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若是我的兒子有此等才智,我必然要另立太子!
順治:我兒康熙,果然不負我之望!
秦始皇:有子若此,此生無憾啊!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麽呢?大概剛剛將工作穩定下來,或者說剛剛成家。不過康熙已經平定了三藩,收復了台灣,讓我等同齡之人實在是汗顏。】
【而內亂擺平了後。康熙的眼光就看向了外麵。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件功績,三征噶爾丹。】
【康熙二十七年前後,也就是他三十四歲的時候,噶爾丹就頻頻擾亂清朝的北方邊境,康熙忍無可忍,決定禦駕親征。】
明朝各帝王:北方邊境?清朝不就是從北方入關的?他在北方有邊境?
不僅僅是明朝的帝王,其他朝代的帝王都有同感。
既然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那豈不是應該一團和氣,怎麽竟然還有人要扣關?
不理解,實在是太不理解了。
【是的,大家可能覺得奇怪,你大清不是從北方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嗎?怎麽也有北方的遊牧民族擾邊呀。】
眾帝王:不是覺得奇怪,是覺得非常奇怪!
蒙元被打敗後不就又退迴草原去了嗎?
草原不是清朝的老家嗎?怎麽可能讓人將老窩給端了?
【沒錯,作為大一統國家,極少有不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騷擾的。而清朝既然已經入關,也就成了大一統王朝的一份子,被北方民族侵擾又有什麽奇怪的。】
眾帝王:這句話聽起來牽強,但是仿佛似乎又有些道理。
【有本事就把北方的苦寒之地移走,變成富饒的江南之地?否則的話,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旦到了大雪封山,牛羊凍斃的災年,南下打秋風是一定的。】
【所以up主之前才會說,堵不如疏,要想辦法讓北方遊牧民族有一項不受天災影響的產業,兩邊進行等價交換,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沒錯,阿婆主的確之前說過。
秦朝。
看著天卷,秦始皇陷入了沉思:產業?什麽產業?難道是為我大秦提供馬匹嗎?他提供馬匹我們買了馬,提高我大秦騎兵的作戰能力,然後再去打他們?
這個……匈奴人雖然野蠻,但是也不傻呀!
宋朝。
宋仁宗絞盡腦汁想了又想。他同秦始皇一樣,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了馬匹。
但是同樣,他也在同時否定了這個想法。
畢竟北方的遼國也不傻,所以,還需要找別的物品代替。
羊奶牛奶?這些東西能供應北方的那些百姓就很不容易了,怎麽可能給他們大宋做交易?
牛皮羊皮?這些保暖禦寒之物在北方比在南方有用多了,他們更不可能同他們交換。
難道要將江南之地騰出來,讓這些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住?那樣的話,不也等於讓北方那些民族享受了南方的溫暖和陽光?
咳咳咳,他就是想想。真這麽做,不是他瘋了,就是朝中大人覺得他瘋了。正好可以讓他禪位成為太上皇。
明朝。
朱元璋瞪圓了眼:天卷在胡說八道什麽!
不可能的,若是之前沒有享受過中原的美食美酒還好,既然享受到了,怎麽可能安於北方一隅。一定會再犯邊。否則的話他們大明也不會設置九大塞王了!
除非北方也有美酒美食,也有高屋大廈,也有數不盡的美景和美女,否則的話北方部族絕對不會放棄攻打中原的。
他們之後的清朝不就是。這也算是蒙元後代的一種反撲吧!
【扯遠了,咱們接著說迴噶爾丹。】
【這位噶爾丹,可以說是一名梟雄,他的出現統一了噶爾丹部,進而他便帶領噶爾丹大軍南下,所圖也絕不是劫掠,是想要效仿清朝的先祖,也做個皇帝試試。】
朱元璋:老子就說吧。北方遊牧民族,覬覦中原日久,絕不會是你施捨些銀錢就能安撫住的。
而這噶爾丹可以說同滿清同源同宗,竟還相煎至此,足見中原的繁華和富庶對這些番邦異族的誘惑有多大!
【不過可惜,這個噶爾丹生不逢時,偏偏遇到了康熙。】
【康熙第一次親征,就將噶爾丹打得大敗,不過他運氣好,帶著幾千人跑掉了。】
【但是跑掉後他還是不老實,甚至還勾結俄國人,四五年後又再次犯邊。就這樣,康熙開始了第二次親征。結果這一次,噶爾丹幾乎全軍覆沒,最終隻帶著幾十個人逃掉了。】
【兩次都讓噶爾丹逃掉了,康熙於是在第二年開始了第三次禦駕親征。】
【果然,這一次噶爾丹沒那麽幸運了,康熙的大軍還沒有到達噶爾丹部,他們就發生了譁變,噶爾丹暴斃而亡,至此噶爾丹部的叛亂被康熙帝徹底平定。】
三戰三捷。
果然是康熙大帝。文治武功無人能出其右。
看著天卷,唐太宗心中暗暗嘆道。
若不是兩者相隔千年,他真想同這位康熙大帝好好較量一番。
【但是僅僅平定了噶爾丹部的叛亂就結束了嗎?康熙追根溯源,覺得還是因為皇帝對各部落的動向不清楚的緣故。】
【而康熙剛剛登基時隻是個幼主,又內憂外患一大堆,漸漸的對離清廷較遠的漠北和蒙古也就越發失去掌控所致。】
【而如今康熙已經親政,這件事情早晚都要解決。於是這便有了多倫會盟。】
順治:我兒康熙,果然不負我之望!
