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此時信兵報來一事:連日以來的平城之圍已解。
拓跋燾頷首道:“甚好,此番有驚無險。”
收到這喜報之時,崔浩和杜超正值守於禦駕之旁。
崔浩見拓跋燾麵上的神色,由氣定神閑轉為略帶惑色,便問:“至尊,可是有何不妥?”
拓跋燾微微搖頭:“那倒不是。朕隻是在想,穆壽那個草包,怎麽會知道去調派長孫道生和張黎的?能調得動他們的,應該是太後。”
崔浩不好接話,杜超卻和聲勸道:“至尊,命令是誰發出的,也不是什麽緊要的事。太後她老人家,總有她的用意吧?”
“用意?”拓跋燾冷笑一聲,指節捏得脆響,“朕要摘誰的腦袋,誰也保他不住!”
崔、杜二人麵麵相覷,不敢則聲,隻在心裏為穆壽捏了把汗。
原來,就在拓跋燾班師迴朝前,忽然接到了平城受圍的消息。
這之前,對於平城的布防,他有極為周密的部署。縱然某個環節出了差錯,柔然人也定然铩羽而歸。
卻沒成想,宜都王穆壽居然辜負他的信任,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這個錯誤說來也是可笑至極。
穆壽一貫以中書博士公孫質為謀士,這一雙癡漢,不知從哪兒得到個巫覡,並聽信其言,認為柔然人斷不會前來犯境。是以,二人緊繃的神經立時鬆懈下來,把皇帝的吩咐拋到了九霄雲外。
“占筮卜卦,呸!草包!”
當日,拓跋燾的麵上,雖無幾分憂色,但胸中的怒火卻熊熊燃燒,吐出一句狠話:“等朕迴了平城,非得把兩個草包的腦袋摘下來當球踢。”
想起後宮中那個媚意天成的柔然左昭儀,他又冷笑道:“還想用美色來迷惑朕!”
迴到平城後,左昭儀被他罵得狗血淋頭,自可想見。
崔浩和杜超,私下裏論議起皇帝的態度。
崔浩道:“至尊並不擔心平城的安危,眼下隻是生穆壽的氣罷了。”
杜超深以為然:“我看也是這樣。吳提派他兄長乞列歸突襲北鎮,聽說這乞列歸甚是勇猛,但我大魏的長樂王、建寧王,又是何等人物?北鎮但有他二人坐守,自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必能截住柔然大部兵馬。”
為防備柔然偷襲,拓跋燾也囑托長樂王嵇敬、建寧王拓跋崇鎮守北鎮。
杜超又捋著胡須,道:“縱然吳提已深入魏地,屯兵於七介山,把平城軍民嚇到內城裏去,可那城中不還有竇太後和太子麽?”
力挽狂瀾的,正是竇太後。
“城中,還有司空長孫道生、征北大將軍張黎。”崔浩道,“所以,到了緊要關頭,宜都王便去請求增援了。”
當日情形複雜。
平城一亂,宜都王穆壽便慌了陣腳,隻想堵塞西門把太子引去南山避險,但竇太後卻斷然拒絕,及時喝止。
其後,穆壽的腦子似乎清醒過來,急遣長孫道生、張黎,前往吐頹山阻擊敵寇。
二將驅兵直上,大獲全勝。
嵇敬和拓跋崇這頭,不僅大挫敵軍,還生擒了乞列歸、他吾無鹿胡及敵將五百人。
合兵之後,魏軍又將狼狽逃竄的柔然可汗攆到漠南之地,方才班師迴朝。
數日後,魏軍還軍平城。
嗬氣成霜,夜月皎皎,合著衢陌間密密挨挨的燈盞,將平城籠罩在一層如夢似幻的光暈之間。
昔日十餘丈高的雙闕土門,上又新修了闕樓,與之勾連相通,投出煌煌的巨影,懾住在闕前觀望的人們。
拓跋月擘簾看去,不禁潸然落淚。
“崔、宋二賢,誕性英偉,擢穎閭閻,聞名象魏。謇謇儀形,邈邈風氣,達而不矜,素而能賁。”(1)
寒氣繚繞在巍峨入雲的雙闕之畔,縷縷絲絲地透入體膚,但拓跋月穿了厚衣,此時卻並不覺得冷。
她拭去眼淚,衝車外的李雲從,遠遠投去一點笑意。
李雲從騎著高頭大馬,正好也在往拓跋月這邊看,他點點頭,用口型說了三個字。
拓跋月心裏一暖,他說的是“迴來了”。
馬車內,沮渠牧犍臉上無波無瀾,似乎並未看見公主哭,也未看見公主笑。
拓跋月也懶得理睬他。
這一路上,拓跋燾要她夫妻二人同乘一車,反倒讓他們局促不已。
一片山唿萬歲中,拓跋燾當先下馬。
他生得魁梧奇偉,與那巍峨的雙闕很相宜。
拓跋月也下了車,並招唿一旁馬車中的榮嫂下車。榮嫂會意,忙把小公主裹好,一起抱下車。
城樓前,歡聲沸騰,沮渠上元早就醒了。
此時,小公主毫無睡意,瞪著葡萄般的大眼睛,看這看那,興奮得藕臂直揮,那胖腳丫又極有力,掙得繈褓也快脫了出來。
乳媼榮嫂忙給她套了迴去,又用撥浪鼓轉移她的注意力。
不料,素日裏最好的物什,此刻卻失去了它的魔力。
想是因為榮嫂幹擾了她的視線,沮渠上元心裏很是不快,遂咿咿哇哇地哭了起來。
也是拓跋燾心情甚好,聞得這小侄女的哭聲後,不僅沒著惱,還笑嗬嗬地就勢抱她過來,用他的胡茬蹭得她癢癢,再舉過頭頂,高聲唿道:“朕迴來了!”
