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五萬禁軍,隻調一成去能有多大影響?」明德帝不以為意,「州衛的情況朕不是不知,也不願過多苛責你兵部。但民亂不能任其發酵太久,衛軍也不能再敗,你們應該明白其中的輕重。快刀斬亂麻,保證勝利,才是朝廷首要的考慮。」
崔連壁無法反駁,州衛之弊由來已久,自他任兵部尚書之後就一直想整頓三十三州衛,隻是合適的機會難尋,至今沒能完成。
把籌碼繼續押在衛軍身上,勝了固然能將功折罪,可若是敗了,寧西三衛連帶整個寧西路都得完蛋。
盛環頌也這麽想,因此不再提衛軍,出言道:「荼州距離京畿不遠,少量的調離對京防無礙,陛下英明。隻是,由誰來領軍?」
桓雲階絕不可能離開京城,而禁軍剩下的將領經過這些年的撤換,都無甚名望。讓州衛的指揮使來領禁軍,也不合祖宗規矩……他與崔連壁對視一眼,確認彼此想到了同一個人。
明德帝很快印證了他們的猜測,「朕會讓桓雲階召顧橫之迴來。」
「若顧橫之還在京中,確實是最好的人選。」崔連壁當即進言:「可他人不在啊,陛下。他為母侍疾而歸尚不及月,君夫人重病在榻,亦不知情況如何。此時召他,未免太不近人情。」
明德帝垂眼看他:「那崔卿以為,誰更合適?」
崔連壁握成拳的左手捏緊了,說:「賀長期也在探親假中,此時應當還在稷州,未歸仙慈關。不如召他去?」
「他是西北軍的裨將,不是禁軍的指揮同知。」明德帝一句話便否決了提議。
邊軍與禁衛涇渭分明,崔連壁也不敢妄言讓兩邊交互,遂以進言的姿勢僵住。
盛環頌及時道:「陛下,顧橫之上過戰場,能力經驗都有。隻是他才將上任,恐怕連手底下有哪些人都沒認全。將不知兵,不是好事。」
「自然不止他一個人,朕會再挑一個資歷老的禁軍將領去。」明德帝麵色稍霽,豎掌示意他們,「朕意已決,不必再說。」
盛環頌應道:「陛下思慮周全,臣等這就去準備。」說完往身旁遞了一眼。
崔連壁知他意思,陛下此舉或引微詞,但說到底無可厚非。忠義難兩全,他口舌發緊,卻也駁不得,隻能一同告退。
順喜見兩位大人出殿,趕緊迴到禦前伺候,隻見皇帝靜坐於龍椅上,似在出神。他侍立片刻,猶豫著要不要說些什麽逗個趣兒。
小李太醫說了,陛下要時時心情愉悅,才能更好地治癒頭疾。
恰此時,常謹繃著臉快步進來,大太監一瞧就知不是好事。然而他還沒來得及打斷,那頭便已急急地開口稟報:「陛下,長壽宮來人說,太後娘娘從昨晚到今日都不肯用膳。她們勸諫無果,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想請陛下過去看看。」
明德帝撩起眼皮,「朕又不能替她吃,傳傅景書去看看。罷了,你替朕走一趟。」
「是。」常謹趕忙埋頭,匆匆退下,轉過身背朝內殿,焦急的神情瞬時淡了幾分。在殿外廊下翹指吩咐小內侍的時候,不忘剜守殿門的何萍一道白眼。
何萍如同木樁子一樣,沒有理會對方,心下卻不解,走一趟長壽宮有什麽好得意的?
不多時,順喜要去給陛下煎藥,喚他到陛下跟前聽候。
禦駕已移到後殿道場。他跨過中門,才發現殿內除了陛下還有別的人,那人跪在道台下方,才令他沒有及時發覺。他邁到一半的腳頓時收了迴去。
明德帝也瞥見了他,沒有任何言語吩咐,隻抬手製止他往前。
何萍便退後兩步,站到門邊那尊比人高的青銅燈樹後麵,垂頭斂目,不敢窺伺。
下一刻,就聽皇帝的聲音響起:「說吧,你一定要秘密來見朕,為的是何等要事?」
另一道年輕的男聲緩緩迴答:「屬下奉統領之命截殺裴明憫,卻出現了意外。統領不在京中,聯絡不上,屬下又不敢私自做主,所以鬥膽來請示陛下。」
何萍聽到,頓時反應過來是漆吾衛在稟報任務,而這個任務顯然很不簡單。
他冷汗陡生,不由屏住唿吸,迴憶起今日種種,思索自己為什麽會站在這裏。
皇帝的語氣也仿佛變得冰冷許多,「什麽意外?」
「屬下在京畿與江北交界地帶截到了他,欲殺他。他卻說,是陛下您密令他進京的,他不該死。屬下覺得他在信口開河,又怕萬一他說的是真話,殺掉他就是壞了您的布置。是以半信半疑,先將其羈押,未奪其性命。」
「他說是朕讓他進京,你覺得可能嗎?」
「屬下不敢揣測聖意,故來稟告陛下。是真是偽,一定逃不過陛下法眼。」
明德帝冷笑一聲,「這等拙劣的把戲就把你迷惑住了,陸雙樓,你進漆吾衛的時候,難道陳林沒有教過你規矩?」
漆吾衛第一條鐵律,就是凡上有令,必行無忌,不私廢。
「陛下恕罪!」陸雙樓跪地的單膝變作雙膝,飛快地叩首,「屬下愚鈍沒能分辨出真偽,這就去把人料理了,再迴刑堂領罰。」
額頭撞上手背,又暗恨自己不能抬頭直視,看不到皇帝神情變化。
