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有些漫長,導致大夫額頭滲出的汗水比他這個傷患還要多。
而他隻是微微垂著頭,低眉閉目,臉上兩道紅腫的傷毫不影響他神情的恬淡安然,似乎無知無覺。
顧橫之就半跪在他身後,托著一頭才擦洗幹淨的長髮,將亂糟糟纏成一團的髮絲一根根理清。
崔連壁想讓前者出去說話的暗示通通被無視,隻能陪站。
直到賀冬包紮完,要去廚下看藥,才帶著打下手的青年退出去,隻剩下他們。
崔連壁確認今行處於昏迷中沒有知覺,便問顧橫之:「他情況如何?」
後者答:「醒了才知道。」
崔連壁沉默,撩起官袍下擺,席地而坐,「那就談談你吧,你為什麽會在這裏?還帶著你們南方軍的兵。」
顧橫之說:「都是我的貼身護衛。」
「我要是沒看錯,外麵守門的是摧山營的兵吧,佩的□□還是我給你爹的原始圖紙,何時成了你的護衛?」
「從蒙陰出發的時候。」
「你爹的主意?你知不知道你殺的那些人都是漆吾衛?」
「沒有區別。」
「我且不管你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崔連壁覺得跟這年輕人溝通比跟顧穰生吵架還難受,長吸一口氣,指著今行說:「你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嗎?」
顧橫之專心梳理愛人的頭髮。
崔連壁:「看來是不知道,那我告訴你,他是先秦王遺孤,陛下已冊封他為秦王世子。我奉諭旨來放他出獄,迎他進宮。」
他真是焦頭爛額,「現在,你知道你這個時候出現在刑部獄裏,意味著什麽了吧?」
顧橫之神色微動,偏頭看他,「那又如何?聖旨上不是寫著,我是禁軍指揮同知?」
「……你早就知道?」崔連壁根據他的態度隻能得出這一種猜測,眉頭因此擰得死緊。
「不知道。」顧橫之迴答得很快。
他細心打整的長髮終於被全部理順,遂一手握住,一手自懷中摸出個軟布的小包裹。攤開來,乃是兩支風幹的木芙蓉。他從中撿出一支,用牙齒叼去多餘的葉,以花枝作簪,將手中長發挽成髻。
「不論他是什麽身份,我都會和他站在一起。」
崔連壁目睹他所做的一切,以十分詭異的目光盯著他,再盯向他身前的人,再移迴來。他有個驚悚的猜測,張了張口,話到嘴邊卻有些不敢問出口。
在這個過程中,崔連壁也注意到了他的穿著,遲疑片刻,選擇問這件影響可能小一些的事來打破沉默:「你家裏有白事?」
「我娘過世了。」
顧橫之將掉落在膝上、地毯上的髮絲都收撿起來,包進手帕裏。然後起身換了個位置,和今行麵對麵打坐。
崔連壁縱有預感,聞言亦是一怔。
不久後,他獨自從內室出來,無意識地環視屋宇,忽然瞥見對麵東次間的供桌上架著一把弓。
他瞧著那做工有些眼熟,走近了一觀,柘木的質地,弝處纏著牛皮,弓梢上還有不甚齊整的刻痕——天化十五年,他進獻給陛下的中秋賀禮,就是這樣一把一模一樣的弓。
這就是他親手做的那把弓!
天也,陛下到底在想什麽?
崔連壁摸著弓弦,指尖發抖。
「崔大人還有事?」賀冬端著一碗藥進來,將他叫迴神。
崔連壁迴到正廳,看向對方,忽然說:「當年環頌跟我說你出現在春風嶺的時候,我就應該想到可能會有如今的局麵。」
賀冬迴憶了一下,才想起他說的哪件事,「就這一句話?」
「嗯,走了。」崔連壁負手於身後,走得蕭瑟,大袖疊袍擺,落下橫支斜逸的淡影。
天光不甚明朗,抱樸殿中點亮了足夠多的燈燭。
裴明憫被盛環頌帶進殿,便屈膝跪下,一直到禦駕散朝歸來。
二人一道行禮參拜過後,盛環頌將應天門外的情況匯報:「……多虧裴公子相助,士子們都勸迴了薈芳館,擊鼓鳴冤的那位老人讓家屬帶迴,圍觀的百姓們也都讓散了。」
明德帝聽罷頷首,算是認可他的處理,「今兒辛苦你了,下去歇歇罷。」
明著趕人,盛環頌沒法硬留下來,隻能遵命告退;臨走時瞥了眼跪得筆直的裴明憫,用眼神暗示對方別較勁。
謀得此身,才可謀來日。
殿內隻剩二人,明德帝喚內侍搬來一把馬紮,就在裴明憫斜前方坐下,說:「你倒是和你爹一樣,很會把控士林風向,引領那些年輕士子的思想,讓他們以你為首。」
這是裴氏的立身之本,但裴明憫不這樣認為:「迴陛下,引領大家的不是我,是聖人的道理,是這世間顛撲不破的公義。」
明德帝不喜:「說這些套話就沒意思了,朕沒工夫多聽。」
裴明憫堅持:「陛下不信,我信。」
「你信?」明德帝笑了笑,笑聲落下便是寂靜。靜默一刻,他又說:「像你爹那樣做事不好麽,給大家都留有餘地,不必徹底地撕破臉,讓彼此難堪。」
裴明憫反問:「有餘地嗎?臣以為沒有。」
明德帝說:「怎麽沒有?你爹隱忍多年,朕都明白,都記著,你又何苦來爭這三年。」
裴明憫伶伶地看著皇帝身後燃燒的燭枝,「一朝一夕尚爭得亟亟,遑論一千餘個朝夕?」
君心難測,朝舍憐惜,暮成厭棄,誰能說得準呢?
