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人口多,總共要交一貫459文。
也就是說他們辛辛苦苦種的十畝地收成也就隻夠交稅。
張希瑤沒想到頌朝商業如此發達,對農民的盤剝竟如此厲害。
可百姓們根本來不及感慨官府有多黑,他們得忙著種下一季糧食。
下一季種的是稻穀,讓張希瑤沒想到的是這時候種稻穀方式也很先進。他們也會先育苗,然後再進行插秧。
也就是說現代糧食產量之所以高,除了種子好,還有就是化肥的作用。她這個現代人穿到古代,不是農學生,也不學生物,在種田方麵根本起不到半點作用。
還是得做生意。
等家裏的水稻全部栽種下去,張希瑤就打算賣她的臭豆腐,她找到張二伯,請他幫忙帶十斤豆腐。
張二伯聽到她要帶這麽多豆腐,驚得眼珠子快要掉出來,「你確定要買這麽多豆腐?」
「對!」
家裏人聽到她的要求也覺得她此舉太冒險,張婆子就很不放心,「你做的什麽吃食?也讓我們嚐嚐啊!咱們吃了,給你參詳一二,也能心中有數。」
大伯娘陸氏也覺得她太冒險了,「你身上可就一貫錢。就這麽花出去,你不心疼啊?」
這沒爹娘教是真的不行。
二伯娘許氏心裏就想吐槽,小侄女手心握不住錢還是咋地?!居然敢這麽亂花錢。
張希瑤也是沒辦法,因為種地太辛苦了,她急需賺錢,而她覺得十斤不多。她就是考慮到鎮上百姓消費水平不行,才先做十斤試試水。而且做不完還可以放在滷水裏。
她沖大家笑,「沒事。我有信心。」
張婆子拿她沒辦法,「要是做得不好吃,到時候就把它曬成豆腐幹吧。」
張希瑤除了豆腐,還要買粗鹽,家裏的鹽已經被她用完了。人不能不吃鹽。要不然幹活沒力氣。她要的鹽不是家裏這種摻著雜質的鹽,而是雜質稍微少點的粗鹽。像現代那種專門醃製鹹菜的大粒鹽一斤要六十文。現代常吃的兩塊錢一包的細鹽,在這裏差不多要一百二十文,價格太貴,她現在家底不厚吃不起。
張二伯告訴她這種鹽價格不便宜,一斤要十文。而他們家現在吃的最下等的鹽卻隻要五文錢一斤,便宜一半。
張希瑤沒想到自己到了古代連鹽都吃不起。
張婆子讓她別著急買這麽貴的鹽,過段時間會有私鹽販子過來,那手頭的鹽不僅便宜,顏色還比官鹽好。到時候可以多買些。
張希瑤問具體時間,張婆子也說不好,「私鹽販子從來沒有固定時間,我也拿不準。」
販私鹽那是把腦袋別在褲腰上,哪能輕易許下時間,讓人找到規律。他們來村子販鹽從來都是神出鬼沒。
張希瑤不可能一直等下去,所以她還是買了三斤鹽。
除了鹽,她還需要用到茱萸。這時候沒有辣椒,所以她隻能借著茱萸提取辣味。不過茱萸不用特地買,夏花和秋花從山上采了不少茱萸。這東西也是可以賣的,兩人採好曬幹就一直攢著,等多了就讓張二伯拿去鎮上賣。
至於其他調料,比如蒜、白酒、黑豆豉、香菇和冬筍,家裏都有。
第11章
張二伯去鎮上,張希瑤就開始在自家灶房準備她的調料。
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後加香菇、冬筍、白酒等佐料,然後放涼。
等張二伯將豆腐買迴來,她就開始切成塊放在鍋上蒸,然後將豆腐碼放整齊,用重物放在上麵壓緊實。壓了三個時辰,再將豆腐放入滷水和早上煮的調味料中浸泡。