一旁,沮渠牧犍臉色微變,下意識覺得拓跋燾會對女兒不利,但那人卻把上元小心托住,還給了榮嫂。
拓跋月又從榮嫂懷中接過女兒,抱在懷裏,對拓跋燾道:“至尊,臣妹有一個請求。”
拓跋燾含笑看向她:“朕準了。”
拓跋月一怔,她還沒說請求是什麽呢。
“臣妹想在此停留片刻,請畫師為我和上元畫一幅畫。”
“好。”
魏軍漸次進了城門,沮渠牧犍也隨大軍而去,隻拓跋月帶著霍晴嵐、阿澄候在車中,等待畫師過來。榮嫂則忙著誆上元睡覺。
不遠處,李雲從悄然立馬,隱在暗處並未離去。
明月之夜,眼前之人,夫複何求?
(注1)出自高允《征士頌》。象魏,便是雙闕。在曆史上,高允《征士頌》的創作時間,在文成帝拓跋濬時期,特此說明。
拓跋燾頷首道:“甚好,此番有驚無險。”
收到這喜報之時,崔浩和杜超正值守於禦駕之旁。
崔浩見拓跋燾麵上的神色,由氣定神閑轉為略帶惑色,便問:“至尊,可是有何不妥?”
拓跋燾微微搖頭:“那倒不是。朕隻是在想,穆壽那個草包,怎麽會知道去調派長孫道生和張黎的?能調得動他們的,應該是太後。”
崔浩不好接話,杜超卻和聲勸道:“至尊,命令是誰發出的,也不是什麽緊要的事。太後她老人家,總有她的用意吧?”
“用意?”拓跋燾冷笑一聲,指節捏得脆響,“朕要摘誰的腦袋,誰也保他不住!”
崔、杜二人麵麵相覷,不敢則聲,隻在心裏為穆壽捏了把汗。
原來,就在拓跋燾班師迴朝前,忽然接到了平城受圍的消息。
這之前,對於平城的布防,他有極為周密的部署。縱然某個環節出了差錯,柔然人也定然铩羽而歸。
卻沒成想,宜都王穆壽居然辜負他的信任,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這個錯誤說來也是可笑至極。
穆壽一貫以中書博士公孫質為謀士,這一雙癡漢,不知從哪兒得到個巫覡,並聽信其言,認為柔然人斷不會前來犯境。是以,二人緊繃的神經立時鬆懈下來,把皇帝的吩咐拋到了九霄雲外。
“占筮卜卦,呸!草包!”
當日,拓跋燾的麵上,雖無幾分憂色,但胸中的怒火卻熊熊燃燒,吐出一句狠話:“等朕迴了平城,非得把兩個草包的腦袋摘下來當球踢。”
想起後宮中那個媚意天成的柔然左昭儀,他又冷笑道:“還想用美色來迷惑朕!”
