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頭隻能忍著肉疼,無力地擺擺手,罷了,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轉眼過去半個月,張希瑤去鎮上拿她的鐵鍋。
還別說這鐵板做得真不錯。加炭取炭後,可以將它關上。煙全部都順著煙囪跑走了。
秋花圍著小推車,站在車前,學著鎮上小攤吆喝,樂得合不攏嘴。
其他孩子將她擠過去,也有樣學樣。
就在孩子們玩得正歡時,從院外走進來一個穿著喜慶,頭戴大紅花的老婦人。
看著這打扮,張希瑤腦海立刻蹦出「媒婆」二字,實在是媒婆在影視劇裏的形象太讓人印象深刻了。很難不讓人記住。
媒婆捏著帕子扭著腰進院子,夏花見死,立刻朝屋裏喊,「娘,大伯娘,有客人來了。」
聽到動靜,陸氏和許氏從屋裏出來,看到媒婆,兩人愣了一下。
媒婆甩了下帕子,臉上堆滿笑,「我給你們報喜來啦!」
她打量院裏的幾個孩子,「天大的喜事。」
陸氏和許氏立刻換上笑臉,將人請進屋。
陸氏讓夏花端茶倒水。張希瑤給拿了些紅糖,放進去。
媒婆看到是紅糖水,那雙小眼都彎起來。
孩子們都站在門口,看熱鬧。陸氏直接將人哄出家門,隻有張希瑤被她放進來。
媒婆喝完一碗水,輕了輕嗓子就開唱,「張家大嫂,你們家有福啦。我代表徐家給你家夏花說親。他家老大相貌堂堂,風度翩翩,子嗣旺盛,與你家夏花正是郎才女貌,將來成婚,一定能成為佳偶。」
這一長串的四個字讓陸氏都聽傻眼了,許氏就穩多了,她不會被這點好話糊弄,就追問,「哪個村子的徐家?」
媒婆笑成一朵花,「還能有哪個徐家?當然是咱們許家村的徐家,徐興旺的長子,徐大牛。」
話音剛落,陸氏剛剛還暈唿的腦子瞬間恢復清明,她拔高音調,「徐家?」
她氣得臉紅脖子粗。徐家?他們家也配!什麽東西!
陸氏騰地站起來,就要開罵,被許氏攔住,沖大嫂使眼色,見大嫂還在掙紮,根本不聽,她忙趴在大嫂耳邊小聲勸,「咱們可不能得罪媒婆,這麽多孩子都等著說親呢。」
陸氏憋屈地坐迴椅子裏。
許氏沖媒婆一拱手,「我大嫂幹活太累了。坐不住,讓她直直腿。你繼續說。」
媒婆最擅長察言觀色,哪裏看不出陸氏在生氣,她是個人精,見對方不打算跟她對著幹,就當作不知道,笑著點點頭,「理解!我們都是鄉下泥腿子,你家都淪到當佃戶的地步了,估計也不會嫌棄徐家有五十畝好田的殷實人家。」
許氏就不樂意聽了,「我家有四十二畝地。」
「是!但你那地是新開出來的,荒地有產出嗎?那點產出還不夠交稅的。」媒婆也是直往人心窩戳,「再說了,就算有產出,你們會讓夏花帶走嗎?」
許氏還真沒法保證公中會給夏花多少嫁妝,但她不容易讓人糊弄,反過來問媒婆,「不知徐家給多少彩禮?」
媒婆伸出一根手指,「別家都是給五貫聘禮,但徐家不一樣,人家大方,給了十貫聘禮,徐家也知曉你家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也不指望你們給多少陪嫁。讓夏花把聘禮全部帶迴來就行了。」
這話說得好聽,十兩聘銀看似很多,但是嫁過去後,等夏花生了孩子,他們就可以找個理由把聘禮要迴去。其實就等於一分錢沒出,他們家白白得個可以幹活,又可以生孩子的女人嘛。這算盤珠子都快繃到她臉了,張希瑤不知道徐大牛是誰,但她隻媒婆短短幾句話,就覺得這徐家不是一門好親。