想要濃鬱的臭香至少要浸泡十五天。可張希瑤不確定這時候的人能不能接受那麽臭的,所以她隻浸泡一晚上,就算完成了。
一大早,張婆子和陸氏到灶房做飯。
男人們也不可能閑下來,他們在張老頭的帶領下到村子那塊荒地拔草開荒。孩子們也跟著去幫忙。
張婆子就拉著張希瑤問她,「那豆腐已經泡一晚上了,天這麽熱,豆腐會不會放壞了?」
張希瑤正在做調料,茱萸醬、芝麻醬和蒜汁。每弄一樣,張婆子心就跟著顫了顫,這麽多好材料,得花多少錢。
張希瑤覺得時機可行,就打開鹹菜罈子,於是一股臭味襲來,張婆子激動地拍大腿,「哎呀,你個敗家丫頭,這豆腐放壞了呀!我就說嘛,這豆腐怎麽可能放水裏泡!你還一泡就是一夜!」
陸氏正在燒火,聽到這話也將腦袋湊過來,還沒靠近,就聞到一股難言臭味兒,她跟張婆子是一個想法,咋能這麽糟蹋東西呢。
張婆子就要伸手進罈子裏撈,看看把豆腐曬幹再吃。窮苦百姓是不捨得糟蹋東西的。放壞了也得想盡辦法挽救。
她剛要伸手就被張希瑤攔住,「阿奶,就是這個味兒。不是壞了。我要做的就是臭豆腐!」
張婆子眼睛一瞪,都不可置信了,「臭豆腐?!你故意把豆腐放壞?你這丫頭是缺心眼嗎?你放臭了,誰買!人家不會吃鮮豆腐嗎?」
「阿奶,你不懂,這臭了才好吃。」張希瑤讓她別動,「不信的話,我做一份給你嚐嚐。」
她將豆腐撈出來,裏麵已經發黑髮青,顏色不好看。像是從鍋底撈出來似的。
她撈好後,又要起鍋燒油。張婆子捧著油罐不撒手,「咱家這點豬油要吃一年的。你這麽糟蹋東西,我可不答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也就是說他們辛辛苦苦種的十畝地收成也就隻夠交稅。
張希瑤沒想到頌朝商業如此發達,對農民的盤剝竟如此厲害。
可百姓們根本來不及感慨官府有多黑,他們得忙著種下一季糧食。
下一季種的是稻穀,讓張希瑤沒想到的是這時候種稻穀方式也很先進。他們也會先育苗,然後再進行插秧。
也就是說現代糧食產量之所以高,除了種子好,還有就是化肥的作用。她這個現代人穿到古代,不是農學生,也不學生物,在種田方麵根本起不到半點作用。
還是得做生意。
等家裏的水稻全部栽種下去,張希瑤就打算賣她的臭豆腐,她找到張二伯,請他幫忙帶十斤豆腐。
張二伯聽到她要帶這麽多豆腐,驚得眼珠子快要掉出來,「你確定要買這麽多豆腐?」
「對!」
家裏人聽到她的要求也覺得她此舉太冒險,張婆子就很不放心,「你做的什麽吃食?也讓我們嚐嚐啊!咱們吃了,給你參詳一二,也能心中有數。」
大伯娘陸氏也覺得她太冒險了,「你身上可就一貫錢。就這麽花出去,你不心疼啊?」
這沒爹娘教是真的不行。
二伯娘許氏心裏就想吐槽,小侄女手心握不住錢還是咋地?!居然敢這麽亂花錢。
張希瑤也是沒辦法,因為種地太辛苦了,她急需賺錢,而她覺得十斤不多。她就是考慮到鎮上百姓消費水平不行,才先做十斤試試水。而且做不完還可以放在滷水裏。
她沖大家笑,「沒事。我有信心。」
張婆子拿她沒辦法,「要是做得不好吃,到時候就把它曬成豆腐幹吧。」
