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年青時所作的一首詞,在當時中國的文人及進步青年中傳唱很普及。


    葉丹丹明白,這一別,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能相見,她望著踏上征途的丈夫,猛追向前幾步,從身後再一次深深抱著王霽初。


    好久,王霽初分開了葉丹丹的手,頭也不迴地消逝在夜幕之中……


    “王老頭,你兒子勾結赤匪,參加共產黨,你該當何罪!”


    王家大院,潘智武兇神惡煞般吼著王霽初的父親。


    望著黑洞洞的槍口,王老頭知道,承認也是死,不承認還是個死。兒子剛走了一個月,這王八羔子在哪兒得到的信?


    “兒子去武漢是做生意,我平時對你不薄潘爺,象我這樣的家庭你是知道的。雖不是很富餘,倒還有幾畝薄田,衣食無憂,我家霽初不可能去當赤匪?”


    “王老頭,這是鐵證,我安在赤匪的臥底說的還有假?斃了!”


    兩聲槍響,王老頭夫妻倆倒在血泊之中。潘智武獰笑了兩聲。


    “把值錢的東西帶走,兄弟們喝酒去!”而潘智武的心中,那個貌美如花的葉丹丹去哪兒了呢?


    葉丹丹剛準備躺下,哥哥家便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


    “我是鄰居王嬸,快開門!”


    今天葉丹丹迴娘家,父母與哥嫂在白雀園街上的酒坊沒迴來,她幫父母收拾老家的房子,在家臨走時同關係好的王嬸打了招唿。


    “不好了丹丹,你家被查抄了。霽初父母也被槍殺……”王嬸進屋後驚魂未定簡單講了事情經過,“這幾天躲起來,千萬別迴去了,家裏的事鄉親們可以幫忙料理。”


    葉丹趕忙道了謝,起身對王嬸半鞠躬行了禮,“值媳替霽初謝謝嬸子!錢不夠用就把家裏幾畝薄田給賣了,把霽初父母入土為安才是首先需要辦的事情。我在娘家的叔叔在縣府裏還靠得住,我相信不會出什麽大事,今晚趁夜一起迴去……”


    1929年春,紅四軍為了鞏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立蘇維埃政權。連結鄂東北與豫西南根據地,高敬亭奉命解放光山縣沙窩保、白雀園一帶。5月,紅軍布署圍剿賽山寨、高山寨、打鼓寨的反動勢力。


    “文藝班長王霽初。”


    “到。”


    “首長要見你!”


    “是!”


    “王霽初,聽說你在熊河讀書,你的老師還在開館教書,並推薦你參加紅軍?”


    “是!首長。我的老師曾坐鎮武昌府。”


    “那你今天去幫我引見拜訪一下你的老師。″


    “是!”


    “前麵帶路。”


    部隊剛進駐熊河,民團聞風逃竄。王霽初正準備去拜訪自己的老師,首長便通知他前來引薦了。


    還是那條五彩斑斕的石板路,熟悉的精雕紅漆門楣樓,那棵枝葉婆娑鬱鬱青青的桂花樹,古香古色的書館,是那麽熟悉,又是那麽親切。


    老師還是那一襲長衫,左手扶著拐扙,長長的花白胡須。早早地迎在了書館的大門前。


    “老師,這是我們首長!”王霽初說完深深對老師彎腰鞠躬。


    “請首長寒舍上座。快上茶!” 先生吩咐著家人,一邊迎著高敬亭,“八月桂花遍地香,這春季桂花還不曾開,什麽風把百忙中的首長刮來了?”


    “聞先生乃晚清貢生,曾坐鎮武昌府,學富五車,因身體欠安迴鄉,開館育教三十餘載,桃李滿天下,王霽初也是先生的學生,並舉薦參加革命,特前來拜會!”


    “首長客氣了,鄙人乃山野村夫,以教書度日。早聞貴軍濟貧救困,甚為敬佩!不知首長駕臨寒舍,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此次紅軍為盡快成立蘇維埃政權,掃清反動匪患,特在熊河駐軍,多有打擾。特前來為先生請安。”


    “哪裏、哪裏。言重了。首長日理萬機,無事不登門,不知首長所為何事?”


