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拓拔月的逼視下,李敬芳緩緩開口:“隨你怎麽說,你贏了,所以你說什麽都是對的!”
下一瞬,她目光落在拓拔月腿上:“讓我猜猜你擒我來是要作甚?是想殺我嗎?”
拓拔月已被李敬芳氣到了,備好的話一句也不想說,隻抬首輕哼一聲。
旋即,李敬芳眯起眼盯住拓拔月,似要洞穿她的驕傲與軟弱。
旋後,她的語氣中充滿了恨意:“你可知,我和阿妹本已家破人亡,如浮萍般無依無靠。我們被迫嫁給了沮渠兄弟,隻想著能苟活下去。可你呢?你一來就奪了妹妹的後位,憑什麽?憑你是霸王的妹妹?”
霸王?拓拔月一怔。
旋又明白過來,李敬芳說的是拓跋燾。
“你方才說你家破人亡,那麽,我且問你,”見李敬芳腦子不清楚,拓拔月試圖引導她,“你可知,你的家國為何會滅於沮渠氏之手?”
李敬芳嗤之以鼻:“他們使詐。”
“不,你說錯了,是因為,這是亂世,四分五裂的亂世!”
“廢話,這還用你說?”
“那麽,你再想,倘若寰宇天下,不再四分五裂,那又如何?還會有家破人亡,千金公主身不由己的慘劇?”
拓拔月見李敬芳眉心一跳,似為所動,語氣更是沉重:“亡國之痛,如寒冰刺骨,我明白。但我想問你,你知道什麽是貧窮,什麽是饑餓嗎?”
她苦笑道:“你不知道!你素來錦衣玉食之中,何曾真正體會過饑餓滋味?什麽是空腸轆轆,什麽是日夜煎熬,你不知道?”
“我……”李敬芳想說什麽,但話又哽在喉頭。
“你曾嘲笑我頭禿,可你怎會知道,我從小就吃不飽,氣血又怎能不虧!”拓拔月自嘲道,“我說這些並非想跟你比,我倆誰更苦,隻是想跟你說,世間女子本就不易,你犯不著把我視為仇讎。”
這話說得李敬芳眸中一黯。
不得不承認,她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可自己,已是一個將死之人,何必去去管他人怎麽想。
死,想到這個字眼,李敬芳喉頭一甜,是一種腥甜。
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她反倒從容許多,衝拓拔月笑了笑:“你方才的意思是,想和我交朋友?”
“也可以這麽說。”拓拔月頷首。
當然,她是想問敦煌寶藏的下落。
“那你答應我這個朋友一件事吧?”李敬芳笑容裏帶著一絲淒楚,“我死之後,把我埋在阿姊的身邊。”
“你說的是,長樂公主?”
“是啊,九泉之下,我與阿姊作伴,彼此都不寂……”
一語未畢,李敬芳口中鮮血已噴了出來。腹中絞痛難忍,她再也撐持不住,委頓在地。
正在這時,沮渠牧犍疾步而入,卻又略帶著躊躇。
拓拔月心知,李敬芳事先服了毒藥,倏然間於心不忍,不想再問話,遂對沮渠牧犍道:“你進來吧,好好道個別。”
沮渠牧犍方才走到她身邊,蹲下身把她摟在懷裏。
“不要讓……我……失……望……”她虛著眼,軟綿綿的一拳,打在沮渠牧犍胸口,全然沒了氣力。
良久,沮渠牧犍含著淚,把她半睜的眼皮往下一抹,愴然道:“死了。”
李敬芳的臨終遺言,煞是奇怪,但拓拔月並沒多問,隻皺眉責備道:“早就叫你過來,你在作甚?”
“我……我不敢……怕你生氣……”他垂下頭。
嗬,這理由鬼都不信。
拓拔月冷著臉,吩咐道:“她說,要和你阿姊葬在一起,你速速去辦吧!”
