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伍愛華繼續自問自答:「因為清朝採用了十三行製度。」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其實並不是不對外進行貿易。」
「清朝初年,清朝的貿易主要集中在滿洲和俄國的邊境貿易,康熙年間開始進行海外貿易,在廣東福建沿海設立口岸。」
「清朝所謂的海禁,是不允許平民下海,並不是不允許外國商船靠岸,也不是不允許官府的船隻出海。」
「一開始的時候,清朝的海禁就是為了對抗鄭氏海上勢力。」
【鄭成功舉的也是反清復明的旗幟吧?】
【明朝海軍實力基本隻剩下鄭家了?但是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海戰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比不過,所以一開始的海禁應該是戰略性的政策】
【我聽說鄭成功是海盜出身啊?】
【怎麽可能,人家可是國姓爺,賜姓朱的!】
「清朝初期,順治帝下令,北到天津、南到廣東的所有沿海地區禁止商人民眾私自出海,違令者斬,在鄭成功□□之後,順治帝再次下令,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裏,防止他們暗中支援鄭氏家族。」
「當時的要求是寸板不能下海,就是為了杜絕各地百姓給鄭氏提供援助,或者幹脆投奔鄭氏在台灣的據點。」
【這個我知道,我看過韋小寶】
【雖然……但是……】
【我替前麵的說:雖然金庸大歷史功底好,但是你也不能拿小說當正史看啊!】
【鄭克塽的名字總是對的吧?他投降了清朝?】
【他那也是沒辦法,施琅都貢獻澎湖列島了,還硬挺不成?】
【而且當時他們爭權奪利還挺厲害的,很多鄭氏族人都不滿鄭克塽,背著他也有人勾勾搭搭,就是有的勾搭想要篡權,有的勾搭清朝】
【鄭氏雖然投降了,但是朱三太子和他的後人不是一直都在嗎[狗頭]】
【真的,明朝造反:官逼民反,清朝造反:反清復明!】
「而後,隨著鄭氏家族的投降和沒落,沒有了心腹大患,清朝的海禁逐漸寬鬆,康熙先是廢除了北方的海禁,而後□□,廢除全國的海禁,並且設立了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四大港口海關進行貿易。」
「而這些地方中,最出名的就是廣州十三行。主要原因是幹隆年間,為了規範海防,幹隆規定各國商人隻能在廣州進行交易,雖然這個規定執行地並不嚴格,但是一口通商的格局也漸漸奠定下來。」
「《廣東新語》中說:海禁甚嚴,人民不得通澳;而藩王左右陰與為市,利盡歸之。」
「在通商的各項物資中,清朝皇帝最看重的就是糧食。」
「康熙時期,清朝的海關稅收分為船稅和貨稅,貨稅進口稅16%,出口稅4%,船稅按照船隻大小徵收。」
「康熙晚年,為了防止糧食出口,甚至禁止中國商船去南洋貿易,直到雍正年間廢除這項規定,並且對從東南亞地區進口糧食予以免稅,並給予封賞。」
【糧食安全不管何時都是最重要的】
【飯都吃不飽,別的東西也沒用】
【從這點而言,清朝皇帝們的腦子都很清醒】
「說起清朝的對外貿易,大家都知道《尼布楚條約》,事實上清朝的陸上對外貿易非常頻繁,而隻要俄國在邊界不斷生事,清朝就中斷貿易來製裁俄國,據說效果很不錯。」
「當時的北京設置了俄羅斯館和東正教堂等機構,供俄國人居住禮拜,可見當時生活清朝的俄國人不算少數。」
「可以說,在對外貿易這方麵,清朝開闢了『絲綢之路』和『茶葉之路』,與歐、亞、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貿易往來。」
【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先進啊】
【貿易那麽多,怎麽都不知道學習一下人家的科學技術呢?】
【主播不是引用了嗎,當時貿易的都是藩王左右,那群混吃等死奢侈享受的紈絝子弟,有幾個有眼光的?】
說完清朝對外貿易的格局之後,伍愛華才開始了進一步的解釋。
「相比於明朝而言,清朝對於工商業的管理是更加寬鬆的。」
「在清朝初期順治年間,就已經廢除了工匠的戶籍,將工匠和農民一樣視為民戶,允許普通農民日常兼職手工業,也允許手工業從業者置田耕種。」
「同時,清朝也保護商人的正常經營,雍正曾有規定,對於敢勒索商民的、組織貿易的、霸占關市的,判刑最重可以斬首。」
「而對於少收稅和多收稅的官吏,都從嚴處罰,並且康雍幹先後製定了《關稅條例》、《各關徵稅則例》、《各省課稅則例》,明文規定關稅和商稅,保障商人利益。」
「雖然上層設計如此,但是各地官員不收商人的孝敬?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清朝對於牙行的管理也是非常規範的。」
「對於各種牙行的交易,要求要寫明客商、姓名、路引、字號、貨物、數目等信息,每個月報備官府,並且嚴厲打擊各地光棍冒充的情況。」
【光棍?】
【古代光棍好像不是什麽好詞啊】
【這話說的,現代光棍就是什麽好詞嗎?】
「清朝的光棍和我們現代的含義不一樣,我們現代光棍的意思純粹就是找不到對象,一直沒有結婚的,被稱為光棍。」
