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昶一頓,斂眉道:「為虛。」
「既然是假的,那我們何必要怕。」李鑒站起身,笑道,「比起那些話,我倒是更好奇於那個上奏摺、叫我寫罪己詔的。他是哪個官署的,叫什麽名字?」
「柳鍾儀,字南冠,是新到任的通政司參議......是,他是接臣的任。」何昶沉吟片刻,「我認識他,是個爽利誠心人,年紀與孟侯一般大,先前在東都做官。」
「年紀不大。」李鑒一哂,「柳公子,有個好父親。」
「陛下,此言差矣。」
李鑒頗有些意外地望向何昶。何昶鬢角汗濕,怪自己多言,卻依舊硬著頭皮道:「柳大人是讀書破萬卷的儒生,能耐與巧思,絕不遜於臣。」
他方說完,正恐懼自己觸了逆鱗,隻聽外頭有人被宣入見。一抬眼,便見那柳鍾儀自外頭進來,一身嶄新緋紅官袍。
柳鍾儀走到李鑒書案前的階下,施施然提衣下拜,從容不迫地道:「微臣見過陛下。」
那一雙眼底,自矜,天真,意氣風發。
「你應當知道寡人為何要見你。」
「微臣知道。」柳鍾儀大義凜然道,「臣上奏請陛下向天下罪己,求四海安平。此舉必然觸怒龍顏,微臣已然置生死於度外......」
「非也。」李鑒道。
他自書桌後轉出來,在柳鍾儀麵前的一級階上席地坐下,虛抱著膝,垂眼看過來。柳鍾儀生於官宦家,膽氣又高,幹脆抬眼直視這位帝王,道:「臣跪請陛下明示。」
他看見李鑒麵孔時,還是不由地在心中驚嘆一聲。早知道陛下年輕,他此刻卻無法將麵前這霽月清風光景的少年人同朝臣口中的玉麵羅剎等同起來。
果然是,百聞不如一見。
「罪己詔。罪己詔有何用?」李鑒輕緩地說著,語氣卻篤定得不似在問詢,「你也算飽讀史書,難道真有今日帝王罪己,明日天降太平的事嗎?」
「不曾有。隻是安撫人心為重,臣以為......若能下罪己詔,便可叫天下安心,維穩局勢。之後再動作,也不算遲。」
李鑒聽罷,托著麵頰笑起來。
柳鍾儀被他笑得不寒而慄。他頭一次見李鑒,捉不透此人的行事作風,隻好沉默不語,那眼看一側的何昶。
「我方擬了詔書,要直隸開放四境,讓救濟糧食運輸入冀州等地界。」李鑒收了笑,起身迴到案前,抬手將那墨跡已風幹的捲軸拋了過去,柳鍾儀連忙雙手接住。
「帶迴你們司,潤色一番,就讓戶部安排下去。」李鑒道,「明日我會遣人去問。」
「是。」
「那臣也告退了。」何昶在一側連忙道。看李鑒點了頭,他連忙下了階,暗暗地伸手抓著柳鍾儀的袖子往外走。柳鍾儀自覺還未進完言,沒打算轉身,腿肚子便被人踹了一腳。他吃痛,又不敢吭聲,被何昶拽著走出了太極宮才將人的袖子甩開,不解道:「何大人,你這是做什麽?我要進言,這是臣子本分......」
「你糊塗了?陛下哪裏要你這樣的本分?」何昶罵道,「本就有人在散布傳言,說陛下即位違背天意。你讓他下罪己詔,豈不是叫他承認?如何,難道要他退位不成?」
「我絕無此意!」柳鍾儀幡然醒悟道,「多虧何大人,否則真是禍從口出。」
二人並肩走了一陣。兩側官吏來往,二人時不時朝熟識之人作揖,除此外一路無話。終於上了朱雀大街,兩側人聲鼎沸,煙火氣濃鬱起來,將人也染得鬆快。
終於,何昶有些憋不住,試探道:「令尊......近日可好?」
柳鍾儀輕哼一聲,將一把玩扇自懷中抽出,彈腕開扇,眉目間還殘存著些紈絝的玩世不恭,卻已然被沖淡得不成樣子。
「我沒他這個爹。」他道。
【作者有話說】
破防周結束啦
每次感覺要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時候總是會發現一山放過一山攔…
大學就是最好的(確信
第56章 歸途第五十五
李群青低下身,拾起了被擲在地上的詔書。那書文在眼前一掠,隻是隻言片語,便全指向了直隸四境封閉的關隘。
她斟酌了一會,道:「崔大人如此失儀,若是有言官在側,少不得參一筆。」
「有你在也一樣。」崔宇楊冷聲道。
他麵無喜怒,單憑目光竟能刺得人膽寒。李群青不畏懼,卻也一時對不上話,隻立在堂下沉默著。
直隸有燕京,曾為前朝大都。曾有人建議要將直隸之名更改為河北行省,卻也不了了之。這直隸如其餘行省一般有了巡撫與布政使司,卻還是叫「直隸」,空有其名。布政使權力尚重,能決斷諸多事宜,包括四境道路封閉與否。
「陛下此番若是要降罪於我,我也不意外。」崔宇楊闔上眼,「他不是要怪我救濟流民不力。他是要,把這行省真正變成『直隸』。」
他這一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若得如此結局,不過意料之中。
「流民、災異,是我直隸處置不力,臣愧對陛下,愧對我冀州百姓。」他陡然提高了聲音,對著一旁的秉筆官字字痛切,「然開放四境之事,恕難從命!倘散禍患於外,縱流民外逃,則田畝無所耕,黔首無所養。孰利孰弊,惟陛下深思。」
他一振衣袖,迴身望向門楣側那片青天。