十月初一日,魏主攜沮渠宗室及官民百工,迴返平城。
一眼望去,趲行於瀚海中的儀仗隊,和那大輅後的數萬軍民,竟都節奏如一,分毫不亂,在橫無際涯的沙漠裏,默然向東。
在這三萬多戶遷民中,原河西國的文武大臣,都去了十之八九,留在本地的,多是如劉昞一般的耆老。
細雨如絲,輕輕地拂掠在長柄圓頂、緣垂流蘇的傘蓋上。
“年輕人,到底還是在乎仕途經濟的嘛。”
斜坐榻上,拓跋燾擘簾瞧了瞧車外的風景人陣,又轉首看了看花名冊,臉上自有一派洋洋的笑意。
崔浩從旁侍奉,也每每頷首笑言。
實則,河西士人入仕於大魏,最為歡喜的人,隻怕還不是拓跋燾。
誰都知道,河西士人,多來自中原腹地。
昔年,陶翁筆下的桃源中人,是自絕於世,不知魏晉之民,不值一效。
而眼前這些避亂的世家大族,則像是移栽的繁樹茂葉,在時光的淬煉下益發壯大根深。
日升月恆,滄桑百年。他們遷往平城,自然也將融為一爐的兩地文化,盡數傳至大魏。
如此一來,大魏要想爭奪正朔之名,應該更為容易。
劉宋……
不知為何,口中念起這兩個字來,崔浩心底會湧出一股澀意。
有的時候,連他自己也不想承認,“正朔”二字,於他而言有何種意義。
出發之前,武威公主已將她對河西諸臣的秉性品貌,都一一詳述過。
彼時,崔浩特意記下了十餘人的名姓,隻待日後一一栽培蒔育。他知道,皇帝表麵上說要任用河西士族,實則他真正賞識的,是有一技之長,或是頭腦靈便的武夫。
比如,當年的毛修之,今日的伊馛。
便在姑臧城的最後一夜,拓跋燾置酒宴賓,著伊馛表演“曳牛”的把戲,以侑宴歡。
那日,伊馛拖牛倒行,居然能趕上奔馬之速,實在是令人嘖嘖稱奇。
拓跋燾看得撫掌大笑,又多喝了幾盅,醺醺然揚讚道:“崔司徒智略有餘,朕早已心悅誠服。卻未料,伊馛不過一弓馬之士,竟能擁有與崔司徒同樣的見地,實在是令朕驚詫萬分。”
聞言,崔浩一邊奉承,一邊掉書袋:“《呂氏春秋》曾雲,‘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棬豎,而牛恣所以之,順也。’臣想說的是,疾引牛尾與拖牛倒行,同樣有悖於牛的天性,可想伊將軍的能耐之大!”
接著,崔浩又道:“何必讀書才做學問?前漢的衛、霍二人便是例子!”
話雖如此說,私心裏卻頗不以為然。
說伊馛賦性忠謹、力大逾牛倒是不假,但此人之見地,又如何能與他這出身清貴、智慧圓妙的才士相較?誰一輩子還沒個押上寶的時候呢?
腐草之螢,竟欲與日月爭輝?崔浩輕輕擺首,麵上閃過一絲不為人所察的輕鄙之色。
當然,他是個善於掩藏心思的人,否則也不能伴君於前,卻無甚疏漏之處。譬如晚宴那日。
再比如眼下,上一瞬,他猶在思慮著“正朔”之事;但又在須臾之間,亦能迅然抽離,與人君說起穆壽瀆職一事。
下一瞬,她目光落在拓拔月腿上:“讓我猜猜你擒我來是要作甚?是想殺我嗎?”
拓拔月已被李敬芳氣到了,備好的話一句也不想說,隻抬首輕哼一聲。
旋即,李敬芳眯起眼盯住拓拔月,似要洞穿她的驕傲與軟弱。
旋後,她的語氣中充滿了恨意:“你可知,我和阿妹本已家破人亡,如浮萍般無依無靠。我們被迫嫁給了沮渠兄弟,隻想著能苟活下去。可你呢?你一來就奪了妹妹的後位,憑什麽?憑你是霸王的妹妹?”
霸王?拓拔月一怔。
旋又明白過來,李敬芳說的是拓跋燾。
“你方才說你家破人亡,那麽,我且問你,”見李敬芳腦子不清楚,拓拔月試圖引導她,“你可知,你的家國為何會滅於沮渠氏之手?”
李敬芳嗤之以鼻:“他們使詐。”
“不,你說錯了,是因為,這是亂世,四分五裂的亂世!”
“廢話,這還用你說?”
“那麽,你再想,倘若寰宇天下,不再四分五裂,那又如何?還會有家破人亡,千金公主身不由己的慘劇?”
拓拔月見李敬芳眉心一跳,似為所動,語氣更是沉重:“亡國之痛,如寒冰刺骨,我明白。但我想問你,你知道什麽是貧窮,什麽是饑餓嗎?”
她苦笑道:“你不知道!你素來錦衣玉食之中,何曾真正體會過饑餓滋味?什麽是空腸轆轆,什麽是日夜煎熬,你不知道?”
“我……”李敬芳想說什麽,但話又哽在喉頭。
“你曾嘲笑我頭禿,可你怎會知道,我從小就吃不飽,氣血又怎能不虧!”拓拔月自嘲道,“我說這些並非想跟你比,我倆誰更苦,隻是想跟你說,世間女子本就不易,你犯不著把我視為仇讎。”
這話說得李敬芳眸中一黯。
不得不承認,她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可自己,已是一個將死之人,何必去去管他人怎麽想。
死,想到這個字眼,李敬芳喉頭一甜,是一種腥甜。
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她反倒從容許多,衝拓拔月笑了笑:“你方才的意思是,想和我交朋友?”
