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聽完這些話,一時無言。
去歲十月,秦甘淪陷,西涼人陳兵淨州,對累關虎視眈眈,意欲揮師南下。王義先為準備決戰,一封又一封的軍報往宣京遞,要糧草要武器。
朝廷被催得焦頭爛額,隻能轉催各處攻城作。一道又一道命令發到底下各個監事頭上,會發生什麽可想而知。
如今出事,那些直接負責徵調、監工的官吏固然有責任,可又怎能全都怪到他們頭上?
「屬下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既不敢違逆攻城作的人,怕耽誤戰事,也想不出其他辦法來解決。」餘聞道顫聲道:「這都怪屬下無能,如今暴亂,屬下心中實在是又懊悔又……害怕。」
他捂住嘴,抽噎一聲。
賀今行忍住嘆息,對他說:「不管是鐵礦還是攻城作,都由工部直管,就算追責,也得從工部開始。你既然是聽命行事,又已經離任數月,隻要私底下沒有貪汙罔法之舉,就無須擔心被過多苛責。」
「之後若是相爺或者刑部那邊找你問話,你不必驚慌,且如實答,之後該怎麽樣就怎麽樣。要是有什麽過分的問法或者要求,你就讓他們來找我,我替你應對。」
「大人——」餘聞道猛地抬起頭看他。
「再怎麽說,你現在也是通政司的人。」賀今行見他兩隻眼睛都裹著黑眼圈,熬得有些脫相,不欲再說前事,另道:「過兩日休沐,你就別來當值了,好好地放個假吧。」
餘聞道迴過神,連連點頭躬身,重複說:「多謝大人。」
賀今行起身扶住他,順口問道:「對了,你家人可都接進京了?」
餘聞道用袖子胡亂擦了擦頭臉,嗡聲說:「還,還沒呢。」
「我記得你孩子年齡不大,肯定捨不得離開你這個做父親的,早些團聚為好。」賀今行收迴手,「官舍是允許親眷同住的。」
餘聞道愣了愣,皺巴的臉上露出想念的神色,「是,大人說得對,屬下等到休沐就去看他們。」
他整個人都安定下來,好似突然找到了某種力量,離開時的背影肉眼可見放鬆許多。
賀今行在後目送,卻想到他說的是「去看」,而不是「去接」。
他低頭沉思片刻,提筆寫了封簡信,才收拾東西迴家。
秋雨依舊,日落到夜,夜落到明,仍無止意。
這樣的天氣並不適合外出行走,哪怕是趕集日,宛縣郊外集市上,來往的鄉民都比平常少一些。
雨幕模糊了人們的麵容,秦幼合披著舊蓑衣戴著一頂寬大的草笠,一路採買完畢,都未曾引起誰的注意。
他走出集市便加快速度,小跑去找自家的馬車。
成伯守著車,看到他雀躍的模樣,笑眯眯地問:「少爺遇到什麽開心的事了?」
「今行給我寄了信。」秦幼合抱著背簍鑽進馬車,從那一大包幹貨裏找出信封。
「原來是小賀大人吶。」成伯點點頭,慢悠悠地催馬穿行於雨中。
車簾並未被放下,秦幼合的胳膊挨著老人的後背,他看完信仔細迴想一圈,卻對信中提到的人沒什麽印象,就問:「成伯,你認得餘聞道這個人嗎?」
「誰?」老人家耳朵不太好。
秦幼合對著信紙念:「餘聞道,多餘的餘,聽聞的聞,道路的道。」
成伯搖搖頭,「少爺知道的,老奴隻管府上的生活起居。那些官場上的人和事,都是錢主簿在管。」
不然他也不能活著走出京城,迴到祖祠為老爺守靈。
可錢書醒已經死了,他家祠堂裏還供著牌位。
秦幼合撐住臉頰,望向路邊的原野,說:「今行能寫信來問我,這人就肯定與我爹有關係,可我卻什麽都不知道。」
他之前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好,現在忽然有些止不住地難過。
成伯半晌沒聽見後聲兒,偏過頭去,隻見少年淚流滿麵。他亦悵然,片刻後卻說:「那少爺想知道嗎?」
秦幼合呆呆地問:「什麽?」
「老爺生前做過的一些事,來往的一些人。」成伯緬懷一刻,重歸平和:「老爺曾經說過,您要是哪日想知道了,就帶您去看。」
秦幼合霎時睜圓眼睛。
他爹還留下了什麽記錄的東西嗎?