「傳我令,繼續封鎖四境,不許……」
「既然是假的,那我們何必要怕。」李鑒站起身,笑道,「比起那些話,我倒是更好奇於那個上奏摺、叫我寫罪己詔的。他是哪個官署的,叫什麽名字?」
「柳鍾儀,字南冠,是新到任的通政司參議......是,他是接臣的任。」何昶沉吟片刻,「我認識他,是個爽利誠心人,年紀與孟侯一般大,先前在東都做官。」
「年紀不大。」李鑒一哂,「柳公子,有個好父親。」
「陛下,此言差矣。」
李鑒頗有些意外地望向何昶。何昶鬢角汗濕,怪自己多言,卻依舊硬著頭皮道:「柳大人是讀書破萬卷的儒生,能耐與巧思,絕不遜於臣。」
他方說完,正恐懼自己觸了逆鱗,隻聽外頭有人被宣入見。一抬眼,便見那柳鍾儀自外頭進來,一身嶄新緋紅官袍。
柳鍾儀走到李鑒書案前的階下,施施然提衣下拜,從容不迫地道:「微臣見過陛下。」
那一雙眼底,自矜,天真,意氣風發。
「你應當知道寡人為何要見你。」
「微臣知道。」柳鍾儀大義凜然道,「臣上奏請陛下向天下罪己,求四海安平。此舉必然觸怒龍顏,微臣已然置生死於度外......」
「非也。」李鑒道。
他自書桌後轉出來,在柳鍾儀麵前的一級階上席地坐下,虛抱著膝,垂眼看過來。柳鍾儀生於官宦家,膽氣又高,幹脆抬眼直視這位帝王,道:「臣跪請陛下明示。」
他看見李鑒麵孔時,還是不由地在心中驚嘆一聲。早知道陛下年輕,他此刻卻無法將麵前這霽月清風光景的少年人同朝臣口中的玉麵羅剎等同起來。
果然是,百聞不如一見。
「罪己詔。罪己詔有何用?」李鑒輕緩地說著,語氣卻篤定得不似在問詢,「你也算飽讀史書,難道真有今日帝王罪己,明日天降太平的事嗎?」
「不曾有。隻是安撫人心為重,臣以為......若能下罪己詔,便可叫天下安心,維穩局勢。之後再動作,也不算遲。」
李鑒聽罷,托著麵頰笑起來。
柳鍾儀被他笑得不寒而慄。他頭一次見李鑒,捉不透此人的行事作風,隻好沉默不語,那眼看一側的何昶。
「我方擬了詔書,要直隸開放四境,讓救濟糧食運輸入冀州等地界。」李鑒收了笑,起身迴到案前,抬手將那墨跡已風幹的捲軸拋了過去,柳鍾儀連忙雙手接住。
「帶迴你們司,潤色一番,就讓戶部安排下去。」李鑒道,「明日我會遣人去問。」
「是。」
「那臣也告退了。」何昶在一側連忙道。看李鑒點了頭,他連忙下了階,暗暗地伸手抓著柳鍾儀的袖子往外走。柳鍾儀自覺還未進完言,沒打算轉身,腿肚子便被人踹了一腳。他吃痛,又不敢吭聲,被何昶拽著走出了太極宮才將人的袖子甩開,不解道:「何大人,你這是做什麽?我要進言,這是臣子本分......」
「你糊塗了?陛下哪裏要你這樣的本分?」何昶罵道,「本就有人在散布傳言,說陛下即位違背天意。你讓他下罪己詔,豈不是叫他承認?如何,難道要他退位不成?」
「我絕無此意!」柳鍾儀幡然醒悟道,「多虧何大人,否則真是禍從口出。」
二人並肩走了一陣。兩側官吏來往,二人時不時朝熟識之人作揖,除此外一路無話。終於上了朱雀大街,兩側人聲鼎沸,煙火氣濃鬱起來,將人也染得鬆快。
終於,何昶有些憋不住,試探道:「令尊......近日可好?」
柳鍾儀輕哼一聲,將一把玩扇自懷中抽出,彈腕開扇,眉目間還殘存著些紈絝的玩世不恭,卻已然被沖淡得不成樣子。
「我沒他這個爹。」他道。
【作者有話說】
破防周結束啦
每次感覺要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時候總是會發現一山放過一山攔…
大學就是最好的(確信
第56章 歸途第五十五
李群青低下身,拾起了被擲在地上的詔書。那書文在眼前一掠,隻是隻言片語,便全指向了直隸四境封閉的關隘。
她斟酌了一會,道:「崔大人如此失儀,若是有言官在側,少不得參一筆。」
「有你在也一樣。」崔宇楊冷聲道。
他麵無喜怒,單憑目光竟能刺得人膽寒。李群青不畏懼,卻也一時對不上話,隻立在堂下沉默著。
直隸有燕京,曾為前朝大都。曾有人建議要將直隸之名更改為河北行省,卻也不了了之。這直隸如其餘行省一般有了巡撫與布政使司,卻還是叫「直隸」,空有其名。布政使權力尚重,能決斷諸多事宜,包括四境道路封閉與否。
「陛下此番若是要降罪於我,我也不意外。」崔宇楊闔上眼,「他不是要怪我救濟流民不力。他是要,把這行省真正變成『直隸』。」
他這一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若得如此結局,不過意料之中。
「流民、災異,是我直隸處置不力,臣愧對陛下,愧對我冀州百姓。」他陡然提高了聲音,對著一旁的秉筆官字字痛切,「然開放四境之事,恕難從命!倘散禍患於外,縱流民外逃,則田畝無所耕,黔首無所養。孰利孰弊,惟陛下深思。」
他一振衣袖,迴身望向門楣側那片青天。
「傳我令,繼續封鎖四境,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