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科舉製度的幫助之下,北宋達成了隻知皇帝不知世家的局麵,進一步鞏固了封建統治和中央集權。」
聽到伍愛華這番話,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眼中都是異彩連連:科舉製確實是個好東西啊!它可真有用啊!
「而且為了防止考生和座師之間的結黨,宋英宗時期首次提出了皇帝坐鎮殿試,將所有的考生都列為了天子門生,進一步打擊官員的勢力。」
「這個辦法好!」唐太宗拍掌稱讚。
「通過幾種辦法的結合,宋朝最終完成了地中央對地方皇帝對於官員們的集中控製,或許這才是宋朝的皇帝爛成這樣,也沒有官員造反的原因。「伍愛華評價道。
【宋朝的皇帝們都很爛嗎?】
【也不能這麽說吧,還是有明君的】
【總結一下,就是英明的一般都比較短命,昏庸的通常都比較長命,所以你說呢?】
看到這個彈幕,宋朝想要為民生有所作為的臣子們都覺得心中一痛。
部分南宋人已經在心裏大逆不道的想著:把宋徽宗父子幾人的壽命都勻給其他的明君該多好?
這就是傳說中的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呀!
後世的人想法更加激進,說法也更加毒舌。
【咱就是說就汴京皇宮那個毒為什麽沒把宋徽宗毒死?他在那地方居然還生了幾十個孩子,明明北宋皇宮是出了名的絕育聖地啊?】
等等!宋仁宗瞳孔一縮:北宋皇宮是絕育聖地,這是什麽意思?
他這麽想著,自然是去問了和自己聯繫的非自然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
【因為皇宮中採用的很多材料都有微量毒性,如果在體內積聚,很容易造成不孕不育和短命多病】
聽到這番話,宋仁宗的腦海裏再次浮現了之前一直沒有實行的想法:遷都!我要遷都去洛陽!誰攔著都不行!
本來汴京就是不適合作為首都的地形,相比之下,洛陽和長安這種古都反而是更加合適的。
在燕雲十六州丟失的情況之下,相比於更靠西北的長安,洛陽是非常適合的地方。
北宋君臣之前也有遷都的想法,隻是出於種種的考慮和相互之間的利益博弈,一直未能成行。
此時此刻,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宋仁宗是下定了要遷都的決心。
眼見宋仁宗這般,其他人都不敢多說話。
之前因為自己的利益反對遷都的人都學會了閉嘴,畢竟如果敢說話,很容易就被政敵扣上一個想要斷絕趙家血脈的大帽子。
這麽想著,大家也不禁打量起了皇宮建築上的一些材料,這些東西難道都有毒?
今天的北宋官員們下朝的時候,都躲避皇宮所有物品腳步匆匆離開。
如果不是不會淩空微步,他們恨不得連皇宮的地磚都別挨著。
看到官員們的表現,宋仁宗不由想到:誰敢反對,就把汴京的皇宮賜給他們當宿舍好了。
不是一直說京官不容易嗎?這怎麽不算是皇恩浩蕩,物盡其用呢?
第114章
從宋仁宗會下令將首謀淩遲處死,就可以看出他雖然生性比較仁慈,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脾氣的君王。
事實上,歷史上的宋仁宗更偏向於是克製自己,而非不覺得生氣。
但是子嗣問題真的是非常讓宋仁宗重視的一個問題了。
任何一位皇帝,隻要他還是正常的封建君王思維,就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後繼無人。
宋仁宗是曾經有過希望但又失望,在這種情況下,當別人告知他之所以沒有孩子、以及孩子早夭,都是因為皇宮中有毒……
因為宋朝的中央集權程度更甚於漢唐,劉徹想要幹的事情大臣們都阻止不了,當宋朝的皇帝下定了決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臣子們也很難反對到底——主要是反對也不會有用。
大臣們就是一群科舉考上來的聰明人,又沒什麽家族背景,更沒有領地私兵,皇帝不聽,大臣們還能造反不成?
因為宋仁宗的迫切,大家也沒有辦法像之前不想幹的事情那樣一扯皮就是兩三年而後逐漸擱置,很快的時間內,遷都這個決定就已經被定下。
洛陽本身就是大宋的東京,有比較完整的配套班子,就算直接遷移過去,除了些許的不方便之外,也不耽誤朝事,宋仁宗雖然急切,但不是不懂事的君王,而正因為洛陽的合適,仁宗堅持的時候,大家也沒什麽辦法。
當宋仁宗下定決心,非自然管理部門的人隻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如果朝廷現在直接搬遷走,那麽汴京上百萬的居民要怎麽辦?
即使是不願意因為自己擴建皇宮而擾民的宋仁宗,此時聽到後人的疑問,也不禁沉默了。
居民,有錢有權的跟著遷移,普通居民要麽去洛陽討生活,要麽留在汴梁生活,要麽迴老家唄?
仁宗旗下的大臣好歹還在擔心仁宗的後嗣和身體健康,神宗的大臣王安石隻關心一件事情——改革。
王安石匆匆建議神宗別府另居,獲得肯定答案之後,就又和神宗說起了自己對於那一些混吃等死的鹹魚官員想出了非常好的激勵辦法。
一見到王安石興致沖沖的跑來,神宗就頓覺不妙,轉身想逃,卻又覺得無處可逃。
最終被王安石抓住的神宗隻能繼續聽王安石的奇妙想法。
「官家,臣已經發現了!那些人之所以不想幹活,就是因為平時發的錢太多,日子過的太好,臣聽後世的人說,他們幾乎年年月月都要考試考核,那麽我們對於那些不當官的人,也讓他們每年都去考一次進士考試,隻有一直維持進士水平的人才能夠拿到當年的年俸,水平不行的就直接從進士當中除名,那麽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的去幹活的!」
聽到伍愛華這番話,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眼中都是異彩連連:科舉製確實是個好東西啊!它可真有用啊!