“也可以這麽說。”拓拔月頷首。
當然,她是想問敦煌寶藏的下落。
“那你答應我這個朋友一件事吧?”李敬芳笑容裏帶著一絲淒楚,“我死之後,把我埋在阿姊的身邊。”
“你說的是,長樂公主?”
“是啊,九泉之下,我與阿姊作伴,彼此都不寂……”
一語未畢,李敬芳口中鮮血已噴了出來。腹中絞痛難忍,她再也撐持不住,委頓在地。
正在這時,沮渠牧犍疾步而入,卻又略帶著躊躇。
拓拔月心知,李敬芳事先服了毒藥,倏然間於心不忍,不想再問話,遂對沮渠牧犍道:“你進來吧,好好道個別。”
沮渠牧犍方才走到她身邊,蹲下身把她摟在懷裏。
“不要讓……我……失……望……”她虛著眼,軟綿綿的一拳,打在沮渠牧犍胸口,全然沒了氣力。
良久,沮渠牧犍含著淚,把她半睜的眼皮往下一抹,愴然道:“死了。”
李敬芳的臨終遺言,煞是奇怪,但拓拔月並沒多問,隻皺眉責備道:“早就叫你過來,你在作甚?”
“我……我不敢……怕你生氣……”他垂下頭。
嗬,這理由鬼都不信。
拓拔月冷著臉,吩咐道:“她說,要和你阿姊葬在一起,你速速去辦吧!”
十月初一日,魏主攜沮渠宗室及官民百工,迴返平城。
一眼望去,趲行於瀚海中的儀仗隊,和那大輅後的數萬軍民,竟都節奏如一,分毫不亂,在橫無際涯的沙漠裏,默然向東。
在這三萬多戶遷民中,原河西國的文武大臣,都去了十之八九,留在本地的,多是如劉昞一般的耆老。
細雨如絲,輕輕地拂掠在長柄圓頂、緣垂流蘇的傘蓋上。
“年輕人,到底還是在乎仕途經濟的嘛。”
斜坐榻上,拓跋燾擘簾瞧了瞧車外的風景人陣,又轉首看了看花名冊,臉上自有一派洋洋的笑意。
崔浩從旁侍奉,也每每頷首笑言。
實則,河西士人入仕於大魏,最為歡喜的人,隻怕還不是拓跋燾。
誰都知道,河西士人,多來自中原腹地。
昔年,陶翁筆下的桃源中人,是自絕於世,不知魏晉之民,不值一效。
而眼前這些避亂的世家大族,則像是移栽的繁樹茂葉,在時光的淬煉下益發壯大根深。
日升月恆,滄桑百年。他們遷往平城,自然也將融為一爐的兩地文化,盡數傳至大魏。
如此一來,大魏要想爭奪正朔之名,應該更為容易。
劉宋……
不知為何,口中念起這兩個字來,崔浩心底會湧出一股澀意。
有的時候,連他自己也不想承認,“正朔”二字,於他而言有何種意義。
出發之前,武威公主已將她對河西諸臣的秉性品貌,都一一詳述過。
彼時,崔浩特意記下了十餘人的名姓,隻待日後一一栽培蒔育。他知道,皇帝表麵上說要任用河西士族,實則他真正賞識的,是有一技之長,或是頭腦靈便的武夫。
比如,當年的毛修之,今日的伊馛。
便在姑臧城的最後一夜,拓跋燾置酒宴賓,著伊馛表演“曳牛”的把戲,以侑宴歡。
那日,伊馛拖牛倒行,居然能趕上奔馬之速,實在是令人嘖嘖稱奇。
拓跋燾看得撫掌大笑,又多喝了幾盅,醺醺然揚讚道:“崔司徒智略有餘,朕早已心悅誠服。卻未料,伊馛不過一弓馬之士,竟能擁有與崔司徒同樣的見地,實在是令朕驚詫萬分。”
聞言,崔浩一邊奉承,一邊掉書袋:“《呂氏春秋》曾雲,‘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棬豎,而牛恣所以之,順也。’臣想說的是,疾引牛尾與拖牛倒行,同樣有悖於牛的天性,可想伊將軍的能耐之大!”
接著,崔浩又道:“何必讀書才做學問?前漢的衛、霍二人便是例子!”
話雖如此說,私心裏卻頗不以為然。
說伊馛賦性忠謹、力大逾牛倒是不假,但此人之見地,又如何能與他這出身清貴、智慧圓妙的才士相較?誰一輩子還沒個押上寶的時候呢?
腐草之螢,竟欲與日月爭輝?崔浩輕輕擺首,麵上閃過一絲不為人所察的輕鄙之色。
當然,他是個善於掩藏心思的人,否則也不能伴君於前,卻無甚疏漏之處。譬如晚宴那日。
再比如眼下,上一瞬,他猶在思慮著“正朔”之事;但又在須臾之間,亦能迅然抽離,與人君說起穆壽瀆職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