    “高山寨與打鼓寨先生可熟悉?”


    “高山寨,寨主陳老七,對族人團結和氣,為鄙人學生,但聽命於潘智武,在附近做了不少坑商的勾當。高山寨雖地勢相對平坦,但寨上守軍比較團結,人心頑固,攻克有難度,需要一些時日。而打鼓寨,寨主彭頌臣,亦為鄙人學生,但欺榨百姓,不得民心,雖據險而守,但最容易攻克……”


    “聽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告辭了。”


    “老朽年邁,恕不遠送,首長慢走。”先生送走了高敬亭,“霽初留步,老師有話對你說。”


    “是,先生。”


    “霽初的家有變故可知曉?”


    “學生常年征戰,實在不知。”


    “你妻年後來為老師拜年,現居白雀園,我讓人為你傳信,今晚可接來與你相聚如何?”


    “謝謝老師!”


    “你是文藝班長,隊伍也安置駐紮在村內,這段時間你就住在為師家中吧。”


    ……


    王霽初從老師的口中得知了父母的離世,悲痛欲絕,肝腸寸斷。


    他跪向王家大院,父母的容顏充裝著他的腦海。直到葉丹丹的到來,緊抱著他淚流滿麵……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近一年多來、戰火硝煙的歲月,鑽山溝,挖野菜、摘野果充饑都是那麽興奮,為著自己的真理而奮鬥,把思念悄悄埋在心底。如今,父母已經隔世,擁抱著妻子,他豐富多感的淚水終於如水閘一樣開啟,狂泄而出……


    第二天他向首長請了假,與妻一起悄悄去墳前祭拜了父母。然後攜妻返迴駐地。然而在迴來的路上,遭到了潘智武的伏擊,葉丹丹擋住了射向王霽初的子彈,不幸犧牲。王霽初邊戰邊退,此時紅軍接應的隊伍趕到,潘智武往白雀園方向逃竄而去。


    打鼓寨部隊去圍了兩天,喊了幾次宣傳語,徐鳳英便放火燒了山寨,彭氏族人綁了彭頌臣而解放了寨子。


    打鼓寨戰鬥勝利後,公審了彭頌臣,在熊河後河灘實行槍決。屍體當天無人收斂,夜裏暴雨山洪驟發,將屍體不知衝向何處,亦有人謠傳,講彭頌臣是鯰魚精投胎,迴歸江海。


    因紅軍經費不足,王霽初在文藝班宣傳時,也兼職募捐部隊經費,其先生拿出所剩積蓄銀元500塊,捐贈紅軍。


    高山寨攻打了兩個多月,後調來大炮轟踏了山門才強行攻克。


    戰鬥勝利後,當地民眾敲鑼打鼓唱著當地民歌小調,家家戶戶掛著紅燈籠,手臂上挽著紅布條慶祝著勝利。


    高山寨攻克之後,高敬亭乘勝揮師解放了白雀園、涼亭、雙輪鄉。並殲滅了潘智武的武裝,潘智武帶著僅剩的幾個人向潢川逃竄而去。


    王霽初介紹與推薦了老師的孫子,也參加了紅軍的隊伍。


    在解放高山寨勝利的那個晚上,王霽初迴想著自己的愛妻,寫下了——《愛妻歌》


    “春愛我的妻喲笑麵如牡丹。芳華燦燦,花開富貴呀在人間。


    夏愛我的妻喲長裙如紅蓮。淠水潺湲,天仙美女呀飄下凡。


    秋愛我的妻喲雲鬢如鴻雁。冷肌凝目,錦書悄藏呀鏽枕邊。


    冬愛我的妻喲香腮如瓊璞。鬆花雪月,攜程走進呀黎明前。”


    王霽初唱著譜寫的歌,也唱著為千千萬萬戰士所撰寫讚美的歌。淚流滿麵地進入了夢鄉……他的淚水,飽含著多少痛苦的思念、幸福的希驥。


    王霽初喜歡聽先生講義和團起義,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的故事。如今自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是共產主義戰士,一名布爾什維克姣姣者,實事求是地奉獻青春,幹好文藝宣傳工作,用堅定毅誌與嘹亮的歌喉歌唱真理與夢想。


    在書館這顆古樸的桂花樹下,他想寫一首歌,寫一首革命意誌堅定的歌,寫一首讚美理想的歌,寫一首勝利之歌!