「一個個膽大包天,把朕的旨意當作兒戲,過後又巴巴來請朕恕罪。真當朕聽什麽就是什麽,能被任意拿捏麽?」明德帝勃然大怒,擲出麈尾,喝道:「豈有此理!」
崔連壁無法反駁,州衛之弊由來已久,自他任兵部尚書之後就一直想整頓三十三州衛,隻是合適的機會難尋,至今沒能完成。
把籌碼繼續押在衛軍身上,勝了固然能將功折罪,可若是敗了,寧西三衛連帶整個寧西路都得完蛋。
盛環頌也這麽想,因此不再提衛軍,出言道:「荼州距離京畿不遠,少量的調離對京防無礙,陛下英明。隻是,由誰來領軍?」
桓雲階絕不可能離開京城,而禁軍剩下的將領經過這些年的撤換,都無甚名望。讓州衛的指揮使來領禁軍,也不合祖宗規矩……他與崔連壁對視一眼,確認彼此想到了同一個人。
明德帝很快印證了他們的猜測,「朕會讓桓雲階召顧橫之迴來。」
「若顧橫之還在京中,確實是最好的人選。」崔連壁當即進言:「可他人不在啊,陛下。他為母侍疾而歸尚不及月,君夫人重病在榻,亦不知情況如何。此時召他,未免太不近人情。」
明德帝垂眼看他:「那崔卿以為,誰更合適?」
崔連壁握成拳的左手捏緊了,說:「賀長期也在探親假中,此時應當還在稷州,未歸仙慈關。不如召他去?」
「他是西北軍的裨將,不是禁軍的指揮同知。」明德帝一句話便否決了提議。
邊軍與禁衛涇渭分明,崔連壁也不敢妄言讓兩邊交互,遂以進言的姿勢僵住。
盛環頌及時道:「陛下,顧橫之上過戰場,能力經驗都有。隻是他才將上任,恐怕連手底下有哪些人都沒認全。將不知兵,不是好事。」
「自然不止他一個人,朕會再挑一個資歷老的禁軍將領去。」明德帝麵色稍霽,豎掌示意他們,「朕意已決,不必再說。」
盛環頌應道:「陛下思慮周全,臣等這就去準備。」說完往身旁遞了一眼。
崔連壁知他意思,陛下此舉或引微詞,但說到底無可厚非。忠義難兩全,他口舌發緊,卻也駁不得,隻能一同告退。
順喜見兩位大人出殿,趕緊迴到禦前伺候,隻見皇帝靜坐於龍椅上,似在出神。他侍立片刻,猶豫著要不要說些什麽逗個趣兒。
小李太醫說了,陛下要時時心情愉悅,才能更好地治癒頭疾。
恰此時,常謹繃著臉快步進來,大太監一瞧就知不是好事。然而他還沒來得及打斷,那頭便已急急地開口稟報:「陛下,長壽宮來人說,太後娘娘從昨晚到今日都不肯用膳。她們勸諫無果,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想請陛下過去看看。」
明德帝撩起眼皮,「朕又不能替她吃,傳傅景書去看看。罷了,你替朕走一趟。」
「是。」常謹趕忙埋頭,匆匆退下,轉過身背朝內殿,焦急的神情瞬時淡了幾分。在殿外廊下翹指吩咐小內侍的時候,不忘剜守殿門的何萍一道白眼。
何萍如同木樁子一樣,沒有理會對方,心下卻不解,走一趟長壽宮有什麽好得意的?
不多時,順喜要去給陛下煎藥,喚他到陛下跟前聽候。
禦駕已移到後殿道場。他跨過中門,才發現殿內除了陛下還有別的人,那人跪在道台下方,才令他沒有及時發覺。他邁到一半的腳頓時收了迴去。
明德帝也瞥見了他,沒有任何言語吩咐,隻抬手製止他往前。
何萍便退後兩步,站到門邊那尊比人高的青銅燈樹後麵,垂頭斂目,不敢窺伺。
下一刻,就聽皇帝的聲音響起:「說吧,你一定要秘密來見朕,為的是何等要事?」
另一道年輕的男聲緩緩迴答:「屬下奉統領之命截殺裴明憫,卻出現了意外。統領不在京中,聯絡不上,屬下又不敢私自做主,所以鬥膽來請示陛下。」
何萍聽到,頓時反應過來是漆吾衛在稟報任務,而這個任務顯然很不簡單。
他冷汗陡生,不由屏住唿吸,迴憶起今日種種,思索自己為什麽會站在這裏。
皇帝的語氣也仿佛變得冰冷許多,「什麽意外?」
「屬下在京畿與江北交界地帶截到了他,欲殺他。他卻說,是陛下您密令他進京的,他不該死。屬下覺得他在信口開河,又怕萬一他說的是真話,殺掉他就是壞了您的布置。是以半信半疑,先將其羈押,未奪其性命。」
「他說是朕讓他進京,你覺得可能嗎?」
「屬下不敢揣測聖意,故來稟告陛下。是真是偽,一定逃不過陛下法眼。」
明德帝冷笑一聲,「這等拙劣的把戲就把你迷惑住了,陸雙樓,你進漆吾衛的時候,難道陳林沒有教過你規矩?」
漆吾衛第一條鐵律,就是凡上有令,必行無忌,不私廢。
「陛下恕罪!」陸雙樓跪地的單膝變作雙膝,飛快地叩首,「屬下愚鈍沒能分辨出真偽,這就去把人料理了,再迴刑堂領罰。」
額頭撞上手背,又暗恨自己不能抬頭直視,看不到皇帝神情變化。
「一個個膽大包天,把朕的旨意當作兒戲,過後又巴巴來請朕恕罪。真當朕聽什麽就是什麽,能被任意拿捏麽?」明德帝勃然大怒,擲出麈尾,喝道:「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