秦始皇:有子若此,此生無憾啊!
【三十歲的時候,我們在幹什麽呢?大概剛剛將工作穩定下來,或者說剛剛成家。不過康熙已經平定了三藩,收復了台灣,讓我等同齡之人實在是汗顏。】
【而內亂擺平了後。康熙的眼光就看向了外麵。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件功績,三征噶爾丹。】
【康熙二十七年前後,也就是他三十四歲的時候,噶爾丹就頻頻擾亂清朝的北方邊境,康熙忍無可忍,決定禦駕親征。】
明朝各帝王:北方邊境?清朝不就是從北方入關的?他在北方有邊境?
不僅僅是明朝的帝王,其他朝代的帝王都有同感。
既然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那豈不是應該一團和氣,怎麽竟然還有人要扣關?
不理解,實在是太不理解了。
【是的,大家可能覺得奇怪,你大清不是從北方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嗎?怎麽也有北方的遊牧民族擾邊呀。】
眾帝王:不是覺得奇怪,是覺得非常奇怪!
蒙元被打敗後不就又退迴草原去了嗎?
草原不是清朝的老家嗎?怎麽可能讓人將老窩給端了?
【沒錯,作為大一統國家,極少有不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騷擾的。而清朝既然已經入關,也就成了大一統王朝的一份子,被北方民族侵擾又有什麽奇怪的。】
眾帝王:這句話聽起來牽強,但是仿佛似乎又有些道理。
【有本事就把北方的苦寒之地移走,變成富饒的江南之地?否則的話,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旦到了大雪封山,牛羊凍斃的災年,南下打秋風是一定的。】
【所以up主之前才會說,堵不如疏,要想辦法讓北方遊牧民族有一項不受天災影響的產業,兩邊進行等價交換,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沒錯,阿婆主的確之前說過。
秦朝。
看著天卷,秦始皇陷入了沉思:產業?什麽產業?難道是為我大秦提供馬匹嗎?他提供馬匹我們買了馬,提高我大秦騎兵的作戰能力,然後再去打他們?
這個……匈奴人雖然野蠻,但是也不傻呀!
宋朝。
宋仁宗絞盡腦汁想了又想。他同秦始皇一樣,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了馬匹。
但是同樣,他也在同時否定了這個想法。
畢竟北方的遼國也不傻,所以,還需要找別的物品代替。
羊奶牛奶?這些東西能供應北方的那些百姓就很不容易了,怎麽可能給他們大宋做交易?
牛皮羊皮?這些保暖禦寒之物在北方比在南方有用多了,他們更不可能同他們交換。
難道要將江南之地騰出來,讓這些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住?那樣的話,不也等於讓北方那些民族享受了南方的溫暖和陽光?
咳咳咳,他就是想想。真這麽做,不是他瘋了,就是朝中大人覺得他瘋了。正好可以讓他禪位成為太上皇。
明朝。
朱元璋瞪圓了眼:天卷在胡說八道什麽!
不可能的,若是之前沒有享受過中原的美食美酒還好,既然享受到了,怎麽可能安於北方一隅。一定會再犯邊。否則的話他們大明也不會設置九大塞王了!
除非北方也有美酒美食,也有高屋大廈,也有數不盡的美景和美女,否則的話北方部族絕對不會放棄攻打中原的。
他們之後的清朝不就是。這也算是蒙元後代的一種反撲吧!
【扯遠了,咱們接著說迴噶爾丹。】
【這位噶爾丹,可以說是一名梟雄,他的出現統一了噶爾丹部,進而他便帶領噶爾丹大軍南下,所圖也絕不是劫掠,是想要效仿清朝的先祖,也做個皇帝試試。】
朱元璋:老子就說吧。北方遊牧民族,覬覦中原日久,絕不會是你施捨些銀錢就能安撫住的。
而這噶爾丹可以說同滿清同源同宗,竟還相煎至此,足見中原的繁華和富庶對這些番邦異族的誘惑有多大!
【不過可惜,這個噶爾丹生不逢時,偏偏遇到了康熙。】
【康熙第一次親征,就將噶爾丹打得大敗,不過他運氣好,帶著幾千人跑掉了。】
【但是跑掉後他還是不老實,甚至還勾結俄國人,四五年後又再次犯邊。就這樣,康熙開始了第二次親征。結果這一次,噶爾丹幾乎全軍覆沒,最終隻帶著幾十個人逃掉了。】
【兩次都讓噶爾丹逃掉了,康熙於是在第二年開始了第三次禦駕親征。】
【果然,這一次噶爾丹沒那麽幸運了,康熙的大軍還沒有到達噶爾丹部,他們就發生了譁變,噶爾丹暴斃而亡,至此噶爾丹部的叛亂被康熙帝徹底平定。】
三戰三捷。
果然是康熙大帝。文治武功無人能出其右。
看著天卷,唐太宗心中暗暗嘆道。
若不是兩者相隔千年,他真想同這位康熙大帝好好較量一番。
【但是僅僅平定了噶爾丹部的叛亂就結束了嗎?康熙追根溯源,覺得還是因為皇帝對各部落的動向不清楚的緣故。】
【而康熙剛剛登基時隻是個幼主,又內憂外患一大堆,漸漸的對離清廷較遠的漠北和蒙古也就越發失去掌控所致。】
【而如今康熙已經親政,這件事情早晚都要解決。於是這便有了多倫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