    機會終於來了,柴山保蘇維埃政府的成立,高敬亭命王霽初邀請他的老師參加慶典,師生倆坐在書館旁的桂花樹下,聞著縷縷誘人的清香,促膝長談著偉大的革命勝利。當天晚上王霽初心潮起伏,寫下了《八月桂花遍地開》。


    王霽初的眼裏,浮現出了他的妻子葉丹丹,穿著節日的盛裝,在紅旗飄飄的黨旗之中,唱著他譜寫的歌曲,與戰友們跳起了動人炫麗的舞蹈——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迎風擺,敲鑼又打鼓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敲鑼又打鼓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紅軍隊伍真威武,百戰百勝最英勇,紅星頭上戴呀,馬刀磨得快呀,革命紅旗永遠放光彩,紅星頭上戴呀,馬刀磨得快呀,革命紅旗永遠放光彩。


    一杆紅旗飄在空中,紅軍隊伍要擴充,保衛工農新政權,帶領群眾鬧革命,紅軍戰士最光榮,保衛工農新政權,帶領群眾鬧革命,紅軍戰士最光榮。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迎風擺,敲鑼又打鼓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敲鑼又打鼓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在慶典大會上,經領導共同研究決定,首唱了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


    ……


    往事如煙,三十年(1959年夏)之後,母親為了生活,從白雀園落戶我家。正如世間因果循環之故,母親亦為葉氏。


    時光如梭,我轉瞬又到了而立之年期間,當年因計劃生育的原由,在熊河橋拾得一名被棄女嬰(4周歲後由二姐領養),亦取名丹丹。後來丹丹學習努力,並考上了天津南開大學,不知這是不是世間的因果輪迴。


    46


    灑叔當選了熊河的新一屆村領導,因與父親交往頻繁,有時言語上說是談工作,常來我家閑坐、吃飯。一是家裏解決了溫飽,二是二姐在外賣茶葉掙了些錢,經濟較寬裕些。由於父親還是生產隊長,村裏收上交統籌款,鄉政府下派駐隊幹部,但凡有事,我家是免費定點招待處。那些年,家裏幾乎每天、都有鄉鄰在家裏吃飯。


    這可難為了我母親,因有支氣管炎與哮喘的老毛病,一邊炒菜還一邊咳嗽,我都心疼。替她炒菜,每次她都不允許。


    “哪有男孩子炒菜做飯的?你又沒學過廚師,有客耽誤事,又炒得不好吃。”


    我隻好沒客的時侯,從那時便開始學習做飯炒菜了。


    與村民鄉鄰所說,把我家的筷子都吮吸成尖了。


    夕陽西下,灑叔又來了我家。作為村領導,父母親也是不敢怠慢,熱情相迎。


    灑叔說是順道來看電視新聞,實則過來吃晚飯。泡茶、遞煙……


    酒過三巡,因父親叫我斟酒,便與灑叔聊上了廣東的發展。


    “灑叔,那可是一日一變樣,一月大變樣。”我介紹著,“旅遊、文化、娛樂、經濟、市場簡直與內地是天壤之別。”


    “那你一月掙多少?”灑叔問。


    “每月500元。”


    “不錯,比鄉黨委書記的工資還高,好樣的。”


    “哈哈,”我笑著說,“我也就一個務工的,在廣東有文化的人工資才叫高。再怎麽也不能與您們領導相提並論,根本不在一個層麵上呢!而且那種文化旅遊、投資辦廠的模式可以通過政府招商,以後也會發展到內地的,灑叔也會帶著我們致富的。”


    “先把地方上的溫飽、上交、計劃生育解決好就燒高香了。你說文化旅遊、投資辦廠,誰有錢?” 灑叔喝著酒,咪著眼笑著說,“掙到錢了,也沒見你小子孝敬我呀?也沒給我帶兩包煙?”


