ;第101師:師長 伊東政喜 ;第106師:師長 鬆浦淳六郎 ;第6師:師長 稻葉四郎 。
直轄兵團 ——第116師:師長 清水喜重 ;第18師:師長 牛島貞雄 。
另增轄航空兵團。
波田支隊(台灣混成旅)由蕪湖溯江西進,1938年6月11日夜,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安慶,川軍27集團軍楊森部作戰不力,一夜間就被逐出城外,蔣介石大怒,致電楊森,“輕棄名城,騰笑友邦”。要他反攻安慶,楊森迴電,徐源泉的26集團軍擋不住日軍第六師團的攻擊,暴露了他的側背,他不得已才退出安慶,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波田支隊在攻占安慶後,繼續搭乘海軍艦艇沿長江西進,6月下旬抵達了江防要塞馬當的封鎖線外。馬當要塞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國軍經營了幾個月,耗資無數,堅固異常,是阻攔日本海軍的堅固堡壘,蔣介石對它寄予厚望,認為它至少能阻止日軍攻勢一個月左右。日本海軍首先試圖從江上打開通道,無奈水雷、沉船和人工暗礁太多,而且掃雷艇在守軍的炮火下也無法掃雷。見江上行不通,日軍就改為陸路迂迴進攻,而馬當要塞附近守軍與李韞珩的十六軍,在兩周前,李韞珩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大敵當前竟然還辦了一個為期兩周的“抗日軍政大學”。
6月24日,李韞珩還大肆鋪張地辦了一個隆重的結業典禮,邀請了十六軍各級軍官和當地士紳參加。日軍肯定事先截獲得到了這個情報,
於是6月24日淩晨,日軍在十六軍的防地登陸成功,然後順利地攻下了既無準備,又無人指揮的香山、香口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