張希瑤除了豆腐,還要買粗鹽,家裏的鹽已經被她用完了。人不能不吃鹽。要不然幹活沒力氣。她要的鹽不是家裏這種摻著雜質的鹽,而是雜質稍微少點的粗鹽。像現代那種專門醃製鹹菜的大粒鹽一斤要六十文。現代常吃的兩塊錢一包的細鹽,在這裏差不多要一百二十文,價格太貴,她現在家底不厚吃不起。
張二伯告訴她這種鹽價格不便宜,一斤要十文。而他們家現在吃的最下等的鹽卻隻要五文錢一斤,便宜一半。
張希瑤沒想到自己到了古代連鹽都吃不起。
張婆子讓她別著急買這麽貴的鹽,過段時間會有私鹽販子過來,那手頭的鹽不僅便宜,顏色還比官鹽好。到時候可以多買些。
張希瑤問具體時間,張婆子也說不好,「私鹽販子從來沒有固定時間,我也拿不準。」
販私鹽那是把腦袋別在褲腰上,哪能輕易許下時間,讓人找到規律。他們來村子販鹽從來都是神出鬼沒。
張希瑤不可能一直等下去,所以她還是買了三斤鹽。
除了鹽,她還需要用到茱萸。這時候沒有辣椒,所以她隻能借著茱萸提取辣味。不過茱萸不用特地買,夏花和秋花從山上采了不少茱萸。這東西也是可以賣的,兩人採好曬幹就一直攢著,等多了就讓張二伯拿去鎮上賣。
至於其他調料,比如蒜、白酒、黑豆豉、香菇和冬筍,家裏都有。
第11章
張二伯去鎮上,張希瑤就開始在自家灶房準備她的調料。
用黑豆豉煮沸,冷卻後加香菇、冬筍、白酒等佐料,然後放涼。
等張二伯將豆腐買迴來,她就開始切成塊放在鍋上蒸,然後將豆腐碼放整齊,用重物放在上麵壓緊實。壓了三個時辰,再將豆腐放入滷水和早上煮的調味料中浸泡。
想要濃鬱的臭香至少要浸泡十五天。可張希瑤不確定這時候的人能不能接受那麽臭的,所以她隻浸泡一晚上,就算完成了。
一大早,張婆子和陸氏到灶房做飯。
男人們也不可能閑下來,他們在張老頭的帶領下到村子那塊荒地拔草開荒。孩子們也跟著去幫忙。
張婆子就拉著張希瑤問她,「那豆腐已經泡一晚上了,天這麽熱,豆腐會不會放壞了?」
張希瑤正在做調料,茱萸醬、芝麻醬和蒜汁。每弄一樣,張婆子心就跟著顫了顫,這麽多好材料,得花多少錢。
張希瑤覺得時機可行,就打開鹹菜罈子,於是一股臭味襲來,張婆子激動地拍大腿,「哎呀,你個敗家丫頭,這豆腐放壞了呀!我就說嘛,這豆腐怎麽可能放水裏泡!你還一泡就是一夜!」
陸氏正在燒火,聽到這話也將腦袋湊過來,還沒靠近,就聞到一股難言臭味兒,她跟張婆子是一個想法,咋能這麽糟蹋東西呢。
張婆子就要伸手進罈子裏撈,看看把豆腐曬幹再吃。窮苦百姓是不捨得糟蹋東西的。放壞了也得想盡辦法挽救。
她剛要伸手就被張希瑤攔住,「阿奶,就是這個味兒。不是壞了。我要做的就是臭豆腐!」
張婆子眼睛一瞪,都不可置信了,「臭豆腐?!你故意把豆腐放壞?你這丫頭是缺心眼嗎?你放臭了,誰買!人家不會吃鮮豆腐嗎?」
「阿奶,你不懂,這臭了才好吃。」張希瑤讓她別動,「不信的話,我做一份給你嚐嚐。」
她將豆腐撈出來,裏麵已經發黑髮青,顏色不好看。像是從鍋底撈出來似的。
她撈好後,又要起鍋燒油。張婆子捧著油罐不撒手,「咱家這點豬油要吃一年的。你這麽糟蹋東西,我可不答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