直到馬車駛迴祖祠,他都沒想明白,茫然地下了車,抬眼就瞧見他三叔和一個中年男人站在大門前簷下說話。
那人很快撐傘離去,秦廣儀冒著雨過來接走背簍。
「三叔,那是誰啊?」秦幼合把鬥笠罩到他頭上,目光還粘在那人身上,隻覺身影板正,很像他見過的一些人。
「我年少時的一位故友,過來祭拜長兄。」秦廣儀簡潔地做了解釋,悶頭往宅裏走。
老朋友嗎?秦幼合想,幾步路都不方便借個傘,就這麽急著走嗎?但他已經問了一句,不便再多問,就說:「哦,那我也該答謝他。」
秦廣儀在前頭說:「以後有機會,三叔再介紹你們認識。」
秦幼合應了聲好。
待三人一起把採買來的食貨歸置妥當,成伯躬身說:「三老爺辛苦了,我和少爺現在過去守著,您就好好歇息吧。」
秦廣儀沒有推辭。他迴來之後,為了兄長靈前時時都有供奉,便讓侄兒白日守靈,他則在夜裏守靈。一連多日,未曾中斷過。
秦幼合曾和三叔商議輪流來,被對方以「長輩應該照顧後輩」的理由拒絕。此刻他跟著成伯來到靈堂,聽見成伯說老爺留下的東西就在這裏,下意識問:「不能讓三叔知道嗎?」
去歲十月,秦甘淪陷,西涼人陳兵淨州,對累關虎視眈眈,意欲揮師南下。王義先為準備決戰,一封又一封的軍報往宣京遞,要糧草要武器。
朝廷被催得焦頭爛額,隻能轉催各處攻城作。一道又一道命令發到底下各個監事頭上,會發生什麽可想而知。
如今出事,那些直接負責徵調、監工的官吏固然有責任,可又怎能全都怪到他們頭上?
「屬下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既不敢違逆攻城作的人,怕耽誤戰事,也想不出其他辦法來解決。」餘聞道顫聲道:「這都怪屬下無能,如今暴亂,屬下心中實在是又懊悔又……害怕。」
他捂住嘴,抽噎一聲。
賀今行忍住嘆息,對他說:「不管是鐵礦還是攻城作,都由工部直管,就算追責,也得從工部開始。你既然是聽命行事,又已經離任數月,隻要私底下沒有貪汙罔法之舉,就無須擔心被過多苛責。」
「之後若是相爺或者刑部那邊找你問話,你不必驚慌,且如實答,之後該怎麽樣就怎麽樣。要是有什麽過分的問法或者要求,你就讓他們來找我,我替你應對。」
「大人——」餘聞道猛地抬起頭看他。
「再怎麽說,你現在也是通政司的人。」賀今行見他兩隻眼睛都裹著黑眼圈,熬得有些脫相,不欲再說前事,另道:「過兩日休沐,你就別來當值了,好好地放個假吧。」
餘聞道迴過神,連連點頭躬身,重複說:「多謝大人。」
賀今行起身扶住他,順口問道:「對了,你家人可都接進京了?」
餘聞道用袖子胡亂擦了擦頭臉,嗡聲說:「還,還沒呢。」
「我記得你孩子年齡不大,肯定捨不得離開你這個做父親的,早些團聚為好。」賀今行收迴手,「官舍是允許親眷同住的。」
餘聞道愣了愣,皺巴的臉上露出想念的神色,「是,大人說得對,屬下等到休沐就去看他們。」
他整個人都安定下來,好似突然找到了某種力量,離開時的背影肉眼可見放鬆許多。