而他隻是微微垂著頭,低眉閉目,臉上兩道紅腫的傷毫不影響他神情的恬淡安然,似乎無知無覺。
顧橫之就半跪在他身後,托著一頭才擦洗幹淨的長髮,將亂糟糟纏成一團的髮絲一根根理清。
崔連壁想讓前者出去說話的暗示通通被無視,隻能陪站。
直到賀冬包紮完,要去廚下看藥,才帶著打下手的青年退出去,隻剩下他們。
崔連壁確認今行處於昏迷中沒有知覺,便問顧橫之:「他情況如何?」
後者答:「醒了才知道。」
崔連壁沉默,撩起官袍下擺,席地而坐,「那就談談你吧,你為什麽會在這裏?還帶著你們南方軍的兵。」
顧橫之說:「都是我的貼身護衛。」
「我要是沒看錯,外麵守門的是摧山營的兵吧,佩的□□還是我給你爹的原始圖紙,何時成了你的護衛?」
「從蒙陰出發的時候。」
「你爹的主意?你知不知道你殺的那些人都是漆吾衛?」
「沒有區別。」
「我且不管你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崔連壁覺得跟這年輕人溝通比跟顧穰生吵架還難受,長吸一口氣,指著今行說:「你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嗎?」
顧橫之專心梳理愛人的頭髮。
崔連壁:「看來是不知道,那我告訴你,他是先秦王遺孤,陛下已冊封他為秦王世子。我奉諭旨來放他出獄,迎他進宮。」
他真是焦頭爛額,「現在,你知道你這個時候出現在刑部獄裏,意味著什麽了吧?」
顧橫之神色微動,偏頭看他,「那又如何?聖旨上不是寫著,我是禁軍指揮同知?」
「……你早就知道?」崔連壁根據他的態度隻能得出這一種猜測,眉頭因此擰得死緊。
「不知道。」顧橫之迴答得很快。
他細心打整的長髮終於被全部理順,遂一手握住,一手自懷中摸出個軟布的小包裹。攤開來,乃是兩支風幹的木芙蓉。他從中撿出一支,用牙齒叼去多餘的葉,以花枝作簪,將手中長發挽成髻。
「不論他是什麽身份,我都會和他站在一起。」
崔連壁目睹他所做的一切,以十分詭異的目光盯著他,再盯向他身前的人,再移迴來。他有個驚悚的猜測,張了張口,話到嘴邊卻有些不敢問出口。
在這個過程中,崔連壁也注意到了他的穿著,遲疑片刻,選擇問這件影響可能小一些的事來打破沉默:「你家裏有白事?」
「我娘過世了。」
顧橫之將掉落在膝上、地毯上的髮絲都收撿起來,包進手帕裏。然後起身換了個位置,和今行麵對麵打坐。
崔連壁縱有預感,聞言亦是一怔。
不久後,他獨自從內室出來,無意識地環視屋宇,忽然瞥見對麵東次間的供桌上架著一把弓。
他瞧著那做工有些眼熟,走近了一觀,柘木的質地,弝處纏著牛皮,弓梢上還有不甚齊整的刻痕——天化十五年,他進獻給陛下的中秋賀禮,就是這樣一把一模一樣的弓。
這就是他親手做的那把弓!
天也,陛下到底在想什麽?
崔連壁摸著弓弦,指尖發抖。
「崔大人還有事?」賀冬端著一碗藥進來,將他叫迴神。
崔連壁迴到正廳,看向對方,忽然說:「當年環頌跟我說你出現在春風嶺的時候,我就應該想到可能會有如今的局麵。」
賀冬迴憶了一下,才想起他說的哪件事,「就這一句話?」
「嗯,走了。」崔連壁負手於身後,走得蕭瑟,大袖疊袍擺,落下橫支斜逸的淡影。
天光不甚明朗,抱樸殿中點亮了足夠多的燈燭。
裴明憫被盛環頌帶進殿,便屈膝跪下,一直到禦駕散朝歸來。
二人一道行禮參拜過後,盛環頌將應天門外的情況匯報:「……多虧裴公子相助,士子們都勸迴了薈芳館,擊鼓鳴冤的那位老人讓家屬帶迴,圍觀的百姓們也都讓散了。」
明德帝聽罷頷首,算是認可他的處理,「今兒辛苦你了,下去歇歇罷。」
明著趕人,盛環頌沒法硬留下來,隻能遵命告退;臨走時瞥了眼跪得筆直的裴明憫,用眼神暗示對方別較勁。
謀得此身,才可謀來日。
殿內隻剩二人,明德帝喚內侍搬來一把馬紮,就在裴明憫斜前方坐下,說:「你倒是和你爹一樣,很會把控士林風向,引領那些年輕士子的思想,讓他們以你為首。」
這是裴氏的立身之本,但裴明憫不這樣認為:「迴陛下,引領大家的不是我,是聖人的道理,是這世間顛撲不破的公義。」
明德帝不喜:「說這些套話就沒意思了,朕沒工夫多聽。」
裴明憫堅持:「陛下不信,我信。」
「你信?」明德帝笑了笑,笑聲落下便是寂靜。靜默一刻,他又說:「像你爹那樣做事不好麽,給大家都留有餘地,不必徹底地撕破臉,讓彼此難堪。」
裴明憫反問:「有餘地嗎?臣以為沒有。」
明德帝說:「怎麽沒有?你爹隱忍多年,朕都明白,都記著,你又何苦來爭這三年。」
裴明憫伶伶地看著皇帝身後燃燒的燭枝,「一朝一夕尚爭得亟亟,遑論一千餘個朝夕?」
君心難測,朝舍憐惜,暮成厭棄,誰能說得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