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能從報紙上窺得一角。
江無眠看著署名是各個大儒的稿件,一聲不吭,假裝此事不是自己所為。
他麵色淡然地放下信,又拿起一封編輯部發來的,信上言明,有戲班子想將他的兩篇故事合二為一,編出一出大戲。
自從京中戲班子開始卷造景後,各類唱腔有學有樣,不僅在造景、戲法、布局等方麵狠下功夫,連故事都要特意約見有名馬甲。
小說報上的作者一旦出名,立刻得到戲班子哄搶,簡直能被當成活佛請迴去供起來。
江無眠沒想到自己這個新馬甲也有人買帳,甚至第一時間寄信過來,且還是個熟人。
不過兩個故事太短,還是要拚湊一番才能成折子戲,這也就是說他需要再多加幾倍的旁白和唱曲才行。
事情麻煩,不幹。
他正忙著查探北地情況,還要注意標點的推廣情形,另外還有學生要上課,近來實在騰不出空閑。
江無眠好生寫了迴信,言辭簡單,讓人送迴編輯部。
至此,每日必看的信件已經結束,他派出去打聽消息的管家也迴來了。
「都打起來了?」
管家心有餘悸地點頭,「已有明確消息,翰林院的眾位大人為了爭奪註明標點的工作,每日必然要文辯一番,文辯上頭……」這不就是打起來了!
所為文辯,正是交流學問的一周方式,類似於武鬥打擂台一樣,不過表現形式有所區別罷了。
江無眠想了想,換上衣服,去了八百年不去一趟的翰林院。
——他身上還有個侍講職位,可直接入翰林院。
隻是這職位都默認他用不著,全等著他騰個空地上來,不是沒有人有所異議,但建元帝就裝作看不見。
以前是因江無眠職位較低,不能隨時被皇帝傳喚,現在是因為建元帝還沒想好要交給誰,索性一直裝聾作啞,當作自己忘了。
有職位在身,江無眠很快到了翰林院。他是翰林一員不假,但說實話,自打那次講學後他真沒什麽時間待在這兒。尤其是赴任以後,更是忙得不見人影,更別提迴憶翰林院風景了。
在江無眠步入翰林院後,孫啟才匆忙而來,麵帶歉意道:「江大人,實在對不住,翰林院近來較為忙碌,非是有意怠慢,恕罪恕罪。」
如今江無眠是京中炙手可熱的新貴官員,就算是手底下一群人盯著其他派係的人各種參本,還在找商隊的麻煩,也有人格外看好他,試圖找人聯姻。
奈何人根本不接茬,平日裏下帖子邀請,隻會禮到人不到,上門遞帖子推脫人不在,不是去上課就是去做事,關鍵他還真有事兒可做。
要是找事打壓?
也不看看他人如今是什麽官職,左副都禦史!
他不找自己的事兒就萬事大吉了,還派人去給他找事,那不是自動送上門的政績,遂死了這條心。
縱使是當年教過江無眠一課的孫啟也是心情複雜,遙想那時,江無眠還不過是嶺南一知府,他則是侍讀學士,今日一見,他仍是侍讀學士,可江無眠搖身一變已位比尚書。
再過幾年,自己許是能接下萬大學士的位置,但到那時,江無眠怕是已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
江無眠搖頭,道:「不請自來,是恆陽失禮。」
兩人邊說邊進了翰林院,江無眠在路上說了說扶桑道的情況,在知道那地方有個偌大白銀礦之後,誰都想聽一聽一手消息。
以往江無眠是不怎麽出門,白楚寒等人又是武將,不好湊上前去打聽,現在還不容易裝上,孫啟自然會問起一二。
「……原來如此,真是想不到轟天雷竟是能炸開礦。日後鋪路穿山怕也不成問題了。」孫啟感嘆道。
江無眠肯定道:「總歸會有那麽一天,當日匈奴一戰,能炸出地下水,扶桑一戰則是得了銀礦,轟天雷的實用效果已經初成,隻待人將之用起來。」
距離那日還有不遠的路途要走,畢竟攔截在麵前的是山體勘探。萬一炸出來什麽溶洞,導致地基不穩,出現山體滑坡等事故,那建元帝怕是要直接禁止火藥在開山鋪路上的應用。
「這便是扶桑日後的教學書籍?」江無眠是打著學習編纂教材的旗號來的,孫啟誤以為他要來看看扶桑道的教材,於是便帶他來了一處地方。
孫啟拿起來一本嶄新書籍,翻開兩頁展示道:「此書仰賴於鴻臚寺一幹人等的翻譯,我等不過是潤色後再添了幾筆罷了。」
但鴻臚寺隻管送書,不管生產,所以才與翰林院合作,整理潤色修訂校正印刷等事情全是後者要做的事兒。
說起來,這麽多的書還是書坊承接的單子。
看過之後,江無眠敏銳察覺到一件事,左手邊的和右手邊的書並不一樣。
左邊是有標點版的,右邊是沒有標點,仍然是需要自己斷句的。
孫啟道:「目前隻有兩本有了標點版本的修訂,這是翰林上下與諸多大儒、學士商議出來的結果。其他部分尚在校正,目前沒有出標點版本。」
因為對個別字句的斷句根本沒辦法說服所有人,至今沒有個統一標準,翰林院都開始上演全武行了!