「古代時候光棍被稱為惡棍可能更加合適。」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其實並不是不對外進行貿易。」
「清朝初年,清朝的貿易主要集中在滿洲和俄國的邊境貿易,康熙年間開始進行海外貿易,在廣東福建沿海設立口岸。」
「清朝所謂的海禁,是不允許平民下海,並不是不允許外國商船靠岸,也不是不允許官府的船隻出海。」
「一開始的時候,清朝的海禁就是為了對抗鄭氏海上勢力。」
【鄭成功舉的也是反清復明的旗幟吧?】
【明朝海軍實力基本隻剩下鄭家了?但是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海戰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比不過,所以一開始的海禁應該是戰略性的政策】
【我聽說鄭成功是海盜出身啊?】
【怎麽可能,人家可是國姓爺,賜姓朱的!】
「清朝初期,順治帝下令,北到天津、南到廣東的所有沿海地區禁止商人民眾私自出海,違令者斬,在鄭成功□□之後,順治帝再次下令,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裏,防止他們暗中支援鄭氏家族。」
「當時的要求是寸板不能下海,就是為了杜絕各地百姓給鄭氏提供援助,或者幹脆投奔鄭氏在台灣的據點。」
【這個我知道,我看過韋小寶】
【雖然……但是……】
【我替前麵的說:雖然金庸大歷史功底好,但是你也不能拿小說當正史看啊!】
【鄭克塽的名字總是對的吧?他投降了清朝?】
【他那也是沒辦法,施琅都貢獻澎湖列島了,還硬挺不成?】
【而且當時他們爭權奪利還挺厲害的,很多鄭氏族人都不滿鄭克塽,背著他也有人勾勾搭搭,就是有的勾搭想要篡權,有的勾搭清朝】
【鄭氏雖然投降了,但是朱三太子和他的後人不是一直都在嗎[狗頭]】
【真的,明朝造反:官逼民反,清朝造反:反清復明!】
「而後,隨著鄭氏家族的投降和沒落,沒有了心腹大患,清朝的海禁逐漸寬鬆,康熙先是廢除了北方的海禁,而後□□,廢除全國的海禁,並且設立了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四大港口海關進行貿易。」
「而這些地方中,最出名的就是廣州十三行。主要原因是幹隆年間,為了規範海防,幹隆規定各國商人隻能在廣州進行交易,雖然這個規定執行地並不嚴格,但是一口通商的格局也漸漸奠定下來。」
「《廣東新語》中說:海禁甚嚴,人民不得通澳;而藩王左右陰與為市,利盡歸之。」
「在通商的各項物資中,清朝皇帝最看重的就是糧食。」
「康熙時期,清朝的海關稅收分為船稅和貨稅,貨稅進口稅16%,出口稅4%,船稅按照船隻大小徵收。」
「康熙晚年,為了防止糧食出口,甚至禁止中國商船去南洋貿易,直到雍正年間廢除這項規定,並且對從東南亞地區進口糧食予以免稅,並給予封賞。」
【糧食安全不管何時都是最重要的】
【飯都吃不飽,別的東西也沒用】
【從這點而言,清朝皇帝們的腦子都很清醒】
「說起清朝的對外貿易,大家都知道《尼布楚條約》,事實上清朝的陸上對外貿易非常頻繁,而隻要俄國在邊界不斷生事,清朝就中斷貿易來製裁俄國,據說效果很不錯。」
「當時的北京設置了俄羅斯館和東正教堂等機構,供俄國人居住禮拜,可見當時生活清朝的俄國人不算少數。」
「可以說,在對外貿易這方麵,清朝開闢了『絲綢之路』和『茶葉之路』,與歐、亞、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貿易往來。」
【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先進啊】
【貿易那麽多,怎麽都不知道學習一下人家的科學技術呢?】
【主播不是引用了嗎,當時貿易的都是藩王左右,那群混吃等死奢侈享受的紈絝子弟,有幾個有眼光的?】
說完清朝對外貿易的格局之後,伍愛華才開始了進一步的解釋。
「相比於明朝而言,清朝對於工商業的管理是更加寬鬆的。」
「在清朝初期順治年間,就已經廢除了工匠的戶籍,將工匠和農民一樣視為民戶,允許普通農民日常兼職手工業,也允許手工業從業者置田耕種。」
「同時,清朝也保護商人的正常經營,雍正曾有規定,對於敢勒索商民的、組織貿易的、霸占關市的,判刑最重可以斬首。」
「而對於少收稅和多收稅的官吏,都從嚴處罰,並且康雍幹先後製定了《關稅條例》、《各關徵稅則例》、《各省課稅則例》,明文規定關稅和商稅,保障商人利益。」
「雖然上層設計如此,但是各地官員不收商人的孝敬?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清朝對於牙行的管理也是非常規範的。」
「對於各種牙行的交易,要求要寫明客商、姓名、路引、字號、貨物、數目等信息,每個月報備官府,並且嚴厲打擊各地光棍冒充的情況。」
【光棍?】
【古代光棍好像不是什麽好詞啊】
【這話說的,現代光棍就是什麽好詞嗎?】
「清朝的光棍和我們現代的含義不一樣,我們現代光棍的意思純粹就是找不到對象,一直沒有結婚的,被稱為光棍。」
「古代時候光棍被稱為惡棍可能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