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雙樓咬緊牙關,等待皇帝怒火消下去的期間,不住揣摩這怒火有幾分是對自己,幾分另有其人。
殿中死寂,以致於前殿傳過來的腳步聲清晰可聞。何萍站的位置看不到那邊,但也能猜到大約是哪個小內侍有事通稟。
他猶豫剎那,踮著腳快步出去把人攔住,問明事由後獨自迴來,仍舊站在原先的位置。
明德帝幽幽開口:「既然你彼時沒殺他,那就算他命大,此時也不必再動手。留他一命,即刻遣迴稷州。切記,勿教人發覺。」
「是,屬下這就去辦。」陸雙樓終於能直起身,望向皇帝,「這次一定不會再有意外。」
皇帝的目光銳利而深沉,「你辦事不利,但還算忠心,朕也饒你一迴,自去領三十鞭。」
「謝聖上隆恩!」陸雙樓再次叩首。
明德帝叫他平身,又朝中門喚了一句「過來吧」。
何萍迅速用衣袖內側擦去額汗,理了理領子,走到道台下行禮。然後撿起那柄麈尾放迴,恭敬而又安靜。
明德帝指著他對陸雙樓說:「日後有消息要迴稟朕,就與他知個聲兒。」
後者似乎很是驚訝,張眼看向何萍。他認得禦前的每一個人,卻停頓片刻才抱拳致意,「何公公。」
何萍聽見他姓名卻不知如何稱唿,謹慎地點頭迴禮,一麵仔細記住他的身形樣貌。
明德帝的視線掃過來,愈發威不可測,「這件事朕知、他知、你知,你可明白?」
那豈不是總管也不知?何萍心頭一跳,即道:「奴婢謹記。」
明德帝淡淡頷首,盤坐蒲團上,展臂抱元,做了個清淨功的起手式。
陸雙樓識趣告退,從後殿偏門離開。走出幾步,忽聽背後何萍輕聲道:「陛下,剛剛有內侍來報,小賀大人求見……」
他如常跨出殿門,下台階時停步,將不知何時變得鬆垮的護腕重新綁好,才轉身往反方向,繞過大半座抱樸殿,不經意地往殿內瞧上幾眼。
視線穿過後殿洞開的檀窗,越過卷掛的錦簾,探及中門楠柱,停留幾息,才得見一襲青綠官袍,抱著幾本文書,身如春柏,行如丹鶴。
一唿一吸間,便被殿宇牆廓掩去。
賀今行同時有所察覺,下意識眺向大窗外。隻見藍天黃瓦,別無痕跡。
感覺錯了,還是錯過了?
已至禦前,他斂神,呈上奏本。
「今日這些奏本裏要緊的有兩封,臣放在最上麵。一封是稷州裴孟檀裴公的請罪書,一封是南方軍顧元錚將軍的請命書,請陛下親閱。」
明德帝隨意翻了翻,說的都是裴明憫拒任使節的事兒。
隻不過一個是替自己兒子請罪,聲淚俱下,痛陳悔悟;一個毛遂自薦,要自己來兼任這個使節,已經帶著使團在下南越的路上了。
「顧元錚跟朕玩兒先斬後奏這一套呢?」明德帝雖有些惱卻並未發怒,哼笑道:「你跟她說,事情要是辦得漂亮,朕就不追究她狂妄逾越;要是搞砸了,朕拿她是問。」
「陛下允準了?」賀今行略感詫異。就算裴明憫拒任的消息早就傳進宮中,但顧元錚的請命應當是隨著驛遞才將出現在禦前,陛下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想到崔相爺和盛大人在他之前麵聖,恐怕發生了一些事情。
明德帝說:「這妮子瞧著有幾分阿追的氣魄,朕提攜她朕心裏也高興,有何不可?抓得住是她的本事,抓不住也不能怪朕不給她機會。」
「陛下聖明,元錚將軍一定會銘記陛下恩典。」賀今行應和一句,又問:「那裴公那邊?」
明德帝沉思一刻,把裴孟檀的奏本單獨放到一邊,「本子先留在朕這裏,怎麽處置應對,朕還得再好好想想。」