    “有。”我的心驟然一沉並推辭著說,“下次迴來帶給您灑叔。”


    聽父親說,灑叔在路邊去年建了新房,想開個賣肉的鋪子沒錢,便將家裏三百多斤的豬給他作啟動資金,如今一年了,錢沒還上,剛好灑叔當選了村領導,與村裏上交統等款抵賬了。剩下也所剩不多,慢慢又去買肉抵掉了。


    沒想到,兩年後我歸鄉裏,竟然為了未答應他的“兩包煙”,吃了大虧。


    人生,千萬不能隨心承諾別人什麽。那怕是一件再微小容易辦的事,特別是無良心、無善心的人,都會遇料到無法想象的結果。


    47


    春節很快過去了,因父母見我務工兩年才歸家,又多留了一段時間。我打公司電話,向主管又請了半個月的假期。


    那一年元宵節,村裏忽然熱鬧了起來,玩起了滾地龍與舞獅,我也參與其中,很是開心快樂。


    元宵節祭祖送燈,又是一番景象。遠遠望去,如天街上的燈籠在飛漾。


    送完燈,還去看鄰村傳統的花燈、地燈戲。


    花燈,亦名燈彩,曆史傳說人類自充分掌控利用火源的能力之後,隨著智力型開發大自然的日漸成熟,花燈便因勢而生。


    元宵節賞燈習俗的曆史記載源自西漢,興盛於隨唐,流行於明清。後逐漸隨華人的遷徙風靡於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各地又隨地域風俗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如北京燈彩,上海燈彩,杭州燈彩,武漢燈彩,廣州燈彩,西安燈彩等等。


    其中各地之間“五裏不同音,十裏不同俗”。如介於上海與杭州之間的嘉興硤石燈彩,介於武漢、合肥、鄭州之間的光州燈彩各有特色,各有其文化傳承與內涵。


    今天,介紹一下古代光州轄地新縣燈彩。


    說起新縣花燈的風俗,還需從光州曆史說起——


    要想理解與讀懂地方特色傳承文化,首先必須要追源曆史的根由。首先簡單地說一下光州的曆史。


    公元前2030年為黃帝後世子孫立為光國,周時分封弦、江、息、蔡、黃等方國,春秋時改為黃國,地屬揚州。秦設九江郡,後改衡山郡。西漢設弋陽縣。屬汝南郡弋陽候國。三國分汝南郡、江夏郡設弋陽郡,屬豫州。南北朝時改弋陽郡為淮南郡,轄新縣陰山關以北。唐改光州、弋陽、淮南道。宋改蔣州,淮南西道。轄界今新縣江淮嶺北。元改為汝寧府,屬湖廣行省。明為光州,屬中都臨濠府。清為直隸光州,仍轄息縣、固始、光山、商城。1913年光州治改為潢川縣。屬豫南道,後改汝南道。1934年督治於經扶,後返潢川縣。新中國成立後,設潢川專區,轄息縣、光山、羅山、商城、固始、新縣、潢川七縣。後屬信陽市。光州古時轄淮濱、光山、息縣、潢川、新縣、固始、商城、羅山、息縣、金寨縣西部區域。與蘇、浙、滬、閩關聯。自東夷,古屬揚州之域。有上海城市之父——春申君,開漳聖王——陳元光,名鎮一方——光州軍鐵杆旗,黃氏血脈——黃國故裏,是中原諸侯向東南沿海開辟探索的重要橋梁,也是中國各氏族南遷北移的重要樞紐,蘇、浙、渝、贛、滬、川、閩、台灣等地也有許多春申君、開漳聖王雕像和光州誌族譜。新縣——經扶縣以前時期自江淮嶺以北區域隸屬光州轄地,據考證,應屬古弦國屬地。新縣花燈,由古代光州的特殊曆史淵源與傳承,延續而來的特殊地域特色,而造就的特別地域文化特色。


    新縣花燈由地方燈彩,燈戲組成。燈彩分為三類,各戶門口高掛的傳統紅燈、兒童燈、祭祀燈。燈戲分為龍燈戲、地燈戲、花鼓戲。


    門口高掛的紅燈,源出於宮燈,後經過曆史的演變與曆史不同時期的經濟條件而形成的地方特色。


    兒童燈,是由農曆正月十三開始,兒童戲耍與遊玩的照路燈。剛出生至十二周歲的孩童,每人一盞燈籠。在“無為論”上為自己的星宿,為孩子消災避邪,帶來福祿富貴。希驥美好生活,飛黃騰達。