迴到平城後,左昭儀被他罵得狗血淋頭,自可想見。
崔浩和杜超,私下裏論議起皇帝的態度。
崔浩道:“至尊並不擔心平城的安危,眼下隻是生穆壽的氣罷了。”
杜超深以為然:“我看也是這樣。吳提派他兄長乞列歸突襲北鎮,聽說這乞列歸甚是勇猛,但我大魏的長樂王、建寧王,又是何等人物?北鎮但有他二人坐守,自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必能截住柔然大部兵馬。”
為防備柔然偷襲,拓跋燾也囑托長樂王嵇敬、建寧王拓跋崇鎮守北鎮。
杜超又捋著胡須,道:“縱然吳提已深入魏地,屯兵於七介山,把平城軍民嚇到內城裏去,可那城中不還有竇太後和太子麽?”
力挽狂瀾的,正是竇太後。
“城中,還有司空長孫道生、征北大將軍張黎。”崔浩道,“所以,到了緊要關頭,宜都王便去請求增援了。”
當日情形複雜。
平城一亂,宜都王穆壽便慌了陣腳,隻想堵塞西門把太子引去南山避險,但竇太後卻斷然拒絕,及時喝止。
其後,穆壽的腦子似乎清醒過來,急遣長孫道生、張黎,前往吐頹山阻擊敵寇。
二將驅兵直上,大獲全勝。
嵇敬和拓跋崇這頭,不僅大挫敵軍,還生擒了乞列歸、他吾無鹿胡及敵將五百人。
合兵之後,魏軍又將狼狽逃竄的柔然可汗攆到漠南之地,方才班師迴朝。
數日後,魏軍還軍平城。
嗬氣成霜,夜月皎皎,合著衢陌間密密挨挨的燈盞,將平城籠罩在一層如夢似幻的光暈之間。
昔日十餘丈高的雙闕土門,上又新修了闕樓,與之勾連相通,投出煌煌的巨影,懾住在闕前觀望的人們。
拓跋月擘簾看去,不禁潸然落淚。
“崔、宋二賢,誕性英偉,擢穎閭閻,聞名象魏。謇謇儀形,邈邈風氣,達而不矜,素而能賁。”(1)
寒氣繚繞在巍峨入雲的雙闕之畔,縷縷絲絲地透入體膚,但拓跋月穿了厚衣,此時卻並不覺得冷。
她拭去眼淚,衝車外的李雲從,遠遠投去一點笑意。
李雲從騎著高頭大馬,正好也在往拓跋月這邊看,他點點頭,用口型說了三個字。
拓跋月心裏一暖,他說的是“迴來了”。
馬車內,沮渠牧犍臉上無波無瀾,似乎並未看見公主哭,也未看見公主笑。
拓跋月也懶得理睬他。
這一路上,拓跋燾要她夫妻二人同乘一車,反倒讓他們局促不已。
一片山唿萬歲中,拓跋燾當先下馬。
他生得魁梧奇偉,與那巍峨的雙闕很相宜。
拓跋月也下了車,並招唿一旁馬車中的榮嫂下車。榮嫂會意,忙把小公主裹好,一起抱下車。
城樓前,歡聲沸騰,沮渠上元早就醒了。
此時,小公主毫無睡意,瞪著葡萄般的大眼睛,看這看那,興奮得藕臂直揮,那胖腳丫又極有力,掙得繈褓也快脫了出來。
乳媼榮嫂忙給她套了迴去,又用撥浪鼓轉移她的注意力。
不料,素日裏最好的物什,此刻卻失去了它的魔力。
想是因為榮嫂幹擾了她的視線,沮渠上元心裏很是不快,遂咿咿哇哇地哭了起來。
也是拓跋燾心情甚好,聞得這小侄女的哭聲後,不僅沒著惱,還笑嗬嗬地就勢抱她過來,用他的胡茬蹭得她癢癢,再舉過頭頂,高聲唿道:“朕迴來了!”
一旁,沮渠牧犍臉色微變,下意識覺得拓跋燾會對女兒不利,但那人卻把上元小心托住,還給了榮嫂。
拓跋月又從榮嫂懷中接過女兒,抱在懷裏,對拓跋燾道:“至尊,臣妹有一個請求。”
拓跋燾含笑看向她:“朕準了。”
拓跋月一怔,她還沒說請求是什麽呢。
“臣妹想在此停留片刻,請畫師為我和上元畫一幅畫。”
“好。”
魏軍漸次進了城門,沮渠牧犍也隨大軍而去,隻拓跋月帶著霍晴嵐、阿澄候在車中,等待畫師過來。榮嫂則忙著誆上元睡覺。
不遠處,李雲從悄然立馬,隱在暗處並未離去。
明月之夜,眼前之人,夫複何求?
(注1)出自高允《征士頌》。象魏,便是雙闕。在曆史上,高允《征士頌》的創作時間,在文成帝拓跋濬時期,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