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人評價宋慈,說他是恤刑慎獄,直理刑正,這是非常高的評價。」
【法醫學是什麽學?】有古人好奇的問道。
【法醫就是仵作呀】
【仵作?】有更早之前的古人,對於這個職業的後世命名一無所知。
【哎呀,就是檢驗屍體,通過屍體上的線索來確定對方是怎麽死去的】
聽到這話,最驚訝的是先秦時期的人。
先秦時代大家還相信帝王能夠溝通神靈,特別尊重人死後屍體的完整,完全想像不到還會有人將驗屍這種方法寫作成書,並且受到了天幕的誇讚。
這簡直是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宋慈擔任了四任法官,分別是什麽官呀?】也有古人好奇的問。
看到這條彈幕,伍愛華頭疼地說道:「宋朝官職的名字實在是太複雜了,我都記不住,我們一起從頭梳理一下吧。」
這麽說著,伍愛華掏出了自己準備的宋朝官職樹狀圖。
「宋朝朝廷分為了二府三司,二府包括中書門下與樞密院,中書門下長官叫做中書門下平章事,通常由兩個或者三個皇帝信任的大臣,也是宋朝的宰相。」
「當時的副宰相叫做中書門下參知政事,這個名字的叫法就很複雜。」伍愛華一臉便秘地樣子說道。
「樞密院為皇帝之下的最高軍事機關,長官樞密使,位比宰相,狄青曾經在這裏任職過。」
「三司是指鹽鐵司、度支司和戶部司加以整合,長官被稱為三司使,也被稱為計相,是當時北宋最高的財政稅收長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一把手。」
「這就是宋朝的三駕馬車。」伍愛華帶著點玩笑地說道,「是不是說完之後還是記不住?」
「這個記不住的話,後麵還有更難記的呢!宋朝地方分為路、州、縣三級,路設立中央派出機構,長官為經略安撫使、轉運使、提刑按察使、提舉常平使,稱之為四司,四司簡稱帥司、漕司、憲司、倉司,分別監管地方軍事、財稅、司法、鹽鐵專賣。」
【有一說一,已經暈了】
【宋朝這個官職的名稱確實是有點複雜,咱就是說難道不能跳過這個環節嗎?】
【這已經超過了我的記憶裏極限】
【剛剛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詞,提刑按察使是不是就是咱們的大宋提刑官宋慈當的那個啊?】
「不僅官職的名稱複雜,當時大宋還採取了職官製度,而職官製度說的是官、職分設。」
「當時宋朝也有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等職位,但是這種職位隻是用來確定官員的品階,也就是說用來確定待遇的虛偽官職,這一些的官員是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的。」
「隻有我剛剛說到的那些官職才有他們實際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
「除此之外,宋朝還有個製度叫做差遣製度,我們經常看到宋朝的電視劇中有所謂的權某某官職,或者知某某州府,這裏的權和知都是差遣製度的名詞,實際上是代表了皇帝把你任命去做這件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尚書還是侍郎,並不會影響皇帝對於你的任用。」
「這種製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皇帝的權力,所以在宋朝一直沿用了下來,但是這也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官員冗餘。」
「範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冗官,因為有很多官員本身具有職級,但是不需要去幹任何的活國家也要給他們發錢,造成了財政非常大的負擔。」
【掛名不幹活,還有錢拿,這是我夢想中的生活】
【難怪文人們都懷念宋朝,別的不說,在宋朝當官可真輕鬆啊】
【家人們,咱就是說在有什麽辦法可以隻當官不幹活還拿錢,真的很需要,萬一穿越去宋朝呢?】
看到後世人這些彈幕,北宋的人都覺得頗有些哭笑不得。
不少大佬更是搖頭說道:「想要不當官還不簡單,難的是怎麽做簡在帝心的官呀?」
隻能說,大佬的世界,鹹魚們都不懂。
已經實際上操作上,拿著俸祿不幹活的鹹魚們都默默的閉嘴。
嘿嘿,快樂的生活就不要去招人眼了,不然萬一又被範仲淹或者王安石這些人消減了待遇,可怎麽是好?
「當然,一直到宋朝滅亡,冗官這種事情都沒有得到事實上的解決。」
宋朝的鹹魚們:放心了!這是個鐵飯碗!快樂!