「而且為了防止考生和座師之間的結黨,宋英宗時期首次提出了皇帝坐鎮殿試,將所有的考生都列為了天子門生,進一步打擊官員的勢力。」
「這個辦法好!」唐太宗拍掌稱讚。
「通過幾種辦法的結合,宋朝最終完成了地中央對地方皇帝對於官員們的集中控製,或許這才是宋朝的皇帝爛成這樣,也沒有官員造反的原因。「伍愛華評價道。
【宋朝的皇帝們都很爛嗎?】
【也不能這麽說吧,還是有明君的】
【總結一下,就是英明的一般都比較短命,昏庸的通常都比較長命,所以你說呢?】
看到這個彈幕,宋朝想要為民生有所作為的臣子們都覺得心中一痛。
部分南宋人已經在心裏大逆不道的想著:把宋徽宗父子幾人的壽命都勻給其他的明君該多好?
這就是傳說中的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呀!
後世的人想法更加激進,說法也更加毒舌。
【咱就是說就汴京皇宮那個毒為什麽沒把宋徽宗毒死?他在那地方居然還生了幾十個孩子,明明北宋皇宮是出了名的絕育聖地啊?】
等等!宋仁宗瞳孔一縮:北宋皇宮是絕育聖地,這是什麽意思?
他這麽想著,自然是去問了和自己聯繫的非自然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
【因為皇宮中採用的很多材料都有微量毒性,如果在體內積聚,很容易造成不孕不育和短命多病】
聽到這番話,宋仁宗的腦海裏再次浮現了之前一直沒有實行的想法:遷都!我要遷都去洛陽!誰攔著都不行!
本來汴京就是不適合作為首都的地形,相比之下,洛陽和長安這種古都反而是更加合適的。
在燕雲十六州丟失的情況之下,相比於更靠西北的長安,洛陽是非常適合的地方。
北宋君臣之前也有遷都的想法,隻是出於種種的考慮和相互之間的利益博弈,一直未能成行。
此時此刻,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宋仁宗是下定了要遷都的決心。
眼見宋仁宗這般,其他人都不敢多說話。
之前因為自己的利益反對遷都的人都學會了閉嘴,畢竟如果敢說話,很容易就被政敵扣上一個想要斷絕趙家血脈的大帽子。
這麽想著,大家也不禁打量起了皇宮建築上的一些材料,這些東西難道都有毒?
今天的北宋官員們下朝的時候,都躲避皇宮所有物品腳步匆匆離開。
如果不是不會淩空微步,他們恨不得連皇宮的地磚都別挨著。
看到官員們的表現,宋仁宗不由想到:誰敢反對,就把汴京的皇宮賜給他們當宿舍好了。
不是一直說京官不容易嗎?這怎麽不算是皇恩浩蕩,物盡其用呢?
第114章
從宋仁宗會下令將首謀淩遲處死,就可以看出他雖然生性比較仁慈,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脾氣的君王。
事實上,歷史上的宋仁宗更偏向於是克製自己,而非不覺得生氣。
但是子嗣問題真的是非常讓宋仁宗重視的一個問題了。
任何一位皇帝,隻要他還是正常的封建君王思維,就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後繼無人。
宋仁宗是曾經有過希望但又失望,在這種情況下,當別人告知他之所以沒有孩子、以及孩子早夭,都是因為皇宮中有毒……
因為宋朝的中央集權程度更甚於漢唐,劉徹想要幹的事情大臣們都阻止不了,當宋朝的皇帝下定了決心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臣子們也很難反對到底——主要是反對也不會有用。
大臣們就是一群科舉考上來的聰明人,又沒什麽家族背景,更沒有領地私兵,皇帝不聽,大臣們還能造反不成?
因為宋仁宗的迫切,大家也沒有辦法像之前不想幹的事情那樣一扯皮就是兩三年而後逐漸擱置,很快的時間內,遷都這個決定就已經被定下。
洛陽本身就是大宋的東京,有比較完整的配套班子,就算直接遷移過去,除了些許的不方便之外,也不耽誤朝事,宋仁宗雖然急切,但不是不懂事的君王,而正因為洛陽的合適,仁宗堅持的時候,大家也沒什麽辦法。
當宋仁宗下定決心,非自然管理部門的人隻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如果朝廷現在直接搬遷走,那麽汴京上百萬的居民要怎麽辦?
即使是不願意因為自己擴建皇宮而擾民的宋仁宗,此時聽到後人的疑問,也不禁沉默了。
居民,有錢有權的跟著遷移,普通居民要麽去洛陽討生活,要麽留在汴梁生活,要麽迴老家唄?
仁宗旗下的大臣好歹還在擔心仁宗的後嗣和身體健康,神宗的大臣王安石隻關心一件事情——改革。
王安石匆匆建議神宗別府另居,獲得肯定答案之後,就又和神宗說起了自己對於那一些混吃等死的鹹魚官員想出了非常好的激勵辦法。
一見到王安石興致沖沖的跑來,神宗就頓覺不妙,轉身想逃,卻又覺得無處可逃。
最終被王安石抓住的神宗隻能繼續聽王安石的奇妙想法。
「官家,臣已經發現了!那些人之所以不想幹活,就是因為平時發的錢太多,日子過的太好,臣聽後世的人說,他們幾乎年年月月都要考試考核,那麽我們對於那些不當官的人,也讓他們每年都去考一次進士考試,隻有一直維持進士水平的人才能夠拿到當年的年俸,水平不行的就直接從進士當中除名,那麽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的去幹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