陸氏握緊拳頭,咬緊牙關,許氏麵色如常,笑道,「夏花的婚事得告訴我公爹和婆母。我們可做不了主。這樣吧,三天後,我們給你答覆。」
媒婆點頭,正要站起來,沒想到張希瑤就裝作好奇地問,「大娘,如果我阿爺給夏花出十貫陪嫁,你能給她說到什麽樣的好婆家?!」
在張希瑤的世界觀裏,她喜歡用錢來衡量事情的利弊。
女子在婚後不僅要孝順公婆,伺候一家人的起居,還要付出高昂的生育成本。
要是下嫁。女子嫁人後,無法支配夫家的財產,隻能靠嫁妝過活。錢財花完,她就隻能任由婆家人擺布。不要說幫助原生家庭,她不拖累娘家就不錯了。
至於挑個門當戶對的男人嫁了,對她自己來說是不虧不賺的。但是對原生家庭沒有一丁點幫助。
女子隻有高嫁才是劃算的。因為她高嫁的話,她本人實現階級跨越,原生家庭也能因此受益。
而北宋時期沒有世族門閥,因為早在末期就被黃巢連根拔起,殺成絕戶了。北宋初期到現在的士大夫們娶媳婦也不看出身,隻看陪嫁錢財。
有許多士大夫的兒子就娶了商賈或地主家的閨女。
如果張家願意給夏花出高額嫁妝,夏花是有可能高嫁的。
媒婆瞪大眼睛,「十貫?」
張希瑤頷首,「對!」
媒婆將信將疑,不過她問到了,媒婆也沒有瞞著,「要是真有這麽高的嫁妝,秀才老爺有點勉強,但是童生老爺還是沒問題的。要是不找讀書人家,找個家境殷實的地主家庭也不是沒可能。」
她伸手比劃了一下,「家裏有兩百畝好田的人家搶著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轉眼過去半個月,張希瑤去鎮上拿她的鐵鍋。
還別說這鐵板做得真不錯。加炭取炭後,可以將它關上。煙全部都順著煙囪跑走了。
秋花圍著小推車,站在車前,學著鎮上小攤吆喝,樂得合不攏嘴。
其他孩子將她擠過去,也有樣學樣。
就在孩子們玩得正歡時,從院外走進來一個穿著喜慶,頭戴大紅花的老婦人。
看著這打扮,張希瑤腦海立刻蹦出「媒婆」二字,實在是媒婆在影視劇裏的形象太讓人印象深刻了。很難不讓人記住。
媒婆捏著帕子扭著腰進院子,夏花見死,立刻朝屋裏喊,「娘,大伯娘,有客人來了。」
聽到動靜,陸氏和許氏從屋裏出來,看到媒婆,兩人愣了一下。
媒婆甩了下帕子,臉上堆滿笑,「我給你們報喜來啦!」
她打量院裏的幾個孩子,「天大的喜事。」
陸氏和許氏立刻換上笑臉,將人請進屋。
陸氏讓夏花端茶倒水。張希瑤給拿了些紅糖,放進去。
媒婆看到是紅糖水,那雙小眼都彎起來。
孩子們都站在門口,看熱鬧。陸氏直接將人哄出家門,隻有張希瑤被她放進來。
媒婆喝完一碗水,輕了輕嗓子就開唱,「張家大嫂,你們家有福啦。我代表徐家給你家夏花說親。他家老大相貌堂堂,風度翩翩,子嗣旺盛,與你家夏花正是郎才女貌,將來成婚,一定能成為佳偶。」
這一長串的四個字讓陸氏都聽傻眼了,許氏就穩多了,她不會被這點好話糊弄,就追問,「哪個村子的徐家?」
媒婆笑成一朵花,「還能有哪個徐家?當然是咱們許家村的徐家,徐興旺的長子,徐大牛。」
話音剛落,陸氏剛剛還暈唿的腦子瞬間恢復清明,她拔高音調,「徐家?」
她氣得臉紅脖子粗。徐家?他們家也配!什麽東西!