【前麵那些人,你們真的想的太多,還去宋朝當官,咱就是說你有人家唐宋八大家的才華嗎?還能指望自己在北宋和南宋考上進士?】
伍愛華正好看到這條彈幕:「說起宋朝官員的選任製度,科舉是主要的選任方式,除此之外還有恩蔭、捐納的補充方式。」
「恩蔭主要是給官員和貴族子弟,也就是有權者的孩子,納捐主要是通過錢來買官,也就是有錢者的孩子。」
「雖然這些人有錢有權,但是北宋主要的官員群體還是出自於科考,這兩項隻是補充,有名額的限製。」
「以前我們提到過北宋的科舉製度,是會採取謄卷和糊名的方式,通過嚴防科舉作弊,北宋有效地打擊了貴族官僚鞏固私人勢力和世代的傳承。」
「根據宋朝歷史的記載,北宋一共有宰相71名,其中64人是進士出身,僅僅隻有七人是通過其他渠道當上的官員。」
【法醫學是什麽學?】有古人好奇的問道。
【法醫就是仵作呀】
【仵作?】有更早之前的古人,對於這個職業的後世命名一無所知。
【哎呀,就是檢驗屍體,通過屍體上的線索來確定對方是怎麽死去的】
聽到這話,最驚訝的是先秦時期的人。
先秦時代大家還相信帝王能夠溝通神靈,特別尊重人死後屍體的完整,完全想像不到還會有人將驗屍這種方法寫作成書,並且受到了天幕的誇讚。
這簡直是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宋慈擔任了四任法官,分別是什麽官呀?】也有古人好奇的問。
看到這條彈幕,伍愛華頭疼地說道:「宋朝官職的名字實在是太複雜了,我都記不住,我們一起從頭梳理一下吧。」
這麽說著,伍愛華掏出了自己準備的宋朝官職樹狀圖。
「宋朝朝廷分為了二府三司,二府包括中書門下與樞密院,中書門下長官叫做中書門下平章事,通常由兩個或者三個皇帝信任的大臣,也是宋朝的宰相。」
「當時的副宰相叫做中書門下參知政事,這個名字的叫法就很複雜。」伍愛華一臉便秘地樣子說道。
「樞密院為皇帝之下的最高軍事機關,長官樞密使,位比宰相,狄青曾經在這裏任職過。」
「三司是指鹽鐵司、度支司和戶部司加以整合,長官被稱為三司使,也被稱為計相,是當時北宋最高的財政稅收長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一把手。」
「這就是宋朝的三駕馬車。」伍愛華帶著點玩笑地說道,「是不是說完之後還是記不住?」
「這個記不住的話,後麵還有更難記的呢!宋朝地方分為路、州、縣三級,路設立中央派出機構,長官為經略安撫使、轉運使、提刑按察使、提舉常平使,稱之為四司,四司簡稱帥司、漕司、憲司、倉司,分別監管地方軍事、財稅、司法、鹽鐵專賣。」
【有一說一,已經暈了】
【宋朝這個官職的名稱確實是有點複雜,咱就是說難道不能跳過這個環節嗎?】
【這已經超過了我的記憶裏極限】
【剛剛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詞,提刑按察使是不是就是咱們的大宋提刑官宋慈當的那個啊?】
「不僅官職的名稱複雜,當時大宋還採取了職官製度,而職官製度說的是官、職分設。」
「當時宋朝也有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等職位,但是這種職位隻是用來確定官員的品階,也就是說用來確定待遇的虛偽官職,這一些的官員是沒有任何實際工作的。」
「隻有我剛剛說到的那些官職才有他們實際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
「除此之外,宋朝還有個製度叫做差遣製度,我們經常看到宋朝的電視劇中有所謂的權某某官職,或者知某某州府,這裏的權和知都是差遣製度的名詞,實際上是代表了皇帝把你任命去做這件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你是尚書還是侍郎,並不會影響皇帝對於你的任用。」
「這種製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皇帝的權力,所以在宋朝一直沿用了下來,但是這也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官員冗餘。」
「範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冗官,因為有很多官員本身具有職級,但是不需要去幹任何的活國家也要給他們發錢,造成了財政非常大的負擔。」
【掛名不幹活,還有錢拿,這是我夢想中的生活】
【難怪文人們都懷念宋朝,別的不說,在宋朝當官可真輕鬆啊】
【家人們,咱就是說在有什麽辦法可以隻當官不幹活還拿錢,真的很需要,萬一穿越去宋朝呢?】
看到後世人這些彈幕,北宋的人都覺得頗有些哭笑不得。
不少大佬更是搖頭說道:「想要不當官還不簡單,難的是怎麽做簡在帝心的官呀?」
隻能說,大佬的世界,鹹魚們都不懂。
已經實際上操作上,拿著俸祿不幹活的鹹魚們都默默的閉嘴。
嘿嘿,快樂的生活就不要去招人眼了,不然萬一又被範仲淹或者王安石這些人消減了待遇,可怎麽是好?
「當然,一直到宋朝滅亡,冗官這種事情都沒有得到事實上的解決。」
宋朝的鹹魚們:放心了!這是個鐵飯碗!快樂!
【前麵那些人,你們真的想的太多,還去宋朝當官,咱就是說你有人家唐宋八大家的才華嗎?還能指望自己在北宋和南宋考上進士?】
伍愛華正好看到這條彈幕:「說起宋朝官員的選任製度,科舉是主要的選任方式,除此之外還有恩蔭、捐納的補充方式。」
「恩蔭主要是給官員和貴族子弟,也就是有權者的孩子,納捐主要是通過錢來買官,也就是有錢者的孩子。」
「雖然這些人有錢有權,但是北宋主要的官員群體還是出自於科考,這兩項隻是補充,有名額的限製。」
「以前我們提到過北宋的科舉製度,是會採取謄卷和糊名的方式,通過嚴防科舉作弊,北宋有效地打擊了貴族官僚鞏固私人勢力和世代的傳承。」
「根據宋朝歷史的記載,北宋一共有宰相71名,其中64人是進士出身,僅僅隻有七人是通過其他渠道當上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