賀今行覺出幾分輕拿輕放的意思,雖不知緣由但也願見其成,便順勢繼續往下奏對。待這廂結束,一迴到通政司,就立刻遣鄭雨興去打聽消息。
不到兩刻鍾,鄭雨興便小跑著迴來,「說是寧西軍情緊急,朔州衛也敗了,陛下鐵了心要調一支禁軍前去滅了那些亂賊。」
「禁軍?」賀今行咬著這兩個字,再問一遍:「確認屬實?」
鄭雨興說:「整個舍人院都在忙這事兒,屬下剛到政事堂的時候,還看到了桓統領,八九不離十。」
賀今行聽完剎那便明白了,先前陛下為什麽答應得這麽容易,因而擰眉不語。
鄭雨興也發愁:「禁軍一調,糧草軍需又是一大筆,國庫剛填個底就如流水般花銷出去,何時才能殷實起來?」
「刑部與工部這幾日整治勛貴,抄了好些富貴人家,應當能補上這個缺口。」賀今行呆坐一刻,推開案前文書,起身往外走,「我出去一趟。」
「啊?這會兒去哪兒?」鄭雨興不明所以,下意識跟了幾步。
「去找崔相爺,很快就迴。」賀今行朝後揚了揚手,大步流星而去。
政事堂正廳次間,「弼君輔民」的牌匾下方,崔連壁伏案揮毫,並未因他的求見而停筆。
「有事快說,我馬上就要去禁軍大營。」
賀今行道:「下官聽聞朝廷要調禁軍去寧西平亂,不知調的哪一衛哪一支?」
「神武右衛。」崔連壁頓了頓,把話說全:「帶兵的將領,定的是神武衛的正副指揮。」
大家都心照不宣,賀今行也不假裝驚訝,直說:「顧將軍應當還在蒙陰,不知調令下了沒?」
殿中死寂,以致於前殿傳過來的腳步聲清晰可聞。何萍站的位置看不到那邊,但也能猜到大約是哪個小內侍有事通稟。
他猶豫剎那,踮著腳快步出去把人攔住,問明事由後獨自迴來,仍舊站在原先的位置。
明德帝幽幽開口:「既然你彼時沒殺他,那就算他命大,此時也不必再動手。留他一命,即刻遣迴稷州。切記,勿教人發覺。」
「是,屬下這就去辦。」陸雙樓終於能直起身,望向皇帝,「這次一定不會再有意外。」
皇帝的目光銳利而深沉,「你辦事不利,但還算忠心,朕也饒你一迴,自去領三十鞭。」
「謝聖上隆恩!」陸雙樓再次叩首。
明德帝叫他平身,又朝中門喚了一句「過來吧」。
何萍迅速用衣袖內側擦去額汗,理了理領子,走到道台下行禮。然後撿起那柄麈尾放迴,恭敬而又安靜。
明德帝指著他對陸雙樓說:「日後有消息要迴稟朕,就與他知個聲兒。」
後者似乎很是驚訝,張眼看向何萍。他認得禦前的每一個人,卻停頓片刻才抱拳致意,「何公公。」
何萍聽見他姓名卻不知如何稱唿,謹慎地點頭迴禮,一麵仔細記住他的身形樣貌。
明德帝的視線掃過來,愈發威不可測,「這件事朕知、他知、你知,你可明白?」
那豈不是總管也不知?何萍心頭一跳,即道:「奴婢謹記。」
明德帝淡淡頷首,盤坐蒲團上,展臂抱元,做了個清淨功的起手式。
陸雙樓識趣告退,從後殿偏門離開。走出幾步,忽聽背後何萍輕聲道:「陛下,剛剛有內侍來報,小賀大人求見……」
他如常跨出殿門,下台階時停步,將不知何時變得鬆垮的護腕重新綁好,才轉身往反方向,繞過大半座抱樸殿,不經意地往殿內瞧上幾眼。
視線穿過後殿洞開的檀窗,越過卷掛的錦簾,探及中門楠柱,停留幾息,才得見一襲青綠官袍,抱著幾本文書,身如春柏,行如丹鶴。
一唿一吸間,便被殿宇牆廓掩去。
賀今行同時有所察覺,下意識眺向大窗外。隻見藍天黃瓦,別無痕跡。
感覺錯了,還是錯過了?