要不是眼疾手快搶到來迎接江無眠的人物,孫啟怕不是就要被一群學士大儒等人給打了。
由此可見,涉及學說之爭時,什麽儒雅不爭、淡泊名利都是假的,隻有到手的實際才是真的。
江無眠看著署名是各個大儒的稿件,一聲不吭,假裝此事不是自己所為。
他麵色淡然地放下信,又拿起一封編輯部發來的,信上言明,有戲班子想將他的兩篇故事合二為一,編出一出大戲。
自從京中戲班子開始卷造景後,各類唱腔有學有樣,不僅在造景、戲法、布局等方麵狠下功夫,連故事都要特意約見有名馬甲。
小說報上的作者一旦出名,立刻得到戲班子哄搶,簡直能被當成活佛請迴去供起來。
江無眠沒想到自己這個新馬甲也有人買帳,甚至第一時間寄信過來,且還是個熟人。
不過兩個故事太短,還是要拚湊一番才能成折子戲,這也就是說他需要再多加幾倍的旁白和唱曲才行。
事情麻煩,不幹。
他正忙著查探北地情況,還要注意標點的推廣情形,另外還有學生要上課,近來實在騰不出空閑。
江無眠好生寫了迴信,言辭簡單,讓人送迴編輯部。
至此,每日必看的信件已經結束,他派出去打聽消息的管家也迴來了。
「都打起來了?」
管家心有餘悸地點頭,「已有明確消息,翰林院的眾位大人為了爭奪註明標點的工作,每日必然要文辯一番,文辯上頭……」這不就是打起來了!
所為文辯,正是交流學問的一周方式,類似於武鬥打擂台一樣,不過表現形式有所區別罷了。
江無眠想了想,換上衣服,去了八百年不去一趟的翰林院。
——他身上還有個侍講職位,可直接入翰林院。
隻是這職位都默認他用不著,全等著他騰個空地上來,不是沒有人有所異議,但建元帝就裝作看不見。
以前是因江無眠職位較低,不能隨時被皇帝傳喚,現在是因為建元帝還沒想好要交給誰,索性一直裝聾作啞,當作自己忘了。
有職位在身,江無眠很快到了翰林院。他是翰林一員不假,但說實話,自打那次講學後他真沒什麽時間待在這兒。尤其是赴任以後,更是忙得不見人影,更別提迴憶翰林院風景了。
在江無眠步入翰林院後,孫啟才匆忙而來,麵帶歉意道:「江大人,實在對不住,翰林院近來較為忙碌,非是有意怠慢,恕罪恕罪。」
如今江無眠是京中炙手可熱的新貴官員,就算是手底下一群人盯著其他派係的人各種參本,還在找商隊的麻煩,也有人格外看好他,試圖找人聯姻。
奈何人根本不接茬,平日裏下帖子邀請,隻會禮到人不到,上門遞帖子推脫人不在,不是去上課就是去做事,關鍵他還真有事兒可做。
要是找事打壓?
也不看看他人如今是什麽官職,左副都禦史!
他不找自己的事兒就萬事大吉了,還派人去給他找事,那不是自動送上門的政績,遂死了這條心。
縱使是當年教過江無眠一課的孫啟也是心情複雜,遙想那時,江無眠還不過是嶺南一知府,他則是侍讀學士,今日一見,他仍是侍讀學士,可江無眠搖身一變已位比尚書。
再過幾年,自己許是能接下萬大學士的位置,但到那時,江無眠怕是已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
江無眠搖頭,道:「不請自來,是恆陽失禮。」
兩人邊說邊進了翰林院,江無眠在路上說了說扶桑道的情況,在知道那地方有個偌大白銀礦之後,誰都想聽一聽一手消息。
以往江無眠是不怎麽出門,白楚寒等人又是武將,不好湊上前去打聽,現在還不容易裝上,孫啟自然會問起一二。
「……原來如此,真是想不到轟天雷竟是能炸開礦。日後鋪路穿山怕也不成問題了。」孫啟感嘆道。
江無眠肯定道:「總歸會有那麽一天,當日匈奴一戰,能炸出地下水,扶桑一戰則是得了銀礦,轟天雷的實用效果已經初成,隻待人將之用起來。」
距離那日還有不遠的路途要走,畢竟攔截在麵前的是山體勘探。萬一炸出來什麽溶洞,導致地基不穩,出現山體滑坡等事故,那建元帝怕是要直接禁止火藥在開山鋪路上的應用。
「這便是扶桑日後的教學書籍?」江無眠是打著學習編纂教材的旗號來的,孫啟誤以為他要來看看扶桑道的教材,於是便帶他來了一處地方。
孫啟拿起來一本嶄新書籍,翻開兩頁展示道:「此書仰賴於鴻臚寺一幹人等的翻譯,我等不過是潤色後再添了幾筆罷了。」
但鴻臚寺隻管送書,不管生產,所以才與翰林院合作,整理潤色修訂校正印刷等事情全是後者要做的事兒。
說起來,這麽多的書還是書坊承接的單子。
看過之後,江無眠敏銳察覺到一件事,左手邊的和右手邊的書並不一樣。
左邊是有標點版的,右邊是沒有標點,仍然是需要自己斷句的。
孫啟道:「目前隻有兩本有了標點版本的修訂,這是翰林上下與諸多大儒、學士商議出來的結果。其他部分尚在校正,目前沒有出標點版本。」
因為對個別字句的斷句根本沒辦法說服所有人,至今沒有個統一標準,翰林院都開始上演全武行了!
要不是眼疾手快搶到來迎接江無眠的人物,孫啟怕不是就要被一群學士大儒等人給打了。
由此可見,涉及學說之爭時,什麽儒雅不爭、淡泊名利都是假的,隻有到手的實際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