陸氏騰地站起來,就要開罵,被許氏攔住,沖大嫂使眼色,見大嫂還在掙紮,根本不聽,她忙趴在大嫂耳邊小聲勸,「咱們可不能得罪媒婆,這麽多孩子都等著說親呢。」
陸氏憋屈地坐迴椅子裏。
許氏沖媒婆一拱手,「我大嫂幹活太累了。坐不住,讓她直直腿。你繼續說。」
媒婆最擅長察言觀色,哪裏看不出陸氏在生氣,她是個人精,見對方不打算跟她對著幹,就當作不知道,笑著點點頭,「理解!我們都是鄉下泥腿子,你家都淪到當佃戶的地步了,估計也不會嫌棄徐家有五十畝好田的殷實人家。」
許氏就不樂意聽了,「我家有四十二畝地。」
「是!但你那地是新開出來的,荒地有產出嗎?那點產出還不夠交稅的。」媒婆也是直往人心窩戳,「再說了,就算有產出,你們會讓夏花帶走嗎?」
許氏還真沒法保證公中會給夏花多少嫁妝,但她不容易讓人糊弄,反過來問媒婆,「不知徐家給多少彩禮?」
媒婆伸出一根手指,「別家都是給五貫聘禮,但徐家不一樣,人家大方,給了十貫聘禮,徐家也知曉你家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也不指望你們給多少陪嫁。讓夏花把聘禮全部帶迴來就行了。」
這話說得好聽,十兩聘銀看似很多,但是嫁過去後,等夏花生了孩子,他們就可以找個理由把聘禮要迴去。其實就等於一分錢沒出,他們家白白得個可以幹活,又可以生孩子的女人嘛。這算盤珠子都快繃到她臉了,張希瑤不知道徐大牛是誰,但她隻媒婆短短幾句話,就覺得這徐家不是一門好親。
陸氏握緊拳頭,咬緊牙關,許氏麵色如常,笑道,「夏花的婚事得告訴我公爹和婆母。我們可做不了主。這樣吧,三天後,我們給你答覆。」
媒婆點頭,正要站起來,沒想到張希瑤就裝作好奇地問,「大娘,如果我阿爺給夏花出十貫陪嫁,你能給她說到什麽樣的好婆家?!」
在張希瑤的世界觀裏,她喜歡用錢來衡量事情的利弊。
女子在婚後不僅要孝順公婆,伺候一家人的起居,還要付出高昂的生育成本。
要是下嫁。女子嫁人後,無法支配夫家的財產,隻能靠嫁妝過活。錢財花完,她就隻能任由婆家人擺布。不要說幫助原生家庭,她不拖累娘家就不錯了。
至於挑個門當戶對的男人嫁了,對她自己來說是不虧不賺的。但是對原生家庭沒有一丁點幫助。
女子隻有高嫁才是劃算的。因為她高嫁的話,她本人實現階級跨越,原生家庭也能因此受益。
而北宋時期沒有世族門閥,因為早在末期就被黃巢連根拔起,殺成絕戶了。北宋初期到現在的士大夫們娶媳婦也不看出身,隻看陪嫁錢財。
有許多士大夫的兒子就娶了商賈或地主家的閨女。
如果張家願意給夏花出高額嫁妝,夏花是有可能高嫁的。
媒婆瞪大眼睛,「十貫?」
張希瑤頷首,「對!」
媒婆將信將疑,不過她問到了,媒婆也沒有瞞著,「要是真有這麽高的嫁妝,秀才老爺有點勉強,但是童生老爺還是沒問題的。要是不找讀書人家,找個家境殷實的地主家庭也不是沒可能。」
她伸手比劃了一下,「家裏有兩百畝好田的人家搶著要。」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