    祭祀燈,為每年正月十五日,傍晚或黃昏之後,去墓地為已故的祖輩親人墳前插立的“哭亮燈”。這種風俗,也隻有在新縣、光山縣、商城縣、潢川縣四縣,潢水與淠水(白露河)這一區域有此風俗,而放眼全國各地,無論是江西,還是湖北,不論是四川,還是江蘇、福建一帶,祖先皆是光州區域人氏遷徙才傳承的地方特色,但為數不多,區域範圍極小,沒有現在光山、商城、新縣、潢川這麽大範圍。這也是大別山區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傳統土葬習俗也是相互關聯。


    相傳為明太祖朱元璋尋找其母之墳而延續形成的當地習俗。根據傳統的中華文化分析,在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交融期間,中國古代以孝道治天下伊始,這種風俗就伊始了。


    光州之地古時有公祖句茲(期思伯)、伍子胥、孫叔敖、司馬光、陳元光等名士 。


    相傳陳元光少年時在弋陽郡(新縣)垂(白雲)山拜師修道,陰山關高山寨處有蛇精,白天藏於北朝時代的(現今熊河村)鐵淋墓之中,晚上出來吸人精血害人性命。陳元光斬蛇尾於鐵淋墓中,蛇精脫逃,心生一計,邀陳元光南天門外鬥法,想攝攜陳元光魂魄,又破壞其肉身。而陳元光魂魄為了迴家後不致於被蛇精破壞軀體,臨行前在門前掛著符咒紅燈。後來陳元光於南天門外蛇精鬥法,並斬殺妖蛇,元宵節那天順利迴至家中。後來這一區域每戶元宵節這天高掛紅燈,每位十二歲以下的孩童以燈護身避邪,以求平安。


    伍子胥清明寄柳這裏就不多講了。


    新縣的龍燈戲與花鼓戲,在民間有舞龍、舞獅、玩旱船、玩耕牛、打花鼓等。“臘月是閑月,正月是玩月”!在臘月,除了“鹹菜蘿卜樹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之外,便是忙著準備過年的美食了。年過完表示新年伊始,忙著親朋好友之間拜年,過了初七,閑下來之後,便忙著開始準備玩花燈。


    隨著工業化的到來,兒童的遊戲燈都是用電池與塑料的工藝品了,也不比我們小時侯用麻杆或竹絲紮、父母用顏料在紙上寫吉祥的祝福語與漂亮的水彩畫,然後用麵漿子粘上。而龍燈戲的龍燈、船等造型是要人工紮製的。專業表演哪一個項目的鄉親,合夥動手、共同完成,休息時練一練詞與曲,相互探索磨合,怎樣盡力把傳統的曲目發揮表演的更好。


    道具準備好以後,表演那天,按照一定的順序與程序就登場了,穿著平時的衣服,隻是頭上紮著毛巾,或者帶著平時幹活遮太陽的帽子,腰節用圍巾紮著腰帶。唱著新縣特有的民歌小調,挨家挨戶地表演,慶祝今年的風調雨順與平安美好。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地燈戲,也是源自龍燈戲。隻是多了豫南花鼓戲的曲調與韻味。在明未,光州出了一位歌唱家蘇昆生,號稱“南曲天下第一”!淮南調與他的唱腔,曆史淵源也是密不可分的。傳承到今天的地燈戲與新縣花燈、民歌曲調,秦淮曲調,豫風楚韻,以及中華傳統民歌曲調,都有著直接的關聯。


    大別山根據地在新縣建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時,首唱了激動人心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創作這首曲調優美的紅歌時,與新縣當地盛行元宵節的龍燈戲,與民間喜慶事時用傳統鑼鼓伴奏演唱的淮南當地民歌更是密不可分的,曲調流淌著當地民歌傳承的脈動。


    燈彩(花燈),在2006年被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縣花燈!是大別山區域一種特殊的民俗文化。但把其發展為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走向全國的文化產業,還需要艱辛的努力與很長一段路要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往事莫迴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道刀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道刀客並收藏往事莫迴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