賀今行在後目送,卻想到他說的是「去看」,而不是「去接」。
他低頭沉思片刻,提筆寫了封簡信,才收拾東西迴家。
秋雨依舊,日落到夜,夜落到明,仍無止意。
這樣的天氣並不適合外出行走,哪怕是趕集日,宛縣郊外集市上,來往的鄉民都比平常少一些。
雨幕模糊了人們的麵容,秦幼合披著舊蓑衣戴著一頂寬大的草笠,一路採買完畢,都未曾引起誰的注意。
他走出集市便加快速度,小跑去找自家的馬車。
成伯守著車,看到他雀躍的模樣,笑眯眯地問:「少爺遇到什麽開心的事了?」
「今行給我寄了信。」秦幼合抱著背簍鑽進馬車,從那一大包幹貨裏找出信封。
「原來是小賀大人吶。」成伯點點頭,慢悠悠地催馬穿行於雨中。
車簾並未被放下,秦幼合的胳膊挨著老人的後背,他看完信仔細迴想一圈,卻對信中提到的人沒什麽印象,就問:「成伯,你認得餘聞道這個人嗎?」
「誰?」老人家耳朵不太好。
秦幼合對著信紙念:「餘聞道,多餘的餘,聽聞的聞,道路的道。」
成伯搖搖頭,「少爺知道的,老奴隻管府上的生活起居。那些官場上的人和事,都是錢主簿在管。」
不然他也不能活著走出京城,迴到祖祠為老爺守靈。
可錢書醒已經死了,他家祠堂裏還供著牌位。
秦幼合撐住臉頰,望向路邊的原野,說:「今行能寫信來問我,這人就肯定與我爹有關係,可我卻什麽都不知道。」
他之前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麽不好,現在忽然有些止不住地難過。
成伯半晌沒聽見後聲兒,偏過頭去,隻見少年淚流滿麵。他亦悵然,片刻後卻說:「那少爺想知道嗎?」
秦幼合呆呆地問:「什麽?」
「老爺生前做過的一些事,來往的一些人。」成伯緬懷一刻,重歸平和:「老爺曾經說過,您要是哪日想知道了,就帶您去看。」
秦幼合霎時睜圓眼睛。
他爹還留下了什麽記錄的東西嗎?
直到馬車駛迴祖祠,他都沒想明白,茫然地下了車,抬眼就瞧見他三叔和一個中年男人站在大門前簷下說話。
那人很快撐傘離去,秦廣儀冒著雨過來接走背簍。
「三叔,那是誰啊?」秦幼合把鬥笠罩到他頭上,目光還粘在那人身上,隻覺身影板正,很像他見過的一些人。
「我年少時的一位故友,過來祭拜長兄。」秦廣儀簡潔地做了解釋,悶頭往宅裏走。
老朋友嗎?秦幼合想,幾步路都不方便借個傘,就這麽急著走嗎?但他已經問了一句,不便再多問,就說:「哦,那我也該答謝他。」
秦廣儀在前頭說:「以後有機會,三叔再介紹你們認識。」
秦幼合應了聲好。
待三人一起把採買來的食貨歸置妥當,成伯躬身說:「三老爺辛苦了,我和少爺現在過去守著,您就好好歇息吧。」
秦廣儀沒有推辭。他迴來之後,為了兄長靈前時時都有供奉,便讓侄兒白日守靈,他則在夜裏守靈。一連多日,未曾中斷過。
秦幼合曾和三叔商議輪流來,被對方以「長輩應該照顧後輩」的理由拒絕。此刻他跟著成伯來到靈堂,聽見成伯說老爺留下的東西就在這裏,下意識問:「不能讓三叔知道嗎?」