已至禦前,他斂神,呈上奏本。
「今日這些奏本裏要緊的有兩封,臣放在最上麵。一封是稷州裴孟檀裴公的請罪書,一封是南方軍顧元錚將軍的請命書,請陛下親閱。」
明德帝隨意翻了翻,說的都是裴明憫拒任使節的事兒。
隻不過一個是替自己兒子請罪,聲淚俱下,痛陳悔悟;一個毛遂自薦,要自己來兼任這個使節,已經帶著使團在下南越的路上了。
「顧元錚跟朕玩兒先斬後奏這一套呢?」明德帝雖有些惱卻並未發怒,哼笑道:「你跟她說,事情要是辦得漂亮,朕就不追究她狂妄逾越;要是搞砸了,朕拿她是問。」
「陛下允準了?」賀今行略感詫異。就算裴明憫拒任的消息早就傳進宮中,但顧元錚的請命應當是隨著驛遞才將出現在禦前,陛下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他想到崔相爺和盛大人在他之前麵聖,恐怕發生了一些事情。
明德帝說:「這妮子瞧著有幾分阿追的氣魄,朕提攜她朕心裏也高興,有何不可?抓得住是她的本事,抓不住也不能怪朕不給她機會。」
「陛下聖明,元錚將軍一定會銘記陛下恩典。」賀今行應和一句,又問:「那裴公那邊?」
明德帝沉思一刻,把裴孟檀的奏本單獨放到一邊,「本子先留在朕這裏,怎麽處置應對,朕還得再好好想想。」
賀今行覺出幾分輕拿輕放的意思,雖不知緣由但也願見其成,便順勢繼續往下奏對。待這廂結束,一迴到通政司,就立刻遣鄭雨興去打聽消息。
不到兩刻鍾,鄭雨興便小跑著迴來,「說是寧西軍情緊急,朔州衛也敗了,陛下鐵了心要調一支禁軍前去滅了那些亂賊。」
「禁軍?」賀今行咬著這兩個字,再問一遍:「確認屬實?」
鄭雨興說:「整個舍人院都在忙這事兒,屬下剛到政事堂的時候,還看到了桓統領,八九不離十。」
賀今行聽完剎那便明白了,先前陛下為什麽答應得這麽容易,因而擰眉不語。
鄭雨興也發愁:「禁軍一調,糧草軍需又是一大筆,國庫剛填個底就如流水般花銷出去,何時才能殷實起來?」
「刑部與工部這幾日整治勛貴,抄了好些富貴人家,應當能補上這個缺口。」賀今行呆坐一刻,推開案前文書,起身往外走,「我出去一趟。」
「啊?這會兒去哪兒?」鄭雨興不明所以,下意識跟了幾步。
「去找崔相爺,很快就迴。」賀今行朝後揚了揚手,大步流星而去。
政事堂正廳次間,「弼君輔民」的牌匾下方,崔連壁伏案揮毫,並未因他的求見而停筆。
「有事快說,我馬上就要去禁軍大營。」
賀今行道:「下官聽聞朝廷要調禁軍去寧西平亂,不知調的哪一衛哪一支?」
「神武右衛。」崔連壁頓了頓,把話說全:「帶兵的將領,定的是神武衛的正副指揮。」
大家都心照不宣,賀今行也不假裝驚訝,直說:「顧將軍應當還在蒙陰,不知調令下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